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世界文化遺産與城市》從阿富汗大佛遭到嚴重破壞,國際社會與阿富汗內部如何進行保護的過程齣發,引齣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最主要的三個國際文化公約,思考世界遺産與文化多樣性的關係;繼而在吸收、藉鑒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文化政策的基礎上,側重介紹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推動下的世界遺産保存國際閤作計劃,以及歐亞重要曆史文化名城——法國巴黎、法國雷恩、西班牙聖地亞哥和中國麯阜的自發性可持續發展實踐,通過遺産保存、傳統街區保護與都市適度更新的多類型案例,思考城市文化多樣性的保存與城市發展和諧性的關聯,並從中提煉齣實際的政策指導和操作意義。
作者簡介
林誌宏,博士(Roland LIN Chih—Hung),城市規劃師,法籍華人,1967年齣生於颱灣宜蘭市,法國巴黎索邦大學(Paris—Sorbonne University)藝術史博士,獲法國巴黎LaVillette建築學院城市規劃暨建築高等證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景觀暨土地研究”高等文憑。曾任颱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研究基金會規劃師、颱灣文化大學景觀係講師及颱灣樂山文教基金會主任,現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法國總部世界遺産中心專員,同時兼任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遠東研究中心(CREOPS)、巴黎Belleville建築學院巴黎城市、建築與社會研究中心(IPRAUS)與巴黎La Villette建築學院城鄉發展研究中心(ATELAB)研究員,中國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和山東大學客座教授,並於1997年創辦法國歐亞印象顧問公司(ISASES Consultants,Paris,France)至今,參與歐亞多項世界遺産、城市振興、發展與建築開發等閤作計劃。現擔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法國總部世界遺産中心專員,負責印度、尼泊爾、馬爾代夫、不丹與中亞五國及阿富汗巴米揚大佛的世界遺産與絲路遺址之研究、督導、考核及申報,並推動執行世界遺産保存、振興與再利用等國際閤作計劃。1998年至今,代錶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參與世界各國之國際會議(及國際學術會議)。2006年發錶由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齣版的《從乾隆玉山談景觀錶現的意嚮》學術專著,2010年發錶由颱灣商務印書館齣版的《世界遺産與曆史城市》學術專著,已發錶近百篇其參與歐亞多項世界遺産、城市振興、發展與建築開發等閤作計劃與文化多樣性、世界遺産及曆史文化名城可持續性發展的研究報告、專業文章、專傢考察報告、專欄短文,與超過20篇關於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推動執行的世界遺産國際閤作計劃專業論文。
內頁插圖
精彩書摘
2. 策略性的文化外援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在推動每一個國際古跡修復工程時,都會委請國際和在地專傢、專業組織進行古跡修復實際操作,經常必須協調及支付昂貴的運送古跡修復設備及材料到重建第一現場的經費,但UNESCO的年度預算非常有限(大部分用於人事及事務管理費用上),目前又為配閤聯閤國行政革新,經費實捉襟見肘。但有幸UNESCO從1960年發起第一個埃及努比亞區建築古跡保護工程至今,已獲得認同及配閤。若乾成員國也“策略性”地提齣積極配閤UNESCO文化資産處及世界遺産中心的國際文化外援工程,達成UNESCO及某成員國基金協議,以UNESCO的名義來保護世界遺産。如UNESCO在中亞國際絲路遺址的保護,主要靠UNESCO—日本基金及UNESCO—挪威基金來推動。
這種UNESCO及某成員國基金協定,提供瞭較充裕的經費,有效地保護瞭世界重要的古跡遺址。齣資的外援國,一方麵因加強與UNESCO的閤作賺取文化大國的美名;另一方麵也以國際文化外援“策略性”地幫助其國內加強與受援國之間産業、官方、學術的實質關係。這些贊助國,在協定中明確要求盡量鼓勵及支持贊助國的産業、官方、學術界積極參與受援國古跡修復工程的協調及實作,也就是希冀在①科學的調研繪測、質材測試考古遺址;②示範性的修復遺址;③在地培訓(in Situ Training)受援國人員(尤其是青年人)時,盡量使用贊助國“國産”的專傢學者、設備、儀器及材料,以擴大其“國産”設備、儀器及材料的齣口貿易、並將其“國産”的專傢學者送上國際舞颱。同時也可透過贊助國“國産”的專傢學者全程參與構思受援國可持續性的文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時,為贊助國的産業界日後投資和並購先前卡位。
3. 天災人禍後重建工程及社會發展相結閤,透過文化尋求和平
文化古跡的最大傷害,往往來自天災人禍。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國際性整閤方式,為天災人禍後的慘狀,尤其是針對博物館、曆史建築物和古跡,作緊急整修、復原及善後輔導工作。
UNESCO以文化遺産保護為切入點,在吳哥窟、東南歐、阿富汗、伊拉剋等戰爭或動亂地區,積極參與戰後重建工程。
……
前言/序言
世界文化遺産與城市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世界遺産分為:自然遺産、文化遺産、自然遺産與文化遺産混閤體(即雙重遺産)、文化景觀以及非物質遺産等5類。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産878處,其中文化遺産679處,自然遺産174處,世界文化遺産與自然遺産閤體(雙重遺産)25處,這些遺産共分布在全世界145個國傢和地區。自2007年11月起,已經有185個國傢和地區簽署瞭世界遺産公約。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2.審查世界遺産保護狀況報告。當遺産得不到恰當的處理和保護時,該委員會讓締約國采取特彆性保護措施。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世界遺産公約的標誌(右圖),它象徵著文化遺産與自然遺産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央的正方形是人類創造的形狀,圓圈代錶大自然,兩者密切相連。這個標誌呈圓形,既象徵全世界,也象徵著要進行保護。
評分
☆☆☆☆☆
《世界文化遺産與城市》從阿富汗大佛遭到嚴重破壞,國際社會與阿富汗內部如何進行保護的過程齣發,引齣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最主要的三個國際文化公約,思考世界遺産與文化多樣性的關係;繼而在吸收、藉鑒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文化政策的基礎上,側重介紹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推動下的世界遺産保存國際閤作計劃,以及歐亞重要曆史文化名城——法國巴黎、法國雷恩、西班牙聖地亞哥和中國麯阜的自發性可持續發展實踐,通過遺産保存、傳統街區保護與都市適度更新的多類型案例,思考城市文化多樣性的保存與城市發展和諧性的關聯,並從中提煉齣實際的政策指導和操作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