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錄(精裝插圖本)

東京夢華錄(精裝插圖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孟元老 著
圖書標籤:
  • 夢幻
  • 治愈
  • 東京
  • 插畫
  • 精裝
  • 文學
  • 情感
  • 成長
  • 懷舊
  • 日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080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354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首部筆記體文獻
  ★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
  如果說《清明上河圖》是宋朝年間的圖畫見證,那麼經典古籍《東京夢華裏》,則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東京夢華錄》可謂中國古代首部筆記體文獻,它開創城市風土人情、掌故名物新體裁,也為後來中國小說的發展創造瞭新模式。全新箋注。翻譯,精美插圖版《東京夢華錄》,看孟元老訴都城之態,話黍離之悲。

內容簡介

  《東京夢華錄(精裝插圖本)》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貌的著作。內容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寜到宣和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為我們描繪瞭這一曆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曆史文獻內容,最能體現古代京城社會生活麵貌。

作者簡介

  孟元老,原名孟鉞,號幽蘭居士,開封市人。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學傢。

內頁插圖

目錄

夢華錄序
捲之一
東都外城
舊京城
河道
大內
內諸司
外諸司

捲之二
禦街
宣德樓前省府宮宇
硃雀門外街巷
州橋夜市
東角樓街巷
潘樓東街巷
酒樓
飲食果子

捲之三
馬行街北諸醫鋪
大內西右掖門外街巷
大內前州橋東街巷
相國寺內萬姓交易
寺東門街巷
上清宮
馬行街鋪席
般載雜賣
都市錢陌
雇覓人力
防火
天曉諸人入市
諸色雜賣

捲之四
軍頭司
皇太子納妃
公主齣降
皇後齣乘輿
雜賃
修整雜貨及齋僧請道
筵會假賃
會仙酒樓
食店
肉行
餅店
魚行

捲之五
民俗
京瓦伎藝
娶婦
育子

捲之六
正月
元旦朝會
立春
元宵
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
十五日駕詣上清宮
十六日
收燈都人齣城探春

捲之七
清明節
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
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锡宴
駕幸瓊林苑
駕幸寶津樓宴殿
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
駕幸射殿射弓
池苑內縱人關撲遊戲
駕迴儀衛

捲之八
四月八日
端午
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觀神生日
是月巷陌雜賣
七夕
中元節
立鞦
鞦社
中鞦
重陽

捲之九
十月一日
天寜節
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上壽
立鼕

捲之十
鼕至
大禮預教車象
車駕宿大慶殿
駕行儀衛
駕宿太廟奉神主齣室
駕詣青城齋宮
駕詣郊壇行禮
郊畢駕迴
下赦
駕還擇日詣諸宮行謝
十二月
除夕

附錄
靜嘉堂文庫影印刊本幽蘭居士《東京夢華錄》跋文
一、趙師俠跋
二、黃丕烈跋(二篇)
三、影印元刊本《東京夢華錄》解題(從日文譯)
趙希弁《昭德先生郡齋讀書誌》“附誌”中《夢華錄》題記
馬端臨《文獻通考》中《東京夢華錄》提要
《秘冊匯函》本《東京夢華錄》跋文
一、瀋士龍跋
二、鬍震亨跋
《津逮秘書》本《東京夢華錄》跋文
《四庫全書》所收《東京夢華錄》捲前提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捲七十“史部二十六?地理類三”中《東京夢華錄》提要
李濂《跋〈東京夢華錄〉後》
錢曾《讀書敏求記》中《夢華錄》題記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中《東京夢華錄》題記
張元濟《涵芬樓燼餘書錄》中《東京夢華錄》題記
《叢書集成初編》所收《東京夢華錄》題記

精彩書摘

  僕從先人①宦遊南北,崇寜癸未②到京師,蔔居於州西金梁橋西夾道之南。漸次長立,正當輦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乾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遊苑③。舉目則青樓畫閣,綉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傢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瞻天錶則元夕教池,拜郊孟亭。頻觀公主下降,皇子納妃。修造則創建明堂④,冶鑄則立成鼎鼐⑤。觀妓籍則府曹衙罷,內省宴迴;看變化則舉子唱名,武人換授。僕數十年爛賞疊遊,莫知厭足。一旦兵火,靖康丙午⑥之明年,齣京南來,避地江左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近與親戚會麵,談及曩昔,後生往往妄生不然。僕恐浸久,論其風俗者,失於事實,誠為可惜。謹省記編次成集,庶幾開捲得睹當時之盛。古人有夢遊華胥之國⑧,其樂無涯者,僕今追念,迴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目之曰《夢華錄》。然以京師之浩穰,及有未嘗經從處,得之於人,不無遺闕。倘遇鄉黨宿德,補綴周備,不勝幸甚。此錄語言鄙俚,不以文飾者,蓋欲上下通曉爾,觀者幸詳焉。紹興丁卯歲除日⑨,幽蘭居士孟元老序。
  [注釋]
  ①先人:作者稱呼自己已經去世的父親。②崇寜癸未:即宋徽宗崇寜二年(1103年)。③教池遊苑:“池”指汴京城金明池,“苑”指瓊林苑。教池,指在金明池進行的禁軍操練;遊苑,指皇帝到瓊林苑遊幸。這些活動,見書中捲之七“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至“池苑內縱人關撲遊戲”各節。④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任命等重大朝政活動,都在這裏舉行。明堂的産生由來已久,相傳黃帝時就已建造明堂。鄭樵《通誌》捲四十二“明堂”一節記雲:“黃帝祀上帝於明堂,或謂之閤宮。……夏後氏曰世室,商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其製度詳於《禮經》。”漢至六朝曆代都曾建造明堂,規製各有不同。《木蘭詩》雲“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反映齣北朝時有明堂。唐代武則天時曾在東都洛陽建造明堂,唐玄宗李隆基予以拆毀,後來未再建明堂。北宋時宮殿規製逐漸完備,古代明堂已被宮中的正殿代替。本捲“大內”一節雲“左掖門裏乃明堂”,但這個明堂僅為象徵形式的虛設,實際上朝會等活動都在大慶殿進行。這裏所說的“明堂”當是指汴京皇城中的大慶殿。參見本捲“大內”一節和捲之十“車駕宿大慶殿”一節。⑤鼎鼐:鼎在古代最初是烹飪之器。相傳夏禹收九州之金鑄成九鼎,後來九鼎成為傳國的重器。鼐是大鼎。這裏所謂鼎鼐指宋徽宗時鑄造成的九鼎。見捲二“硃雀門外街巷”一節注③。⑥靖康丙午:即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⑦江左:長江下遊以東地區。即今江蘇省一帶。古代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故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⑧華胥之國:古代寓言中的理想國。《列子?黃帝》篇中記雲:“(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嚮順,故無利害。”後世就把夢入華胥之國作為一個典故,稱曰“華胥之夢”。⑨“紹興”句:紹興丁卯,即宋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年)。這一年的夏曆除夕日為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8年1月22日。
  [譯文]
  我小時候跟著在外地做官的父親周遊於南北各地,於徽宗崇寜二年(1103年)到瞭京都,住在汴京舊城城西金梁橋西邊夾道的南側。我逐漸長大成人,正趕上生活在天子腳下。太平盛世很長時間瞭,京城裏人口密集,物業繁華。垂著童發的小孩兒,隻知道玩耍;兩鬢花白的老人,沒有經曆過戰爭。隨著歲月的年節一次次地經過,我得以觀賞到各種好景。華燈齊放的良宵,月光皎潔的夜晚,瑞雪飄飛之際,百花盛開之時,或者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軍操練,或者是瓊林苑的皇上遊幸,放眼所見,到處是青樓畫閣,綉戶珠簾。雕飾華麗的轎車爭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貴矯健的寶馬縱情奔馳在禦街上,鑲金疊翠耀人眼目,羅袖綺裳飄送芳香。新歌的鏇律與美人的笑語,迴蕩在柳蔭道上與花街巷口;簫管之音與琴弦之調,彈奏於茶坊雅聚與酒樓盛宴。全國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匯集,世界各國的使者都和宋朝往來。調集瞭四海的珍品奇貨,都到京城的集市上進行貿易;薈萃齊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花光鋪滿道路,不阻止任何百姓乘興春遊;音樂震蕩長空,又見有幾傢豪門正開夜宴。奇技巧術的錶演使人耳目一新,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心情放蕩。在元宵節觀燈、金明池觀射、郊壇祭天時,能夠觀瞻到皇上天顔。而且還能經常看到公主齣嫁、皇子納妃的盛大典禮。皇宮的重要建築成就是創建瞭大慶殿,重要的冶鑄偉績是製成瞭九鼎。在開封府放衙、內侍省宴後,還可以看到京城裏的名妓,從她們的服飾就可以看齣她們來自哪傢。在科舉殿試放榜之後、武將被授予新銜之時,就可以知道朝廷將增哪些新貴及他們的新官職瞭。我在幾十年當中沉醉於觀賞盛典,迷戀於遊玩勝地,從來沒有感到厭倦和滿足。不料忽然間戰火燃起,宋欽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我離開汴京來到瞭南方,因躲避戰亂而住在江左,情緒鬱悶而低落,年歲又逐漸進入老年晚景。暗想當年在汴京城裏的生活,每逢佳節時的人物風流倜儻,人情和順暢美,都已化為惆悵和隱恨。最近同親戚會麵的時候,談到往昔汴京城裏的繁華景象,年輕後生們總是妄加非議。我擔心時間長久之後,再談起那時的風俗與景觀,更會失去曆史的真實,那就太可惜瞭。因此,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記憶寫下來,編成一集,這可能會使今後的人們打開此書就能夠想見當年的盛況。古代傳說有夢遊華胥之國、其樂無涯的典故,我如今追思往事,迴憶起來悵然傷懷,這難道不是和華胥之夢剛剛醒來時的情形一樣嗎?因此我把我所撰作的這本書命名為《夢華錄》。但是,汴京城畢竟太大太繁華瞭,對於那些我沒有親身經曆的事件或者沒有親自去過的地方,靠聽彆人講述來記錄,這就難免有遺漏或欠缺。如果遇著故鄉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輩,對此書予以補充使它更加完備,那真是不勝欣慰。這本《夢華錄》語言通俗淺顯,不刻意進行雕琢與修飾,這隻是想使文人學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請讀者理解這一點。
  宋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年),歲在丁卯,大年除夕之日,幽蘭居士孟元老序。
  捲之一
  東都外城
  東都外城①,方圓四十餘裏。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壕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硃戶,禁人往來。城門皆甕城②三層,屈麯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蓋此係四正門,皆留禦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州門,傍有蔡河③水門;西南則戴樓門,傍亦有蔡河水門。蔡河正名惠民河,為通蔡州故也。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④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如閘垂下水麵,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齣拐子城⑤,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⑥之水門也。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乃金水河水門也。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乃大遼人使驛路⑦);次曰封丘門(北郊禦路);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諸門名皆俗呼。其正名如西水門曰利澤,鄭門本順天門,固子門本金耀門)。新城每百步設馬麵戰棚⑧,密置女頭⑨,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裏牙道,各植榆柳成蔭。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專有京城所⑩提總其事。
  [注釋]
  ①東都:北宋的首都汴京城。外城:即五代後周時周世宗所築的羅城,又稱新城、國城,周長約四十八裏。宋敏求《東京記》下捲為“新城”,又記外城。②甕城:即古代城門外的月城,起掩護城門、加強防禦的作用。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捲十二“守城”雲:“門外築甕城,城外鑿壕,去大城約三十步。”又雲:“其城外甕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③蔡河:見本捲“河道”一節注①。④汴河:見本捲“河道”一節注④。⑤拐子城:即甕城,城牆的角城,有屏蔽城門、加強防禦的作用。⑥五丈河:古河名,見本捲“河道”一節注⑤。⑦大遼:指北方與宋對峙的遼國。驛路:遼國使者規定必須從此門入城。⑧馬麵: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的戰棚。瀋括《夢溪筆談》捲十一記西北赫連城(延州豐林縣城)“其城不甚厚,但馬麵極長且密……敵人至城下,則四麵失石臨之,須使敵人不能到城下乃為良法”。又宋陳規《守城錄》捲二“守城機要”雲:“馬麵,舊製六十步立一座,跳齣城外,不減二丈,闊狹隨地利不定,兩邊直覷城腳,其上皆有樓子,所用木植甚多。”⑨女頭:城牆上垛子一類的防護建築,或稱為女垣、箭垛。⑩京城所:即管理城牆修繕維護的軍事機構,屬皇宮“外諸司”之一。本捲“外諸司”一節中的“京城守具所”,即指“京城防務維修器械管理所”,簡稱京城所。
  [譯文]
  汴京城的外城,周長約四十餘裏。城壕名叫護龍河,河寬十餘丈。河的兩岸全都栽種著楊、柳樹,白色的城牆和硃紅色的城門,禁止行人往來。城門外修建的甕城都是三層的小樓,樓門都是拐彎開門的,隻有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是正嚮直行的且都是兩重門。主要是因為這四道門都是正門,為皇帝齣行專用的禦道的緣故。外城的南城牆一側有三道門,正南門為南薰門;南城牆東南側的為陳州門,門旁是蔡河的水門;西南側為戴樓門,門旁也是一道蔡河的水門。蔡河原名為惠民河,因其流經蔡州,故而得名。外城的東城牆一側有四座城門,東南處的為東水門,也是汴河下遊齣城的水門,此門橫跨於汴河之上,並用鐵包裹起來猶如一扇窗,到夜裏就像閘門一樣垂進水麵,而河的兩岸都留有通行道,一直齣瞭拐子城,沿著河兩岸仍有數百丈長。接著往北去是新宋門,之後是新曹門,最北的為東北水門,此門也是五丈河流經的水門。城牆西側的一麵有四座門:從南嚮北依次為新鄭門,之後是西水門,此門也是汴河上流入城的水門,再依次是萬勝門、固子門,最北麵的是西北水門,此門也是金水河的水門之一。外城的北側一麵共有四座門:從東數起先是陳橋門(此門是大遼國使臣入宮覲見的必經之路),依次是封丘門(此門是皇帝北郊祭祀的禦路),再依次是新酸棗門,最北麵的為衛州門(這些門的名稱都是俗稱,它們的正名如西水門橋原名叫利澤橋,鄭門原名為順天門,固子門的原名為金耀門)。新城的城牆上每隔百步就設置有馬麵戰棚,並在城牆上密集地設置有城垛子(女牆),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專人進行管理和修繕,遠遠望去,很是整齊、高俊。城裏的官道兩側,種植的榆樹和柳樹都已成蔭。每隔二百步設置一處防城庫,庫中貯備著守城攻敵用的武器,有廣固兵士二十名,每天對其進行維護修繕,並專門設有京城所總管相關事務。
  舊京城
  舊京城①方圓約二十裏許,南壁其門有三:正南曰硃雀門,左曰保康門,右曰新門。東壁其門有三:從南汴河南岸角門子,河北岸曰舊宋門,次曰舊曹門。西壁其門有三:從南曰舊鄭門,次汴河北岸角門子,次曰梁門。北壁其門有三:從東曰舊封丘門,次曰景龍門(乃大內城角實籙宮②前也),次曰金水門。
  [注釋]
  ①舊京城:原唐朝時的汴州城,五代後周擴建外城時將其包在城內,因此又叫裏城,或叫闕城,周長約二十一裏。宋敏求《東京記》中捲即為“舊城”,詳述瞭此城的規模。《宋會要輯稿》“方域一之一”記舊城周長為二十裏一百五十五步。②實籙宮:即寶籙宮,“寶”應為“實”。
  [譯文]
  汴州城周圍約二十裏,南城牆一麵有三座城門:正南的門叫硃雀門,左邊的叫寶康門,右邊的叫新門。東城牆一側有三座城門:從汴河南岸的角子門數起,汴河北岸為舊宋門,依次是舊曹門。城牆西側一麵有三座城門:從南數起為舊鄭門,依次是汴河北岸的角子門,再往北的是梁門。城牆北側一麵有三座城門:從東開始是舊封丘門,再依次是景龍門(此門在皇宮城角的實籙宮前麵),再依次是金水門。
  河道
  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蔡河①,自陳蔡由西南戴樓門入京城,遼繞自東南陳州門齣,河上有橋十一②,自陳州門裏曰觀橋(在五嶽觀後門),從北,次曰宣泰橋,次曰雲騎橋,次曰橫橋子(在彭婆婆宅前),次曰高橋,次曰西保康門橋,次曰龍津橋(正對內前),次曰新橋,次曰太平橋(高殿前宅③前),次曰糶麥橋,次曰第一座橋,次曰宜男橋,齣戴樓門外曰四裏橋。中曰汴河④,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至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自東水門外七裏至西水門外,河上有橋十三,從東水門外七裏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艧,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次曰順成倉橋,入水門裏曰便橋,次曰下土橋,次曰上土橋,投西角子門曰相國寺橋。次曰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於大內禦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梁石筍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鎸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禦路也。州橋之北岸禦路,東西兩闕,樓觀對聳。橋之西有方淺船二隻,頭置巨乾鐵槍數條,岸上有鐵索三條,遇夜絞上水麵,蓋防遺火舟船矣。西去曰浚儀橋,次曰興國寺橋(亦名馬車衙橋),次曰太師府橋(蔡相宅前),次曰金梁橋,次曰西浮橋(舊以船為之橋,今皆用木石造矣),次曰西水門便橋,門外曰橫橋。東北曰五丈河⑤,來自濟鄆,般挽京東路糧斛入京城,自新曹門北入京,河上有橋五:東去曰小橫橋,次曰廣備橋,次曰蔡市橋,次曰青暉橋、染院橋。西北曰金水河⑥,自京城西南分京、索河水築堤,從汴河上用木槽架過,從西北水門入京城,夾牆遮擁,入大內灌後苑池浦矣。河上有橋三,曰白虎橋、橫橋、五王宮橋之類。又曹門小河子橋曰念佛橋,蓋內諸司輦官、親事官之類,軍營,皆在曹門,侵晨上直,有瞽者在橋上念經求化,得其名矣。
  [注釋]
  ①蔡河:蔡河和以下的汴河、五丈河、金水河都是人工運河,這四條河均流經汴京城。蔡河源於鄭州西南的大隗山,嚮東南流經鄢陵、扶溝,之後注於蔡水。北宋初建隆年間,宋太祖發動民夫開鑿水渠,引導蔡河水流入汴京城內。《東京夢華錄》謂“由西南戴樓門入京城”,其實蔡河水是從戴樓門東側的廣利水門流入汴京城的。而嚮北流的一段蔡河叫做西蔡河。河水在城內蜿蜒流淌穿過城內之後,從陳州門西側的普濟水門齣城,再往南流經通許,之後注入蔡河。嚮南流的這一段蔡河叫東蔡河。見李濂《汴京遺跡誌》捲七“河渠三?蔡河”。②橋十一:十一應作十三,即為十三座橋。③高殿前宅:即高俅宅邸。高俅因官職為殿前都指揮使,簡稱高殿前。捲十“車駕宿大慶殿”一節記有“眾曰殿前都指揮使高供俅”。④汴河:即浚儀渠。源齣滎陽市大周山,往東匯閤京、索、須、鄭四條支流,又稱莨蕩渠或通濟渠。隋煬帝大業年間,修大運河時引來黃河水,通濟渠匯入大運河,唐代改名為廣濟渠。後來屢經變遷,流入汴州的支流稱為汴河。北宋初大宗淳化年間,汴河發生過決口,河水泛濫成災,至道年間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疏浚。此後的北宋時期,汴河對於漕運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後來到明代正德、嘉靖時,汴河已經淤塞難尋,在城內延慶觀前有一座小磚橋,橋下有水溝,民眾俗稱為“臭河兒”,這便是原來汴河的一點遺跡瞭。見李濂《汴京遺跡誌》捲六“河渠二?汴河”。⑤五丈河:唐代武則天時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引來汴水注入白溝,又接通湛渠,以利於漕運。因其寬五丈,故名為五丈河,即是白溝河的下遊一段。北宋時期多次疏浚,後來因黃河泛濫而淤塞。見李濂《汴京遺跡誌》捲七“河渠三?五丈河”。⑥金水河:其源齣自京水,又名天源。北宋初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朝廷動員民夫開渠引水,經過中牟到汴京,名為金水河。在城內和五丈河接通。北宋時期曾多次予以疏浚,對於城內用水發揮著重要作用。金元時期已經淤塞不存。見李濂《汴京遺跡誌》捲七“河渠三?金水河”。
  [譯文]
  穿過京城的河道有四條。穿過南城牆的叫蔡河,河水來自陳、蔡兩地,由城西南處的戴樓門進入京城,在城內麯摺環繞之後,從城東南的陳州門流齣京城。蔡河上有十三座橋,在陳州門裏的是觀橋(在五嶽觀的後門),從北數起依次是宣泰橋、雲騎橋、橫橋子(在彭婆婆宅前),依次是高橋、西保康門橋、龍津橋(正對著大內前門),再依次是新橋、太平橋(高殿前宅前)、糶麥橋、第一座橋、宜男橋和戴樓門外的四裏橋。流經城中的是汴河,河水從西京的洛口分水流入京城,之後嚮東流至泗州,注入淮河,此河道漕運東南方的糧食,凡是東南之地所産物産都是從此河進入京城的,國民一切所需都依賴此河。自東水門外七裏,到西水門外,河上一共有十三座橋:從東開始,東水門外七裏處的叫虹橋,此橋沒有橋柱,整體全是以巨木淩空架起的,並用紅色塗料加以裝飾,宛如天上的飛虹,其旁邊的上下橋也是如此構造。其次是順成倉橋,進入東水門裏是便橋,其次是下土橋、上土橋,至西角子門處的橋叫相國寺橋。其次是州橋(其正名本為天漢橋),正對著大內的禦街,此橋與相國寺橋都較低平而不能通行舟船,隻有西河的平船可以在橋下通過,橋柱全是青石製成的,橋的石梁、石筍、欄杆及近橋兩岸的石壁上都雕刻有海馬、水獸、飛雲的圖案,橋下緊密地排列著石柱,此橋乃皇上車駕的禦路。州橋北岸的禦路,其東西兩側的門闕樓觀相對聳立,橋的西邊有兩隻方形的淺船,船頭置有數條又粗又長的鐵槍,岸上有三條鐵索,一到夜晚就將船都絞到水麵上,這樣做主要是為瞭防止舟船遺失。再往西去是浚儀橋,依次是興國寺橋(又叫馬車衙橋)、太師府橋(在蔡相府宅的前麵)、金梁橋、西浮橋(以前以船為橋,如今都用木石建造的),依次是西水門便橋,門外的是橫橋。京城東北處的河叫五丈河,河水來自濟鄆之地,主要作用是運輸京東路的糧食進入京城,從新曹門的北麵進入京城,河上一共有五座橋:嚮東數先是小橫橋,依次是廣備橋、蔡市橋,再依次是青暉橋和染院橋。京城西北處的河叫金水河,從京城西南處分京、索河水築堤壩,在汴河上橫架木槽,使河水從西北水門進入京城,同時沿河有夾牆保護,河水流入大內後灌入後苑的池塘裏。河上有三座橋:依次叫虎橋、橫橋和五王宮橋。此外,曹門小河子橋又叫念佛橋,這是因為宮內各官署的輦官、親事官之類的人所居住的軍營都在曹門,他們每日清晨到宮中當值,過此橋時都有盲人在橋上念經化緣,因此得名為念佛橋。
  大內
  大內①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硃漆,壁皆磚石間甃②,鎸鏤龍鳳飛雲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③,覆以琉璃瓦,麯尺朵樓,硃欄彩檻,下列兩闕亭相對,悉用硃紅杈子④。入宣德樓正門,乃大慶殿,庭設兩樓,如寺院鍾樓,上有太史局,保章正⑤測驗刻漏,逐時刻執牙牌奏。每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殿外左右橫門曰左右長慶門。內城南壁有門三座,係大朝會趨朝路。宣德樓左曰左掖門,右曰右掖門。左掖門裏乃明堂,右掖門裏西去乃天章、寶文等閣。宮城至北廊約百餘丈。入門東去街北廊乃樞密院,次中書省,次都堂(宰相朝退治事於此),次門下省,次大慶殿。外廊橫門北去百餘步,又一橫門,每日宰執趨朝,此處下馬;餘侍從颱諫於第一橫門下馬,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橫門。東廊大慶殿東偏門,西廊中書、門下後省,次修國史院,次南嚮小角門,正對文德殿(常朝殿也)。殿前東西大街,東齣東華門,西齣西華門。近裏又兩門相對,左右嘉肅門也。南去左右銀颱門。自東華門裏皇太子宮入嘉肅門,街南大慶殿後門、東西上門,街北宣祐門。南北大街西廊,麵東曰凝暉殿,乃通會通門,入禁中矣。殿相對東廊門樓,乃殿中省六尚局禦廚。殿上常列禁衛兩重,
  時刻提警,齣入甚嚴。近裏皆近侍中貴。殿之外皆知省、禦藥、幕次、快行、親從官、輦官、車子院、黃院子、內諸司兵士,祗候宣喚,及宮禁買賣進貢,皆由此入。唯此浩穰諸司,人自賣飲食珍奇之物,市井之間未有也。每遇早晚進膳,自殿中省對凝暉殿,禁衛成列,約欄不得過往。省門上有一人呼喝,謂之“撥食傢”。次有紫衣、裹腳子嚮後麯摺襆頭者,謂之“院子傢”,托一閤,用黃綉龍閤衣籠罩,左手攜一紅羅綉手巾,進入於此,約十餘閤,繼托金瓜閤二十餘麵進入,非時取喚,謂之“泛索”。宣祐門外,西去紫宸殿(正朔受朝於此)。次曰文德殿(常朝所禦),次曰垂拱殿,次曰皇儀殿,次曰集英殿(禦宴及試舉人於此)。後殿曰崇政殿、保和殿,內書閣曰睿思殿。後門曰供辰門。東華門外,市井最盛,蓋禁中買賣在此,凡飲食、時新花果、魚是鱉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無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數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隨索目下便有之。其歲時果瓜,蔬茹新上市,並茄瓠之類,新齣每對可直三五十韆,諸分⑥爭以貴價取之。
  [注釋]
  ①大內:即皇宮。北宋的皇宮在汴京城的西北部,周長約五裏。原來是唐代宣武軍節度使的治所,五代後梁時將此處建為建昌宮,後唐時此處仍為軍治所,後晉時建為大寜宮。北宋初建隆三年(962年),詔令按照洛陽的宮殿規製重新加以修建。②甃(zhòu):本義是井壁。《易?井卦》有“井甃無咎”句,《周易集解》引前人注雲:“以磚壘井曰甃。”後來引申為宮門內壁或湖池的岸邊用磚雕砌鑲之物皆稱為甃。③甍(méng):古建築中指梁棟或屋脊,這裏泛指梁棟。桷(jué)、榱(cuī),俱指椽子。雕甍畫棟,峻桷層榱,意思是皇宮的建築梁棟雕繪華麗,椽簷層疊高聳,十分氣派的景象。④杈子:用木條交叉固定,作為支架,另一木橫架於上,排在地上錶示禁約,擺在街上相當於隔離墩。魏晉以後稱之為行馬,到北宋稱為叉子,或作杈子。宋程大昌《演繁露》捲一雲:“晉魏以後官至貴品,其門得施行馬。行馬者,一木橫中,兩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門,以為約禁也。周禮為之陛枑,今官府前叉子是也。”⑤保章正:太史局裏的官職名稱。《宋史》捲一六四“職官四”記雲:“大史局掌測驗天文,考定曆法。”其官名有令、有正、有丞、有直長、有靈颱郎、有保章正等。⑥諸分:見下節注②。
  [譯文]
  皇宮的正門宣德樓前排列有五座大門,門上都裝飾有金釘並塗以大紅色的油漆,城牆都是磚石相間,並雕刻有形態各異的龍鳳及飛雲的圖案,無一不是雕梁畫棟,高俊的屋角上層排列著椽子,並用琉璃瓦覆蓋其上,麯尺形的朵樓也都飾以硃紅色或彩繪的欄杆,朵樓下相對竪立兩座闕亭,亭前都放置著阻攔人馬通行的硃紅杈子。進入宣德樓正門就是大慶殿瞭,大慶殿的庭院內設有兩座樓,很像寺院裏的鍾樓,樓上太史局的官員保章正在測驗刻漏,按時按刻要手執牙牌進行奏報。每逢重大慶典或是皇上齋戒住宿以及大年正月初一的朝會都要在此殿進行。
  大慶殿外左右兩側的橫門分彆叫左、右長慶門。內城南牆有三座門,是重大朝會時上朝之路。宣德樓左側的叫左掖門,右側的叫右掖門。左掖門裏麵是明堂,右掖門裏嚮西去是天章閣、寶文等閣。宮城到北麵的長廊大約一百餘丈。進門嚮東去街北麵的走廊是樞密院,依次是中書省,依次是次都堂(宰相退朝後在這裏處理政事),再依次是門下省、大慶殿。大慶殿外廊橫門嚮北走約百餘步,又有一座橫門,每天宰相上朝時都要在此下馬;其餘的侍從、颱諫都要在第一道橫門處下馬,步行至文德殿,再進入第二道橫門。東走廊是大慶殿的東偏門,西走廊是中書省、門下後省,其次是修國史院,再其次是麵朝南的小角門,正對著文德殿(通常舉行朝會的大殿)。文德殿前麵的東西大街,嚮東去至東華門,嚮西至西華門。附近有相對的兩座門,分彆為左、右嘉肅門。嚮南去是左、右銀颱門。從東華門裏德皇太子宮進入嘉肅門,街南是大慶殿的後門,東西是上門,街北是宣祐門。南北嚮大街的西走廊,走廊東麵為凝暉殿,在這裏通過會通門就可以進入皇宮瞭。與凝暉殿相對的東廊門樓,乃是殿中省六尚局的禦廚房。凝暉殿內日常都列有兩重禁衛軍,時刻保持警戒,對齣入殿堂的控製非常嚴格。附近都是近身侍衛和宦官。凝暉殿外麵是知省、禦藥等辦公的地方,快行、親從官、輦官、車子院、黃院子、內諸司兵士等,皆在殿外等候宣召;以及宮內買賣、進貢等全都由此殿進入。隻有此處的人最多。宮內各諸司所進行的買賣都是飲食所需和珍貴新奇的東西,而這些也都是民間集市上沒有的。每天到早晚進膳的時候,從殿中省到凝暉殿都列有禁衛軍,阻止閑雜人等過往。在殿中省門口有一人呼喊發令,稱為“撥食傢”。其次有身著紫色衣服、裹腳子及頭巾嚮後麯摺襆頭的人,叫做“院子傢”,手裏托有一盒,用綉有龍的黃色蓋子蓋在盒上麵,左手拿著一塊紅羅刺綉的手巾,從這裏進入,這樣的盒大約有十餘盒,之後又有托金瓜形盒的二十餘隻從此進入,以應不時之需,稱此為“泛索”。宣祐門外,嚮西去是紫宸殿(正月初一皇上在此殿接受群臣的朝拜)。其次是文德殿(日常的朝會都在此殿),還有垂拱殿、皇儀殿,再其次是集英殿(宮內設宴及舉人考試的會場都設在此殿)。後殿分彆是崇政殿、保和殿。內書閣又叫睿思殿。皇宮的後門叫拱辰門。東華門外的集市最為熱鬧興盛,這是因為宮中的采買都在此,所有日常所需的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兔乾肉,以及金銀玉器、珍寶古玩和各種服裝等,無一不是天下珍奇貴重之物。品種之多常有幾十種,如果客人點上一二十種下酒菜,那麼眼下隨意選擇都可以買到。各種時新瓜果和蔬菜,還有茄子、瓠子之類都有上市,每對可值三五十韆錢,宮內的各部門都以高價爭先購買。
  內諸司
  內諸司①皆在禁中,如學士院、皇城司、四方館、客省、東西上門、通進司、內弓劍槍甲軍器等庫、翰林司(茶酒局也)、內侍省、入內內侍省、內藏庫、奉宸庫、景福殿庫、延福宮、殿中省、六尚局(尚藥、尚食、尚輦、尚醞、尚捨、尚衣)、諸分②、內香藥庫、後苑作、翰林書藝局、醫官局、天章等閣、明堂、頒朔布政府。
  [注釋]
  ①內諸司:皇宮內眾官署的總稱。②諸閣分:皇宮中負責皇帝的飲食服務的機構,或稱為“十分”,“十”為約數。因其部門之多,所以十個並非確切的個數。宋代宮中後妃和皇帝子女的住處,都稱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捲一雲:“仁宗皇帝內宴,十分各進饌。”
  [譯文]
  皇宮內的眾官署都在後官中,如學士院、皇城司、四方館、客省、東上門、西上門、通進司、內弓劍槍甲軍器庫等。翰林司(即茶酒局)、內侍省、入內內侍省、內藏庫、奉宸庫、景福殿庫、延福官、殿中省、六尚局(包括尚藥局、尚食局、尚輦局、尚醞局、尚捨局、尚衣局)、諸分、內香藥庫、後苑作、翰林書藝局、醫官局、天章等閣、明堂、頒朔布政府等。
  外諸司
  外諸司①:左右金吾街仗司、法酒庫、內酒坊、牛羊司、乳酪院、儀鸞司(帳設局也)、車輅院、供奉庫、雜物庫、雜賣務、東西作坊、萬全(造軍器所)、修內司、文思院上下界、綾錦院、文綉院、軍器所、上下竹木務、箔場、車營緻遠務、騾務、駝坊、象院、作坊物料庫、東西窯務內外物庫、油醋庫、京城守具所、鞍轡庫,養馬曰左右騏驥院、天駟十監,河南北十炭場②、四熟藥局、內外柴炭庫、軍頭引見司、架子營(樓店務、店宅務)、榷貨務、都茶場、大宗正司,左藏大觀、元豐、宣和等庫,編估局、打套所。諸米麥等,自州東虹橋元豐倉、順成倉,東水門裏廣濟、裏河摺中、外河摺中,富國、廣盈、萬盈、永豐、濟遠等倉,陳州門裏麥倉,子州北夷門山、五丈河諸倉,約共有五十餘所。日有支納下卸,即有下卸指軍兵士,支遣即有袋傢,每人肩兩石布袋。遇有支遣,倉前成市。近新城有草場二十餘所。每遇鼕月,諸鄉納粟稈草牛車,闐塞道路,車尾相銜,數韆萬輛不絕,場內堆積如山。諸軍打請營在州北,即往州南倉,不許雇人般擔③,並要親自肩來,祖宗之法也。
  [注釋]
  ①外諸司:皇宮內為皇帝的朝政、外齣巡遊及相關活動服務的各部門的總稱。②十炭場:即石炭場。《宋史》捲一六五“職官五”記雲:“石炭場,掌受納齣賣石炭。”《東京夢華錄》將“石”誤作“十”。③般擔:即搬擔。“般”通“搬”。
  [譯文]
  皇宮內為皇帝的朝政、外齣巡遊及相關活動服務的各部門有:左右金吾街仗司、法酒庫、內酒坊、牛羊司、乳酪院、儀鸞司(即帳設局)、車輅院、供奉庫、雜物庫、雜賣務、東西作坊、萬全(即軍器製造所)、修內司、文思院上下界、綾錦院、文綉院、軍器所、上下竹木務、箔場、車營緻遠務、騾務、駝坊、象院、作坊物料庫、東西窯務內外物庫、油醋庫、京城守具所、鞍轡庫,負責養馬的左騏驥院、右騏驥院、天駟十監,河南北石炭場、四熟藥局、內外柴炭庫、軍頭引見司、架子營(即樓店務和店宅務)、榷貨務、都茶場、大宗正司,左藏大觀、元豐、宣和等倉庫,以及編估局、打套所。各處負責糧米小麥存儲、供給的倉庫有:京城東麵的虹橋元豐倉、順成倉,到東水門裏的廣濟倉、裏河摺中倉、外河摺中倉,富國、廣盈、萬盈、永豐、濟遠等倉,及陳州門裏的麥倉,陳州城北麵的夷門山、五丈河等倉,共計五十餘所。平時有繳納和支取糧食的車輛在這裏裝運,都有專門負責裝卸的官兵進行裝卸,稱這些裝卸糧食的工人為“袋傢”,每人可肩扛兩袋糧食。每逢裝卸糧食的日子,倉前就會像集市一樣的熱鬧。新城附近有草場二十多所。每到鼕季,各鄉來此繳納草料的牛車就會塞滿道路,首尾相接,數韆萬輛不絕於途,場內草料堆積如山。京城各軍營如果在城北,需要在京城南邊的倉庫取草料的,一律不許雇人搬運,全部要由兵士們自己搬迴來,這是宋朝前代祖宗傳下來的規矩。
  ……

用户评价

评分

书是硬壳的封面,印刷清晰,纸张质量很好,内容是一些浅显易懂的俗语格言,注释和译文比较到位,618活动买的,非常实惠,希望京东多搞活动吧,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评分

 《围炉夜话(精装典藏本)》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主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这《围炉夜话(精装典藏本)》是清朝王永彬“于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一经堂”完成,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围炉夜话(精装典藏本)》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围炉夜话(精装典藏本)》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主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这《围炉夜话(精装典藏本)》是清朝王永彬“于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一经堂”完成,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围炉夜话(精装典藏本)》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评分

京东的速度很快,而且包裹的很好,没有折痕。

评分

真的值得一看!

评分

这本书不想因为无论是从装帧还是从内容上,都过于,很,青年,欢乐多过鱼儿同化了,并不值得成年人来购买,挺失望的。

评分

正版书,印刷清晰,装订精美,物流速度快,活动价实惠。

评分

有一只狼宝宝,它一生下来不吃肉只吃素,它父母很担心啊。结果一天看到狼宝宝追一只兔子啦,父母很欣慰。然后狼宝宝抓住兔子说:把胡萝卜交出来!……

评分

以前没有听到过。在网上看到的。说是内容不错

评分

永远的汴京,永远的大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