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高先生所说的第三点,即“观念史研究高度重视人类精神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要从观念变迁、时代精神的角度,阐发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潜在规律”,却实在不能成为观念史的特色。但凡思想史的写作,都是想以思想为切入点来阐发“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潜在规律”的,只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成功或失败罢了。
评分高先生说:“摆在你面前的这部著作不是学术史,也不是思想史,而是一部关于观念文化史的著作。”(P1)对于思想史、学术史、观念史的界定,在我看来学界并没有能下明确的定义,那么,高先生是如何来界定他认为的观念史的呢?或者说,高先生自认这不是一部思想史,而是观念文化史,那么,思想史与观念文化史的区别何在呢?
评分高先生说:“摆在你面前的这部著作不是学术史,也不是思想史,而是一部关于观念文化史的著作。”(P1)对于思想史、学术史、观念史的界定,在我看来学界并没有能下明确的定义,那么,高先生是如何来界定他认为的观念史的呢?或者说,高先生自认这不是一部思想史,而是观念文化史,那么,思想史与观念文化史的区别何在呢?
评分再来看高先生所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高先生说观念史“不但注重成体系的,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和学说,而且高度重视那些不成体系的社会见解,特别是普通士人、民众的社会理念。”从另一个角度或者更直接点说,就是高先生认为思想史只需要研究“成体系的,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和学说”,而对于“那些不成体系的社会见解,特别是普通士人、民众的社会理念”是不必措意的。同时,“观念史研究不能不建筑于对个人、特别是对群体考察的基础之上,但它绝不局限于对个人或群体的考察,努力揭示一个时代总的精神风貌是它最直接的研究目的。”这也是从传统的思想史写作出发来说的。
评分首先来看高先生所说的第三点,即“观念史研究高度重视人类精神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要从观念变迁、时代精神的角度,阐发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潜在规律”,却实在不能成为观念史的特色。但凡思想史的写作,都是想以思想为切入点来阐发“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潜在规律”的,只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成功或失败罢了。
评分那么,高先生这个界定就能真正划分开观念史和思想史、学术史吗?我看很难。首先让我们从高先生的三个特色入手来解读高先生的观念史吧。
评分首先来看高先生所说的第三点,即“观念史研究高度重视人类精神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要从观念变迁、时代精神的角度,阐发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潜在规律”,却实在不能成为观念史的特色。但凡思想史的写作,都是想以思想为切入点来阐发“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和潜在规律”的,只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成功或失败罢了。
评分高先生此书是我见过的、对清代学术观念研究最为深入、可读性较强的著作,高先生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不同以往的清中期学术界的画像。对于此书,我是特别推崇的,不止一次介绍给我的朋友。在此,略为整理我在阅读过程中想到的一些零散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献诸同好,还请不吝赐教。
评分高先生说:“摆在你面前的这部著作不是学术史,也不是思想史,而是一部关于观念文化史的著作。”(P1)对于思想史、学术史、观念史的界定,在我看来学界并没有能下明确的定义,那么,高先生是如何来界定他认为的观念史的呢?或者说,高先生自认这不是一部思想史,而是观念文化史,那么,思想史与观念文化史的区别何在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