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化與無政府狀態》是19世紀中後葉英國著名詩人、文學和社會評論傢馬修#·阿諾德的一本影響深遠的代錶作。作者嚴厲抨擊瞭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自滿、庸俗和拜金主義,倡導以美與智的文化——通過閱讀、觀察和思考通嚮天道和神的意旨——來對抗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個人主義與工業主義所導緻的缺憲法秩序、準則和方嚮感的無政府狀態,以期實現“文化、人性整體和諧、全麵發展的完美”,從而確立國傢的觀念、集體的最優秀的自我,和民族的健全理智。
內頁插圖
目錄
譯本序
附:關鍵詞
引言
第一章 美好與光明
第二章 隨心所欲,各行其是
第三章 野蠻人、非利士人和群氓
第四章 希伯來精神和希臘精神
第五章 但是不可少的隻有一件
第六章 自由黨的實乾傢
結論
序言
修訂譯本後記
精彩書摘
然而,盡管文化堅定地認為以上種種都隻是手段和工具,它卻仍通過對所有這些工具手段的態度錶現齣它的特點,即一心一意地熱愛完美,真誠希望天道與神的意旨通行天下,並且不會走火入魔,發熱發狂。狂熱的人看到人們盲目地迷信財富和工業主義,或是強健筋骨的活動,或是某政治的或宗教的團體——總之,害狂熱病的人看到人們因盲目迷信這樣那樣的工具手段而危及自身時,他們就會大張旗鼓地反對這個或那個政治團體和宗教團體,反對運動健身,反對財富和興辦工業,他們會用激烈的手段不準這類情形繼續下去。但是美好與光明則有靈活性,這是真誠追尋文化時文化給予的一種迴報。文化的靈活性使人看到,某種傾嚮可能有其必要性,甚至是有益的,它可以為實現將來的目標作好準備;但文化的靈活性也使人看到,服從這種傾嚮的一代代人或個人都做瞭它的犧牲,順從這種傾嚮便沒有希望達到完美;這種傾嚮的危害應受到批評,不然它會變得太根深蒂固,在達到目的後仍延續下去而不終止。
格萊斯頓先生在巴黎的一次演講中清楚地指齣(彆人也指齣過同樣的問題),為瞭給未來社會的富足安康打下豐厚的物質基礎,目前奔嚮富裕和通過工業振興社稷的偉大運動有多麼必要。最糟糕的是,諸如此類的辯護詞通常是講給正在全身心地投入這運動的人聽的。不管怎麼說,這些人如飢似渴地抓住這些言辭,以此證明他們的人生方式十分閤理,可結果是使他們在過失中陷得越發深瞭。而文化呢,文化承認發財緻富、言過其實的工業主義運動有其必要性,也很樂於認可未來會從中獲益的提法;但同時文化堅持認為,一代代的工業傢,在很大程度上組成非利士主義的堅實主體的一代代的工業傢,卻做瞭運動的祭奠品。對待健身問題亦然,文化認為青少年一代所熱衷的體育比賽和運動可能會煉就健康的體魄,以利於將來的工作。文化並不反對體育運動和比賽,文化祝賀未來,希望未來能好好利用更健壯的身體;但文化又指齣,這期間,一代青少年被犧牲瞭。清教主義或許是必要的,有利於培養英國民族的道德素質;不奉國教或許是必要的,可以打破教會束縛思想的枷鎖,為遙遠將來的思想自由掃清道路。盡管如此,文化指齣,這樣做的結果是,多少代清教徒和不奉國教者的和諧的完美被犧牲瞭。言論自由對將來的社會可能是必要的,但這期間,《每日電訊報》的幼獅則被犧牲瞭。主張國人皆有發言權的政府對將來的社會可能是必要的,但這期間比爾斯先生和布拉德洛先生卻被犧牲瞭。
……
前言/序言
文化與無政府狀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最後一本讓我給搶到瞭!!!太驚喜瞭!
評分
☆☆☆☆☆
文人一嚮自命文化的代言人,作者也不例外。可是繼承、創造、傳播文化的終究不是文人,是普通人、青年、通俗作傢、漫畫傢、音樂傢、教師、學者、科學傢、獨立思想者……如此等等,有些人太偉大瞭,文人們便不得不把他們納入所謂“正統體係”,如此而已。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經過挑選的書籍,值得認真研讀。
評分
☆☆☆☆☆
英文的《聖經欽定本》作成於1611年,不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義,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並且對英國的語言文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它的純樸,平易,明晰的散文風格奠定瞭英國散文的傳統.一個著名的哲學傢兼散文傢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學著作主要有《隨筆》,收錄瞭他在各個時期發錶的58篇隨筆,思想深刻,文筆簡潔,富有警句格言.
評分
☆☆☆☆☆
評分
☆☆☆☆☆
也許有人要問,作者一百三十多年前的文化話語,如何麵對未來科學、技術發展、信息化、太空化帶來的人類自身的革命呢?權力秩序在宇宙秩序麵前又當作何態度?怕不是過時瞭吧?簡單,文人是不必懂科學的,20世紀的文人知道的太多,反而比不上19世紀的文人;麵對智慧之果的力量,隻要念一句咒語就等於一槍托砸翻它瞭:“科學主義”,科學主義自然是猖狂的反動的頑固的,庸俗功利墮落短視邪惡野蠻冷漠無信仰夢想缺失,唯有堅持(正統)文化的領導纔能治好它,好比祖傳的膏藥一貼就靈,癲癇、艾滋、睾丸癌照治不誤。
評分
☆☆☆☆☆
新的三聯好書品相好質量好
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