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自傳

卡內基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安德魯.卡內基 著,亦言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22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0961
品牌:创美工厂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18400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卡內基是真正瞭解金錢本質的商人,是真正擁有財富的富人。
  屌絲逆襲,窮小子終成大富豪;首倡裸捐,資本傢變身慈善傢。即便是《一韆零一夜》,也不比他的故事更傳奇。
  美國有兩位很偉大的企業傢。一位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另一位就是“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卡內基用自己創造的財富改變瞭整個世界。——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
  盡管所受教育不多,但是安德魯.卡內基從一個窮小子變成瞭世界上很富有的人。更難得的是,他就像獲取財富一樣以同樣的熱情和創造力緻力於文學、政治和慈善事業,他比其他受到眷顧的人更理解財富的意義,更懂得利用財富創造價值。——美國《福布斯》雜誌

內容簡介

  《卡內基自傳》是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晚年的自傳。卡內基從周薪1.2美元的棉紡廠童工做起,當郵電員、偷學發電報、進鐵路公司、當上鐵路公司主管、貸款開發臥鋪車廂、創建鋼鐵公司,一步一步地戰勝瞭多少艱難險阻,打造瞭他的鋼鐵王國。隨後,為瞭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卡內基又有計劃地捐獻瞭全部財産,並創立瞭一個財富準則,在財産分配上為將來的億萬富翁——如比爾.蓋茨、巴菲特等做齣瞭錶率。

作者簡介

  安德魯.卡內基(1835-1919),塑造美國現代工業麵貌的實業傢、慈善傢,齣生於蘇格蘭,13歲時隨傢人一起移居到美國。卡內基受教育不多,自學成纔,白手起傢,靠個人奮鬥興辦鐵路,開采石油,建造鋼鐵廠,終於成為一代鋼鐵大王,與洛剋菲勒、摩根並稱美國經濟界的三巨頭。而在功成名就後,他又將幾乎全部的財富捐獻給社會,修建瞭遍布全球的大學和圖書館、音樂廳。他由此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個人奮鬥的楷模。

精彩書評

  盡管所受教育不多,但是安德魯.卡內基從一個窮小子變成瞭世界上很富有的人。更難得的是,他就像獲取財富一樣以同樣的熱情和創造力緻力於文學、政治和慈善事業,他比其他受到眷顧的人更理解財富的意義,更懂得利用財富創造價值。
  ——美國《福布斯》雜誌

  安德魯.卡內基言如其人,不管他所做的決定是否比其他人所做的更加明智,但是這個熱愛讀書的人所捐贈的數百座圖書館,卻為我們的民族帶來瞭不可估量的財富……他獲取瞭比其他人更多的財富,而他利用這些財富讓自己、讓整個國傢都變得更好。
  ——美國《華盛頓郵報》

目錄

序 言
編者寄語
第一章 父母和童年
第二章 丹佛姆林和美國
第三章 匹茲堡和工作
第四章 安德森上校和書籍
第六章 鐵路公司
第七章 匹茲堡鐵路主管
第八章 內戰期間
第九章 建造大橋
第十章 煉鐵廠
第十一章 紐約總部
第十二章 交易磋商
第十三章 鋼的時代
第十四章 閤夥人、書和旅行
第十五章 馬車旅行和結婚
第十六章 工廠和工人
第十七章 荷姆斯泰德罷工
第十八章 勞工問題
第十九章 《財富的福音》
第二十章 教育和養老基金
第二十一章 和平教堂和皮坦剋裏夫
第二十二章 馬修·阿諾德和其他人
第二十三章 英國的政治領袖
第二十四章 格萊斯頓和莫利
第二十五章 赫伯特·斯賓塞和他的信徒
第二十六章 布萊恩和哈裏森
第二十七章 華盛頓外交
第二十八章 海和麥金利總統
第二十九章 會見德國皇帝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父母和童年
  正如智者所說:“真實的自傳總是有趣的。”瞭解我的親朋好友可能對它不至於太失望。我自信地安慰自己說,這篇迴憶錄至少會讓一部分知道我的人感興趣,就是這種信念鼓勵我繼續寫作。
  幾年前,我在匹茲堡的朋友梅隆法官就曾這樣做過。正因此,我更加堅定瞭這位智者的觀點。當然,梅隆先生的自傳帶給朋友們極大的快樂,這必將惠及子孫後代。不僅如此,很多不瞭解他的讀者,也將此書列入瞭他們的最愛。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揭示瞭人物的特性。書中沒有嘩眾取寵的意圖,寫書僅僅是為瞭他的傢人。同樣,我隻是想講齣自己所經曆的故事,不是在公眾麵前故作姿態,而是像與我的傢人和朋友們聊天一樣,可以隨心所欲,甚至是不起眼的小事也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我生於1835年11月25日,當時我們傢在丹佛姆林的摩迪街和皮奧雷巷的拐角處——那是一個僅有一層的小閣樓。正如俗話所說,“我有貧窮而誠實的父母,善良的親戚朋友”。丹佛姆林很早就被稱為“蘇格蘭的織布貿易中心”。我的父親威廉·卡內基,是一名織布工。祖父名叫安德魯·卡內基,我繼承瞭他的名字。
  我的祖父智慧幽默、和藹可親、堅忍不拔,充滿瞭人格魅力,在當地頗有名氣。他是那個時代激進派的帶頭人,同時還是一個快樂社團——“帕提梅爾學院”的主管,因此他遠近聞名。當我在闊彆14年後又迴到丹佛姆林的時候,一個老人嚮我走來,他當時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鼻子和下顎都顯露齣他的老態。彆人跟他說我是“教授”(我祖父的密友們都是這麼稱呼他)的孫子。
  他蹣跚地朝我走來,顫抖著伸過手來摸我的頭說:“上帝呀,你就是安德魯·卡內基的孫子!簡直跟你爺爺一模一樣!”
  在丹佛姆林,一些老人給我講瞭許多有關祖父的故事。其中一個說:“一個除夕夜,村裏一位頗有個性的老婦人被窗戶上突然閃現的鬼臉嚇瞭一跳,仔細一看,便驚叫道:‘天啊,原來是那該死的傢夥——安德魯·卡內基。’”沒錯,當時我的祖父已經75歲瞭,卻經常裝扮成愛嬉鬧的年輕人,跑齣去嚇唬他的老太太朋友。
  我想我之所以這樣樂觀,擁有排解煩惱及談笑人生的能力,還有朋友說的能把“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本領,皆因得到祖父的遺傳。我因繼承瞭他的名字而感到自豪。我覺得陽光一樣的個性比財富更有價值,年輕人應該懂得性格可以培養,思想也跟身體一樣可以獲得陽光。讓我們現在就開始注意培養樂觀的性格吧。微笑能驅走煩惱,一個人哪怕有一點哲學頭腦,他就不會因為齣瞭差錯而自責。伯恩斯提齣瞭生活中的重要法則:“唯有自責纔可怕。”對我而言,這條格言比其他任何說教都更受用。我後來的一位老友貝利·沃剋也抱持類似的信念。他的醫生詢問他的睡眠情況,他說不盡如人意,根本不能入睡,又眨著眼睛說:“但是我能在教堂舒服的打會兒盹。”
  在我母親的傢族這邊,外祖父托馬斯·莫裏森更加著名,他是威廉·古伯特(注:《政治評論》的撰稿人)的朋友,他們一直保持著書信聯係。在丹佛姆林,一位認識我外祖父的老人說,他是最具天纔的演說傢和最有能力的人之一。他曾齣版過《先驅報》,同古伯特的《政治評論》比起來,這隻是一份小刊物,卻被認為是最激進的報紙。我讀過他的一些文章,都是關於技術教育的重要性的。其中一本小冊子在我看來最有價值,那是70多年前齣版的,書名是《撲裝載機與手持式裝載機》。在某種意義上,他錶現齣對後者的重視,這說明他對工業教育的強烈支持。小冊子以這樣一句話結尾:“我感謝上帝,讓我在年輕時就學會瞭做鞋修鞋。”古伯特把這句話放進1833年齣版的《政治評論》,以編輯的身份評價道:“最有價值的通信之一就是與我尊敬的蘇格蘭朋友兼記者托馬斯·莫裏森的書信,這些書信發錶在《政治評論》上”。所以,現在看來我這信筆塗鴉的愛好來自於父母雙方傢族的遺傳。因為卡內基傢族的人既是讀者又是思想傢。
  我的外祖父莫裏森是天生的演說傢、熱情的政客,是當地具有先進思想的激進派的頭目。他的兒子、我的舅舅貝利·莫裏森接替瞭他的位置。在美國,不少有名望的蘇格蘭人來拜訪我,同我——托馬斯·莫裏森的外孫——握手。一次,剋利夫蘭和匹茲堡鐵路公司總裁法默先生對我說:“我的學識和修養得益於你的外祖父。”著名的丹佛姆林曆史研究傢埃比尼澤·亨德森公開錶示,他的成功源於他在孩提時期得到瞭我外祖父的幫助。
  正是受到這些贊揚,我纔對生活有瞭更高的追求目標。但是我認為任何贊美之詞也比不上一位格拉斯哥的記者——他聽過我在聖·安德魯會堂上做的關於美國地方自治的演說,並且報道瞭很多有關我本人和傢族的故事,尤其是關於我外祖父說的這句話,他說:“當我發現站在講颱上的是托馬斯·莫裏森的外孫,他的風格、舉手投足和長相,簡直像極瞭老托馬斯·莫裏森時,我是多麼的驚訝啊!”
  我記不起是否見過外祖父,但是我和他長得驚人地相像,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因為我清楚地記得27歲那年第一次迴丹佛姆林的情景。當時我和舅舅貝利·莫裏森坐在一起,他那雙又大又黑的眼睛裏含滿淚水。當時他無法言語,剋製不住內心的激動,跑齣瞭房間。過瞭一會兒,他迴來跟我解釋說從我身上仿佛看到瞭他父親當年的樣子,可瞬間即逝。這隻是一種感覺,他沒辦法準確錶達齣來。母親時常能在我的身上發現外祖父的一些特徵。像神態這種超齣生理的東西也能遺傳,這是多麼奇妙的事情啊!我常因此被深深地感動。
  我的外祖父娶瞭霍奇小姐,她是愛丁堡一位受過教育、知書達理、有地位的淑女。但她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便去世瞭。當時,外祖父的傢境不錯,他是丹佛姆林的一位皮革商人。但在滑鐵盧戰爭之後,他破産瞭。隻有他的長子——我的貝利舅舅,在童年時享受過奢侈生活,甚至還有小馬騎,而其他幾個小一點的孩子都隻趕上瞭艱難的日子。
  我的母親瑪格麗特是傢中的次女,關於她,我恐怕難以言盡。她繼承瞭她母親的高貴、優雅和涵養。也許有一天我能談一些關於她的事情,但是未必能把她的形象完整地勾畫齣來。她給我的感覺隻有神聖。沒有人真正瞭解她——除瞭我。在父親去世後,她成為我生命中的全部。我的第一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獻給我最愛的女英雄——我的母親。”
  我很幸運齣生於這樣的傢庭。一個人齣生在哪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同的環境和傳統對孩子的人生影響是巨大的。藝術評論傢羅斯金的研究發現,在愛丁堡,每一個聰明的男孩都會受到城堡的影響。在丹佛姆林的孩子也一樣,會受到大教堂的影響。早在11世紀(1070年),馬爾科姆·吹摩爾國王和他的王後瑪格麗特(蘇格蘭的守護神)就修建瞭蘇格蘭的威斯敏斯特城堡。大教堂和曆代國王齣生的宮殿的遺址尚在,皮坦剋裏夫峽榖、瑪格麗特王後的聖壇也還在,還有馬爾科姆國王塔德的遺址。古老的童謠《帕特裏剋·斯彭斯先生》唱道:“國王坐在丹佛姆林塔上,喝著血紅色的葡萄酒。”
  布魯斯國王陵墓就位於阿比大教堂的中心,聖·瑪格麗特王後的墓在它附近,許多皇室傢族的成員也環繞在這周圍。對初次來到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城市觀光的孩子來說,這的確是非常幸運的。這座小城坐落在福思灣北麵三英裏的高地上,可以俯瞰大海,朝南可以瞭望愛丁堡,北麵是奧剋山頂。一切都能顯露齣曾經有過的輝煌,當時的丹佛姆林是整個蘇格蘭的首都和宗教中心。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呼吸著空氣中的詩意和浪漫,接受曆史和傳統的熏陶。對孩子來說,這一切都是童年的真實世界——但願這真實永在。即使在後來的生活中,麵對殘酷的現實,這種真實也會仍然存在。即使在生命的終點,這種早年的影響也不可磨滅。或許會在某個瞬間消失,但它總會立即迴來,發揮作用,幫助他提高思想,豐富他的生活。大教堂、宮殿和峽榖影響著每一個丹佛姆林聰明的孩子。打動他,並給他播下耀眼的火種,使他與眾不同,使他不在意貧賤的齣身。我的父母也是在這鼓舞人心的環境下齣生。因此,我毫不懷疑他們身上具有浪漫和詩意。
  在父親的織布生意成功後,我們就從摩迪街搬到瞭裏德公園,住進瞭比較寬敞的房子。父親的四五颱織布機把樓下都占滿瞭。我們要走外麵路邊的樓梯,纔能到達上麵我們住的那一層。這是一座很普通的舊式蘇格蘭房子。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記事。記得有一天,我看見瞭一幅美國地圖,用軸捲著,大約有2平方英尺。父母、威廉姨父和艾特肯姨媽在地圖上找匹茲堡,還指著伊利湖和尼亞加拉河。不久,威廉姨父和艾特肯姨媽就去瞭那片樂土。
  我們當時陷入瞭巨大的危機之中。錶兄喬治·勞德(“多德”)和我都印象深刻。有一麵非法的旗子藏在我傢頂樓,那是在榖物法遊行中使用的。我想那可能是父親或舅舅,或者是傢中其他的激進分子乾的。鎮上發生瞭幾起騷亂,騎兵部隊也被調進瞭市政府。父母雙方的傢族分成瞭兩派,而父親則忙於各類演講集會。整個傢庭岌岌可危。
  我清楚地記得在一天夜裏,我被一陣敲窗聲吵醒。來人通知父母說舅舅貝利·莫裏森因組織非法集會被關進瞭監獄。鎮長帶瞭幾個士兵到舉行集會的鎮上,把舅舅逮捕瞭。當晚,舅舅又被帶迴那個鎮,跟著一群圍觀的人。
  我們後來得知,群眾為瞭救他,發動瞭遊行以恐嚇政府。鎮長勸舅舅去窗前看看大街上的情形,請群眾解散。他同意瞭。他對人群說:“如果今晚在這裏的是我的同誌,請抱緊雙臂。”大傢照做瞭。停瞭一會兒,他又說:“現在請安靜的解散吧!”我的舅舅,就像我們傢族中的所有成員一樣,正直守法而又激進愛國。
  可以想象,當一些私下說的話被公開,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對國王和貴族政府的譴責、對各種形式特權的譴責、共和國體製的偉大、美國條件的優越、一塊養育著我們自己同胞的陸地、一個自由的傢園,在這裏公民權應該屬於每一個人——這一切話題都讓我感到興奮不已。作為一個孩子,我想殺死國王、公爵和地主,我把這看作是英雄所為,並認為他們的死是對國傢的貢獻。
  正是童年的這些影響,使我對那些不是通過捷徑獲得特權的階級或個人,充滿瞭敬意。僅僅依靠門第或齣身,免不瞭會遭到譏諷——“他什麼也不是,什麼也乾不瞭,隻是碰巧齣生在一個好傢庭;他們傢真正英明的人像土豆一樣,埋在地裏。”我懷疑這些人一定是過著天生就享有特權的生活,但特權不應該是生來就有的。
  在這個國傢,盡管丹佛姆林的佩斯利渦紋鏇花呢頗有名氣,但它的盛名還是因為它的激進思想。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所接觸到的丹佛姆林人大都是手工業者,大多擁有自己的織布機。他們的工資不是計時,而是計件。他們從大製造商那裏分包下來,然後迴傢完成。
  這是一個有著強烈政治激情的時代。整個城鎮,在午飯後經常有係著圍裙的男人們,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討論時政。休姆、科布登、布賴特等人常被人們提起。我當時雖然還小,卻常被吸引過去。我總是認真地聽他們談話,大傢一緻認為必須要有所改變。市民們組織瞭許多集會,徵訂瞭一些倫敦的報紙,常由舅舅貝利·莫裏森來宣讀最新社論。每晚來聽的有普通市民,奇怪的是,這其中也有鎮上的傳教士。讀過之後,大傢就開始發錶評論。這樣的集會非常激動人心。
  這種政治性的集會常有。對於集會,我同傢族中的其他成員一樣,有著濃厚的興趣,也經常參加。我的父親和一位叔叔總是在會上發錶演說。我記得一天晚上,父親在露天會場演講,我鑽進瞭聽眾的夾縫中,一陣喝彩聲傳來,讓我更加無法抑製心中的狂熱。我抬頭望著將我夾在他雙腿之間的那個人,告訴他在上麵發言的人是我的父親,他竟然將我擎到瞭他的肩上。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裏,我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小共和主義者,我的信仰是“誓死捍衛公民權利”。那時,我並不瞭解什麼是公民權,但是父親知道。
  姨父勞德最精彩的一個故事和J.B.史密斯(丹佛姆林議會代錶約翰·布賴特的朋友)有關。姨父是委員會中的成員,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直到宣布史密斯是一個“神教徒”。選區主持人問道:“你們願意投這位神教徒一票嗎?”場上一片沉默。卡耐·希爾村的史密斯委員會主席是一位鐵匠,他宣稱絕不會投票給他。姨父趕著車去找他辯駁。他倆在村裏的一個酒館碰上。
  “先生,我絕不會把票投給一位神教徒。”這位主席說。
  “但是,”姨父說,“如果競爭對手是基督教徒呢?”
  “該死!”
  之後,鐵匠投瞭史密斯的票。史密斯以過半數的選票贏得瞭此次選舉。
  蒸汽織布機代替瞭手工織布機,這對我們傢來說是災難性的。父親沒有意識到工業革命的到來,而是繼續用傳統的方法苦乾。他的織布機很快跌價,在這關鍵時刻,母親挺身而齣,她是傢庭的中流砥柱,努力挽迴傢庭的經濟損失。她在摩迪街開瞭一傢小店,補貼傢用。盡管收入不多,在那時卻足以維持全傢舒適而體麵的生活。
  從那以後,我開始明白貧窮的含義。那是可怕的一天,父親帶著最後一點布匹去見那位大製造商。我看到母親焦急地等待父親迴傢,想知道能不能接到新的活兒。父親當時的樣子讓我很心痛,雖然像伯恩斯說的那樣“不卑鄙、不低劣、不可惡”,卻也“祈求上蒼再賜一片樂土,讓他可以勞作求生。”
  那時我就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努力改變現狀。然而,和鄰居們相比,我們傢並沒有因貧窮而降低生活水準。母親仍想方設法讓兩個男孩穿得乾淨整齊。
  父母曾無意中說過不會主動送我去上學,除非我自己要求去。這個承諾後來讓他們感到非常不安,因為長大後我絲毫沒有提齣過想上學的意思。他們隻好拜托羅伯特·馬丁校長關照我。一天,校長帶我去遠足,同行的還有一些夥伴,他們都已入學。迴來後我就要求到馬丁學校上學,這令父母感到釋然。不用說,我的請求很快就被應允瞭。那年我8歲,後來的經驗告訴我,這個年齡入學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都不算晚。
  上學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有什麼事情妨礙瞭我去學校,我就會很不開心。然而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因為我早上有任務要到摩迪街頭的井邊打水。水井的儲水量不多,也沒有規律。有時要熬到快正午纔能打到水,我常常遭到一群老婦的責罵,因為她們前一天晚上就用水桶占好瞭位置,卻被我插瞭空。可以想象,我當然是毫不示弱,和這些尊敬的老太太理論一番。這使我得到一個“壞小子”的名聲。也許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瞭我的辯論和好鬥能力,總也改不瞭。
  正因為要乾這些工作,我時常遲到。校長知道原因,所以總能諒解我。我通過關係找到一份活兒,課後到店裏當夥計。迴顧10歲那段日子,我很滿意,因為那讓我感到自己是父母的好幫手。不久以後,很多店主信任我,把賬目交給我保管。就這樣,我很小就對生意上的事情有瞭些瞭解。
  然而,上學時,有一件事令我很苦惱。男生們給我取瞭個綽號叫“馬丁的寵兒”。他們也經常在大街上這樣叫我。我不知道它的全部含義,但在我看來是極大的侮辱。正是因為這樣,我始終沒能迴報這位好老師——我唯一的校長。我感到歉意,因為再也沒有機會在他生前給予報答瞭。
  我還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我的姨父勞德——喬治·勞德的父親。他帶給我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父親每天要在織布房不停地工作,根本無暇顧及我。姨父是海爾街一傢商店的店主,因此他並不算忙。那條街是貴族店長(在丹佛姆林,店長有各種貴族等級)的聚集地。我剛上學不久,姨媽就去世瞭,這對姨父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從此他隻有跟他的獨子喬治和我在一起時,纔會感到寬慰。他對付小孩很有辦法,教給我們許多東西。他給我們講英國的曆史,讓我們想象每個國王都在房間牆上的某個位置,然後為我們上演一幅幅他熟悉的畫麵。所以直到今天,在我印象裏的約翰國王仍在姨父傢的壁爐上麵簽著大憲章;而維多利亞女王則坐在門後,膝蓋上抱著她的孩子。
  許多年後,我來到威斯敏斯特教堂,找到瞭曆代國王的名冊,纔將姨父沒有講過的部分補完。在威斯敏斯特一個小教堂裏有一張停屍桌,並說明奧利弗·剋倫威爾的屍體曾在此停放。他是最讓姨父崇拜的共和主義國王,他給羅馬寫過一封信,通知教皇“如果他不停止對教徒的迫害,那麼梵蒂岡將會聽見大英帝國的炮聲”。毫無疑問,剋倫威爾在我們的心目中是一位大英雄。
  從姨父那兒,我熟悉瞭蘇格蘭的早期曆史——關於華萊士、布魯斯、伯恩斯、布林德·哈裏、斯科特、拉姆齊、坦納希爾、霍格和費格斯。此時此刻,用伯恩斯的話說,我産生瞭一種蘇格蘭情懷(或稱之為愛國精神),至今不滅。華萊士當然是我們的英雄。他身上集閤瞭一切英雄的特徵。令人傷心的是,有一天,一個討厭的大男孩跟我爭論說英格蘭比蘇格蘭大得多。於是我去找姨父求救。
  “不是那麼迴事,奈格。如果把蘇格蘭展成像英格蘭那樣的平地,當然是蘇格蘭大。但是高地能展開嗎?”
  “哦,不會!”他的迴答是一劑良藥,安撫瞭我這顆受傷的愛國之心。後來,我又被英格蘭人口更多的問題難住,我又去找他。
  “沒錯,奈格,7∶1。但是班諾剋本戰役時,比例更懸殊。”(譯注:在班諾剋戰役中,蘇格蘭人以少勝多,打敗瞭英格蘭軍隊)這又給瞭我安慰——我開心是因為英國人越多,我們就贏得越光榮。
  有一句名言:戰爭會繁殖戰爭。每一次戰役都為下一場戰役埋下瞭種子。國傢之間因此而世代為敵。美國男孩和蘇格蘭男孩有著相同的經曆。他們學過華盛頓與福格榖的曆史、黑森人被雇去殺死美國人的曆史。美國男孩因此而仇視英國人。我和我在美國的侄兒都受過這種教育。蘇格蘭人很善良,英格蘭人卻很不道德,要打蘇格蘭。直到現在,兩個民族的偏見還深深地根植在彼此心中,可能還會延續更久。
  勞德姨父常帶彆人到傢裏來,跟彆人說他能輕易地讓“多德”(喬治·勞德)和我哭笑,或讓我們哥倆握緊拳頭互相打架。總之,他能用詩歌來影響和控製我們的情緒。特彆是華萊士被齣賣的故事,成為姨父的一張王牌。憑藉這張王牌,他每次都能讓我倆幼小的心靈哭泣。這個故事永遠都那麼有吸引力。毫無疑問,姨父每次都會重新給故事潤色。英雄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強烈呀!
  大部分時間我都會在海爾街,同姨父和“多德”在一起。因此,“多德”和我建立瞭一生的兄弟情誼。傢裏人總是叫我倆“多德”和“奈格”。我從不叫他“喬治”,他也不叫我“卡內基”。我們一直都叫彼此的昵稱——“多德”和“奈格”。沒有比這更顯親昵的瞭。
  我傢在鎮尾的摩迪街,從海爾街的姨父傢迴來,有兩條迴傢的路。一條是沿著教堂的墓地,沒有燈,很可怕;另一條經五月門的大道,一路都有燈光。每當我要迴傢時,姨父總是壞壞地問我要走哪條路。一想到華萊士,我就會迴答走教堂那邊的路。我每次都能經受住燈光的誘惑,不走五月門那條路,這讓我感到很自豪。每次經過漆黑的教堂門前的拱橋時,我都非常緊張,心都快跳到嗓子眼。我試著在漆黑的夜裏靠吹口哨來壯膽。想退縮的時候,就想想如果華萊士碰到敵人、怪物或是鬼怪時會怎麼做。
  在我和錶兄的童年時代,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從來沒得到過我們公正的評價。對我們來說,他隻是個國王,僅此而已,而華萊士卻是人民心中真正的英雄。約翰·格雷厄姆先生在我們心中是第二位英雄。強烈的愛國熱情在蘇格蘭男孩的心中形成瞭一股力量,這力量一直持續到生命的盡頭。要問我這力量是從哪裏得來的,我想定是來源於華萊士,這位蘇格蘭英雄。對一個孩子來說,自己所崇拜的英雄是最值得信賴的人。
  我到瞭美洲一些其他國傢,他們宣揚自己有很多的驕傲,這使我為他們感到可悲。一個沒有華萊士、布魯斯、伯恩斯的國傢能有什麼樣的驕傲呢?那時我一直認為沒有到過蘇格蘭的人,全都隻是沉浸在一種自以為是的自豪裏。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麵的拓寬,我纔知道每個國傢都有他們的英雄、傳奇、習俗和成就。然而,一個真正的蘇格蘭人不會在若乾年後,找藉口貶低自己的國傢,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他會尋找足夠的理由抬高那些來自彆國的評價——因為每個國傢都有屬於自己的驕傲——以激勵子孫做齣貢獻,而不要給生養他的這片大地抹黑。
  許多年以後,我還感覺身處的這塊新大陸隻是一個臨時住所。我的心隻屬於蘇格蘭。就像彼得森校長的小兒子,問他是否喜歡加拿大,他迴答說“那兒作為一個觀光旅遊的去處很不錯,但是我不能住在離布魯斯、華萊士太遠的地方”。
  ……

前言/序言

  從生意場上退齣之後,我丈夫禁不住他那些要好的朋友(有美國的,也有英國的)懇求,一有時間就迴憶並寫下他早年的經曆。可是不久,他發現根本沒有空閑時間。相比從前,他的生活甚至被更多的事情所占據。他的迴憶錄是在蘇格蘭利用休閑時間完成的。有一段時間,我們每個夏天都會去沃特奈格曠野的小彆墅,在那裏我們可以享受簡單的生活,而且卡內基先生的自傳大部分也都是在那裏寫的。他很開心地追憶著早年的時光,正如他所說的,又經曆瞭一次早年的生活。1914年7月,戰爭的陰雲開始凝聚,這時的他正忙著寫作。8月4日,當得知那個重大的消息時,我們立刻離開瞭這裏並迴到斯基伯,在那裏能更好地瞭解局勢。這些迴憶就是在那段日子裏完成的。從那以後,他對自己的事情再沒興趣。很多次,他試圖繼續寫作,但完全是徒勞。那時,他還過得像個中年人,甚至是年輕人——每天打高爾夫球、釣魚、遊泳,有時甚至一天進行三項運動。他是個樂天派,即使麵對希望的破滅,他也試圖錶現齣樂觀。然而,麵對世界的災難,他的心碎瞭。在遭受重感冒,隨即又兩次患上肺炎後,他突然變得蒼老瞭。
  據一位與卡內基同時期的人(他比卡內基早幾個月去世)說:“他不能承受衰老”。對卡內基先生的密友來說,從他那裏得到的最鼓舞人心之處可能是學會如何承受衰老的勇氣和技巧。他總是耐心、體貼、愉快,對彆人給予的任何微小的快樂和服務都心存感激。他從不考慮自己,而是期待一點希望的曙光。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直到“他走瞭,上帝把他帶走瞭。”
  在他手稿的底頁寫瞭這樣一些話:“對於我的迴憶錄,可能隻有一小部分能引起大傢的興趣,而我的親戚和朋友感興趣的內容會多一些。有許多內容是我斷斷續續寫的,我想應該刪去。今後替我整理書稿的人要注意,不要給讀者太多負擔。一定要選一個有熱情有頭腦的人。”
  除瞭我們的朋友約翰·C.範·戴剋,還有誰是最佳人選呢?當他還沒有讀到卡內基先生的批注,隻看到手稿時就說:“將它整理齣版將是一項充滿愛心的工作。”此時此刻,這是一個雙嚮選擇,他做這項工作的態度已證明瞭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齣於一份珍貴而美好的友誼做齣的選擇。
  路易絲·惠特菲爾德·卡內基
  1920年4月16日於紐約
  編者寄語
  當講述一個人一生的經曆時,尤其是講他本人的經曆時,編輯不要中途去打斷他。應該讓他用自己的方式來講述,而且他敘述時錶現齣的熱情和放縱的言辭也應該作為故事的一部分。人的本質可能正是在他高度興奮的時候反映齣來,正如真理可以從誇張的錶麵找到一樣。因此,編輯在整理素材時,所做的工作不過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以便敘述的內容連貫流暢。有時為瞭解釋,會加上一些腳注,為導讀方便也會附上插圖。但是敘述的部分纔是最重要的。
  編者或許不適閤去評價講述“這段輝煌而麯摺的曆史”的人,但是可以肯定故事的重要性。就算是《天方夜譚》也不會比這個窮人齣身的蘇格蘭男孩的故事更離奇。他來到美國,一步一步地,戰勝瞭一次又一次艱難險阻,成為一代鋼鐵大王,創建瞭一傢龐大的工廠,創造瞭巨大的財富。隨後,為瞭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他又主動地、有計劃地捐獻瞭全部財産。不僅如此,他還創立瞭一個不容忽視的財富準則,在財産分配上為將來的百萬富翁們作齣瞭錶率。在創業過程中,他成為國傢的建設者、思想的領導者、作傢、演講傢,是工人、學生、政治傢的朋友,是貴族和平民的同盟者。但是在他的一生中,與他偉大的靈魂(財産的捐贈、對世界和平的追求以及對人類的熱愛)相比,這些隻不過是小插麯。
  或許對我們而言,這段曆史太近瞭,從而不能以恰當的方式來看待。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將會受到關注。也許今後的人會更加認識到它的價值。此外,卡內基先生明快的語言風格也是留給我們的財富。它是一項值得保存的記錄——也許當類似的東西重現的時候,我們不會再感興趣。
  約翰·C.範·戴剋
  1920年8月於紐約

用户评价

评分

探寻智慧之路永无止境,阅读伟人思维方式。

评分

自传我都爱看,自己吹牛逼总比别人帮着吹感觉好

评分

此书不错,很值得一看,赞一个!

评分

凑单买的,出乎意料,小小的惊喜

评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

评分

书不错,多读书,读好书,学以致用。

评分

十几年前读过这本书,这是第二次读这本书。

评分

永远的励志经典

评分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买回来好好看上几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