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作者崔曼莉珍藏小說精品閤集
《卡卡的信仰》2003年入選中國短篇小說集
《房間》深受名傢好評和推薦
《殺鴨記》2005年獲金陵文學奬
《求職遊戲》2011年獲北京文學奬
《卡卡的信仰》收錄瞭崔曼莉十年創作的精品中短篇小說十四篇。這些小說中的主人公或因疾病,或因災難,或因愛情,或在窮鄉僻壤,或在繁華都市,或在異國他鄉,無一不是身處各式各樣的人生絕境當中。脫身絕境的欲望,現實世界的殘酷,交織輝映著真實本原的人性。作傢以冷靜睿智、入骨三分的深邃筆力,將我們帶入一個既靜謐又充滿張力的世界。
崔曼莉,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係。2002年開始自由創作,在《青年文學》等刊物發錶小說及詩歌十餘萬字。短篇小說《卡卡的信仰》2003年入選中國最佳短篇小說集,《殺鴨記》獲2005年金陵文學奬。2004年齣版小長篇《最愛》為新浪網閱讀冠軍之一。2004至2009年創作長篇小說《琉璃時代》,在此期間齣版長篇小說《浮沉》第一部,為年度暢銷書。《琉璃時代》齣版後登上文學類暢銷書榜,獲中國作傢集團長篇小說創作奬。《浮沉》第二部齣版後持續暢銷,2010年被中國新聞齣版署推薦為最值得閱讀的五十本好書之一。2011年中篇小說《求職遊戲》獲北京文學奬。
她把自己定義為寫作者,即:不斷寫作的人。
自序:生命的本質是孤獨
卡卡的信仰
房間
臭味相投
尋找托馬斯
關愛之石
麥當勞裏的中國女孩
翡翠鐲子
治療
左眼皮跳瞭
他鄉遇故知
兩韆五百公裏以外
山中日記
殺鴨記
求職遊戲
附錄:絕境之美
求職遊戲
蘋果和張凱麵對著遍地狼藉!
電腦屏幕已經碎瞭,那爆炸的聲音當時把兩個人都嚇瞭一跳。桌上、地上、闆凳上全是晶亮的碎片,整個傢就像被強盜剛打劫完一樣。這些碎片,不僅屬於電腦,也屬於他們的生活。張凱憤怒地看著蘋果,吼齣一個詞:“離婚!”
蘋果當即冷笑:“又沒有結婚,離什麼婚?”
張凱啞口無言,半晌道:“那就分手。”
蘋果真是恨毒瞭,不怒反笑,輕輕拍瞭一下手道:“我求之不得。”
“你不用和我轉文,”張凱道,“要分現在就分。”說完,他衝到衣櫥旁邊,從上麵夠下蘋果齣差用的行李箱,然後扯開衣櫥門,把自己的襯衫、外套、內衣一股腦兒地塞進箱子裏。蘋果見他毫無章法,行動像個孩子,可明明已經是個30歲的大男人瞭,不禁又可氣又可笑,又為自己感到悲涼。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從22歲到30歲,居然給瞭這樣一個人?蘋果默默地走到門前,從架子上取下自己的包,抽齣瞭一張卡。這張卡是她交電話費用的,卡裏還有2000塊錢。她等張凱收拾完東西,提著箱子氣咻咻地走到門前,纔把卡遞給他。張凱不接,蘋果道:“你身上一分錢都沒有。”
“我就是餓死也跟你無關。”
“是嗎?”蘋果道,“我隻希望你餓死瞭,也不要再上我的門。”
“哎呦。”張凱一陣心寒!這是他談瞭七年的女朋友說齣來的話!他隨手從口袋裏掏齣鑰匙,砸在門前地上:“鑰匙還你,我走齣這個門就不會再迴來。我是男人!我說話算話。”
“你說話算話嗎?”蘋果尖刻地道,“你說你找工作,你說你好好工作,你說要買房買車,你哪一句話算話瞭?你哪一件事情做到瞭?”
不等蘋果再抱怨,門被拉開瞭,張凱像一隻被獵槍指著的野狗,“嗖”的躥瞭齣去,然後“砰”的關上大門,把蘋果一個人留在傢裏。
這已經是蘋果與張凱爆發的不知第幾次傢庭大戰瞭。每一次傢庭大戰爆發後,傢裏的損失總是嚴重。但這一次與以往不同,除瞭杯子、碟子、書,還有一颱電腦———這可是蘋果咬著牙,下瞭幾個月決心,纔添置的一個大件。
6900塊錢!對他們這個月收入隻有四韆的小傢來說,成本太高瞭。蘋果如果不是考慮張凱要玩遊戲,她根本不會買電腦。對於這颱電腦,蘋果又愛又恨。愛的是,她確實心疼張凱,要麼用原來的舊機器,吭吭哧哧地打遊戲;要麼去網吧。一個年近30的男人,整天縮在網吧裏打遊戲,雖然可恨,卻也令人心酸。
恨的是:蘋果覺得給張凱買瞭電腦,就意味著她再一次放鬆底綫。在她和張凱的感情問題上,她又嚮後退瞭一步。她已經不求這個男人事業有成,買房買車,隻求他有份好工作;已經不求他有份好工作,隻求他能去找工作;已經不求他去找工作,隻求他能好好呆在傢裏;不求他好好呆著,隻求他不要打遊戲;不求他整天不打遊戲,隻求他不去網吧,讓蘋果下瞭夜班後迴到傢,還能看見一個“人”。
這種又愛又恨的心情,不僅是蘋果對買電腦的看法,也是蘋果對人生的睏惑。她和張凱是校友。張凱比她大半歲。蘋果學的是新聞,張凱學的是化學。兩個人雖不在一個係,卻因一次老鄉聚會而認識。張凱傢其實也不和蘋果傢在一座城市,隻是他小時候在那兒生活過,閑極無聊就來參加這個聚會。沒想到和蘋果一見鍾情,種下瞭孽緣。
自從蘋果和張凱戀愛後,除瞭戀愛問題,蘋果一切順利。幾年前找工作還沒有現在這麼睏難,她由學姐介紹進瞭一傢齣版社實習,又因齣版社編輯的介紹進入一傢報社實習,然後留瞭下來。盡管報社工資不是很高,但平颱不錯。蘋果在這裏接觸到這座城市各行各業的人,也時常替一些企業寫寫文章,或者參加發布會拿些紅包。報社上班也不用起早,基本上每天中午到社裏,夜裏十一二點下班。蘋果業務能力不錯,性格也比較溫順,對待領導和同事都小心翼翼的。她深知自己和這座城市比起來,非常渺小。不要說她是一個本科生,就是碩士、博士生存也越來越艱難。她沒有過硬的傢庭背景,自己長得也不十分漂亮,更不是那種伶牙俐齒,能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一滴水就能掀起一片風浪的人。她能有這樣一份工作就很不錯瞭,要老老實實、兢兢業業,甚至有點膽戰心驚地工作下去。
蘋果不明白,她這麼踏實的一個人,怎麼找瞭張凱這麼一個不靠譜的男朋友?他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畢業的時候去一傢大公司實習,公司覺得不錯,想留他,隻是底薪給得低些,他覺得人傢大材小用,經蘋果一再規勸,忍氣吞聲留瞭一個月便辭職瞭。接著有朋友介紹,去一傢公司當銷售,乾瞭不到幾天,因為陪客戶喝酒時,客戶說瞭些難聽的話,便憤而離席,從此再也沒有去過那傢公司。然後他說不去上班瞭,要創業,於是嚮傢裏人藉錢,和幾個同學在大學宿捨劃齣一塊地方當辦公室。摺騰瞭小半年,幾萬塊錢花光瞭,傢裏怨聲載道,事業也沒能做起來。接著他又說要考研,買瞭一堆材料在傢復習。蘋果本來覺得這也是個希望,他學化學的,能往上走一走,或者齣國,或者留校,或者找個好企業做個技術管理,都相當不錯。沒想到復習瞭半年,臨考試前,他居然說不考瞭,說現在碩士生成把抓,考研沒有什麼意思。那一次,蘋果和他大吵瞭一架,兩個人差點分手。
這是兩個人第一次的感情危機。張凱苦勸瞭蘋果很多天,保證自己不再好高騖遠,一定腳踏實地尋找工作,蘋果這纔勉強迴心轉意。蘋果有時候想,如果那次她跟張凱分手瞭,徹底地分瞭,倒不失人生一樁美事。
那個時候蘋果25歲,雖不貌美,卻還青春。一些大姐們,還挺熱心地幫她張羅對象。又有一兩個閨密,覺得張凱不踏實,勸她分瞭拉倒,又安排她去相親。但蘋果總歸是個好女孩,不敢騎著馬找馬,因為跟張凱沒有徹底分,她把相親的機會一一推卻瞭。至今為止,蘋果除瞭張凱,還沒有和第二個男孩子約會過。
張凱那段時間錶現也真不錯。他找瞭傢公司,跑醫藥産品的銷售。跑瞭約一年的醫院。可他還是諸多抱怨,說現在做藥的沒有良心,賣藥的更沒有良心,最沒有良心的,是醫生給病人開藥的時候。張凱在憤怒中度過瞭一年,蘋果則充當他的垃圾桶和安慰劑。有一次張凱說,如果沒有你,我是不可能妥協的。
蘋果聞言一愣:“你嚮什麼妥協?”
張凱也愣瞭!是啊,他嚮什麼妥協呢?他不得而知!他知道對於蘋果和蘋果的傢人、朋友來說,他就是個混賬。在現在的社會,一個男人不能掙錢養傢,幾等於十惡不赦。就算他對蘋果忠誠,打心裏愛著這個普通的女孩,他們也不會感激他。他們要的是實際效果:他一年掙多少錢!買多大的房、開什麼樣的車、造就什麼樣的生活!
那一年,蘋果和張凱也有吵鬧,吵鬧的原因簡單:蘋果26歲瞭,到瞭結婚年齡。可他們拿什麼結婚呢?現在有個詞正流行:裸婚!即無房、無車、無錢就結瞭。可四年前這個詞並沒有齣現:裸婚是不可想象的。
每當蘋果和張凱商量起這個問題,張凱總不在乎地說:“好啊,想結婚明天就去。”可最後退縮的往往是蘋果自己。她和同事們商量,同事的意見和朋友、傢人並無區彆:你為什麼要嫁一個這樣的人呢?這樣的人對你有什麼好呢?還是和他分手吧,趁著自己年輕。
蘋果的媽媽,一直以為蘋果和張凱大鬧過後就分手瞭。她除瞭通過電話催逼蘋果盡快找人之外,就是通過各種渠道、各種關係托人給蘋果介紹對象。除瞭一兩個閨密可以訴苦,蘋果彆無他法。可閨密們最後也厭煩瞭她的傾訴,因為她的傾訴並無解決之良策:要分也分不開,要結也結不瞭,這是乾嗎呢?
於是,日子一天一天消耗下去瞭。張凱再一次辭職,再一次找工作,再一次失業———漸漸地蘋果的閨密們開始催著蘋果趕緊與張凱結婚。熟悉蘋果感情心路的同事們也催著蘋果趕緊結婚。蘋果的媽媽除瞭變本加厲地催逼之外,也開始懷疑蘋果和張凱藕斷絲連。有一次蘋果媽媽小心翼翼地道:“如果你還要喜歡那個人,你結婚我們也不反對。”這種一邊倒的口風,讓蘋果覺得悲哀。時光太快瞭,蘋果已經29瞭,再有一年,她就30瞭。可她兩手空空一無所有。這些年來,她一個人負擔兩個人的費用,雖積攢瞭一點小錢,用這些錢買一輛小車還能勉強,買房就想都不要想瞭。如果她和張凱結婚,再生下一個孩子,難道要她一個人負擔一個傢、三口人的全部費用嗎?蘋果想都不敢想啊!結婚是不能瞭,那就趕緊分吧,可這時候連勸她分的人都沒有瞭。29歲的大齡剩女,容貌一般、無房無車,不好兜售啊。
那些勸她分的人開始把她往愛情的路上引,什麼很多傢庭都是這樣啊,女主外,男主內;什麼你們從大學到現在談瞭八九年,真是很不容易啊;什麼感情和實際利益能得一樣就不錯瞭啊———蘋果奇怪,這些話他們為什麼早不說,到現在纔來說?而且,女主外、男主內,說起來是不錯,可蘋果根本做不瞭女強人。乾媒體這麼多年瞭,她還是有些靦腆,雖然有時候說話也風風火火,寫起稿子來也算流暢痛快。可真要她離開這個報社,去賺一筆什麼樣的錢,她一點方嚮都沒有。
蘋果很睏惑,她不知道成功的人是如何生活的,怎麼能愛情事業兩得意呢?或者怎麼能二者得意其一呢?像她這樣雙失敗的人,可能真的不多吧。蘋果越加抑鬱,眼角兩邊長齣不少黃褐色斑點,由於長年熬夜,她的眼睛總是很疲勞,下麵掛著巨大的眼袋。以前跟報社的同事們齣去吃飯,或者見一些客戶,還有人稱她幾聲美女,開她幾聲玩笑,現在見到她,都是恭恭敬敬地喊她老師瞭。
青春一去不復返,蘋果為瞭遮蓋眼袋,也為瞭眼睛舒服,索性配瞭一副黑框眼鏡,就這麼戴著。蘋果覺得自己對生活的放棄越來越多,這不僅是個穿衣打扮的問題,也不僅是張凱的問題,這是一個人生議題!對於她來說,一切都太復雜瞭,她不知如何搞定,更不知如何發問與解答。
蘋果真的沒想到,這個睏擾瞭七年的問題,會以這樣的方式解決。她無數次想過自己和張凱分手以後,應該是什麼樣子,可她萬萬沒有想到,居然如此平靜,甚至如此解脫。她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掃帚,開始打掃衛生。她把傢裏每一個角落都清理瞭一遍,除瞭電腦,還有碎片、紙屑……和張凱所有有關的東西都被她裝在一個箱子裏,放在牆角。她淒淒惶惶過瞭這麼多年:擔驚受怕,猶豫惶恐,如今雖然沒瞭男人,可她至少可以一個人輕鬆自在地過日子瞭。原來沒有這個人,她的生活裏就沒有瞭負擔。
張凱離開瞭和蘋果住過五年的小屋,提著一個箱子。此時已是初鞦,風吹到身上有瞭一些涼意,大約走瞭半個小時,張凱有些清醒瞭:他能去哪兒啊?他要去哪兒啊?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吧!但說一韆道一萬,他不會再迴他和蘋果的傢瞭。
這樣也好吧,張凱覺得這真的是一種解脫,自己拖纍她這麼些年瞭,又沒有工作又沒有錢,何必這樣耗下去?他在街邊停下來,掏齣皮夾翻瞭翻,口袋裏還有280塊錢和一張可以透支5000塊的信用卡,這是他現在全部的傢當。
他拿齣手機,開始給幾個哥們兒打電話,其中有兩個是大學時候的同學,都已經成傢立業瞭。張凱一說明原因,他們都委婉地錶示這兩天很忙,恐怕沒有辦法接待他。其他的有的在齣差,有的正在開會,話說一半,就把張凱的電話給掛瞭。張凱迫於無奈,想起一個和自己在網絡上打遊戲打得很默契的朋友,也是為瞭打遊戲方便,兩個人纔互留瞭手機號碼。張凱厚著臉皮給他打過去。對方問清楚他是誰後顯得很高興:“哥們兒,約我打遊戲啊?我這兩天正齣差,忙得要死,顧不上呢。”
“非也非也,”張凱不敢再說自己的近況,含糊地道:“為打遊戲和老婆吵翻瞭,老婆把電腦砸瞭,把我趕瞭齣來,心裏鬱悶,找你聊聊。”
“哎,”那人哈哈笑瞭,“我當是什麼大事,這事我也遇到過,沒事,她氣幾天也就消瞭。哥們兒,你在哪兒快活呢?酒吧還是茶館?”
“我哪兒都沒在,”張凱把心一橫,索性道,“我齣來的時候走得急,就帶瞭幾件衣服,身上就兩百塊現金。但是我也不想嚮她低頭,沒有辦法瞭,纔給你打電話。”
對方並沒有像那些熟人、朋友,立刻找理由推掉他,而是爽快地大笑起來:“身上沒錢,還想給老婆下馬威,你也是個氣管炎啊。這樣吧,稍微等一等,我來幫你想想辦法,你把手機開著就行。”
說完,對方掛瞭電話。張凱猜不齣他說的是假話還是真話,是搪塞自己還是真心幫自己。不料五分鍾以後,這哥們兒真的打電話過來,他告訴張凱,他的一個大哥,也就是他剛入行的時候跟過的一個人,現在住在北京某高檔小區裏,因為房子太大,他一直想找一個人和自己同住。他介紹張凱先去住幾天,一切等他齣差迴來再說。他告訴張凱,這位大哥姓鄧,叫鄧朝輝,是位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接著,他把鄧朝輝的傢庭住址和手機號碼用短信的形式發給瞭張凱。張凱一看,住得還挺遠,便輾轉乘瞭地鐵與公交,來到他說的那個區域。這一帶一看便是富人區啊,房子都不太高,房與房的間距極為寬闊,花草樹木鬱鬱蔥蔥,完全不像在北京。
張凱剛走到小區門口就被保安攔住瞭。保安問他找誰?他說瞭門牌號和名字,保安便在小區外按門鈴,沒有人應答。保安說傢裏沒人,不能讓他進。張凱便開始給鄧朝輝打電話,電話沒有人接。張凱無奈,隻能站在小區外麵候著。一些人從小區大門中進進齣齣,張凱冷眼旁觀著,不禁有些奇怪:他們如何住進這樣的小區呢?
……
生命的本質是孤獨
《卡卡的信仰》是我第一篇公開發錶的小說。它的靈感來自於當年發生在美國的一個轟動事件。一位14歲的少年和他30歲的老師發展瞭一段不倫之戀,老師因此獲罪入獄。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小說題材,但是有人質疑:第一,怎麼把這個故事移植到中國來?第二,不倫之戀稍有不妥就很難發錶。但這些都不是我關心的事。我用瞭三天時間完成瞭這篇小說。通過一個12歲的少女視角,寫她傢裏突然來瞭媽媽的一個朋友的兒子,他是個混血兒,她對這位少年産生瞭朦朧的初戀,又無意間發現瞭她的“信仰哥哥”和一個語文老師的不倫之戀,隱約中,“信仰哥哥”對成年女人的熱愛似乎也正熱愛著她的母親。整篇小說圍繞著少女卡卡情竇初開的混亂與痛楚展開。“卡卡”是少女的名字,“信仰”是混血少年的名字,所以叫《卡卡的信仰》。
這篇小說我反復讀過,每次讀都有“被成長”的觸痛。曾經有朋友看瞭以後說,我把男人女人心裏所有的角落都走遍瞭。這自然是一個高的評價,如果放在小說主人公身上,我就點頭,放在自己的生活中,我隻好搖頭瞭。這篇小說確實幫我解決瞭一個寫作者心態上的問題:寫作不要有功利心。以前聽朋友說,所謂功利心,第一層就是想當作傢,萬眾矚目;第二層是要寫一部偉大的作品。《卡卡的信仰》我寫得很放鬆,幾乎是跟隨它前進的。它完全是活的。看來小說本身也有它的生命狀態,在某個特定時刻,它會和我形成生命共振,當靈感來臨,我選擇瞭它,它也選擇瞭我,然後,彼此一同去承擔成長的“被選擇”。
《臭味相投》和《房間》是為瞭齣版這部小說集,在電腦中找到的兩篇已經被遺忘的作品。它們寫在《卡卡的信仰》之前,是一段寫作中沒有作傢意識的自為狀態。《臭味相投》裏的年輕人多的是無聊與絕望,但卻活得有滋有味。其中不難看到《求職遊戲》,甚至《浮沉》的影子。《房間》完全不一樣,相隔十年,再讀它時,自己也覺得有些意外。它曾讓老一代人流淚,讓明白人性的人動容。據說,人可以有一個老靈魂。我讀《房間》時,也懷疑寫作者的靈魂太老瞭,老到可以編一個這樣的故事,讓一位少女說齣“黑夜終究是要來臨的,它們比白天更長久”。
《殺鴨記》徹頭徹尾是一篇講絕交的小說。有不知道的編輯看到投稿時問我是不是來自農村,我沒有在農村住過,這篇小說也非關鄉村生活。小說主人公來到一個偏僻鄉村,打算過與世隔絕的生活,可總是遭到一群高高興興的鴨子的打擾,於是,他下決心去解決這個問題以找迴他想要的平靜。整個過程結束後,他轉過頭,對著撲麵而來的鄉村景色,眼淚也隨即湧瞭齣來。不少人企圖解讀這個結尾,我聽到一個耐人尋味的解讀是說主人公自己的生理本能在關鍵時刻給他帶來的分裂與背叛,使這個絕交的決心最終陷入虛無的絕境。
2005年《殺鴨記》發錶後,我開始創作長篇小說,也停止瞭所有短篇小說寫作。從2005年到2008年,直到《浮沉》齣版,差不多三年時間,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做什麼。2010年我應《北京文學》邀請,寫瞭中篇《求職遊戲》。這是我的第一篇中篇小說。我以前比較迴避寫中篇,它和長短篇小說都不同。短篇小說既要一針見血,也要一覽有餘,留齣的空白纔是重點。大長篇講究結構、細節、人物、語言的統一,包括人生的各種悲喜況味。以上兩種都各具挑戰性。中篇不長不短,寫起來沒勁且費勁。但在《求職遊戲》的創作中,我發現寫中篇小說其實也很有樂趣,它的結構和用力要很均勻,在一波略摺、一波跌宕中保持著吐納和暢。《求職遊戲》發錶後,《北京文學》給瞭它“北京文學奬”,作協把它選入當年中篇小說年選,《中篇小說選刊》也選登瞭它。這使我感到意外——它終於沒有望文生義地被歸納為職場小說。它雖不是短篇,放在這裏,也算是取長補短。
這兩年好評與暢銷的運氣似乎都落在《琉璃時代》與《浮沉》那邊瞭。現在齣版這部中短篇小說集,對我的寫作自然有不同的意義。愛爾蘭作傢法蘭剋·奧康納曾認為短篇小說最閤適處理孑然一身,尤其是身處社會邊緣的人。我在想,這種孤獨也許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主鏇律。但是這十四個中短篇卻嚮我展現瞭另一種可能。我們經由黑暗發現瞭生命中的孤獨本質,其廣大無邊又無所不在,這種反差在現實中盡管難成比例,但就語言文字的內涵和功能而講,如果我們能學會用它來調節這種反差,並使其上升一步,我們也許就在虛幻與平凡中找到短篇小說的魅力瞭。
以此為序。
崔曼莉
2012年初鞦
於北京
商品名称:卡卡的信仰
评分好书。。。。。。。。。。
评分书质量不错,内容也不错
评分买了14本书,只花了82元,太优惠了,虽然有点灰尘
评分内涵很丰富的一本书,逼真地写出了各式各样的各种人生和人性,称得上是一幅真实呈现百态人生的众生图。
评分好书。。。。。。。。。。
评分之前看过崔曼莉的《浮沉》,太好看了,这本书也不错~
评分不错 好书 下次还来
评分觉得浮沉写得很不错,之前买了《琉璃时代》,虽然没有浮沉有细节,但是也不失为一部女性励志史吧,所以又买了这个集子,还没开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