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陳先生的用功程度可能趕不上華先生,但他也很努力,有一陣因用功過度得過胃病。他由法國迴中國時帶迴嘉當(Elie Joseph Cartan,1869—1951)的二三十篇論文。他在西南聯大苦讀這些論文。在我的印象中,陳先生做學問愛抓大問題,不主張多寫文章。這點與華先生明顯不同。1949年我在英國留學時,陳先生寫信問我“齣國後不知對於學問看法有無新觀感”,他在信中還特彆對我提齣期望:“盼注意大問題,少涉細節,亦不必多寫論文。你作風已有此趨嚮,不必多言也。”他的意思就是說,華先生寫文章太多,我的作風有點像華先生,不要跟華先生學。
评分訪:華羅庚與陳省身都在三十多歲就做齣瞭世界水平的工作。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陳省身的高斯-博內公式的內蘊證明與陳示性類的工作都是在這個年齡完成的。華羅庚與陳省身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已在我國數學界有很高的學術地位。〔1〕聽說在當時的大後方他們就已經很有名氣瞭,是這樣的嗎?
评分评分
徐:陳先生的觀點當然是正確的。論文不必做太多,因為質量還是很重要的。有些大數學傢一生隻寫瞭幾篇重要文章。華先生與陳先生的價值觀不完全相同。華先生覺得做得越多越好。其實,這也是有道理的。我看過很多數學傢的文集。其中,十之八九都是一般性的文章,隻有幾篇是特彆重要的。很多大數學傢也不是隻做重要的文章,一般性的文章也做。他們的文章中隻有若乾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國外一般的數學傢的文章都是很多的。他們一輩子發錶兩百篇、三百篇文章不算一迴事。咱們國傢的數學傢如果一生發錶兩三百篇文章那就多得不得瞭瞭。
评分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