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世界傳記文學的典範,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羅曼·羅蘭影響最深遠的作品。
譜寫三位藝術天纔的非凡人生的一部“英雄交響麯”。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文庫009:名人傳(插圖全譯本)》是法國作傢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閤稱。《世界文學文庫009:名人傳(插圖全譯本)》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曆史上極富天纔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曆經世代而不衰。
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傢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擾患睏頓的人生徵途上曆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曆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瞭另一闋“英雄交響麯”。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傢、小說傢、傳記文學傢,音樂評論傢和社會活動傢。1899年,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20世紀初,連續寫瞭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2)、《米開朗琪羅》(1905)和《托爾斯泰傳》(1911)(共稱《名人傳》)等。
同時發錶瞭長篇小說傑作《約翰·剋利斯朵夫》,這是他的代錶作,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該小說於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奬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傢。1915年,為瞭錶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奬。
精彩書評
在陰霾遮蔽瞭整個天空的時候,我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纔能驅除羅曼蒂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纔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纔能挽救一個自私的民族!
——中國現代翻譯傢 傅雷
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隻不過是“人類的忠僕”,隻因為他們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他們都具有高尚的靈魂。
——中國作傢、翻譯傢 楊絳
在羅曼·羅蘭的傳記中,許多人物,雖然性格十分差異——例如米開朗琪羅,既不和貝多芬相近,也和托爾斯泰有著分彆——可是,讀瞭總叫人感動、反省和振奮。
——中國現代散文作傢鍾 敬文
目錄
譯序
貝多芬傳序言
貝多芬傳
貝多芬的遺囑
書信集
思想集
米開朗琪羅傳
米開朗琪羅傳
這便是他那神聖痛苦的一生
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的遺作簡析
亞洲對托爾斯泰的反響
托爾斯泰逝世前兩個月寫給甘地的信
……
精彩書摘
親愛的貝多芬!有不少人贊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傢中的第一人。他是當代藝術最勇敢的力量。他是在受苦在奮鬥的人們的最偉大和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因世界的劫難而憂傷的時候,他就是那個會跑到我們身邊來的人,仿佛坐在一位服喪的母親身邊,默然無語,在鋼琴上彈齣一麯隱忍的悲歌,安慰著那位哭泣的女人。當我們同善與惡的庸俗進行瞭毫無用處的無休止的爭鬥而精疲力竭時,重新迴到這片意誌和信仰的海洋中浸泡一下,那真是妙不可言。從他的身上散發齣的一種勇氣、一種鬥爭的幸福、一種感到與上帝同在的陶醉,傳染給瞭我們。好像他在同大自然每時每刻的溝通交融之中,終於從大自然中汲取瞭深邃的力。格裏爾巴澤贊賞貝多芬帶有某種膽怯,他在談到他時說:“他一直走進瞭可怕的境界,藝術竟和野性與古怪的元素混閤在一起。”舒曼在談到《第五交響麯》時也說:“盡管我們常常聽到它,但它仍然對我們有著一種不變的威力,如同自然現象一樣,雖然一再産生,但始終讓我充滿著恐懼和驚愕。”他的好友辛德勒說:“他攫住瞭大自然的精神。”——這是真的:貝多芬是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産生瞭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
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一開始,是一個明媚清亮的早晨。僅有幾絲無力的輕風。但是,在靜止的空氣裏,已有一種隱隱的威脅,一種沉重的預感。突然間,大片的烏雲捲過,雷聲悲吼,靜寂中夾雜著可怕的聲響,一陣陣狂風怒號,《英雄交響麯》和《第五交響麯》奏起。然而,白晝的清純尚未遭受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憂傷始終保留有一綫希望。但是,一八一年以後,心靈的平衡被打破瞭。光綫變得怪異。一些最清晰的思想,人們看著如同一些水汽在升騰;它們散而復聚,以它們那淒慘而古怪的騷動籠罩著人們的心;樂思常常在霧氣中浮現一兩次之後,便完全消失;隻是到麯終之時纔在一陣狂飆之中重新齣現。甚至連快樂也具有瞭一種苦澀而粗獷的特點。所有的情感中都摻雜著一種熱病、一種毒素。隨著夜幕的降臨,雷雨在聚集著。隨即,沉重的雲蓄滿閃電,黑壓壓的,挾帶著暴風雨,《第九交響麯》開始瞭。——驟然間,在疾風暴雨之中,黑夜撕裂開一道口子,夜被從天空中驅走,在意誌力的作用下,白晝的明媚又被還給瞭我們。
什麼樣的徵服可與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戰役、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達到瞭這種超凡努力的光榮?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最輝煌的勝利?一個貧睏、殘疾、孤獨、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個世界不給他以歡樂的人,竟創造瞭歡樂帶給人間!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壯語所說的那樣,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
……
前言/序言
譯序
羅曼·羅蘭(1866—1944)是二十世紀法國的一位傑齣的現實主義作傢。他是法國外省一小市鎮的公證人的兒子,童年是在外省度過的。一八八一年,全傢遷居巴黎。羅蘭考入法國高等師範學校。該校當時是以思想矛盾衝突激烈著稱的法國文化中心之一。
少年時代的羅蘭以斯賓諾莎和古希臘的所謂“先蘇格拉底派”哲學傢與他所反對的種種唯心主義潮流相抗衡。
自青年時代起,他便非常喜愛莎士比亞、雨果和歌德等作傢的作品,並在許多地方模仿過雨果的創作手法。但在他的思想和藝術的形成過程中,列夫·托爾斯泰對他有著極大的影響。當他在大學求學期間,他就給其作品在法國廣為流傳的這位偉大的俄羅斯作傢寫信,嚮後者提齣自己所關心的問題,並且很遵從托爾斯泰對他的勸告。
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他選擇瞭音樂史作為自己的專業。一九一二年前,他一直作為音樂史教師在高等師範學校和巴黎大學任教。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下半期,法國第三共和國與進步力量之間的社會衝突激烈。羅蘭與著名作傢左拉、法朗士等一樣,積極投入到社會生活之中。他參加瞭為德雷福斯案件辯護的鬥爭,他宣稱自己擁護社會主義。當然,他當時所說的社會主義還帶有朦朧的浪漫主義幻想的色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他在瑞士居住,在報刊上發錶瞭一係列的政論文章,呼籲交戰各國的知識分子團結起來,積極反對戰爭。其文章明顯的反戰熱情在民族主義者中間引起瞭強烈反響。在瑞士,他接觸瞭一些俄國僑民,瞭解到列寜和布爾什維剋的活動。自一九一七年起,他同高爾基保持瞭多年的通信聯係。到大戰後期,他對群眾的革命力量的信心更加強瞭,在《先聲》集中收入的他的一九一六年的文章中,他直接地嚮交戰各國的人民——而不像一開始時那樣,隻嚮其知識分子們——呼籲,期望他們能夠采取堅決果斷的反戰行動。
羅蘭從蘇維埃俄羅斯存在的第一天起就成瞭它的朋友,不過,他對蘇聯的國內政策也存有某種戒心。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徒勞地試圖以甘地和托爾斯泰的道德觀與世界革命的原則相抗衡。三十年代,他成瞭一名積極的社會活動傢,是反法西斯人民陣綫的領導人之一,參加瞭國際反戰和反法西斯大會。他與巴比塞、法共領導人多列士、高爾基的友好關係在加強,其國際威望空前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侵占法國和維希政權的建立對羅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年邁多病的他在敵占區法西斯政權的監視下,基本上隻是做一些多年貝多芬研究的收尾工作及寫點傳記、迴憶錄等。
羅蘭在二戰結束前,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逝世,未能活到徹底戰勝法西斯侵略者的那一天,但活到瞭法國從法西斯鐵蹄下解放齣來的日子。《歡迎多列士迴國》是他在報刊上發錶的最後一篇文章。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他齣席瞭蘇聯駐巴黎大使館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勝利二十七周年的紀念活動。
羅蘭是作為劇作傢登上文壇的,他的早期作品有悲劇《聖路易》(1897年),是收入其戲劇集《信仰悲劇》的捲首篇。收入該集的還有《阿埃爾》(1898年)和《時間會到來》(1903年)。但從一八九八年到一九三八年,他幾乎花瞭畢生的心血在創作《革命戲劇集》。其中包括:《群狼》(1898年)、《理性的勝利》(1899年)、《丹東》(1899年)、《七月十四日》(1901年)等。
羅曼·羅蘭在中國讀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原因是他的那部長篇小說《約翰·剋利斯朵夫》(1902年至1912年)早就在中國翻譯齣版,且頗受讀者青睞。羅蘭的現實主義纔華通過該小說的篇章強有力地顯示瞭齣來。無論是半封建的德國及其小市民的因循守舊習氣,還是資産階級的法國,都成瞭羅蘭激烈抨擊的對象。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羅蘭的功績在於他不僅以來自人民和接近人民的知識分子的可愛形象與這一切相抗衡,而且還錶現瞭這些普通人的身上所體現的真正的民族精神。這些普通人包括剋利斯朵夫的朋友、詩人奧利維,他的姐姐、女傢庭教師安多娜特、工人埃瑪努爾、女僕茜多妮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人。
《七月十四日》完成之後,羅蘭開始寫傳記體裁作品。後來,他把不同時期寫的三個傳記——《貝多芬傳》(1902年)、《米開朗琪羅傳》(1905年)和《托爾斯泰傳》(1911年)——匯集成一冊,題為《英雄傳記》(Les Vies Hèro�唓ues),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名人傳》。
羅蘭打算通過這些傳記來恢復二十世紀文學崇高的人道主義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的性格。該書描寫瞭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傢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羅蘭認為他們不單單是天資聰穎的個人,而且是一些和自己的時代緊密相連並且用自己的藝術作品體現世人所關心的問題的人。這一點特彆清楚地錶現在《貝多芬傳》中。羅蘭筆下的貝多芬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具有廣泛的興趣,他為法國革命的英雄壯舉而歡欣鼓舞。羅蘭寫道:“革命吸引著全世界和貝多芬。”所以,盡管貝多芬經受瞭許多的痛苦:愛情希望的破滅,貧睏,以及最後對於一位音樂傢來說最緻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最後在歡樂的凱歌聲中完成瞭《第九交響麯》的樂章。
關於中譯本的譯名,似應題為《三大師傳》更為貼切,題為《名人傳》有些欠妥。首先,羅蘭在將三位大師的傳記匯集成一冊時,隻是稱作《英雄傳記》,也沒有說是《名人傳記》。“名人”一詞比較泛泛,即所謂“著名人物”的意思。按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齣瞭名的人”。而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當然是“著名人物”,但他們更是在自己專業方麵獨樹一幟的大師:一位是音樂奇纔,一位是雕塑繪畫方麵首屈一指的人物,一位是文學巨匠。所以題名為《三大師傳》更貼切,使讀者一看書名即可知曉是三位大師級人物的傳記。但鑒於《名人傳》已通用,改瞭反而不習慣,所以仍用瞭這個譯名。
世界文學文庫:名人傳(插圖全譯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