內容簡介
《道德意識現象學:情感道德篇》是從作者的倫理學主要著作《道德意識現象學》中抽取齣來關於情感道德的部分予以重新齣版。作者在於蘇格蘭的啓濛道德哲學相銜接,尤其是與哈奇森和亞當·斯密想銜接,並且設想瞭一門後基督教的倫理學。這門倫理學産生於公約的道德與素樸的利己主義的無意識萌動中,在審美的、道德的品味與各種具有道德特徵的情感中春花自身,成為自律的道德,它被理性道德所補充,並係統地被一門形而上學的和泛神論的宗教倫理學所完善。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論
情感道德篇
第一章 道德情感的原則
作為情感的“道德感”。——道德激情與狂熱激情。——男人的情感與女人的情感。——道德情感作為對具體情感之總閤而言的抽象公式
第二章 道德自身情感的原則
倫常驕傲。——倫常榮譽感。——倫常羞恥感。——驕傲與卑謙。——尊嚴。——倫常驕傲的陰暗麵
第三章 道德追復情感的原則
倫常自身感受的水平變動。——利己主義的智性後悔。——本性性格學的後悔。——倫常後悔。——從倫常自律立場齣發針對後悔的顧慮。——後悔的危險以及從它律立場齣發對後悔的濫用。——後悔的利與弊
第四章 道德逆嚮情感的原則(迴報欲)
報復作為本能情感反應。——報復作為道德義務。——個人迴報的危險。——將迴報轉用到國傢上。——感激。——迴報本能的益處。——針對感激的顧慮。——迴報與寬恕。——剋服刑法迴報理論及其本能基礎的必要性
第五章 結群欲的道德原則
動物中與人類中的結群本能。——結群欲作為在利己主義本能與道德本能之間的中間物。——結群欲作為格勞秀斯的道德原則
第六章 同情的道德原則
同情相對於前幾個道德原則所處的位置。——同情的産生與錶現。——憐憫中的快樂作為道德上無價值的和危險的組成部分。——“好心”。——同苦[憐憫]與同喜。——行為的目標、動機與本欲動力。——憐憫的正義。——憐憫與愛的義務。——憐憫易感性的可變性。——憐憫的感觸作為持續的意誌方嚮的心理學輔助因素。——關於叔本華《道德基礎》的結尾評價
第七章 虔敬的道德原則
在與憐憫、感激和愛的關係中的虔敬,——虔敬與敬重。——虔敬作為它律僞道德的無意識自律之根。——因為錯誤的精神管教而對虔敬所做的篡改。——虔敬的倫常危險以及與此危險所做的鬥爭。——虔敬與道德自身情感。——虔敬的道德價值。——虔敬作為道德原則的不足
第八章 忠誠的道德原則
意誌的恒心與非恒心。——對個人與實事的忠實感。——忠誠作為傳統宗教的支撐。——保守與進步。——契約忠誠。——猶太教的和基督教的宗教性作為針對舊約與新約的契約忠誠。——分封製中的忠誠與抒情詩中的忠誠。
……
附錄
精彩書摘
第七章虔敬的道德原則
如果同情是一種帶有倫常上可運用之結果、但卻不帶有直接倫常關係的自然本能,那麼我們在虔敬中便首次發現瞭一種與他人相關的、本質上建基於倫常關係上的情感。同情是對異己的快樂與苦痛之情感的自然迴聲;而虔敬則是一種反應,情感用它來應答那種對在他人中的倫常特徵的不由自主承認。同情更有力和更直接地作用的善行的成立,虔敬更多地有助於倫常意識的發展。最先和最有力地喚醒對行為之倫常差異之預感(Ahnung)的是迴報欲,因為這種預感是從這些行為對相關者之效果的直接感覺中油然産生的,而虔敬則將如此被喚起的意識提升到公允的(Unparteilichkeit)階段上,因為它完全不考慮相關者個人,而是關係到行為的倫常特徵。與虔敬直接相銜接的是道德的自身情感;如果後者是一個人在麵對自己時所具有的道德情感,那麼前者就是一個人在麵對他人時所具有的道德情感。
嚴格說來,那些從中可以認識一個人的倫常特徵的行為,僅僅是作為這個特徵的標誌而作用於情感的,因而在此意義上,這些行為所針對的個人是無關緊要的;但這些行為的善卻會最有力地導嚮感情(Gemut),因而,如果這些行為是針對判斷者本人的,那麼它們的善就會最生動地喚起虔敬的情感。據此,虔敬與感激之間切近的親緣性與經常的關聯性便得到瞭澄清,這便是一個人針對他人所具有的道德情感對他在他人麵前所具有的道德情感的提升。因為,由於虔敬保證瞭那些齣於感謝的義務而進行的行為確實是齣於純粹的、高尚的和無私的動機,亦即去除瞭那種為瞭完全或部分地擺脫感謝的義務而提齣的顯而易見的和往往大受歡迎的托詞:對善行的自利動機的假設,故而感激反過來也重又會提升虔敬。但虔敬同樣也可以通過對這些行為的完全不參與的旁觀而被喚起:例如針對一個第三者的同情之壯舉,它不由自主地引發齣針對這個甘願犧牲的仁慈者的敬重,即便我們事先根本還不認識他。但單個的行為或少數幾個行為通常還不足以使我們確信一個人的倫常價值;要使我們確信這一點,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私已的熟識,在這種私已接觸的過程中幾乎無法避免對其行為效果的參與。能夠替代這種私己熟識的唯有一個生命曆程的公開性;然而這樣一種公開性往往隻能在那些參與政治生活與文化生活的當前的或過去的大人物那裏找到,從他們所發揮的作用中,人們或多或少地一並享受著那些造福社會的成果,即便是以如此間接的方式。因此,在所有這些情況中都可以發現,虔敬是與感激的某個同位語聯結在一起的:一個在通常理解中看起來是與虔敬概念幾乎不可分割地成長起來的要素,然而仔細的心理學分析卻不應當忽略各個不同的起源。
……
道德意識現象學:情感道德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還沒看,看題目比較感興趣
評分
☆☆☆☆☆
道德情感的研究值得關注
評分
☆☆☆☆☆
(3)牟宗三先生譯本,題為《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分為上、下兩冊,颱北學生書局1983年齣版;
評分
☆☆☆☆☆
(2)藍公武先生譯本,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齣版,1960年以後改由商務印書館齣版;
評分
☆☆☆☆☆
(3)牟宗三先生譯本,題為《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分為上、下兩冊,颱北學生書局1983年齣版;
評分
☆☆☆☆☆
(5)鄧曉芒先生譯本,楊祖陶先生校閱,人民齣版社2004年版(2月)
評分
☆☆☆☆☆
(3)牟宗三先生譯本,題為《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分為上、下兩冊,颱北學生書局1983年齣版;
評分
☆☆☆☆☆
(6)李鞦零先生譯本,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4年版(4月)
評分
☆☆☆☆☆
(1)鬍仁源先生譯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年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