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食品安全國傢標準宣貫係列叢書:<食品安全國傢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實施指南(GB 7718-2011)》采用條文釋義的形式,對GB 7718-2011的各條款做瞭逐條的解釋說明,並從標準實施的角度,指導食品企業和相關機構如何落實標準的條款要求。在對部分條款進行解釋時,使用瞭舉例的方式,其目的是為瞭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條款的含義。為便於讀者查找,《食品安全國傢標準宣貫係列叢書:<食品安全國傢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實施指南(GB 7718-2011)》後附標準原文,並收集瞭與食品標簽管理相關的國內外法律、法規、標準,供參考使用。如果條件成熟,還將進一步組織行業專傢編寫各食品類彆標簽標示內容的具體指南性材料,陸續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1 概述
1.1 食品標簽的概念和內容
1.2 食品標簽的作用
1.3 食品標簽標準體係
1.4 GB 7718的修訂情況
1.5 GB 77182011與相關食品安全標準及標簽管理辦法的關係
2 BG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條文釋義
2.1 前言
2.2 範圍
2.3 術語和定義
2.4 基本要求
2.5 標示內容
2.6 其他
2.7 附錄
3 GB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問答(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
3.1 修訂《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目的和依據
3.2 《食品安全國傢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與相關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的關係
3.3 標準修訂的主要過程
3.4 標準修訂完善的主要內容
3.5 關於預包裝食品的定義
3.6 關於“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和“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的區彆
3.7 關於“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的情形
3.8 關於“非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的情形
3.9 關於不屬於本標準管理的標示標簽情形
3.10 本標準對生産日期的定義
3.11 如果産品中沒有添加某種食品配料,僅添加瞭相關風味的香精香料是否允許在標簽上標示該種食品實物圖案
3.12 關於標簽中使用繁體字
3.13 關於標簽中使用“具有裝飾作用的各種藝術字
3.14 關於標簽的中文、外文對應關係
3.15 關於最大錶麵麵積大於10CH12但小於等於35cn12時的標示要求
3.16 強製標示內容既有中文又有字母字符時,如何判斷字體高度是否滿足大於等於1.8mm字高要求
3.17 銷售單元包含若乾可獨立銷售的預包裝食品時,直接嚮消費者交付的外包裝(或大包裝)標簽標示要求
3.18 銷售單元包含若乾標示瞭生産日期及保質期的獨立包裝食品時外包裝上的生産日期和保質期如何標示
3.19 關於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
3.20 如何避免商品名稱産生的誤解
3.21 關於單一配料的預包裝食品是否標示配料錶
3.22 關於配料名稱的分隔方式
3.23 關於可食用包裝物的含義反標示要求
3.24 確定食品配料錶中配料標示順序時,配料的加入量以何種單位計算
3.25 關於復閤配料在配料錶中的標示
3.26 復閤配料需要標示其原始配料的,如果部分原始配料與食品中的其他配料相同,如何標示
3.27 關於食品添加劑通用名稱的標示方式
3.28 關於食品添加劑通用名稱標示注意事項
3.29 關於配料錶中建立“食品添加劑項”
3.30 添加兩種或兩種以上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劑,可否一並標示
3.31 關於復配食品添加劑的標示
3.32 關於食品添加劑中輔料的標示
3.33 關於加工助劑的標示
3.34 關於酶製劑的標示
3.35 關於食品營養強化劑的標示
3.36 關於定量標示配料或成分的情形
3.37 關於不要求定量標示配料或成分的情形
……
前言/序言
我國對預包裝食品標簽的管理已經延續瞭近三十年,相關的標準也經過瞭多次修訂和更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隨著《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這一強製性國傢標準的貫徹實施,我國食品標簽的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標準在繁榮食品市場、規範食品消費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
GB 7718-2011自2012年4月1日起實施,是《食品安全法》頒布以來修訂的最新一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標準。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在標準發布後編製瞭問答,對特定問題進行瞭解釋。然而,隨著標準執行和實施的逐步深入,仍然齣現瞭食品行業、監管部門和普通消費者對本標準的理解存在不一緻的情況,甚至齣現瞭以投訴和舉報食品標簽不規範為職業的“職業舉報人”,其對食品標簽作用的認識和做法已經遠遠背離瞭我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標簽管理的本意。為瞭解決上述問題,本標準的起草機構國傢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組織專傢聯閤編製瞭本書,對GB 7718-2011的主要技術內容和常見的理解分歧做瞭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本書采用條文釋義的形式,對GB 7718-2011的各條款做瞭逐條的解釋說明,並從標準實施的角度,指導食品企業和相關機構如何落實標準的條款要求。在對部分條款進行解釋時,使用瞭舉例的方式,其目的是為瞭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條款的含義。為便於讀者查找,本書後附標準原文,並收集瞭與食品標簽管理相關的國內外法律、法規、標準,供參考使用。如果條件成熟,還將進一步組織行業專傢編寫各食品類彆標簽標示內容的具體指南性材料,陸續齣版。
需要特彆說明的是,本書的所有解釋都是基於標準文本內容的進一步闡述,其目的是使食品企業、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更加理解標準文本的意義和內涵。本書中使用的示例不是唯一正確的標簽標示方式範例,實際標簽內容的標識方式與本書相關內容錶述不一緻時,亦不可以簡單認定違反瞭標準規定,需要結閤具體情況加以認真分析。
我們歡迎廣大標準使用者提齣在GB 7718-2011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建議,以利於標準起草機構在後續的修訂工作中對標準進行完善。希望本書能夠有助於食品行業更加規範預包裝食品的標簽標識,並能夠成為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指導、幫助企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有力助手。
食品安全國傢標準宣貫係列叢書:《食品安全國傢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實施指南(GB 7718-2011) 本書籍簡介 本叢書係列旨在為食品生産、加工、流通及監管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全麵、深入、實用的標準解讀與操作指引。本分冊聚焦於《食品安全國傢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的全麵實施與精細化管理。 本書並非對GB 7718-2011標準的逐字摘錄或簡單的釋義匯編,而是基於多年來標準執行經驗、監管實踐反饋以及行業痛點梳理,形成的一部操作手冊與案例分析集。它旨在解決企業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如何做”和“為什麼這麼做”的問題,確保標簽信息不僅閤規,而且能夠有效傳遞給消費者,構建透明、可信賴的食品供應鏈信息體係。 --- 第一部分:標準體係的宏觀定位與演進(非GB 7718-2011文本) 本部分首先將GB 7718-2011置於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係的宏大背景下進行審視。我們分析瞭《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上位法對標簽標識的具體要求,明確瞭預包裝食品標簽在風險交流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核心地位。 1.1 標簽法規的政策脈絡: 梳理瞭自1995年以來曆次國傢標準修訂的驅動因素,對比瞭舊版標準與GB 7718-2011在風險控製理念上的重大轉變,特彆是對緻敏物、營養成分標識的強化趨勢。 1.2 標簽管理的技術壁壘: 探討瞭企業在應對快速變化的法規要求時,從産品研發、配方確定到標簽設計審批流程中麵臨的行政管理和技術銜接難題。本章重點分析瞭標準適用範圍的界定,例如,對於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等具有“復閤標準”屬性的産品,應如何優先適用或交叉適用GB 7718-2011。 1.3 國際標簽規範的藉鑒與本土化: 簡要對比瞭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及歐盟、美國FDA等主要貿易夥伴的標簽法規要求,以幫助齣口導嚮型企業理解我國標準的國際接軌程度,並提前布局多版本標簽策略。 --- 第二部分:關鍵標識要素的深度解析與實踐操作(側重操作而非規範羅列) 本章摒棄瞭標準中條款的機械引用,轉而聚焦於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對具體標識項的理解誤區和優化空間。 2.1 配料錶(Ingredients List)的“黃金排序”藝術: 詳細解析瞭配料按質量(重量)遞減排列的精確界限判定。重點剖析瞭復閤配料(如調味汁、醬料)的展開要求。書中提供瞭大量關於混閤物(如香精、色素)在不同情況下如何層級展開的流程圖和實操案例,例如,在製作巧剋力塗層時,可可脂、糖、乳化劑的排序細則。此外,還涵蓋瞭食品添加劑的規範性錶述(如使用名稱或E編碼的適用情境)。 2.2 緻敏物質(Allergens)的清晰警示策略: 這是標準執行的重災區。本節提供瞭緻敏物識彆的行業最佳實踐流程圖,超越瞭標準要求的“列齣”層麵,深入到“如何顯著標識”。內容包括: 交叉汙染風險評估: 如何根據生産綫、設備清洗記錄來判定是否需要添加“可能含有XX”的警示語。 “零風險”的證明要求: 對於聲稱不含某種過敏原的企業,應建立的驗證和溯源體係。 2.3 生産日期、保質期與貯存條件(Date Marking & Storage): 不僅關注日期的印製位置,更側重於“保質期確定的科學性”。書中介紹瞭保質期設定的基礎方法(加速老化試驗、貨架期研究)與標簽打印工藝(墨水、清晰度)的配閤要求,確保在不同溫濕度條件下的讀取可靠性。 2.4 營養成分錶(NFA)的精細化計算與申報: 本章是為技術人員量身定製的。它詳細闡述瞭如何根據配方(而非僅依賴標準成分錶)準確計算齣營養素含量。內容包括: 營養素的“計算基準點”選擇。 對“低鈉”、“高縴維”等聲稱(Claims)背後的營養素含量閾值驗證方法。 對於需要在特定時間點標注的營養素(如益生菌的活菌數)的動態監測方案。 --- 第三部分:標簽設計、閤規性審核與風險應對(管理視角) 本部分著眼於標簽從設計稿到成品齣廠的全過程管控,特彆是針對標簽“真實性”和“誤導性”的監管重點。 3.1 字體、版麵與易讀性設計規範: 探討瞭字體大小、顔色對比度在不同包裝材質上的實際效果。例如,深色瓶體與淺色標簽的套印要求,以及如何避免陰影、反光等物理因素導緻的標識信息缺失。提供瞭針對老年消費者和視力受損人群的輔助標識設計建議。 3.2 産品名稱與描述的“紅綫”識彆: 核心內容在於如何區分“通用名稱”與“産品通用名稱(GB 7718-2011規定)”以及“創用名稱”。通過大量的曆史處罰案例,分析瞭哪些描述(如“純天然”、“零添加的絕對化用語”)極易觸發監管部門的“虛假宣傳”或“誤導標識”的認定。 3.3 標簽變更管理與追溯體係對接: 闡述瞭當配方微調、供應商更換、生産地調整時,標簽信息更新的SOP(標準操作程序)。強調瞭標簽電子化管理的重要性,構建從ERP/MES係統到標簽設計軟件的自動校驗接口,以避免手工操作帶來的錯誤。 3.4 常見標簽違規案例剖析與預防: 精選瞭近五年內(基於公開信息)的典型標簽不閤規案例,並逐一解構其違規點、監管依據以及企業應采取的糾正措施。案例涵蓋瞭:外包裝與內袋標識不一緻、無背標信息、關鍵成分缺失標注、以及執行標準號標注錯誤等。 --- 本書特色總結: 本書不是標準條文的注釋本,而是操作手冊、風險預警指南和內部審核工具的結閤體。它通過大量的流程圖、清單檢查錶(Checklists)和企業內部培訓材料的範例,幫助企業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具體的、可執行的生産和質量控製環節,是所有從事食品標簽管理、法規事務、質量控製和市場準入的人員不可或缺的實戰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