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全球史:近3000所歐美高校采用,讀者逾100萬
◆ 21世紀的新經典:當代全球史領軍者傑裏·本特利執筆,全球史數十年發展集大成之作
◆ 真正的全球視野:立足文明間的交流網絡,徹底顛覆陳舊史觀
◆ 溝通曆史與現實:體例新穎,極大限度激發讀者思考
海報:
內容簡介
在數十年的發展後,有賴於《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動,“全球通史”不僅突破瞭以國傢為單元的世界史框架,甚而也超齣瞭跨國貿易、商業網絡、比較政治等“跨國境”的初步研究,終於來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對於“關聯”與“互動”的強調。
傑裏·本特利和赫伯特·齊格勒所追求的,不僅是描述“全球史”的麵貌,更進而努力追問“全球史”何以呈現今天的麵貌。他們以“傳承”與“交流”兩大主題,為紛繁復雜的世界曆史確定瞭焦點。既關注各文明社會獨有的發展曆程、文化傳統與文明成就,更傾注心力於它們相互交流、碰撞與融閤的過程,以及由此萌芽和蔓延的色彩斑斕的文明網絡,以係統、清晰、生動而具可讀性的方式呈現瞭人類社會的鳥瞰式全景。
《新全球史》把全球曆史的整體框架解析為七個大的時段,在每個時段,既展現社會的整體變遷,也描繪作為社會紋理的個人命運,從而成就瞭一種大小畢現的閱讀感受。《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傳承與交流(1750年至今)》講述自公元1750年至今的曆史,將這一時期分為“革命、工業和帝國的時代”與“當代全球重組”兩大曆史階段。
作者簡介
傑裏·本特利 (Jerry Bentley,1949—2012),生前為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世界史》雜誌主編,中國首都師範大學曆史係特聘教授。治史範圍廣闊,對近代早期歐洲文化史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在世界曆史的研究與教育領域具有重要影響。
赫伯特·齊格勒(Herbert Ziegler),美國夏威夷大學副教授,兼任《世界史》雜誌編輯,專長20世紀歐洲的社會史與政治史。
精彩書評
★像傑裏·本特利這個講得這麼好的“全球史”故事,在當今世界是罕見的。
——北京大學 高毅 ★這是我見到的極好的一本世界史。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Bruce Castleman ★本特利的《新全球史》,展現瞭他對曆史材料過人的組織和錶述能力。這本書的視角很讓人喜歡,我的學生們也很欣賞書中使用的地圖、插圖等視覺資料。吸引我的是,作者對世界史的把握和處理恰到好處,內容全麵綜閤而又不失結構的平衡。
——Keith Pacholl(State 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 ★《新全球史》吸引人的地方是本特利和齊格勒深入淺齣的文筆。全書視野廣闊,論述內容紛繁,但敘述清晰簡明,在完整呈現復雜的曆史背景的同時,並沒有給讀者造成閱讀的負纍。兩大主題是它的亮點,尤其是“交流”這一觀念頗具特色,讀者在每一章裏都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聯係。
——Sherri West(Brookdale Community College)
★在對待各文明的態度上,《新全球史》極力做到平等和公正,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非常細膩地處理瞭人類曆史上幾乎絕大多數地區和各國的曆史,並將單個社會、單個地區的曆史投放到更廣闊的背景之中,展現瞭全球的文明史發展和相互間的聯係和影響。
——《光明日報》
目錄
第六部分 革命、工業和帝國的時代(1750—1914年)
第28章 大西洋世界的革命和民族國傢
第29章 工業社會的産生
第30章 獨立時代的美洲
第31章 處在十字路口的社會
第32章 世界帝國的建立
世界局勢
第七部分 當代全球重組:1914年至今
第33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混亂中的世界
第34章 焦慮的時代
第35章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主義和政治認同
第36章 新的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
第37章 帝國的終結
第38章 沒有國界的世界
世界局勢
精彩書摘
人民主權和政治動蕩18世紀和19世紀的革命者藉助啓濛主義的理念,試圖通過建立一個能夠代錶民眾利益和需求的政府來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
為瞭證明自己政策的閤理性,革命者抨擊君主和貴族政體,主張人民主權——閤法的政治權力不屬於國王而屬於組成社會的民眾。在北美,革命者宣稱脫離英國統治贏得獨立,並創建瞭一個以人民主權原則為基礎的新政府。此後不久,法國革命者廢除瞭君主政體,重新構建瞭社會秩序。啓濛思想強調瞭激發法國革命的社會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結閤,包括對王室、貴族和教士特權的憎恨,另外還有對宗教自由、自主和共和的嚮往。
然而法國革命者卻無法設計齣一個可以替代君主製的穩定政體,法國社會因此經曆瞭二十多年的混亂。19世紀早期,拿破侖·波拿巴將法國置於軍事統治之下,卻促進瞭革命理念在西歐大部分地區的傳播。
啓濛思想和革命理念縱觀整個曆史,幾乎所有定居的農業社會都是由國王或皇帝統治的。偶爾有小國曾建立過所有公民都參與政治事務管理的民主政府,或由政治代錶來實現各種選民利益的共和國。一些國傢,尤其是那些中央權力軟弱的國傢也依靠貴族政府,讓享有特權的精英分子管理公共事務。但是,由一個國王或皇帝領導的階級統治仍是定居農業社會中最常見的政體形式。
為瞭維護自己的統治,世界各地的國王和皇帝常常神化自身或者宣揚君權神授。一些統治者本身就是祭司,而大部分統治者同宗教勢力通力閤作,關係緊密。
在將自己同神聖力量聯係起來後,國王和皇帝擁有瞭至高無上的權力——政治上的最高地位及統治國傢的權力。例如在中國,王朝統治者宣揚自己的統治是順應天意;而在歐洲早期,中央王權常常強調作為唯一的、絕對的君主來統治國傢是“國王的神聖權利”。
17世紀和18世紀,哲學傢和啓濛思想的倡導者(參見第23章)開始質疑長久以來的君主統治觀念。哲學傢很少挑戰王權,他們通常將政府看作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訂立契約的結果。英國哲學傢約翰·洛剋(1632—1704)構建瞭最具影響力的契約政府理論。在1690年齣版的《政府論》第二捲中,洛剋認為政府統治起源於遙遠的古代,人們共同決定工作,建立市民社會,指定統治者來保護和提高他們的共同利益。個人將自己的政治權力交給他們的統治者,但保留個人生存、自由和財産的權利。任何侵犯這些權利的統治者都要被廢黜。此外,按照洛剋的說法,因為個人自願組成社會並組建政府,所以統治者從其統治的選民中獲得權利。如果被統治者不贊成統治者的做法,那麼他們有權另擇他人代替現有統治者。事實上,洛剋的政治思想重新定位瞭主權,將它從自稱神的代理人的統治者手中轉移到瞭民眾手中。
啓濛思想傢宣揚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時,也撰寫關於人民主權的文章。伏爾泰(1694—1778)等哲學傢對宗教迫害行為極為憤慨,對王室官員執行的書報檢查製度極為不滿,因為當局常常利用權力阻止齣版商發行那些不符閤政治、宗教統治要求的作品。啓濛思想傢號召宗教寬容和言論自由。當審查製度禁止他們的作品在法國齣版時,他們經常與講法語的瑞士或荷蘭齣版商閤作,這些齣版商齣版發行他們的作品,並把這些作品從邊境走私到法國境內。
很多啓濛思想傢呼籲平等。他們痛斥貴族所享有的法律和社會特權,在他們眼中,貴族對國傢的貢獻比不上農民、工匠或手藝人。他們建議建立一個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社會。最著名的倡導政治平等的思想傢是說法語的瑞士人讓·雅剋·盧梭(1712—1778),他對勞苦大眾的生活有很深的體會,尤其不滿精英階層所享有的特權。《社會契約論》(1762)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著作,他認為一個社會的所有成員是主權的共同所有者;在理想的社會裏,所有成員都可以直接參與政策和法律的製定;沒有王室、貴族或其他特權階級,民意將最終贏得勝利。
啓濛思想中關於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權的思想反映瞭那些受過教育並富有纔華的人們的訴求,他們要增加自己的影響,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大多數啓濛思想傢都齣身平民,但生活無虞。他們要求限製統治者和貴族的特權的同時,無意於構建一個女性、兒童、農民、勞動者、奴隸及有色人種都可以共享政治權利的社會。
然而,啓濛思想對長久以來存在的社會、政治秩序觀念構成瞭一係列挑戰。
歐洲和美洲的革命領導者都毫不遲疑地接受瞭啓濛思想,並將其作為自己自-ON論依據和推翻舊的政治及社會結構的思想武器。啓濛主義的政治思想逐漸影響瞭世界各個國傢的政權和社會組織形式。啓濛思想的廣泛傳播並不是自然而然或不可避免的,而是社會改革者與革命者為爭取權利與統治當局和貴族階層不斷鬥爭的結果。對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權的討論最初隻是為瞭滿足歐洲和美洲相對享有較多特權的人的利益,但許多其他團體在試圖擴大政治權力的過程中很好地利用瞭它們。
……
前言/序言
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傳承與交流(1750年至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