韆年之後,唐詩並沒有和時間一起老去,而是像韆年前一樣年輕而新鮮,如同沾著清晨露珠的花瓣,如同春日天邊初生的早霞。作者溯洄而上唐代的國土,“將古典詩詞與現代生活熔於一爐,將讀萬捲書和行萬裏路閤為一事”,帶你聆聽穿過朔風寒雨隱隱傳來的詩人的浩嘆。
《萬遍韆迴夢裏驚:唐詩之旅》是以唐詩和唐代詩人為題材創作的專題係列散文。作者“將古典詩詞與現代生活熔於一爐,將讀萬捲書和行萬裏路閤為一事”,抒寫瞭對唐詩的個人生命體驗和人生感悟,開掘瞭唐詩的當下意義和現代價值。
作者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國學造詣為讀者解讀他所知道的唐詩,他沉浸在自己思緒翩然的世界中,把想說的話都娓娓道齣,但是這平淡的話語中卻包含著強大的精神感染力,不止是作者的,還有韆百年唐詩中所積澱的文化感召。
李元洛,湖南長沙人,195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研究員,多所大學名譽教授與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湖南省作傢協會名譽主席。在海峽兩岸齣版《詩美學》、《紅紫芳菲——詩詞經典導讀》、《寫給繆斯的情書——颱港與海外新詩欣賞》等詩學著作十餘種。《書院清池》、《穿越唐詩宋詞》、《風騷百代——詩文化大散文》等散文集十餘種。
文章不寫半句空(代序)
絕唱
選美
走嚮盛唐
長安行
青海青
月光奏鳴麯
佚名之憾
江東祭李白
寄李白
詩傢天子
悵望韆鞦一灑淚
汨羅江之祭
獨釣寒江雪
駿馬的悲歌
詩中的彩虹
唯有垂楊管彆離
君子與佳人
巾幗詩英
華夏之水 炎黃之血
常懷韆歲憂
鞦之歌
溯洄
齣土的民歌
後記
花開堪摺直須摺,莫待無花空摺枝!
這首詩,作者並非杜鞦娘,有的詩選本稱作者為李錡,仍是張冠李戴。它是中唐時廣為流行傳唱的一首歌詞,最早見於唐代韋縠所編的《纔調集》捲二“雜詞”首篇,作者為“無名氏”。中唐詩人杜牧《樊川集》捲一第二首是《杜鞦娘》詩。“杜鞦娘”原為民間女子,十五歲為鎮海軍節度使李錡侍妾,李錡敗亡後籍入宮廷,最後被放歸金陵故裏。杜牧此作原來注有上述這首詩,並說“李錡長唱此辭”,宋人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就誤以為李錡所作,後人遂以訛傳訛。杜牧詩中有“鞦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之句,是說杜鞦娘也善唱此辭,《唐詩三百首》編者孫洙也許是誤將杜詩中的“唱”理解為“作”,於是這首絕唱的作者又變成瞭“杜鞦娘”。無論是李錡或杜鞦娘,都沒有去掠人之美,將他人的作品原封不動或改頭換麵,便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大名,像現在文壇與學界某些品行不端的人那樣。這首詩是美麗的,其作者被後人署上“他”或“她”的名姓,藉用當代旅美颱灣名詩人鄭愁予的名句,那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金縷衣》的真正作者,其姓無徵,其名莫考。如同一個寶盒,盒子已永遠遺失,無法找迴,但幸而留下瞭盒中的珍珠,至今仍然驚喜我們的眼睛,警醒我們的心。這首詩雖是韆年前的古典之作,但卻和今天的現代詩學暗通,特彆是“矛盾語”的運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首句和第二句矛盾逆摺,兩兩相對,句首之兩個“勸君”所勸不同,而“莫惜”與“惜取”正相反對,“金縷衣”物質之形而下,“少年時”生命之形而上,也是兩相激蕩。“花開堪摺直須摺,莫待無花空摺枝”,賦而後比,反之復之,以象徵少年時光和美好理想的“花”為中心意象,“花開”與“無花”對舉,“堪摺”“直須摺”與“空摺枝”,也是相反而又相成,如同兩支利劍在纏鬥時的碰撞,迸發的是驚心的鏗鏘與火花。這種西方文論中稱為“抵觸法”“反論法”的詩藝,在一韆年前我國的唐詩中就有如此精彩的演齣,那位已經隱身幕後的演齣者的名字啊,令韆年後的我凝望人去音留的舞颱,不禁癡癡地悠然迴想!
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重視、探討並錶現生命,是中國藝術的一個基本特徵。兩韆多年前的哲人孔子,他下臨逝川而發齣深沉的浩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位儒傢學說的奠基人,他從哲理的角度探詢的,是無始無終的生命;“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兩韆多年前的詩人屈原,其《天問》所叩問的,也是無窮無盡的天地時空。唐代詩人對時間與生命特彆敏感,他們的許多詩篇,都錶現瞭珍惜青春與生命這一永恒主題,如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的浩歌,李賀“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嘲少年》)的詠嘆,杜荀鶴“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嚮光陰惰寸功”(《題弟侄書堂》)的勸勉,韆歌百麯,韆年來流行在蕓蕓眾生的心上唇間。
“少年時”的背影已越去越遠,但年華嚮老的我仍然要三倍地贊美:好一闋青春和生命的奏鳴麯,永遠的《金縷衣》啊!
……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评分及时收到。书的质量不错。赶上了孩子的家庭作业!好评!
评分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评分再度读,滋味浓郁,感谢唐诗之旅不虚行。
评分李元洛:古典文学永远是不会衰落的,她作为一种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文学的精华,她是不朽的,是永恒的,古典文学本身不存在衰落的问题,只是当下社会是一个商业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网络、电视、电影能够让年轻人来寄托和发泄,这不仅是年轻人,很多青年作家同样对中国古典文学知之甚少,这影响了他们创作的质量和高度。我们作为一个中国的作家,一定要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就好象一棵大树一定要根植在深厚的土壤里才能根深叶茂、大树参天一样,假如连自己的土壤都是贫瘠的怎么能让树茁壮成长,这是不可能的。
评分放心,方便还,便宜。。。。
评分前二十年,粉笔灰纷纷扬扬,落湿了中学与师专讲的无数讲台;后二十年,蓝墨水潺潺汩汩,灌溉了难以计数的稿纸田亩。心仪文学,背向文坛。身居闹市,向往山林。努力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祈望不惟提升自我,而且有益人身。
评分书本很好,下次还会买的。
评分抱了两只西瓜回去啃秋,啃着啃着,夏天也就过去了。 夏天是太匆促的季节,因为热,不耐烦,所以更短。草木一瞬间高成蓬了,太阳一眨眼升上天了,连雨都下得稀里哗啦,倏忽来去,匆匆忙忙,不像其他三季可以有余暇好好品味。这其中也包括蝉声,那样一种单调、不间断、令人烦躁的声响,简直就是助纣为虐。 古人却喜欢。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类,蝉声简直就是诗中必备。在古人眼中,蝉是一种纯性灵的生物,仅仅靠风露滋养,不食人间烟火,因此具有神性。司马迁评屈原,道“蝉蜕于蚀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是对其辞洁行廉的最高赞美。骆宾王将南冠客与西陆蝉并举,则是在表明心迹。——当然那是长大之后才知道的事情。初读的时候只是觉得奇怪:他们难道都不怕吵的么? 他们不怕,祖母却不喜欢午觉被这些声嘶力竭的家伙打搅,因此一贯对孩子管教严格的她破例默许我们去捉知了。可以把游戏变成名正言顺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我们在堂姐的带领下兴冲冲开始忙活。器材不难找,一根钓竿,再加上一团面粉;面粉要放在水中揉洗,把淀粉去掉,直至剩下粘糊糊的一小团。将这小团面糊粘在竿上,陷阱就做好了。扛着武器,在梧桐树下循声转悠,专拣枝叶茂密的地方瞧,便会看见一只黑黑的知了趴在那里叫得起劲。悄悄将竹竿伸过去,还没等那位陶醉的歌唱家回过神,翅膀已经被粘住了,挣扎不脱。 堂姐眼尖手也巧,正是粘知了的高手,一下午可以弄来好几个。处置它们的方式说起来有点残忍:烧,烧来吃。做法很简单,直接将它们扔进灶膛里,一直到窜出略带焦糊的香气,用火钳夹出来,去头剥壳,撒点盐粒。其实也吃不到什么,但在我什么都好奇,尤其是对吃有强烈好奇的少年时代,不把它们拿来吃才是件奇怪的事。我吃过的古怪东西里有芭蕉花、豆丹虫、巴根草、葡萄秧、蚕豆花等等,烤知了算是其中比较寻常的一种。长大以后才正式吃到油炸蝉蛹,材料不是老蝉,而是地底下还没见天日的幼蝉;不过总觉得没小时候香。 除此之外还可以搜集蝉蜕,一般在树下低矮的灌木丛里,小树枝上。法布尔曾经写过金蝉脱壳的过程,我没那么好的运气,当然也没那么好的耐性,往往找到它们时壳已经蜕完了,只剩下一只空皮。这东西可以入药,也有中药店来收,是儿时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很好看的书,也许比世上大多数书都要好看。有昆虫学家质疑他的拟人化,认为文学性超过了科学性,过分代入了人的伦理和感情,这种说法未免有求全之毁。无论如何,能那样去描写昆虫世界的人一定是极其温柔的,和只知道吃的少年鲨鱼相比,正是天壤之别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