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思 恩格斯 列寜 斯大林 論曆史人物評價問題

馬剋思 恩格斯 列寜 斯大林 論曆史人物評價問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黎澍,蔣大椿,王也揚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204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23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評價曆史人物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為瞭便於讀者瞭解馬剋思主義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以及對若乾重要曆史人物的評價,《馬剋思 恩格斯 列寜 斯大林 論曆史人物評價問題》選錄瞭馬剋思、恩格斯、列寜、斯大林著作中有關的論述,供研究參考。

目錄

第一部分 評價曆史人物的原則
一 馬剋思主義承認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一)曆史必然性的思想絲毫不損害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
(二)唯物史觀認為曆史首先是勞動群眾的曆史,同時也承認個人的曆史作用
1.曆史首先是勞動群眾的曆史,唯物史觀在承認群眾創造曆史的同時,也承認個人的曆史創造作用
2.曆史上任何一個階級都需要推舉齣自己的領袖,纔能取得統治地位
3.傑齣人物和群眾的關係
(三)曆史人物對社會發展能起到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1.“偶然性”在曆史中的作用
2.思想傢的革命理論能為群眾的自發運動指齣道路
3.政治傢、革命傢的正確領導促進曆史的發展
4.沒有正確的領導者,革命就要失敗,社會變革就會推遲
5.科學傢的創造性勞動對曆史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6.剝削階級反動人物的曆史作用
二 從曆史實際齣發,唯物地研究和評價曆史人物
(一)研究和評價曆史人物,應當從曆史事實齣發
(二)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
(三)個人活動和社會曆史條件的關係
1.人們在既定的曆史條件下創造曆史,個人活動受社會曆史條件的製約
2.時勢造英雄
3.必須考察個人活動背後的社會曆史條件,發現曆史規律,纔能瞭解曆史人物活動的實質
(四)在階級社會裏,個人活動和階級的關係
1.曆史人物是一定階級的代錶,個人活動歸結為階級的活動
2.單獨的個人並不“總是”以他所從屬的階級為轉移,但這並不影響階級鬥爭
三 用辯證的方法,曆史地具體地全麵地研究和評價曆史人物
(一)人們的創造活動是相互聯係的,應當把曆史人物的活動聯係起來進行考察
(二)從發展的觀點評價曆史人物
1.曆史人物是發展變化的,應當從發展的觀點給予如實的評價
2.應當把曆史人物放到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進行評價
3.判斷曆史功績,要根據曆史活動傢比他們的前輩提供瞭什麼新的東西
4.應當指齣前人的曆史局限性,但不要苛求於前人
(三)具體地、全麵地評價曆史人物
1.對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動應進行具體的分析
2.要防止情緒支配自己,要全麵地評價曆史人物的功過
3.對曆史人物的著作應作全麵分析
(四)要善於批判地吸收舊時代的文化知識和前人的科學成果
四 對研究和評價曆史人物的各種錯誤傾嚮的批評
(一)批判個人決定和創造曆史的英雄史觀
(二)批判誇大群眾自發作用的庸俗決定論
(三)堅持曆史性,反對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曆史人物和作膚淺的曆史類比
附錄 黑格爾論必須曆史地看待曆史人物

第二部分 對若乾曆史人物的評論
論斯巴達剋
論路德、閔采爾
論拉辛、普加喬夫
論剋倫威爾
論威廉·科貝特
論伏爾泰、盧梭、狄德羅
論羅伯斯比爾、丹東
論拿破侖
論馬誌尼
論加裏波第
論林肯
論孫中山
論彼得一世
論波拿巴
論梯也爾
論俾斯麥
論梅特涅
論巴貝夫
論聖西門、傅立葉、歐文
論卡貝
論魏特林
論布朗基
附:論科西迪耶爾
論蒲魯東
論拉薩爾
論巴枯寜
論杜林
論倍倍爾
論威廉·李蔔剋內西
論拉法格
論梅林
論卡爾·李蔔剋內西、盧森堡
論伯恩施坦
論考茨基
論普列漢諾夫
論赫拉剋利特
論德謨剋利特
論蘇格拉底、柏拉圖
論亞裏士多德
論伊壁鳩魯
論伊裏吉納
論培根、霍布斯、洛剋
論貝剋萊
論笛卡兒
論愛爾維修、拉美特利、霍爾巴赫
論培爾
論休謨
論康德
論費希特、謝林
論黑格爾
論費爾巴哈
論狄慈根
論孔德
論馬赫、阿芬那留斯
論配第
論魁奈
論富蘭剋林
論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
論西斯濛第
論馬爾薩斯
論約·穆勒
論羅雪爾
論阿庇安
論毛勒
論巴霍芬
論麥剋倫南
論摩爾根
論基佐、米涅、梯葉裏
論剋勞塞維茨
論勒南
論哥白尼
論伽利略、刻蔔勒
論牛頓
論拉普拉斯
論邁爾、焦耳
論波義耳
論拉瓦锡、道爾頓
論門捷列夫
論卡爾·肖菜馬
論達爾文
論特雷莫
論海剋爾
論哈維
論施旺、施萊登
論但丁
論莎士比亞
論歌德
論拜倫、雪萊
論巴爾紮剋
論赫爾岑
論車爾尼雪夫斯基
論托爾斯泰
論海涅
論維爾特
論鮑狄埃
論高爾基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历史学,亦可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学派。产生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 1919—1949 年为建立时期,1949 年以后为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时期。

评分

建立时期分四个阶段:

评分

建立时期分四个阶段:

评分

评分

建立时期分四个阶段:

评分

1946—1949 年是第四阶段。在这些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富有成果的,并在科学水平上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在社会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中国社会史诸问题》,邓初民出版了《社会史简明教程》(后改称《社会进化史纲》)和《中国社会史教程》,侯外庐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史》。在通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出版了《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出版了《中国史纲》第 1、2 卷。在思想史方面,吕振羽出版了《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册),侯外庐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第 1 卷,成为这一时期成就最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在同种种错误的或反动的学术思潮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评分

1927—1937 年是第二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观察中国历史的进程并同当时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这10 年中,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分期和中国农村性质的“三大论战”。论战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另一位奠基人郭沫若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是中国史学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阐述中国历史的第一部著作。此后,他连续出版了《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殷契萃编》、《殷周金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金文丛考》、《古代铭刻汇考》等,这些历史文献学方面的卓越成就,都是力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吕振羽写出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等著作。

评分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历史学,亦可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学派。产生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 1919—1949 年为建立时期,1949 年以后为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时期。

评分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历史学,亦可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学派。产生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 1919—1949 年为建立时期,1949 年以后为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时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