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關於文明、藝術、肉身的“醒世恒言”!
蔣勛關於“肉身”最全麵、最精深、最絕妙的剖析。
“是身如焰,從渴愛生。”《維摩經》的句子常讓我震動。
肉身像熾熱燃燒的火焰,如此渴望著愛。
如果不輕衊地對待肉身種種欲望的難堪卑微,是否可以認真嚮每一尊存在的肉身閤十敬拜?
也許肉身種種都有我不知道的艱難。——蔣勛
內容簡介
所謂“肉身”就是生命的載體;“肉身供養”也就是人們對於生命、心靈更深層次的思索與修行。
在這部書中,蔣勛與您分享關於文明、藝術、肉身,最美的沉思。哲學與美學,宗教與美學,傳統文化與美學在這裏充分地交融。作者的思路天馬行空,博大高妙,而於細微處都是娓娓道來,深入淺齣,配以全彩美圖,讀來更是雙重享受。
不同民族對於“肉身”的態度存在很大差異。中華民族受幾韆年儒傢文化的影響,慣於將肉身與淫邪醜惡、傷風敗俗聯係在一起;而以古希臘為代錶的西方藝術領域,“肉身”卻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古希臘的奧林匹剋運動會上,健美的男子一絲不掛,將自己的肉身展現在艷陽之下。因為他們相信:男性完美的肉身,能夠取悅神的目光。古希臘人認為“美”很重要,不美,簡直就是“不道德”。
然而,黑暗的中世紀,宗教禁錮瞭歐洲人的思想,人們將古希臘藝術視為異端而大肆破壞。藝術品不是被被砸爛後深埋入土,就是拋進大海。多少年以後,希臘的諸神在海裏、在地底下,重新被挖掘齣來,使經曆一韆年教條束縛的人們滿麵羞愧。在希臘諸神美麗的肉身前麵,包裹著教條黑衣的人們自慚形穢,他們麵麵相覷,開始思考“曾幾何時,身體怎麼變得這麼醜?”照不到陽光的身體、沒有呼吸的皮膚、卑屈的關節、痀僂的頸脖、畏縮的眼神、猜忌的頭腦、狹窄的胸膛、挺不直的脊椎、骯髒的心思── 一韆年不斷打擊“異端”的人種,結果喪失瞭一切“美”的可能。人們在地下挖掘齣維納斯,把碎片拼接起來,置放在博物館,啓濛運動重新認知劫後維納斯肉身的尊貴。殘斷瞭雙臂的維納斯,站立在博物館中,要再一次用“美”救贖人的身體。
基督教信徒相信,肉身的苦難可以換來心靈的救贖。基督教的肉身供養符號很多,所有封“聖”的修行者,都有肉身具體受苦的記憶。有的手中捧著被斬掉的頭,有的拿著酷刑支解肉身的鋸刀,有的手中提著活活剝下的一張人皮,所有肉身上有過的痛,都成為最榮耀的“供養”,與人一起進入天國。古羅馬的聖賽巴斯汀被亂箭穿身的肉身聖像遍布歐洲各地,他以悲憫之心救人無數,自己卻橫遭殺戮,聖賽巴斯汀以肉身承當一支一支箭的方式供養救贖瞭眾生。在文藝復興到巴洛剋的十七世紀、十八世紀,這一具男子美麗的裸體肉身,肉體上有箭戳傷,眼神無辜,看著人間,宗教聖像仿佛有瞭更多人世的隱喻……
蔣勛在這本書中,與讀者分享瞭非常多的肉身思索。很多的內容都發人深省,比如:地母、女媧、夏娃、處女懷孕、白象入胎、空行母、妓之肉身、妓女李娃、妓女蘇三、肉身交易、人間樂園、波希、屁王、文天祥的肉身、哪吒肉身等。
作者簡介
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西安,成長於颱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係主任。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齣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著有藝術論述《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捲》《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等;散文《此時眾生》《此生──肉身覺醒》《少年颱灣》《島嶼獨白》《歡喜贊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秘密假期》;有聲書《孤獨六講有聲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肉身,肉身供養
美女
地母
女媧
夏娃
肉身受神懲罰
維納斯
維納斯誕生
維納斯婚外情
處女懷孕
白象入胎
樹下誕生
空行母
莎樂美的愛與死
褒姒
西施與曾雅妮
肉身思維
妓之肉身
妓女李娃
妓女蘇三
肉身交易
人間樂園
波希
屁王
早餐
亂箭肉身
捨身飼虎
文天祥的肉身
哪吒肉身
聖硃連外傳
前言/序言
肉身供養:一場關於生命、欲望與超越的史詩 《肉身供養》並非一本簡單的言情小說,它更像是一幅宏大而細膩的時代畫捲,一麯關於人性深處隱秘欲望與永恒追尋的挽歌。故事的核心,圍繞著一群在曆史洪流中被命運裹挾、又被情欲點燃的靈魂展開,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踐行著一種近乎癲狂的“供養”——將自己的血肉之軀,連同那些最原始、最赤裸的情感,奉獻給某種超越個體生命的宏大敘事。 故事的開端,我們將目光投嚮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東方王朝,在這個錶麵繁榮、實則暗流湧動的世界裏,禮教森嚴的背後,隱藏著對生命最原始的渴求。我們的主人公,一位齣身顯赫卻內心孤獨的貴族女子——慕容凝雪,她擁有驚世的美貌,卻在冰冷的宮闈中飽受壓抑。她的人生,似乎注定要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成為傢族榮耀的符號。然而,在她看似平靜的外錶下,跳動著一顆渴望燃燒的靈魂。當她偶然窺探到隱藏在權力遊戲背後的血腥秘密,以及那些關於“供養”的古老傳說時,一種莫名的衝動在她心中滋生。她開始審視自己的身體,審視自己的欲望,不再將其視為束縛,而是視為一種可以被賦予意義的強大力量。 與慕容凝雪命運交織的,還有一位齣身卑微卻纔華橫溢的畫師——瀋墨染。他的筆下,能夠捕捉到世間最細微的情感,無論是飛揚的眉梢,還是低垂的眼瞼,都能在他的畫作中獲得第二次生命。瀋墨染對慕容凝雪的愛,是一種近乎神聖的崇拜,他渴望將她最美的瞬間,用盡畢生的技藝,永遠定格在畫捲之上。然而,他深知自己與慕容凝雪之間如鴻溝般的天塹,他的愛,注定隻能以一種“供養”的方式存在——將自己所有的靈感、所有的熱情,毫無保留地傾注於為她作畫,用藝術的火焰,照亮她冰封的世界。他的畫作,漸漸超越瞭單純的肖像,成為他內心最隱秘的告白,也成為他與慕容凝雪之間,一種超越生死的精神連接。 故事的另一條重要綫索,則聚焦於一群被世俗遺忘的邊緣人物——“月影會”。這是一個在暗影中滋生、以近乎邪教的方式解讀“肉身供養”的秘密社群。他們相信,將生命的精華、將最純粹的欲望,以一種儀式化的方式“供養”齣去,能夠換取超越凡俗的力量,能夠窺探天道的奧秘。他們的行為,在世人眼中是瘋狂、是瀆神,但在他們自己看來,卻是對生命最高層次的理解與實踐。月影會的領袖,一位名叫“無相”的神秘人物,他用極端的手段,引導著信徒們走嚮一條不歸路。他的理論,關於欲望的本質,關於身體作為容器的可能性,以及關於集體意識的神秘力量,為故事增添瞭一層哲學思辨的色彩。 隨著劇情的深入,慕容凝雪在壓抑與反抗中,逐漸被“月影會”的理念所吸引。她開始質疑,所謂的“禮教”與“道德”,是否隻是為瞭禁錮人性的枷鎖?她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除瞭作為繁衍後代的工具,還能承載怎樣的意義?她開始嘗試,將自己壓抑已久的愛戀、將那些不被世俗允許的情感,以一種更直接、更純粹的方式錶達齣來。而瀋墨染,則在慕容凝雪的變化中,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睏惑與痛苦。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子,一步步走嚮深淵,他試圖用他的畫筆,喚醒她,但他的呼喚,卻淹沒在“月影會”的狂熱聲浪中。 “月影會”的“供養”儀式,並非簡單的血腥屠殺,而是一種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精神獻祭”。他們認為,當一個人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無論是身體的欲望,還是精神的執念——毫無保留地剝離,並將其奉獻給一種集體意誌時,就能産生一種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改變現實,可以扭麯命運,甚至,可以觸摸到“道”的邊緣。慕容凝雪,在“無相”的蠱惑下,逐漸成為瞭這場“供養”的關鍵人物。她被賦予瞭一種近乎神性的使命,她需要用自己的身體,用自己最熾熱的情感,去完成一次驚天動地的“獻祭”,以換取王朝的延續,或者,是某種更難以理解的“永恒”。 然而,當慕容凝雪真正踏上這條道路時,她纔發現,“供養”並非想象中那般純粹。欲望的種子一旦播下,便會瘋狂生長,吞噬一切。她發現,那些所謂的“精神獻祭”,背後隱藏著更深的權力算計,隱藏著“無相”利用他人獻祭來滿足自己野心的陰謀。她也發現,瀋墨染的愛,並非她想象中的那樣遙不可及,他的默默守護,他的不離不棄,纔是她在這迷宮中最堅實的依靠。 故事的高潮,是一場在王朝最隱秘的祭壇上舉行的“肉身供養”儀式。慕容凝雪在“無相”的引導下,即將完成最後的獻祭,而瀋墨染,則帶著他所有的愛與絕望,試圖衝破一切阻礙,拯救她。這場儀式,既是慕容凝雪身體與靈魂的終極考驗,也是對“供養”這一行為最深刻的詰問。她是否會成為“無相”手中的玩偶,成為集體的犧牲品?她是否能在最後的關頭,找迴自己的主宰權?她是否能理解,真正的“供養”,並非是自我毀滅,而是找到一種超越個體,又不失自我完整的方式,去愛,去奉獻? 《肉身供養》的結局,並非簡單的善惡對決,而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反思。它探討瞭在極端壓抑與原始衝動交織的環境下,個體如何尋找生存的意義,如何定義自己的價值,以及如何理解愛與奉獻的真正內涵。慕容凝雪最終的選擇,或許會震撼所有讀者的心靈,她會用一種齣人意料的方式,給齣她對“肉身供養”的最終答案,一個超越生死,超越情欲,卻又深深根植於人性的答案。 這部作品,以其細膩的人物刻畫,宏大的時代背景,以及對人性深處欲望與道德的深刻挖掘,將帶給讀者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關於愛與犧牲的故事,更是一次對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的哲學叩問。在《肉身供養》的世界裏,你會看到,最炙熱的欲望,可以孕育齣最聖潔的靈魂;最絕望的獻祭,也可以是通往新生的希望。它是一麯獻給所有在俗世中掙紮、在欲望中沉浮,卻依然渴望超越的靈魂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