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字文化新視角叢書:漢字思維》主要內容包括:漢字的意指方式:從甲骨文談起、意指方式的概念及研究綜述、甲骨文意指方式之意義關係具體研究、甲骨文標記關係的意指原理分析、漢字構形的辯證思維、漢字構形的主體思維、漢字雛文的辯證構義、漢字字義的辯證引申、字義轉化的語境製約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漢字思維的基礎——象意性
第一節 漢字的意指方式:從甲骨文談起
第二節 意指方式的概念及研究綜述
第三節 甲骨文意指方式之意義關係具體研究
第四節 甲骨文標記關係的意指原理分析
第二章 漢字的字形思維
第一節 漢字構形的辯證思維
第二節 漢字構形的主體思維
第三章 漢字的字義思維
第一節 漢字雛文的辯證構義
第二節 漢字字義的辯證引申
第三節 字義轉化的語境製約
第四章 漢字的字音思維
第一節 漢字聲母的象徵功能
第二節 漢字韻母的象徵功能
第三節 漢字一字多音的文化整閤功能
第四節 漢字的諧音妙用
第五章 漢字的敘事思維
第一節 漢字與古代社會的建構
第二節 漢字與古代社會的運作
第三節 漢字與古代社會的觀念形態
第六章 漢字的文學思維
第一節 漢字的特色成就漢語文學奇葩
第二節 漢字組閤創造文學語匯
第三節 漢語文學人物命名的意境
第七章 漢字的意象陳述功能
第一節 漢字的意象性
第二節 漢字意象的詩性
第三節 漢語的“組塊結構”與“名詞中心”
第四節 名詞的意象陳述功能
第八章 樓盤命名中的漢字思維
第一節 樓盤命名的漢字視角
第二節 漢字的音節特徵對樓盤命名的影響
第三節 樓盤通名中的漢字
第四節 樓盤專名中的漢字
第五節 漢字音韻在樓盤命名中的功能
第六節 漢字字形在樓盤命名中的功能
第九章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思維
第一節 對外漢字教學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 對外漢字教學調查研究
第三節 教學策略與方法
精彩書摘
在中國遠古曆史上,商代曾將神鬼淩駕於人與人事之上。我們在漢字的構形中看到,許多自然現象被神靈化。例如:
“神”字,《說文》解釋為“天神引齣萬物者也”。然而這個引齣萬物的天神,其形象在漢字上卻是附會於空中的閃電。
“帝”字,本義為天帝。《尚書·呂刑》中有“上帝監民”的說法。《說文》釋“帝”為“王天下之號”。然而“帝”的神靈,在漢字構形上卻是附會於草木花萼。殷商時人敬事鬼神,或迷信占蔔,事無巨細,均求蔔於鬼神,依鬼神的“指令”行事,如齣入之凶吉、旬夕之安否、年歲之豐歉、風雨之有無等等;或以祭祀賄賂鬼神,幻想神靈趨從於主祭者的請求,於是有伐鼓而祭,舞羽而祭,獻酒肉黍稷而祭。
占蔔,多用燒灼龜甲,根據燒後的裂紋預測吉凶。甲骨文的“蔔”字形像龜甲上因占蔔燒過後齣現的裂紋形。《說文解字》:“蔔灼剝龜也,像炙龜之形。一日像龜兆之從橫也。”“蔔”也是象聲字,其讀音有如占蔔時龜甲灼熱爆裂時的爆裂聲。
殷帝王在一年365日中,幾乎無旬不祭,真可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祭祀可以消災彌難,祈求福祉,報謝神靈。然而虛幻的宗教在中土終究不能持久。當風雨不驗,禍福不靈,豐歉不時,吉凶不預之時,人們就開始懷疑瞭。殷後期蔔辭中齣現的“天”字,就形象地說明瞭這一點。
“天”字的構形,下方的“大”是一個正麵舒展雙臂的人形,上方的“一”指示人的頭頂。由此可見,天的概念是和人的概念聯係在一起的。《說文》在解釋“大”的字形時說:“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在解釋“天”的字形時更認為:“天,顛也,至高無上。”而這個“至高無上”,不是神學意義上的,而是人倫意義上的。段玉裁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闡釋:“顛者,人之頂也,以為凡高之稱。始者,女之初也,以為凡起之稱,然則天亦可為凡顛之稱。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者皆曰天是也。”天的人倫意義顯示齣人對神的超越,人對主體自身價值的反思與肯定。
事實上,“天”字産生的時代,人們已經開始懷疑對神靈的執迷。殷代晚期的帝乙帝辛就已經不信任貞人的占蔔,而開始自貞自占自蔔瞭。根據《史記·殷本紀》的記載,當時的人已敢於“作木偶人,謂之天神,與之搏。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據《尚書·微子》的記載,當時的帝辛敢於“瀋酗於酒,乃罔畏畏”,而“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牲用,以容將食,無災”。商朝的滅亡,更使周朝的統治者“事鬼敬神而遠之”,因為鬼神並未保佑虔誠事神的殷人,世間可畏的不是神而是民,與其殘民事神,不如敬天保民。《尚書·康誥》記周公對康叔的誥語雲:文王滅殷是由於“剋明德慎罰,不敢悔鰥寡,庸庸(任用可用的人),祗祗(尊敬可敬的人),威威(畏可畏的事),顯民”。他要求康叔“往敷求於殷先哲王用保義民,汝丕遠惟(思)商荀成人宅(揣度)心知訓,彆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他還指齣:“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乃盡心,無康好逸豫,乃其義民。”在這裏,人畏已經壓倒瞭天畏。
春鞦時代,人的地位進一步升高,“民為神之主”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人們認為“聖王先成民而後緻力於神”(《左傳·桓公六年》),“祭祀以為人也”(《左傳·僖公十九年》),“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傳·莊公三十二年》)。“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禍福無門,惟人所召”(《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子産更明確宣稱“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左傳·昭公十八年》)。
……
漢字文化新視角叢書:漢字思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