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瞭幫助法官有效地提升辦理案件的審判質量、效率和效果,讓當事人瞭解法院訴訟的流程、步驟和常見法律問題,法律齣版社聯閤海澱法院編輯齣版瞭本套叢書。叢書通過對真實案例的闡述和解析,展現瞭海澱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將為全國法院辦理同類案件提供參考藉鑒,促進審判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升。叢書均采用“問題——評析——案例——關鍵法條鏈接”的模式,從問題齣發,采取以案說法的方式,結閤最新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較為係統地介紹瞭各類案件訴訟過程中常見的程序和實體問題,重點突齣地分析和闡釋瞭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常見實務問題、訴訟技巧和相關疑難復雜問題,希望為有訴訟之需或有瞭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讀者或同行提供一個指引和參考。總的來說,叢書既有訴訟程序指引,又有具體案件法律適用解讀,深入淺齣、通俗易懂,不僅對具體案件具有訴訟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不同層麵的普法價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穎形式和生動教材。
《海澱法院文叢:著作權糾紛訴訟指引與實務解答》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查詢係統中的生肖裁判文書為主要研究材料,輔之以北京市以外的其他地方法院的生肖裁判文書。
精彩書評
叢書通過對真實案例的闡述和解析,展現瞭海澱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將為全國法院辦理同類案件提供參考藉鑒,促進審判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升。叢書既有訴訟程序指引,又有具體案件法律適用解讀,深入淺齣、通俗易懂,不僅對具體案件具有訴訟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不同層麵的普法價值,是普法教育不可多得的新穎形式和生動教材。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 江平
叢書均采用“問題——評析——案例——關鍵法條鏈接”的模式,從問題齣發,采取以案說法的方式,結閤最新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較為係統地介紹瞭各類案件訴訟過程中常見的程序和實體問題,重點突齣地分析和闡釋瞭當事人進行訴訟的常見實務問題、訴訟技巧和相關疑難復雜問題,希望為有訴訟之需或有瞭解法律之需的普通讀者或同行提供一個指引和參考。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院長 魯為
目錄
上篇 訴訟指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著作權糾紛的審理現狀和常見類型
一、著作權糾紛的審理現狀
二、著作權糾紛的常見類型
第二節 著作權糾紛的成因分析
一、各類作品總量快速增長
二、各種傳播媒介發展迅速
三、尊重著作權的觀念尚未深入人心
四、著作權人維權意識不斷提高
五、著作權的交易渠道不暢
第三節 著作權糾紛的解決途徑
一、自行協商
二、調解解決
三、仲裁
四、訴訟
第二章 著作權糾紛訴訟審前程序
第一節 起訴與受理
一、原告主體適格
二、被告主體適格
三、有具體的事實、理由及訴訟請求
四、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範圍及管轄
五、委托訴訟代理人
六、著作權糾紛起訴所需要的證據
七、著作權糾紛的訴訟費用
第二節 著作權糾紛的答辯、反訴與管轄權異議
一、著作權糾紛的答辯
二、著作權糾紛的反訴
三、著作權糾紛的管轄權異議
第三節 著作權糾紛的舉證與證明
一、著作權糾紛的舉證概述
二、舉證責任
三、舉證時限
四、證據交換
五、證據保全
六、申請法院調取證據
七、辦理公證
八、司法鑒定
九、法庭勘驗
十、申請專傢證人齣庭
第三章 著作權糾紛訴訟一審、二審程序
第一節 著作權糾紛的一審開庭
一、著作權糾紛的一審開庭程序
二、庭外和解與撤訴
三、缺席審判
四、中止訴訟
五、宣判與送達
第二節 著作權糾紛的上訴與二審程序
一、著作權糾紛上訴的注意事項
二、著作權糾紛的二審程序
第四章 著作權糾紛訴訟再審、執行和特殊程序
第一節 著作權糾紛的再審程序
一、申請再審的主體
二、再審的對象
三、申請再審的期限
四、申請再審的理由
五、申請再審的程序
六、再審案件的審理
七、再審審理的結果
第二節 著作權糾紛的執行程序
一、著作權糾紛申請執行的條件
二、著作權糾紛執行方式和結果
第三節 著作權糾紛的特殊程序
一、確認不侵犯著作權糾紛
二、著作權糾紛的訴前禁令和訴中禁令
下篇 實務解答
第一章 著作權的對象
第一節 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1.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的錶現形式,而不是思想、感情本身
2.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應具有獨創性
3.就同一題材創作的作品,作品錶達係獨立完成且有獨創性的,各自享有獨立著作權
4.作品獨創性程度的認定和證明
5.計算機中文字庫字體的作品屬性和創造性
6.改編民歌作品的獨創性認定
7.未經審批進口的作品同樣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8.未經原著作權人許可創作的演繹作品也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第二節 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9.公有領域中的素材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10.廣播體操動作屬於功能性肢體語言,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11.自由文檔的派生作品不享有禁止他人使用的權利
第二章 著作權的內容、取得與期間
第一節 著作權的內容
12.假冒他人署名侵犯他人著作權
13.侵犯作品完罄權與修改權的認定
14.侵犯影視作品復製權的認定
15.侵犯發行權行為的認定
16.侵犯放映權行為的認定
17.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公開錶演其作品,構成侵犯錶演權
18.匯編他人作品,在內容選擇或結構編排上具有獨創性的,構成匯編作品
19.著作權法中“其他權利”的認定和適用
20.卡通形象商業化使用中的著作權保護
第二節 著作權的取得與期間
21.著作權法實施前創作完成,仍在保護期內的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22.著作權法中訴訟時效的中斷和起算
第三章 著作權歸屬及其認定
第一節 著作權的歸屬
23.委托作品的著作權歸屬
24.著作權權屬的相反證明
25.不可分割的閤作作品須全體作者協商一緻後方可行使權利
26.美術作品原件轉讓,作者不享有展覽權
27.著作人身權由繼承人保護,著作財産權由繼承人繼承
第二節 著作權的認定
28.創作手稿作為認定權利人證據的條件
29.作品上署名的證明效力強於一般證據
30.數碼照片的署名方式
31.職務作品性質認定中的默示推定
第四章 著作權的限製
3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發錶的作品,構成閤理使用
33.剽竊與閤理使用的區彆
34.國傢機關使用已發錶作品組織考試,屬於閤理使用
35.改編他人作品拍攝電影用於教學屬於閤理使用
36.法定許可的情形與教科書法定許可的認定
37.錄音製作者構成法定許可的條件
第五章 著作權侵權認定
第一節 著作權侵權認定的基本規則
38.侵權=接觸可能性+實質性相似
39.相同曆史題材作品間“實質性相似”的認定
40.舞蹈作品之間“實質性相似”的認定
第二節 傳統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
41.著作權侵權案件的歸責原則
42.對作者過錯的認定
43.齣版社的審查義務與責任承擔
44.復製者履行閤理審查義務的認定
45.復製品發行者證明發行的復製品有閤法來源的義務
46.場地提供者對商戶經營行為的注意義務
第三節 著作權的網絡侵權行為認定
47.電子公告服務提供者提供內容服務的侵權認定
48.未經權利人許可,網絡服務提供者與他人以分工閤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的,構成共同侵權
49.官方微博發布含有他人漫畫的商業廣告之責任認定
50.網絡直播錶演後在綫播放錶演錄像構成侵權
51.網絡服務提供者“明知”和“應知”的判斷
52.視頻分享網站對其用戶使用知名作品部分鏡頭製作MV的責任問題
53.網絡存儲空間服務商免予承擔賠償責任的條件
54.技術措施的運用對網絡服務商注意義務的影響
55.“通知―刪除”規則中采取必要措施的閤理時間的確定
56.垂直搜索類網站提供的服務不具有閤法性的認定
57.網絡服務商的信息披露義務及披露條件
第六章 侵權責任承擔
58.著作權專有許可人有權提起侵權之訴要求停止侵害
59.賠償數額的3種計算方式
60.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
61.未經閤法授權使用作品,但盡到注意義務,應返還不當得利
62.重復侵權應加重賠償責任
第七章 其他著作權侵權問題
63.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內容,可能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
64.著作權人有權自己行使已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的權利
65.“一事不再理”原則在著作權侵權中的適用
66.破壞著作權人為保護權利而設置的技術措施構成侵犯著作權
附錄 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13.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選)(2009.8.27)
中華人民共和國閤同法(節選)(1999.3.15)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節選)(2004.12.22)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2006.5.10)
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節選)(2013.1.30)
侵權責任法(節選)(2009.12.26)
齣版管理條例(節選)(2011.3.19)
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節選)(2011.3.19)
電影管理條例(節選)(2001.12.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乾規定(節選)(2001.1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製度若乾問題的規定(節選)(2008.8.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解釋(2002.10.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規定(2012.11.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乾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2008.1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8.31)
好的,以下是一份針對您提供的書名,但內容完全不涉及該書主題的圖書簡介。 --- 《數字時代下的知識産權保護前沿探索》 一部深刻洞察技術變革與法律應對的重量級著作 引言:無形的資産,有形的價值 在信息技術以驚人速度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當下,知識産權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法律分支,而是驅動創新、維係市場競爭力的核心引擎。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元宇宙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知識産權的邊界、客體、權利行使與救濟途徑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重構。本書旨在跳齣既有的法律框架,以一種前瞻性的、跨學科的視角,係統梳理並深入剖析數字經濟浪潮中知識産權保護所湧現齣的新態勢、新問題與新策略。 本書匯集瞭多位在知識産權、信息技術法和競爭法領域具有深厚造詣的資深專傢和一綫學者,他們以嚴謹的邏輯和敏銳的洞察力,對當前國際國內知識産權實踐中的熱點、難點進行瞭深度挖掘與獨到解讀。 第一部分:技術驅動下的知識産權客體邊界重塑 1.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權利歸屬與保護機製: 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生成式AI(如大型語言模型和圖像生成模型)的成熟,使得“誰是創作者”、“作品的獨創性如何界定”、“算法生成的成果是否享有著作權”等核心問題浮齣水麵。本書詳細分析瞭現有著作權法理論在麵對非自然人主體創造行為時的適用睏境。我們引入瞭“貢獻度”與“控製度”相結閤的分析模型,探討瞭在數據投喂、模型訓練、參數調整等不同環節中,人類貢獻與機器作用的法律價值區分。此外,針對AI生成內容的許可、商業化利用及潛在的侵權風險,本書提齣瞭多層次的法律規製框架建議,旨在平衡激勵創新與維護既有權利人利益的關係。 2. 大數據的産權化與利用:數據要素市場的法律構建: 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其價值的體現依賴於高效的收集、處理和流通。本書深入探討瞭數據權益的法律性質——是數據本身受保護,還是數據處理行為受保護?我們對比瞭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與中國的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規,著重分析瞭數據集閤(Data Aggregation)的特殊性。重點研究瞭“非個人去標識化數據”在知識産權法(特彆是商業秘密和特定權利)下的保護強度,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既能鼓勵數據共享,又能有效遏製數據壟斷的法律生態。 3. 區塊鏈技術對知識産權確權與流轉的賦能與挑戰: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為知識産權的存證和權利流轉提供瞭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本書細緻剖析瞭“上鏈存證”的法律效力認定問題,即區塊鏈上的時間戳和哈希值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被采信為有效證據。同時,我們也探討瞭智能閤約在許可授權和侵權自動阻斷中的應用潛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監管真空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的法律責任歸屬難題。 第二部分:全球化競爭中的前沿競爭格局與反壟斷審視 1. 平颱經濟下的標準必要專利(SEP)許可與反壟斷交叉點: 隨著物聯網、5G/6G技術的發展,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費率談判日益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焦點。本書側重於分析FRAND原則在數字技術領域的具體化。通過對國際上數起標誌性案件的深入剖析,我們提齣瞭關於“本領域最優技術”(TOT)評估方法、惡意聲明(Bad Faith Allegations)的認定標準,以及大型平颱企業利用其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捆綁許可”或“差彆待遇”行為的反壟斷規製路徑。 2. 算法歧視與知識産權濫用: 在高度依賴算法推薦和定價的數字市場中,知識産權的行使可能被用作實施不公平競爭的工具。本書首次將算法的“黑箱”特性與知識産權的“公開性要求”進行對照分析,探討瞭當算法推薦係統通過不透明的方式影響競爭者市場份額時,是否構成對知識産權的濫用或不正當競爭行為。這部分內容對當前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關注熱點做齣瞭及時迴應。 第三部分:司法實踐與國際規則的未來趨同 1. 跨境知識産權糾紛的管轄權與法律適用: 數字內容的無國界性使得知識産權侵權行為的地域性判斷變得模糊。本書係統梳理瞭“效果地原則”在網絡環境下的最新發展,並特彆關注瞭域外管轄權行使的閤理性與邊界。針對軟件源代碼、雲計算服務等新型客體,本書提齣瞭判斷侵權發生地的多因素考量模型,為跨國企業提供瞭應對復雜管轄權挑戰的實務建議。 2. 權利主體的責任與義務的再定義: 在內容聚閤和信息分發日益復雜的今天,平颱運營商的角色正在從“中立通道”嚮“內容守門人”演變。本書基於最新的立法動態,深入分析瞭網絡服務提供商在應對侵權內容時,應承擔的“通知-移除”義務的及時性標準,以及在“紅旗”知識(Red Flag Knowledge)齣現後,平颱應承擔的更積極的預防責任。 結語:構建適應未來的知識産權生態係統 本書不僅是一部對當前知識産權熱點問題的專業解讀,更是一份麵嚮未來的戰略藍圖。它強調,唯有法律製度能夠及時、審慎地迴應技術進步帶來的結構性變革,纔能真正保障創新活力,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本書適閤知識産權法領域的研究人員、企業法務顧問、法院及政府監管機構的專業人士深度研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