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傢訓新解

錢氏傢訓新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牛曉彥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857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1370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56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錢氏傢族在最近100年間,先後齣瞭一位諾貝爾奬、兩位外交傢、三位科學傢、四位國學大師、五名全國政協副主席,還有十八位兩院院士。


  海報:
  

內容簡介

  《錢氏傢訓》是先祖吳越國王錢鏐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産。

作者簡介

  牛曉彥,資深圖書策劃人,喜歡讀書寫作。長期從事圖書齣版工作,曾主持編輯過多種齣版物,如《好孩子是誇齣來的》、《北大女孩給青少年的15個忠告》等等。

目錄

第1篇個人——君子傲立於天地間

第1講心明——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

第2講身正——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第3講自省——曾子之三省勿忘

第4講尊禮——程子之四箴宜佩

第5講慎獨——持躬不可不謹嚴

第6講忌貪——臨財不可不廉介

第7講果敢——處事不可不決斷

第8講仁厚——存心不可不寬厚

第9講思考——盡前行者地步窄

第10講視野——嚮後看者眼界寬

第11講能耐——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

第12講堅定——風狂雨驟時立得定,纔是腳跟

第13講糾錯——能改過則天地不怒

第14講守己——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第15講讀書——讀經傳則根柢深

第16講明鑒——看史鑒則議論偉

第17講能寫——能文章則稱述多

第18講厚德——蓄道德則福報厚

第2篇傢庭——吳越錢傢,傢規良好

第19講秩序——欲造優美之傢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

第20講親愛——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

第21講傳承——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第22講娶妻——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

第23講嫁人——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第24講幫親——傢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

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第25講勤儉——勤儉為本,自必豐亨

第26講忠厚——忠厚傳傢,乃能長久

第3篇談社會——公德在上,公益先行

第27講交友——信交朋友,惠普鄉鄰

第28講關愛——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第29講救助——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第30講利民——修橋路以利從行,造河船以濟眾渡

第31講謀福——興啓濛之義塾,設積榖之社倉

第32講公益——私見盡要鏟除,公益概行提倡

第33講心胸——不見利而起謀,不見纔而生嫉

第34講遠小人——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

第35講不附和——君子固當親,亦不可麯為附和

第4篇談國傢——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第36講立場——執法如山,守身如玉,

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第37講治國——嚴以馭役,寬以恤民

第38講愛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第39講謀天下——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第40講謀萬世——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第41講集思——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隻為好自用

第42講大智若愚——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第43講大有若無——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第44講大勇若怯——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第45講富而好禮——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第46講正氣——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

第47講元氣——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

第48講富強——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

第49講久安——興學育纔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精彩書摘

  第2篇 傢庭——吳越錢傢,傢規良好

  第19講

  秩序——欲造優美之傢庭,須立良好之規則。

  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

  《錢氏傢訓》有言:“欲造優美之傢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傢庭幸福,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傢規。傢的裏裏外外都要乾淨整齊,長幼尊卑的次序也一定要嚴格遵守。這句話強調瞭秩序的重要意義,對孩子們來說,可以大緻理解為要守紀律。

  這句話中的“六閭”指的是傢族聚居的地方,“尊卑”指的是傢裏的主僕之間的關係。雖然這兩者在今天已經失去瞭原有的價值,但是重視秩序這一點還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傢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傢治業的教誨,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傢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曆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古代,聚族而居的現象很普遍,因此,傢訓的作用非常大。從漢朝時候開始,傢訓就開始變得越來越豐富。有些有名的傢族傢譜中所記載的許多治傢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廣為關注的治傢良策,也成為“修身”“齊傢”的典範,其中的不少格言警句在今天仍具有指導意義,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傢思想,到現在仍為大多數傢庭所堅持。

  傢規和傢訓都是強調整飭的秩序,“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說的也是秩序的問題,隻是更加微觀。

  秩序又稱有序,與混亂、無序相對應。秩序總是與一緻性、連續性和確定性等特徵相聯係,錶現為有序的狀態。比如每件物品都有一個位置,每件物品都在它的位置上,這就是秩序。而對於社會來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位置,每一個人都在他應有的位置上,這也是秩序。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中,秩序無處不在。每天早上,公交車開始按照固有的間隔一趟趟地發車,公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雖多,但都按照紅綠燈的要求在有秩序地運轉。可想而知,一旦失去瞭秩序,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

  在我國古代,秩序的維持是通過硬性的法律和隱性的禮來實現的。從個人到傢庭,從社會到國傢,從生産到生活,從言論到行為,無不為禮文化所包容、所調整。秦磚漢瓦,編鍾樂舞,宮室殿庭,天壇圜丘,是禮的物質遺存;漢唐明清的眾多禮典是禮的精神遺存;事長以禮,尊師以禮,是禮的規範遺存。這些禮與各種法律一起維護著社會的基本秩序。

  進入到現在,秩序開始越來越多地靠法律來維持。不過隨著個性解放和追求自由的風潮越來越強烈,自由與秩序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張瞭。一些人覺得,自己要是太維護秩序,就會讓自己的自由受到損害,其實這是把自由和秩序過分對立起來的結果。

  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守紀律、有作為的孩子,就要讓孩子明白秩序與自由之間密不可分而又相互依存的關係,讓孩子們理解:自由是在一定的秩序之內纔可以存在的,如果沒有秩序的約束,將無自由可言。

  錢永剛是我國著名科學傢錢學森的長子,他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係統的研製工作,是高級工程師、上海交大兼職教授。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當然,這種嚴格的教育多數都是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的。錢永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如果說我們傢有什麼教育秘訣的話,那就是‘不教育’。我們傢要說‘言傳’,幾乎沒有,主要靠‘身教’。”

  事實正是如此,錢學森為國傢的科技事業做齣瞭巨大的貢獻,可是他本人卻一直穿一件黃色的軍裝,外麵披著黃色的大衣。他的衣服雖然很舊,但是卻非常乾淨。他的書房也是如此,不但乾淨,而且整飭有序,很少齣現東西找不著的時候。

  航天工業部財務司前任司長亓英德迴憶說,錢學森是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喜歡聽古典音樂,傢裏收拾得乾乾淨淨。“錢老每天早上起來打掃衛生,還會自己刷馬桶。”

  有一次,傢裏的炊事員很鄭重地對錢永剛說:“你父親是個有學問有文化的人。”接下來炊事員所說的一番話讓錢永剛印象尤為深刻。他說:“你看你父親每次下來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這番話讓錢永剛感慨萬分。

  在錢學森夫婦的影響下,錢永剛也養成瞭重視秩序的好習慣。他和父親一樣,一直保持著吃飯要穿戴整齊的習慣。錢永剛還非常勤勞,從很小的時候,就每天都會打掃樓前的空地,早晚各掃一次。

  錢學森夫婦嚴格的傢教,對錢永剛的健康成長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錢氏傢訓》作為錢傢先祖後唐時期吳越國王錢鏐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産,對錢氏傢族的後人來說可以說是無價的寶典。這篇傢訓分個人篇、傢庭篇、社會篇和國傢篇,教導一代又一代的錢氏族人修身、齊傢、治國。可以說,《錢氏傢訓》不隻是錢氏後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留給每個中國人的寶貴精神遺産,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的成長訓言。

  而錢氏族人自己對《錢氏傢訓》更是推崇備至。錢永剛有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還特意說起瞭自己名字的來曆。他告訴記者,由於錢傢支脈較多,故曾有傢規,從第30代孫起啓用傢譜———“繼承傢學,永守箴規”,而這八字箴言也因此成為錢學森一傢的傢訓。“永健(錢氏族人,2008年諾貝爾化學奬獲得者)的子女,至今還都是按照這個原則來命名的。”由此可見《錢氏傢訓》在錢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

  中國現代著名史學傢錢穆先生幼時傢貧,就是賴以《錢氏傢訓》,纔得以讀書識字。1895年,錢穆齣生於七房裏的長房——“五世同堂”之傢。無锡錢氏有條傢規:良田十萬畝,每房兒子,均可分得一萬畝;有瞭孫輩,則從各房兒子的土地裏再分,代代沿襲。

  由於人丁興旺,到錢穆的父親錢承沛時,“五世同堂”之傢已日益貧寒。但是族人遵照《錢氏傢訓》的教導,對他們傢進行提攜,錢穆纔實現瞭自己的啓濛教育,並進一步成長為史學大傢。

  錢學森和蔣英夫婦對孩子的教育之所以成功,可以說正是傢規和傢訓的巨大影響使然。他們保持傢庭整飭潔淨的做法,也正是遵從秩序的錶現。

  自由和秩序就像天平的兩端,自由過多,秩序就會變得混亂;而假如秩序那一頭“管”得緊,人們的自由感就會相應減少。所以在自由與秩序之間,必須尋求必要的平衡,盡量做到兩全其美。

  而從單個人來說,同樣也要尋找守紀律和發揮自己個性之間的微妙平衡。

  科學研究錶明,孩子在齣生後的幾個月內,就會進入秩序感漸增的時期。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常常有喜愛整齊的傾嚮。孩子們盡管年齡小,無法用言語明確錶達自己的意思,但是如果將他們置身於混亂之中,他們也會經常錶現齣痛苦的情緒。可以說,孩子們比大人更容易察覺秩序的混亂。

  因此,父母應當抓住這個契機,盡可能多地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和紀律性。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養成重秩序、守紀律的習慣,那麼就會像擁有堅固地基的建築物一樣,能夠在將來的成長過程中構築穩定的人格。

  雖然秩序不代錶善良,卻是通往善良的必經之路。因此,人生初期的秩序感很重要,它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要讓自己的孩子守紀律、有秩序,就要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抓起,要通過傢庭的日常生活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規。在傢裏要讓孩子知道,傢裏的各種用品、物件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每次使用後要物歸原處;每日的飲食起居要有規律,要按時就寢和起床,按時進餐。

  對孩子加強紀律教育,要懂得提高孩子遵守紀律的自覺性,這種自覺性有利於孩子個性的充分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對孩子的學習也能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不少孩子就是因為紀律觀念淡薄,遲到、曠課,最後纔導緻喪失學習積極性,成為落後生,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傢長一定不要放鬆對孩子進行守紀律、有秩序的教育。

  第20講

  親愛——父母伯叔孝敬歡愉,

  妯娌弟兄和睦友愛

  《錢氏傢訓》有言:“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這句話講的是傢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體貼。這對一個傢庭的幸福和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要明白,傢庭是人一生的棲息地,在這個棲息地,人們可以獲得心靈的寜靜。一個和睦的傢庭,是事業發展的堅實後盾。

  傢是什麼?傢是一副重擔,傢是一份責任,它是我們人生的驛站,也是我們生活的樂園,更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傢又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無論你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隻要一想到傢,就會有一種親情感迴蕩在心頭。所有的人都有親人,離不開親人,而親人就在傢中。

  每當夜幕降臨,在外奔波瞭一天的人們,肩負著事業的重壓,拖著疲憊的身軀所邁進的都是自己的傢門。望著傢人親切的笑臉,聞著飯菜香味撲鼻,這纔是人生最美好的。

  可是對很多人來說,要得到和睦幸福的傢庭是不容易的。什麼原因呢?對於傢庭來說,清早開門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要鬧矛盾、要吵嘴,這是必然的。此外,還有傢人之間的興趣愛好不同、看問題的方法不同,都會引起這樣那樣的矛盾。

  同時,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傢庭,妯娌之間、連襟之間的矛盾自然就更不可避免,這些都需要傢人用誠信友愛這根鏈條來連接、維持。如果淡薄或缺少瞭友愛,傢就像一幢高樓基礎沒有夯實,隨時有倒塌的可能。

  現在的社會裏,獨生之女占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城市裏,獨生子女差不多是絕大多數。他們先天缺乏與兄弟姐妹互相關愛的環境,因此很容易養成嬌氣和任性的個性。由於獨生子女受眾人的疼愛和照顧,也容易産生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

  過去有血緣關係的纔叫親,但現在夫妻對方的血緣也算在內。獨生子女們雖然沒有自己的親兄弟、親姐妹,但是父母卻往往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傢人”還是很不少的,七大姑、八大姨需要應酬,堂兄弟、錶姐妹需要聯絡感情、和睦相處。

  一個和睦的傢庭,就像一個美麗的花園,妯娌之間、親戚之間等的和睦關係不可或缺。彼此之間建立起互相尊重、愛惜、和睦的關係,這是享受傢庭之愛、傢庭之美的先決條件。因此,父母必須對獨來獨往慣瞭的獨生子女加以教導,引導他們明白傢庭和睦、親戚和睦的重要性,讓他們學會關愛傢人,懂得隱忍謙讓。這個事情必須從小就做,隻有這個基礎夯實瞭,纔能使傢庭始終處於溫馨、和睦、互敬互愛的氛圍中,幸福的花朵纔會永不凋謝。這是一種令人陶醉,讓人舒心的境界。

  錢傢是個大傢族,錢學森的父母輩兄弟姐妹很多,因此錢學森的堂兄妹、錶兄妹也非常多,他們之間相處都很融洽。與錢學森接觸最多、走得最近的,則是他的堂弟錢學榘,兩人關係之密切簡直不亞於親兄弟。

  錢學榘,1914年齣生於杭州,比錢學森小三歲。錢學榘的父親錢澤夫,跟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是親兄弟。錢學榘是獨生子,正值上學的年齡,卻遭遇傢道中落,這樣一來,連學費也成瞭問題。

  作為錢學榘的叔叔,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就負擔起瞭錢學榘姐弟的學費。錢學森和堂姐、堂弟一起讀書學習,相處非常愉快。

  錢均夫對錢學榘非常關愛,視如己齣。錢學榘對得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十分珍惜,學習也還算上進。因此平日裏,錢均夫在錢學榘麵前話語不多,隻有在關鍵的時刻,纔會用三言兩語關鍵的話,激勵他加倍努力,催促他上進。

  錢學森、錢學榘這一對堂兄弟之間不但關係很好,而且連學曆都非常相似。由於錢學森年長於錢學榘,所以錢學榘幾乎是前腳後步追著錢學森的步伐,沿著和他差不多的步伐一路走來。大略看起來,就仿佛是錢學森的“影子”。

  1931年8月,年僅17歲的錢學榘在杭州安定學堂畢業之後,考取瞭浙江大學,在考生中總分排名第十一。這個成績按說已經很不錯瞭,浙江大學的校長是錢均夫的朋友,他得知這個消息,很是興奮,急忙打電話給錢均夫,嚮他錶示祝賀。

  可是,錢均夫卻對錢學榘說:“你考取的隻是浙江大學,你森哥考取的可是交通大學呀!”當時,交通大學的聲望在浙江大學之上,因此,錢均夫的這句話使錢學榘乾脆放棄瞭浙江大學。

  恰好交通大學的招生在浙江大學之後,於是錢學榘就趕往上海報考。考試十分順利,他以總分第四名的好成績考取瞭交通大學,僅比當年錢學森考入交通大學時候的名次低一名。

  就這樣,錢學榘在交通大學攻讀機械專業,成瞭錢學森的校友。兩人在學習上相互切磋,相互鼓勵,共同進步。1934年,錢學森畢業於交通大學,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於1935年前往美國,入讀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

  一年後,錢學榘以總平均89��87的高分畢業於交通大學,名列全校總均分第一名,此後就在清華大學當助教。錢均夫又對錢學榘說:“你在清華教書當然不錯,可是你森哥到美國留學瞭。”

  錢學榘受到激勵,乾脆去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而且同樣報考航空專業。就這樣,錢學榘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齣,於1936年赴美,跟錢學森一樣,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兄弟倆又成為校友,而且還在同一個係。

  兄弟二人相互提攜、相互關愛、相互激勵的故事在人們中間傳為美談。後來,錢學榘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後,一直在美國從事航空研究,成為美國波音公司高級工程顧問。

  1949年,錢學森曾經勸說錢學榘迴到中國,但錢學榘齣於理念上的差異,決定留在美國,並加入瞭美國國籍。錢學森迴國之後,由於中美關係不好,兩人之間的交流也很少瞭。但是兄弟之間的情誼卻沒有減少。

  1979年,錢學榘和夫人李懿穎、長子錢永佑以及長媳迴中國,給父母上墳。他們來到北京的時候,錢學森前往錢學榘下榻的華僑飯店看望錢學榘一傢。親戚之間多年未見,彼此相見甚歡。

  錢學森和錢學榘兄弟二人的關係不但在於生活上的親密無間、提攜友愛,更在於學業上、事業上的相互鼓勵、共同發展。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人們處理傢庭關係、親戚關係樹立瞭一個很不錯的標杆。

  溫傢寶總理和網友暢談的時候談起自己的傢庭,說道:“我和大傢一樣,也有一個傢,上有90多歲的父母,下有兒孫。我覺得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我和傢人團聚的時間太少……但是我還是希望全傢人一起吃頓飯,在吃飯時聽孫子給我講腦筋急轉彎的題目,我經常比不過他。我也願意在他們過生日的時候,看他們唱唱歌、跳跳舞。我和大傢一樣,是個戀傢的人。”對傢庭的愛,對傢庭成員的愛,為我們提供瞭精神的寄托,讓我們找到精神棲息的樂園。

  伏爾泰有這樣一句名言:“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傢;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傢是他們的天堂。”這句話未必正確。傢庭成員之間互相關愛、和睦相處,傢就是天堂;而如果彼此之間不懂體諒、惡語相嚮,傢倒不如說是地獄。

  因此,“傢庭和睦”是人人追求的。傢庭和睦的基礎是一傢人閤理地分工協作、各人盡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互相尊重、信任和體諒等。隻有正確的共識,纔能産生健康的和睦。

  很多人都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外人真的無法分辨真僞,因此傢是一個最不講理的地方。這不是一句隨隨便便說齣的話,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實情。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傢傢有本難念的經,想要做到傢庭和睦、傢庭成員之間相處甚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學很多東西,講究很多藝術。

  宋代有個很多世代都不分傢的大傢族,得到朝廷的旌錶。皇帝問傢長,如何做到傢庭和睦的?傢長沒有答話,用筆在紙上寫瞭一百個“忍”字——百忍成金。傢庭要想和睦,寬容和謙讓不可或缺。中國自古就講究“傢和萬事興”。沒有矛盾是不可能的,因此傢庭成員之間都得有謙讓寬容之心。孩子們從小就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隻是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

  和睦的傢庭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更應當以身作則,以寬大的胸懷對待丈夫的傢人、妻子的傢人,處理好婆媳關係、妯娌關係、連襟關係,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懂得傢庭價值、維護傢庭和睦的人。

  第21講

  傳承——祖宗雖遠,祭祀宜誠。

  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錢氏傢訓》有言:“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祖宗雖然已經遠離我們,但是在祭祀的時候也一定要心誠。即使子孫的天分不高,資質不好,也一定要讓他們讀詩書。這句話的意思有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說如何對待祖宗和先輩,另一方麵則是說如何教育下一代,兩者閤在一起,說的就是傢族的傳承關係。

  現在,祭祖的儀式已經不是那麼隆重瞭,但是我們還應該保持對祖先的尊敬。這裏著重說一說“子孫雖愚,詩書須讀”的教育問題。詩書是古代人教育的主要內容,放在今天來說,就是要重視子孫的學習,要加強對子孫的教育。孩子們要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養成自覺學習、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古人雲:“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隻有不斷學習,文化纔能不斷傳承。具體到一個傢庭來說,詩書傳傢的傢庭傳統就顯得無比重要瞭。“忠厚傳傢久,詩書繼世長”這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告訴我們對子女的傢庭教育是何等重要。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起源於傢庭,不管走多遠,傢庭的影響往往在你身上若隱若現,伴隨一生。隻有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重視起來,纔能讓子女走嚮成功。而這種傳統不斷延續,就是重視子女教育的良好傢風。

  自古以來,我國的很多傢庭就有重視教育的良好傢風。比如曆史上的江浙一帶,“詩書傳傢”幾乎是許多傢庭的內在動力,一些著名的傢族應運而生,錢氏傢族最為著名。這些傢族中的人纔優勢,往往孕育於傢族文化的豐厚土壤。“欲高門第,需要行善”“詩書經世文章,孝悌傳傢根本”。傢庭文化氛圍就這樣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重要支柱。

  從小的方麵來說,對子女教育的重視關乎孩子以後的成長,關乎一個傢庭、一個傢族的興衰走嚮;從大的方麵來說,傢庭對子女的教育則關係著國運和民族的興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就現在來說,教育對於建設現代文明的國傢幾乎意味著一切。尤其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決定瞭國民素質的高低,也決定瞭國傢競爭力的強弱。

  父母須知,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主人,孩子的教育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關係到國傢和社會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對每一個傢庭來說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傢庭是社會的細胞,有瞭健康的細胞,纔能有健全的肌體,細胞有病,就會引起肌體發病。因此,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小覷。作為父母,一定要充分瞭解傢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傢長的責任與義務,這是一個傢族得以興旺的前提條件。

  孩子們也要認識到,學習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追求。學無涯,思無涯,其樂亦無涯。隻有學習新知,探索未知,纔能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成為與時俱進的現代人,這個基礎從小就要打好。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生於浙江省紹興縣,他的父親是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傢錢玄同。

  錢氏傢族一嚮對教育非常重視,錢玄同更是如此。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主要乾將,他在“五四”前後,先後齣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還擔任《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是當時的風雲人物。

  錢玄同號召彆人破除舊思想、舊道德,在自己的傢庭內部也堅定不移地實踐這一思想。他常嚮兒子錢三強灌輸民主與科學的新思想,告訴他時代是往前的,督促他對社會要有改革的熱情,要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去改造社會。

  為瞭讓孩子從小體驗“改造社會”的艱辛,錢玄同帶著6歲的錢三強一起參加瞭“五四”運動中的遊行。父親的言傳身教在錢三強幼小的心靈裏,早早地播下瞭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種子。

  雖然錢玄同在古文字學和音韻學方麵很有造詣,但是錢玄同對孩子的教育卻沒有強製性的規劃。錢三強中學快畢業的時候,好多人對錢玄同說:“你是搞語言文字的專傢,名氣又大,應當叫三強接你的班。”可是錢玄同笑笑說:“那要看孩子的態度和興趣!”

  他對錢三強說:“你將來學什麼,我不包辦代替你的主意,由你自己去選擇。但是一個人應當有科學的頭腦,對於一切事物,應當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真相,判定其是非,然後定改革的措施。”

  正是這種不強製、不包辦的教育態度,讓錢三強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去選擇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嚮。當錢三強告訴父親說自己要學習工科的時候,錢玄同欣然同意。

  錢玄同不但在對未來的選擇上給瞭孩子很大的自由度,而且也懂得抓住閤適的時機對孩子進行鼓勵,加強引導。錢三強中學的時候進入北大預科班,由於以前沒有英語基礎,學習起來非常吃力。

  錢玄同怕他打退堂鼓,及時鼓勵他說:“目標既然確定瞭,就應當用艱苦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你是屬牛的,剋服睏難要有一股牛勁!”錢三強很受激勵,堅定地說:“爸爸,你放心,我會把牛勁使齣來的。”後來,錢三強果然使齣瞭牛勁,如願以償地考取清華大學,攻讀物理。

  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錢三強獲得瞭公費齣國留學的機會。可是在齣國前夕,錢玄同卻染上瞭重病,錢三強為此躊躇不決。這時候,錢玄同又激勵他說:“你學的科學,將來對國傢有用,你還是齣國好好學習吧!彆忘記,你是屬牛的,要拿齣一股牛勁來!”錢三強這纔下定瞭決心,遠赴巴黎求學。

  錢玄同對錢三強的教育方式是錢三強受用一生的寶貴財富。錢三強做瞭父親之後,對孩子們的教育也差不多采用瞭相似的辦法:為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自己選擇自己的路,在關鍵時刻給予激勵和幫助。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孩子錢思進也獲得瞭斐然的成就。錢思進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任教授。他在實驗高能粒子物理、網格計算在高能物理中的應用等領域取得瞭卓越的成就。

  錢氏傢族對孩子的教育異常重視,詩書傳傢、教育立身的理念影響瞭一輩又一輩的錢氏族人。不管傢境多麼睏難,不管世事怎樣變化,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這是大多數錢氏人傢的選擇。在這方麵,我們從錢玄同、錢三強、錢思進一門三代的教育傳承中不難看齣端倪。

  清朝名臣錢陳群幼年喪父,母親陳書每天晚上督促孩子們在油燈下讀書,自己則藉著油燈的光在旁邊紡紗搓麻。許多年之後,錢陳群請人畫瞭一幅《夜紡授經圖》,描繪當年夜深人靜時,母親一邊紡紗,一邊教子讀書的情景。錢陳群為此畫題詩,記述瞭母子倆的對話:

  媽媽,我又餓又冷,一天到晚讀書,既不能當飯吃又不能當衣穿。

  你不想讀書,就好比我不願紡織,女人不紡織會讓人瞧不起,孩子不讀書會讓人惋惜。做人的道理就像紡織,韆絲萬縷,一旦錯瞭就很難理順。

  錢氏傢族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可見一斑。與此相似,史學傢錢穆、科學傢錢偉長小的時候傢裏都很貧窮,但是傢裏人卻沒有因此而讓孩子放棄讀書。

  對於任何一個時代來說,教育都是通嚮成功的途徑。在今天的社會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之間更是存在著直接關聯,據統計,一個高中畢業生一生大約要比一個初中畢業生多掙10萬美元,一個大學畢業生要比一個高中畢業生多賺25萬美元。

  猶太人的智慧世界聞名,他們看重文化,也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在美國的猶太人中有84%的人念過4年高中,有32%的成年人受過高等教育。猶太人父母告訴孩子,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中國父母也應該讓孩子知道知識是唯一可以終生攜帶且享用不盡的財産。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父母說這樣的話“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這簡單的話語常使人非常感動,這也是“子孫雖愚,詩書須讀”的最樸素的錶達。可是我們在現實中也常常看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現狀:一些傢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尤其是一些發瞭大財、做瞭大官的父母,他們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為孩子的後半生做齣圓滿的安排,孩子即使不學習,也照樣可以衣食無憂地過一輩子。這樣的傢長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隻是一味滿足孩子的物質欲,看似寵愛孩子,實際上到頭來則是害瞭孩子。

  ……

前言/序言

  名門望族背後的文化內涵

  現代人常說“富不過三代”,還頻頻指責“富二代”年輕人的種種不端行為。其實大傢可能都是隻知其一,不知其詳。中國古語裏這句話的完整版是:“道德傳傢,十代以上,耕讀傳傢次之,詩書傳傢又次之,富貴傳傢,不過三代。”

  由此可見,富過三代甚至數代都是完全有可能的,關鍵是看這個傢族傳承的是什麼?傢族興旺的決定性因素是啥?不是錢,不是房産,不是美貌,也不是多兒多女,是看這個傢族齣過多少優秀的人纔!財富和榮譽是優秀能乾的人纔努力贏來的,也隻有優秀能乾的後代纔能更好地繼承、保住和增值財富。守業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者大多從青少年時期就經過磨礪,從而錘煉瞭他們堅強的意誌和傑齣的纔能,使他們能夠成就大業。而其後代麵對的是已經富裕起來的傢庭,沒有經曆過創業的艱難,很難懂得財富來之不易,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很容易敗掉傢業。

  因此,沒有人纔輩齣的傢庭難以富過三代,沒有人纔輩齣的傢族難以長盛不衰……

  可人纔輩齣靠什麼?靠良好傢風的傳承、整體氛圍的熏陶。傢庭風氣對傢族興旺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傢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

  吳越錢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何方來頭?一個勵精圖治的帝王——錢鏐。

  錢鏐,五代時吳越國開創者,浙江人,是一位很富有傳奇色彩的曆史人物,他在唐末平定戰亂時立下赫赫戰功。他精心治理,使江南地區富甲東南。他也被稱為“打造蘇杭天堂的巨匠”。

  自錢王開始,錢傢曆朝曆代皆有俊傑,很多狀元,無數進士。日本學者池澤滋子曾對錢鏐傢族文人群體的形成和成就做過深入研究。乾隆進士錢大昕被陳寅恪推為“清代史傢第一人”。更令人驚奇的,是近代錢傢的人纔“井噴”。除瞭已編成繞口令的“一諾奬、二外交傢、三科學傢、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還齣現瞭許多傑齣的父子檔人物,如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錢玄同、錢三強父子,錢穆、錢遜父子……還有杭州錢傢錢學榘的兒子——2008年10月8日榮獲諾貝爾化學奬的美籍華裔科學傢錢永健……

  錢氏傢族人纔“井噴”,背後謎底是什麼?

  《錢氏傢訓》是先祖吳越國王錢鏐留給子孫的精神遺産,分個人篇、傢庭篇、社會篇和國傢篇。

  個人篇開篇即語:“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認為人是天地之間的産物,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要堂堂正正無愧於天地,言行舉止要符閤聖賢的標準。

  傢族篇開篇即語:“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讓我們看到傢庭的細節對於優良人格的形成有多重要。傢長把傢裏打理得次序井然,後輩自然會從小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最終纔能有辦大事的基本能力。

  社會篇開篇即言:“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在社會交往中,誠信是第一要務。在鄉鄰問題的處理上,謙讓與人方便是首先要做到的。對於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更要負起責任,有能力就要帶頭撫恤。

  國傢篇開篇即言:“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在國傢層麵,普通人更多的是在集體層麵上,我們要懂得用嚴明律法來規範人們的行為,懂得社會的準則,潔身自好。愛民(對優秀的員工要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於社會(集體)的蛀蟲(蠹),則要堅決剔除。

  由此可見,《錢氏傢訓》是一篇無價的寶典,它主張忠孝傳傢,愛國恤民,化傢為國。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錢氏傢訓》不隻是錢氏後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留給每個中國人的寶貴精神遺産,是我們每一個中國傢庭都應該認真學習的成長訓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妙计3?打造良好的环境,减少学习干扰 

评分

很好的图书,适合慢慢精读,细读。买了好几本书,一本一本看。。。。。。。

评分

真心不错,内容很适合虎爸熊妈们,质量也很好。

评分

台上的稳健台风,一到考试就变成急惊风

评分

每到618,图书必扫货,一年的预算全部花完。

评分

整齐有序,善加引导养成好习惯 

评分

很香,气味还可以,第一次买这个牌子的,用用看,好在继续买这牌子

评分

妙计1?建立规律作息,放慢生活节奏 

评分

书是囤了不少,接下来就看可能转化成知识了,给自己加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