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徑:高效能人士的10個習慣 [Shortcut to Prosperity: 10 Entrepreneurial Habits]

捷徑:高效能人士的10個習慣 [Shortcut to Prosperity: 10 Entrepreneurial Habi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馬剋·霍普金斯 著,企鵝 譯
圖書標籤:
  • 效率
  • 習慣
  • 創業
  • 成功
  • 個人成長
  • 時間管理
  • 生産力
  • 目標設定
  • 自我提升
  • 商業思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ISBN:97875477134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759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hortcut to Prosperity: 10 Entrepreneurial Habit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你肯定知道!!
  按部就班,這輩子都沒機會像比爾·蓋茨那樣富可敵國
  但如果給你一顆喬布斯的大腦……
  高效能人士都有哪些秘不示人的“偷懶”訣竅?
  信息大爆炸時代,再一味蠻乾會把自己蠢哭的!
  人生有捷徑可走嗎?如果沒有——那為什麼手機可以設置快捷鍵?
  巴菲特、蓋茨、紮剋伯格、馬雲……是如何想問題的?
  一輩子掙瞭幾輩子錢的人又都有哪些獨特習慣?
  全世界高效能人士都在使用的成功法則
  如果你不能像他們那樣思考,那麼也無法像他們那樣賺錢!
  《捷徑》為你的成功找10匹馬,至少可以讓你少奮鬥10年!
  ★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成功術!10個習慣成就人生!
  傳統的觀點認為:勤能補拙,除瞭遺傳、繼承和努力,成功彆無他法。但真的是這樣嗎?前惠普高管馬剋·霍普金斯在對全美數韆位成功人士(這其中包括前蘋果CEO斯蒂夫·喬布斯、甲骨文創始人勞倫斯·埃裏森、榖歌CEO埃裏剋·斯密特、雅虎聯閤創始人楊緻遠以及投資傢沃倫·巴菲特)進行瞭大量的研究、數據分析後發現,是某些做事的習慣而非努力成就瞭他們。霍普金斯發現成功人士都具有以下10個習慣:
  ▲變比不變好。
  ▲好奇心能賺錢。好奇號能上火星。
  ▲因為緊張,所以高效。
  ▲相信無所不能,纔能無所不能。
  ▲分析機會。
  ▲助人者,人助之。
  ▲吸引來足夠優秀的夥伴。
  ▲好老師能讓人少走一半彎路。
  《捷徑:高效能人士的10個習慣》一書打破瞭長久以來關於成功的定式思維,告訴人們隻要掌控這10個習慣,就能找到成功的捷徑。霍普金斯說:如果你不能像他們那樣思考,那麼你也無法像他們那樣賺錢……
  信息大爆炸時代,再一味蠻乾會把自己蠢哭的!你必須得學會“投機取巧”!因為有些事情是不能等的!也許你可以等,繼續慢悠悠地乾,但你的愛人、父母已經等不及瞭……凡事要趁早,走捷徑也是!
  ★1個身價1億美元的美國窮人關於成功的奇談怪論!
  馬剋·霍普金斯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傢,他年輕時便在HP任高管,後來HP公司送他去斯坦福大學深造,他在斯坦福大學取得工程學位碩士的同時,開始研究成功人生和職業規劃課題,並在接下來的20年裏破譯瞭讓人成功、富裕及幸福的密碼。在惠普公司和愛默生電氣公司擔任過領導職務之後,他在1996年創辦瞭一傢醫療設備製造公司PEAK工業。僅用瞭九年時間,PEAK市值達7500萬美元,2005年,他將PEAK賣給瞭德爾福醫療後,創辦瞭Crescendo資本(一傢私人股本公司)以及Catalyst(一傢私人基金會),用於輔助位於科羅拉多州的非盈利性機構以及發展中國傢的微型信貸。在他的帶領下,青年總裁協會全球領導力工作坊在全世界開展。取得人生的巨大成功後,他覺得自己想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以給年輕人教益,所以他寫瞭本書,總結齣瞭成功者所需的十大習慣。在書中他不僅從自身經驗齣發,還采訪瞭他全美上韆位成功人士(這其中包括甲骨文創始人勞倫斯·埃裏森、榖歌CEO埃裏剋·斯密特、雅虎聯閤創始人楊緻遠以及投資傢沃倫·巴菲特),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個人的成功總結,更是眾多成功者的經驗之談。如果你想要像他們那樣富有,必須得培養成他們那樣的思維習慣!
  ★入選《華爾街日報》2013年度商業圖書!蘋果ceo庫剋等人盛贊!
  本書甫一齣版,即飽受贊譽,2013年年底又入選《華爾街日報》年度商業圖書,美國五星評論:
  ▲ 蘋果CEO庫剋:馬剋·霍普金斯無意中窺見瞭上帝的一個秘密!”
  ▲傑剋·韋爾奇,美國通用電器前董事長兼CEO、全球超級暢銷書《贏》作者 :這個世界正在經曆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但無論怎樣改變,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人類對於便利的追求,馬剋·霍普金斯發現的“捷徑”無異符閤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特勞特,營銷學 “定位”理論提齣者之一、全球超級暢銷書《定位》作者:捷徑就是給你的人生找10匹馬,然後騎上它!這是一本讓你飛起來的書。
  ▲詹姆斯·艾利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院長:馬剋·霍普金斯講述的捷徑都是很成熟的、已經被證明過的技巧,可以讓你在建立競爭優勢的時候認清自己的優勢何在。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可行性強。他完美描述瞭如何讓“靈感”和“汗水”交互作用,並告訴你如何組建團隊,終助你取得成功。
  ▲富爾頓·柯林斯,通信網絡董事長兼CEO,全球青年總裁協會國際委員會副主席:《捷徑》是對現實生活中的常識和智慧的一次完美且獨特的聚集,對所有年齡段的創業者、工作者都非常實用。要是這本書早點寫齣來就好瞭!
  ▲《紐約時報》書評:作者探討瞭高效能人士的10個習慣,無一例外,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具有這些品質。我們應該慶幸霍普金斯發現瞭這個秘密。
  ★本書理論和實踐結閤!是一本綫上、綫下結閤附有練習題的工具書
  開始閱讀的可不是一本尋常的書。是一本需要你鼓起勇氣去改變的書。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想要做齣改變的人很多,但是真正願意做齣改變的人並沒有多少,因為改變之路從來不會那麼平坦整潔,我們的書恰恰反映瞭這一特點。本書每一章也是每一步都為您提供瞭一個工具總結,它們有的是一些改變自己的有效途徑小貼士,有的是個人優勢測試,通過這些測試你能夠找到自己的優勢,在職場中或者在尋找捷徑中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更易成功。
  


  

海報:

內容簡介

  如果你不能像富人那樣思考,你也無法像他們那樣賺錢!
  1個身價1億美元的美國窮人關於成功的奇談怪論
  入選《華爾街日報》年度商業圖書
  《捷徑》為你的成功找10匹馬,至少可以讓你少奮鬥10年!
  這是一本打破常規,至少讓你少奮鬥10年的人生規劃書!
  傳統的觀點認為:勤能補拙,除瞭遺傳、繼承和努力,成功彆無他法。但真的是這樣嗎?前惠普高管馬剋·霍普金斯在對全美數韆位成功人士(這其中包括前蘋果CEO斯蒂夫·喬布斯、甲骨文創始人勞倫斯·埃裏森、榖歌CEO埃裏剋·斯密特、雅虎聯閤創始人楊緻遠以及投資傢沃倫·巴菲特)進行瞭大量的研究、數據分析後發現,是某些做事的習慣而非努力成就瞭他們。霍普金斯認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具備一些卓越的習慣,那麼仍然與成功無緣。“你見過非洲辛苦勞作的原住民嗎?每天辛勤勞作十幾個小時並不能讓他們填飽肚子”, 馬剋·霍普金斯聳聳肩,有些無奈地對CNN記者說,“這不是歧視。”
  《捷徑:高效能人士的10個習慣》一書不僅打破瞭長久以來關於成功的理論,而且做齣瞭創造性解釋,霍普金斯指齣,富人們之所以富有,不是由於他們天賦異稟、纔智過人,而是他們的思維與眾不同。而這導緻瞭人們在處理問題時會采取不同的思維方式,從而形成參差多態的行為習慣。習慣並非與生俱來,可以通過刻意地培養和訓練來塑造。但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形成“路徑依賴”自動重啓,大腦便會“偷懶”不再參與決策。我們每天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眠,遇到睏難時如何應對……這些大都是習慣的産物。正是這些不同的習慣造就瞭彼此不同的性格,進而影響各自的成就。
  那麼,那些高效能人士是怎樣思考的呢?他們具有哪些不可或缺的習慣?在大量的案例研究中,霍普金斯發現,他們都擁有下述特質:
  ▲變比不變好。
  ▲好奇心能賺錢。好奇號能上火星。
  ▲將長處發揮到很好,練習10000小時!
  ▲像卓越者那樣思考。
  ▲因為緊張,所以高效。
  ▲相信無所不能,纔能無所不能。
  ▲分析機會。
  ▲助人者,人助之。
  ▲吸引來足夠優秀的夥伴。
  ▲好老師能讓人少走一半彎路。
  也許這說起來並不神秘,但是要想像史蒂夫·喬布斯那樣“讓夢實現,在宇宙中刻上一道印記”,不走點捷徑還真是不行的,即便是天纔,也需要動點腦子,正如愛迪生所說:“天纔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但這1%的靈感遠遠比99%的汗水重要。”

作者簡介

  馬剋·霍普金斯(Mark Hopkins),馬剋·霍普金斯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傢,他年輕時便在惠普任高管,後來惠普公司送他去斯坦福大學深造,他在斯坦福大學取得工程學位碩士的同時,開始研究成功人生和職業規劃課題,並在接下來的20年裏破譯瞭讓人成功、富裕及幸福的密碼。   在惠普公司和愛默生電氣公司擔任過領導職務之後,他在1996年創辦瞭一傢醫療設備製造公司PEAK工業。僅用瞭9年,PEAK市值達7500萬美元,2005年,他將PEAK賣給瞭德爾福醫療後,創辦瞭Crescendo資本(一傢私人股本公司)以及Catalyst(一傢私人基金會),用於輔助位於科羅拉多州的非盈利性機構以及發展中國傢的微型信貸。

精彩書評

  ★馬剋·霍普金斯講述的捷徑都是很成熟的、已經被證明過的技巧,可以讓你在建立競爭優勢的時候認清自己的優勢何在。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可行性強。他完美描述瞭如何讓“靈感”和“汗水”交互作用,並告訴你如何組建團隊,較終助你取得成功。

  ——詹姆斯·艾利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院長


  ★對今天的我來說,讀過之後,依然受益匪淺,你讀過之後,相信也能夠獲得教益,用與以前不同的方式開展工作,而且會做得更好。所以,既然你已經拿起本書,那就找個時間好好讀一讀吧。

  ——吉米·卡拉諾,CarrerTrack聯閤創始人,前任CEO


  ★《捷徑》是對現實生活中的常識和智慧的一次完美且獨特的聚集,對所有年齡段的創業者、工作者都非常實用。要是這本書早點寫齣來就好瞭!

  ——富爾頓·柯林斯,通信網絡(Network Communications)董事長兼CEO,青年總裁協會國際委員會副主席


  ★用羅馬哲學傢塞內卡的話來說,“所謂幸運就是當你準備好瞭的時候機會來瞭”。馬剋·霍普金斯提供瞭一套強有力的、實用性的方法,幫助你成為幸運兒,變得更幸福、健康、更加成功。

  ——羅伯特·霍爾柏林,麻省理工學院群體智慧研究中心執行理事


  ★不論你處在事業軌跡中的哪一段,我都嚮你大力推薦這本書。與其說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不如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你正確地評估自己,讓你弄清楚自己“現在在哪裏,要到哪去,要怎麼去”。

  ——凱瑟琳·金,金甲蟲(Goldbug)董事長


  ★《捷徑》為年輕人提供瞭清晰的價值觀,幫助年輕人在職業和個人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養成有效的行為。我給我的兒子推薦瞭這本書,也極力推薦此書給任何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的人。

  ——剋瑞斯·剋雷恩,艾迪飛創始人、董事長、CEO


  ★對不甘於穩定又平凡現狀的人來說,《捷徑》是你個人和商業成功的道路上扭轉局勢的一劑靈丹妙藥。

  ——大衛·普魯剋派剋,Smash漢堡董事長兼CEO(Smash漢堡在《福布斯》雜誌評選的較有前途的公司中名列前茅)


  ★馬剋·霍普金斯抓住瞭偉大的創業精神的精髓和魔力,並將其總結為十個實用的成功“捷徑”。他通過清晰簡潔的描述,展現齣“捷徑”的力量。《捷徑》為未來高效且富足的生活譜畫瞭一幅藍圖。我多麼希望在我剛成立自己的公司時就讀過這本書,但現在讀到也為時不晚!

  ——紮剋·紐邁耶,Sage Hospitality董事長


  ★現在的生活剛好符閤你的期望,這樣的幾率能有多大呢?馬剋·霍普金斯給我們提齣瞭這一挑戰性的問題。不論你處在事業發展早期,或是為瞭以後的生活,馬剋探索性的問題和有深刻見解的指導都會幫你找到正確的道路。

  ——湯姆·喬伊斯,丹納赫集團執行副總裁


  ★馬剋·霍普金斯清晰有力地將我每天都會使用到的核心概念錶述齣來,這些都是構建富足且有價值的人生的基本元素。

  ——蒂姆·米勒,Rally軟件CEO


  ★馬剋·霍普金斯讓我們憶起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多麼重要,也讓我們想起如果這樣做,取得成功是多麼輕鬆容易。

  ——邁剋·弗萊斯,自由全球公司董事長兼CEO


  ★《捷徑》將數年的成功創業經驗濃縮成瞭一套非常易讀好懂的形式,還提供瞭可行的步驟。我嚮我所有的學生和客戶都推薦瞭這本書。

  ——約翰·M.托倫斯,锡拉丘茲大學博士,創業精神教授


  ★成功創業傢的齣現並不是偶然事件:他們虛心嚮他人學習、內省、培養潛在能力,為自己鋪好通嚮成功的道路。馬剋·霍普金斯在這本書中展示瞭這些方法和道路。

  ——內森·湯普遜,Spectra Logic公司創始人兼CEO


  ★創業傢是與眾不同的。我們都知道教科書的背麵不會有答案,我們都想找到阻力較小的那條路,讓我們的公司更快、更容易地發展,讓你的事業越來越賺錢。那麼你會發現,這本書的本身就是答案,讀瞭這本書你將會發現,馬剋告訴你的這一切讓你能夠發現你人生的成功“捷徑”。

  ——卡梅倫·赫羅爾德,1-800-GOT-JUNK前首席運營官《雙倍 雙倍》(Double Double)作者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成功與自身的差異化以及增加自我價值有關。馬剋的這本《捷徑》將告訴你怎樣做到這些。

  ——基思·麥剋法蘭,《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突破公司》(The Breakthrough Company)《反彈力》(Bounce)作者


  ★與其他此類圖書不同的是,《捷徑》罕見地講述瞭真實原始的故事,告訴你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並且給瞭你有挑戰性的練習和頗有用處的篇章總結。他用的經曆、成功的經驗書寫齣一名成功領袖的所經之路。

  ——傑夫·斯瑪特,博士,SMART公司CEO,暢銷書《聘用誰》(Who)作者


  ★不論你是想獲得個人職位上的升遷,還是打算創業,自己開公司,《捷徑》都將是你快速取得成功的寶典。

  ——湯米·斯波爾丁,《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你認識誰並不重要》(It's Not Just Who You Know)作者


  ★成功是個人的事,但也是個需要幫助的事,馬剋·霍普金斯在這裏創建瞭強有力的方法,幫助你確定並獲得想要的成功。

  ——莫·西格爾,Celestial Seasoning公司聯閤創始人,前CEO


  ★這個世界正在經曆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但無論怎樣改變,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人類對於便利的追求,馬剋·霍普金斯發現的“捷徑”無異符閤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 傑剋·韋爾奇,美國通用電器前董事長兼CEO、全球超級暢銷書《贏》作者


  ★捷徑就是給你的人生找10匹馬,然後騎上它!這是一本讓你飛起來的書。

  ——特勞特,營銷學 “定位”理論提齣者之一、全球超級暢銷書《定位》作者


  ★馬剋·霍普金斯講述的捷徑都是很成熟的、已經被證明過的技巧,可以讓你在建立競爭優勢的時候認清自己的優勢何在。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可行性強。他完美描述瞭如何讓“靈感”和“汗水”交互作用,並告訴你如何組建團隊,較終助你取得成功。

  ——詹姆斯·艾利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院長


  ★《捷徑》是對現實生活中的常識和智慧的一次完美且獨特的聚集,對所有年齡段的創業者、工作者都非常實用。要是這本書早點寫齣來就好瞭!

  ——富爾頓·柯林斯,通信網絡董事長兼CEO,全球青年總裁協會國際委員會副主席


  ★作者探討瞭高效能人士的10個習慣,無一例外,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具有這些品質。我們應該慶幸霍普金斯發現瞭這個秘密。

  ——《紐約時報》


目錄

自序:捷徑:像高效能人士那樣思考和行動


Part Ⅰ 發掘你的核心特質

第一章  習慣一:變比不變好

真正的成功是可以無限循環的 / 8

決定:即便決定暫時看起來是錯誤的 / 11

激勵:練習受苦/ 12

目標:我到底想要什麼? / 16

判斷:成功是道選擇題 / 17

尋找捷徑/ 21

付諸行動 / 22

第二章 習慣二:永遠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貓,但好奇心能賺錢 / 31

求知若渴,終生學習 / 34

馴化習慣:培養成長型心理模式 / 38

怎樣清除失敗恐懼癥思維模式? / 39

為什麼呢?為什麼呢?連問五次!/ 40

不要隨波逐流 / 43

尋找捷徑 / 44

付諸行動 / 44

第三章 習慣三:將長處發揮到極緻

如何發現自己的核心特質? / 54

厘清自我價值體質:為什麼我喜歡這樣、討厭那樣?/ 55

甄彆自我價值體係:我是我以為的我嗎? / 57

將長處發揮到極緻,練習10000小時! / 59

寫下的力量 / 63

尋找捷徑 / 66

付諸行動 / 66

第四章 習慣四:創造緊張性狀態

橡皮筋實驗:緊張性狀態的力量/ 72

給自己一個目標,給未來一個機會 / 75

如何從現實中突圍? / 82

放棄的藝術——要還是不要?/ 86

尋找捷徑 / 87

付諸行動 / 88

Part Ⅱ 塑造你的獨特優勢

第五章 習慣五:像卓越者那樣思考

為什麼不偷一下“懶”呢? / 100

去哪裏學習,去哪裏工作? / 102

將負能量者從你的生活中驅除齣去 / 111

如果沒有學習的機會,就創造機會/ 115

尋找捷徑 / 118

付諸行動 / 118

第六章  習慣六:因為無所不能,所以無所不能

什麼也難不倒我/ 127

從謙遜開始!像12歲孩子那樣 / 129

莫急,按步驟來/ 131

拜托!求人幫助又不是件丟臉的事 / 134

如果能自信放棄一些,自然能自動獲得N多/ 138

尋找捷徑 / 140

付諸行動 / 141

第七章 習慣七:創造機會,分析機會

不要像職員那樣思考 / 148

好機會是怎樣産生的?/ 151

如何創造機會? / 153

試著做一份“主意清單” / 155

機會?陷阱?/ 157

不錯這是個機會,但這真的適閤我嗎? / 160

尋找捷徑 / 163

付諸行動 / 163

Part Ⅲ 如何創建一個團隊?

第八章 習慣八:幫助他人即幫助自己

關心—信任—成功 / 172

關心是全世界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174

共贏思維:幫助他人即幫助自己 / 179

尋找捷徑 / 183

付諸行動 / 184

第九章 習慣九:與比自己優秀的人閤作

1+1+1=5 / 192

好的朋友能相互影響/ 194

如何遇見你想遇見的那種人 / 196

TA擅長什麼? / 199

尋找捷徑 / 201

付諸行動 / 201

第十章 習慣十:為自己找一位精神導師

好的老師能讓人少走一半的彎路/ 209

有時候,你需要的隻是一個引導 / 211

好老師的7個特質 / 212

你值得被當作良師益友 / 215

尋找捷徑 / 216

付諸行動 / 217

後記 我相信你 / 223

鳴謝 / 225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習慣一:變比不變好
  如果敢想就成功瞭一半,那麼另一半就是敢做,就是立刻行動。現在就去努力,充滿力量努力前行,持續不斷地行動,纔會最終取得成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猶豫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可能,但同樣會失去很多成功的機遇。所以,不要猶豫,大膽去做,更不要怕犯錯,相對於成功而言,不敢行動纔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錯誤。一定不要待在你的舒適區,要學會自我激勵,去做齣改變吧!
  1977年,一個瘦高但健壯的10歲男孩香農??帕特裏剋??約瑟夫??迪甘住在濛特利爾工人區,他棒球和籃球都打得很棒,但和大多數加拿大男孩一樣,冰球纔是他最熱愛的運動。他去過加拿大許多地方,甚至到過美國,所以即便是以加拿大人的標準來評判,他也是個很容易引人注目的男孩。甚至有一次,他溜進傳說中的濛特利爾論壇溜冰場,並憑球技高超而成功混入瞭濛特利爾加拿大人隊的訓練。
  1977年正是肯??屈萊頓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段,他已經成為冰上麯棍球傳奇人物,將為濛特利爾加拿大人隊贏得斯坦利杯四連冠(1976—1979)。至今,1977年的隊伍也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棒的冰球隊。
  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當肯??屈萊頓正準備去練習,卻停下來走嚮香農時,這個男孩有多麼震驚。這個世界上最棒的守門員盯著結實且年輕的香農看瞭一會兒,然後問他為什麼沒去上學。香農被這個問題難住瞭,他希望能迴答得讓自己不會惹到麻煩,幸好這時肯提齣瞭另一個問題。肯問香農是不是個好學生,香農迴答說“是的”。自然而然的,對話過渡到冰球。加拿大有嚴格控製的青少年冰球項目,用來限製誰在哪裏比賽。不到一分鍾,肯就發現這個孩子是在10歲孩子能參加的最好的球隊裏打球。
  肯突然意識到自己可以改變香農的人生道路,他結束瞭這兩分鍾的閑聊。作為曾經的康奈爾大學校冰球隊的一員,肯告訴香農,如果他成績好,冰球打得也好,就能申請美國大學的體育奬學金。香農齣生在一個愛爾蘭大傢庭,不論是爸爸、媽媽,還是七個姑姑和姑父都沒有上過大學。所以當肯告訴他這些的時候,他對奬學金是完全摸不著頭腦的。不過在那一刻,這句話還是影響瞭他。
  香農的爸爸、媽媽也都很贊同肯的觀點和建議,他們鼓勵香農在學業和冰球上都多下功夫。經過刻苦的課堂學習及大量的冰上訓練,香農在1983年得到瞭佛濛特大學的奬學金。上完大學一年級,香農就參加瞭全美冰球聯賽選秀並被洛杉磯國王隊選中。但香農聽從瞭肯??屈萊頓和其他人的建議,留在瞭學校,邊在校冰球隊打球,邊爭取取得心理學與政治學學士學位。在校隊的最後一年,是他大學的時候水平最好的一年。超棒的身體對抗,19次命中以及21次助攻,為他贏得瞭洛杉磯國王隊兩年的閤約——要知道,在1987年,那是一個校隊球員能拿到的報酬最豐厚的閤約瞭。
  然而漸漸的,事情變得有點艱難,香農略帶侵略性的比賽風格以及一直不斷地受傷限製瞭他在國王隊第一年的比賽。隨著韋恩??格雷茨基加入俱樂部,香農在第二年訓練時又弄傷瞭背部,韋恩隻好送他去芬蘭參加身體消耗較小的歐洲聯賽。
  但是傷勢始終沒有痊愈。最終,專傢告訴香農他必須得進行手術,而且他的冰球生涯將會結束。要知道,他的職業生涯幾乎還沒有開始。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打擊無疑等於人生的結束。他們會放棄自己的夢想,認為成就、刺激、幸福這些命運的眷顧全都完瞭,被浪費瞭。但香農可不是這樣的人,他對獲得成功所需要付齣的努力有瞭更直觀、更深層的理解:他認為這是一種“動機、努力、成就”三者自我維持的循環過程,它們會給你最初産生的夢想火花增添“燃料”。他不認為這次傷病就是結束,他覺得這隻是一次循環的結束而已,下一次循環正在到來。
  在香農的成功旅程上,他最堅強的地方是早早意識到自己的現狀不夠好,而且決定“做些什麼”。
  這就是我們第一部分著重要講的內容之一:著手開始行動,並維持能量。這是追求個人成功中最難的一部分。對我,以及我瞭解到的大部分人來說,主動去走一條新的“路徑”都非常難。它可能會非常艱難,會很冒險,而且我們現在的狀態也不是很差。
  真的嗎?也許吧。
  但這第一步也許是通往令人驚嘆的事業或是充實生活的關鍵。大多數人隻是豐富現狀而已,但現狀就是我們想要的嗎?我猜,可能很少會是吧。然而,除非我們去和不同的生活對比,我們很少能看到現狀的“裂縫”,這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自我需求。
  任何機會或是目標在你決定開始前都是很嚇人的。那些你想要但還沒有開始追尋的機會通常會把你弄得非常悲慘。它會懸在你腦子裏,摺磨你。你要不要去追尋,如果追尋瞭會發生什麼,但如果不追尋又會發生什麼?這些不確定性會給你增添許多壓力。解脫的唯一辦法就是完全放棄這次機會,或者開始做點什麼。奇妙的是,一旦你決定開始追尋,不管是怎樣的機會,或是多大多難的機會,都會漸漸變得不像開始的時候那麼嚇人瞭。第一條捷徑的重點就是,說服自己找到開始第一步的勇氣。你會發現你的主動性會變成一種毫不費力的自我維持循環,但前提是,你能說服自己決定開始。
  真正的成功是可以無限循環的
  動機等於成功。我保證,它或許不等於立即成功,或許不等於你嘗試的所有事情都會取得成功,但強烈的動機會滋生靈感的力量,它會帶領你走嚮最終的成功,雖然有的時候並不是你希望的那種成功。我認識的大多數創業者都會告訴你一樣的故事——動機會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增加附加值,帶你找到超酷的機會——雖然有的時候並不是你最開始希望的那種機會。
  如果沒有促使我們努力工作或做齣艱難的決定的那種穩定的不斷燃燒的火苗,我們不會被激發靈感去改變、創造想要的生活。激情,也就是你內心的小火苗,是動機産生的源泉。沒有激情,就沒有對成功的渴望,這本書對你來說也就沒什麼用。你過著成功的生活時,激情是咆哮的篝火;你過著平淡的生活時,激情是悶燃的灰燼。此時此刻,你沒準正因為生活中的某些事激情滿滿;也沒準你正充滿激情地對待某件事,卻被人勸告說這件事不值得花費那麼多精力,這些勸告抑製瞭你激情的火焰。你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對成功是不存在什麼內在動機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會這麼想,不過下麵這個成功循環圈可以幫到你。
  這個成功循環圈提供瞭一個取得成功的結構化流程。它創造瞭一個激情與行動之間永不停止的反饋環路,推進你在選擇的道路上繼續嚮前。激情讓這個循環開始,這個循環又能加持你的激情——給你的想象力供給能量,激勵你的夢想越變越大——“做”是最重要的。成功循環圈能夠自我加持,它能讓你在選擇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能提供你達成想要的目標所需要的巨大能源。
  最成功的那群人,尤其是創業者,每天都會用到這個循環錶,即使隻是直觀地看一看。在彆人看起來無法逾越的睏難或是常規失誤,卻能激勵他們走嚮成功。
  第一步,決定開始做些事情,不管最初産生這個決定的小火苗是因為瘋狂還是一次不可思議的靈感,這是你自己的旅行車票,開始一條通往與眾不同的新道路吧!“能量”和“激情”為“自律”提供能量,但這需要你“啓程”,而給“集中精神”供給“燃料”需要你繼續嚮前。努力通常會産生進步,雖然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進步。如果有一次勝利,那當然好極瞭。但有時,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會使人受益。不僅能讓你增加自尊和自信,還能激勵你決定再做一次,並且做得更大更好。
  你每一次取得的勝利都能增長你的能力,讓你更加自信地麵對更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為“堅持不懈”增加瞭燃料。全身投入一個問題,努力解決它,最終完全搞定它——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讓人覺得滿足的瞭!這種個人成就有點等同於核聚變,它會釋放大量的能量助你應對下一段道路上的挑戰。
  雖然這個循環是在個人體內進行的,但我必須講明白,沒有其他人的幫助,要想一個人堅持這種循環根本不可能。我們這裏談的是成功、滿足感還有幸福感,一個人根本不可能體會到這些。
  若要做一次正嚮改變循環,下一步就是開始行動,再下一步就是成功完成——這是一種健康的習慣癖好養成模式。這是公司執行者讓公司以每年70%的速度嚮前發展的“癖好”,是馬拉鬆選手或者高體能需要的運動員對速度的“癖好”。你可能就認識這樣的人,他們似乎一直在前進,對未來一直有目標,對取得目標既有計劃又有激情。你大概一直都很想知道他們到底哪裏來的那麼多能量吧?
  能量就來源於“成功循環圈”。對不斷嚮內心之火補充能量的人來說,這個循環圈永遠都不會停,因為,即便他們達到瞭既定目標,生活仍永遠充滿新的機會和挑戰。這時,他們的循環圈就會再一次啓動。
  決定:即便決定暫時看起來是錯誤的
  為體驗成功循環圈帶來的能量,唯一的必備條件是你要“做點什麼”——決定投入精力、邁齣通往目標的第一步。我知道,你的生活很難、很復雜,你的盤子裏有很多東西,你根本沒有時間一一吃掉,但是,其他人也是這樣。所以,你有機會讓自己和眾人不同,行動起來吧!不過,這並不容易,尤其是第一步,大多數人需要被推一把。這份“推動”通常來自兩個地方:一是生活的睏難已經讓你發瘋,你已經準備好戰鬥;二是你對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望非常強烈,你願意付齣所有努力實現它。
  本章的後半部分,我將密切關注能夠激勵我們開啓成功循環圈的刺激源,本書其他章節將探索如何保持刺激源一直存在。
  激勵:練習受苦
  即使是站在五英尺開外,你也能一眼從人群中認齣安珀??弗瑞德,她會從街邊跳下來(通常都是急匆匆的),金色的頭發隨風起舞,臉上洋溢著微笑。你看,她的生活非常美滿。她今年30歲,婚姻幸福,朋友成群,積極誌願參與各種慈善組織。同樣,勤奮工作對她來說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她在丹佛做投資顧問分析師,六位數的收入給她的個人生活和慈善事業提供瞭穩定的經濟來源。當我遇見她時候,我真的沒法控製自己,不得不被她的魅力摺服。她真是一個成功典範。我本來確信,她曾接受過關於成功課題的幫助,學會瞭如何年少成名。但事實上,我大錯特錯。
  安珀齣生在懷俄明州,她的父母都有些藥物濫用問題。她以前的生活過得非常睏難。當她還是個學齡前兒童的時候,爸爸為瞭拿到保險賠償一把火燒掉瞭傢裏的拖車,留給安珀的隻有身上穿的那一身衣服。隨後,全傢搬去濛大拿州的一個貧民區。在那裏,他們的鄰居是製作甲基安非他命(一種興奮劑)的夫婦和孩子,他們是安珀那時的好朋友。在一次突襲中,警察打中瞭鄰居傢的男主人,受傷的鄰居藏在安珀傢的前廊躲避追捕。這一血腥的場麵深深印在安珀的腦海中。
  你或許認為,也不可能再更糟糕瞭吧?但你錯瞭。安珀的爸爸、媽媽一直在爭奪她的撫養權,她還跟隨雙胞胎姐姐一起從懷俄明州搬去濛大拿州,然後搬去德剋薩斯州,接著搬去科羅拉多州,再迴到濛大拿州,最終在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定居下來。安珀在顛沛流離中逐漸長大,逐漸懂得什麼時候應該躲一躲廚房的刀具,什麼時候應該給911打電話以平息傢中失控的毒品事件,並同時保證爸媽不會被抓進監獄。
  可悲的是,每逢節假日,就更是安珀的噩夢到來之時。多一點的假期隻是意味著父母更多一些的狂歡,最好的結果是爸爸或者媽媽被治療中心收治,而最壞的結果是爸爸或者媽媽嘗試自殺。有一次感恩節的時候,安珀的爸爸特彆生氣,他一把抓齣烤箱裏的火雞,嚮大門和前院扔去。
  我從沒在一次采訪中說過這麼多遍“我真的很抱歉”。但安珀談到這些的時候錶情輕鬆,很願意和我們分享她的故事,也希望能幫助彆的年輕人,她希望能跟我講明白她的苦難是如何給她通往成功的旅程提供能量的。
  在她最灰暗、最痛苦的這段傢庭生活體驗中,安珀意識到自己必須做齣一個選擇:是被動地被這個汙穢的傢庭環境腐蝕,還是為自己和姐姐爭取美好的生活?安珀知道,為瞭打破現狀,她需要去讀大學,但同時她明白,傢裏根本沒有錢供她讀書,申請奬學金將是能讀大學的唯一途徑。“離開普韋布洛的唯一途徑是成為絕對最佳的那個人。”她告訴我說,“不允許失敗。我必須拿全額奬學金,不然我哪兒也去不瞭。”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安珀很有可能會跟隨父母走嚮相似的、自我毀滅性的道路,但是她沒有。相反,她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學業上,在她就讀的規模很小的公立高中裏,連續良好的學習成績為她帶來瞭很好的名聲。高三時,安珀獲得瞭丹佛大學的全額奬學金。五年內,她在丹佛大學取得會計專業學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在,安珀迴憶起過去的經曆,都覺得那是一份禮物。沒什麼比那些更能讓她學會能屈能伸,樂於改變。現在,每當她遇到挑戰時,即使再睏難,有再多缺點,隻要和已經逾越的過去相比,這些挑戰根本不算什麼。“還能發生什麼更壞的事呢?丟掉工作?假如在一場生存遊戲中,所有人都活下來瞭,連一隻胳膊都沒丟,那我們就應該對此一笑而過。” 她想起草坪上那隻感恩節火雞的時候,笑說:“真的很滑稽、很好笑啊。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草坪上有隻火雞還挺棒的。彆人還沒有做過這種事呢!哈哈。”
  生活中的睏難其實是一種贈予。雖然很不幸,但我們都得麵對它。我們可能會失去工作,失去房子,失去愛人,我們的童年可能很艱苦,我們可能身患疾病。但我們完全可以戰勝它們,而不是被不幸打敗,或者我們可以利用不幸來刺激自己追求更好更成功的生活。
  丹尼爾??科伊爾在《天纔密碼》中將獲得激勵的體驗稱為“原始信號”,這是個蠻不錯的描述。科伊爾的研究顯示:沒有人生下來就具備與生俱來的天賦纔能。纔能是被幾韆個小時的、由極端的動機供給能量的“深度實踐練習”培養齣來的。然而,動機從何而來呢?
  為取得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先將“原始信號”定義為乾涉生活的苦難。睏難可以激起非常大的動力。科伊爾舉瞭一個最基礎,但也最不幸的例子:許多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早年喪父或喪母。比如:華盛頓、傑斐遜、林肯、甘地、牛頓、達爾文、米開朗基羅、陀思妥耶夫斯基、濟慈、馬剋??吐溫……這些成功人士年輕的時候都接收到瞭一種原始信號:“你很危險!”我們把它翻譯一下,就是:“天哪!現在就剩我自己瞭,我隻能靠我自己瞭啊。我最好做點什麼,否則就會遇到麻煩。”雖然這種信號讓人覺得恐怖,但激勵性非常強——人們因為它培養齣成為個人創業典範的動機。
  鑒於這是一種我們最不想要的動力來源,現在就來一起看看傷害小一些的例子。科伊爾注意到自己的女兒跑得比其他三個哥哥姐姐快得多。他認為這大概就是“原始信號”造成的結果:“你落後瞭!跟上!”當他進一步調查取證時,他被調查結果驚住瞭。在查看過去十年內的百米賽跑紀錄保持者時,他發現,這些取樣傢庭平均有四到六個孩子,紀錄保持者大都是傢裏的老四。隨後科伊爾又調查瞭美國國傢橄欖球聯賽排名前十的全職跑鋒,發現在這些平均有四個孩子的傢庭中,跑鋒為傢裏的第二或者第三個孩子。傢中排行靠後的孩子常常接受到“跑快點!”的信號,這正是孩子們將“遺傳水平”轉化為“世界級水平”的動力。
  我認為,睏難所帶給人的能量正是一些創業者的成功秘訣。有時,當你剛開始創業時,你所擁有的就隻有睏難:漫長的工作時間,低迷的收入,無法確定的未來,過山車般的成功與失敗交替。大傢都知道詹姆斯??戴森的那個很經典的例子,他在研究齣真空吸塵器雛形前經曆瞭5000次失敗,但他卻因此得到學習,經曆的睏難反而激勵齣下一步的大動作。同樣的創業故事數不勝數:巨大的失敗讓他們跌進榖底,但最近的那次失敗讓他們有瞭新的點子,他們決心最後一搏,然後事情發生轉機,他們最終迎來巨大的成功。這些創業者已經懂得如何利用“挑戰”做齣正確決定,並啓動“成功循環圈”。
  也就是說,你朝著奮鬥目標設定好路徑,但走到中途的時候突然發生瞭一些事情,這些事讓你的目標變得模糊、幾乎無法實現。這時,你必須成為一個有韌性的人。你必須能夠做齣清晰的判斷,你要瞭解現在的狀況不會朝好的方嚮發展,不得不集中精力找到前行的辦法。
  假如將我自己的生活放在顯微鏡下,我想迴頭看一看,五歲到八歲那三年的時間:這期間我換瞭三次居住州、四所學校。我很難交到朋友,成績排名也非常靠後。如果我生在一個不同的傢庭,或許我會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繼續擁有糟糕的成績,繼續孤獨,走上一種和現在完全不同的人生。 不過,我有個瞭不起的傢庭,在他們的幫助下,我逐漸改變自己。我們一傢終於定居下來,我進入一所公立中學讀書,在健康的同齡群體影響下,我漸漸取得小小的成功,有瞭努力過上更幸福的生活的動力。成功循環圈是可以在你很小的時候就啓動的,但現在啓動也不晚。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是否曾遇到睏難,這些睏難能否成為你通嚮成功之路的刺激源?我敢肯定,答案一定是“有”。或許,你不用麵臨生活的重創(比如失去雙親),但你遇到的睏難也同樣具備激勵你的潛能。或許你有個煩人的老闆,他讓你的生活變得悲慘,你想辭職換工作,你想自己寫商業企劃案然後當自己的老闆。或者,你是傢庭裏排行中間的孩子,傢人對你的關注永遠比對老大和最小的孩子要少,你決心去做靠錶現力取得成績的工作。無論是何種情況,假如你感到“睏難”,你都能利用它作為刺激源,然後開始改變。
  目標:我到底想要什麼?
  沒錯,“睏難”很激勵人。生存本能和自衛本能是我們最強大的天生力量。但這並不是我們開始行動的唯一刺激源。
  許多人都擁有強烈的個人目標或願景,這也會讓他們非常興奮。他們走上新的道路,他們會為瞭實現目標遵守規定或紀律。我這裏講的是那種對生活的個人目標或願景。或許你想將一個新想法運用進新産品,並使之成功,你一想到這裏就渾身起雞皮疙瘩;或許你想做公司裏受大傢敬仰的領軍人物;或者你想不顧一切地環遊世界。
  ……

前言/序言

  捷徑:像高效能人士那樣思考和行動
  塔拉德加高速賽道上,賽車正以每小時200英裏的速度急速行駛,人群的喧鬧聲與賽車的呼嘯聲交相呼應地飛馳在看颱上空。最後一圈的時候,潘世奇隊的阿斯提??華萊士被賽車界傳奇人物戴爾??恩哈特從後麵撞瞭一下。一個逆時針翻轉,暴露瞭賽車尾部對巨大氣流衝擊反應遲鈍的弱點,賽車的尾部被衝成拱形,飛嚮天空。
  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戴維??杉剋正坐在看颱上通過美能達8000 i單反相機變焦鏡頭觀看賽事,當大腦反射齣賽道將發生恐怖事情時,戴維本能地按下瞭快門,迅速拍下瞭12幀分離畫麵:從賽車飛迴地麵,左前保險杠著陸,開始進行一係列的翻滾和扭麯,到最後被撕裂成兩半,再到阿斯提??華萊士奇跡般拖著僅骨摺的手腕從殘骸中走齣來。
  戴維衝洗瞭很多份照片送給一同去看這場比賽的兄弟和朋友們,其中一個朋友寄瞭張照片給羅傑??潘世奇賽車隊。幾天後,戴維接到車隊的電話,他們說這些照片簡直“太不可思議瞭”,並且還想看看其他照片。
  在1993年,納斯卡賽車(NASCAR)的車隊們很少能有機會瞭解賽車關鍵部位在碰撞發生時的情況;而戴維不僅拍到瞭擋風玻璃彈齣的瞬間,還拍到瞭阿斯提的手和手腕穿過側窗的瞬間。隨後,基於從照片得來的教訓,兩處組件都得以重新設計。
  戴維??杉剋此時意識到,自己的攝影愛好沒準將不僅僅隻是愛好。這次的經驗讓戴維振奮,他聯係瞭所有采訪過納斯卡賽車的齣版物,希望能得到一份兼職攝影師的工作——而且他真的收到瞭納斯卡賽車溫斯頓杯的錄取函,在之後的兩個納斯卡賽車季周末賽事中,他都和10位攝影師一起擠住一間客房,一起跟進係列賽。
  兩年來,戴維發錶瞭上百張照片,漸漸成為備受歡迎的溫斯頓杯攝影師。低調的作風和漂亮的抓拍讓戴維飽受戴爾??恩哈特和其他媒體的青睞。
  一切都這麼順利,戴維仍隻將攝影當成一份賺錢的兼職,他繼續堅持學習,想獲得化學工程學位。但他越來越覺得耐著性子聽講座真的很無聊,也越來越希望聽課時的自己正拿著相機拍攝。值得慶幸的是,戴維確實取得瞭學位;要不是有一個朋友第二次介入他的職業生涯,他很可能今天已經成為工程師瞭。
  特蕾莎是戴維的同學,也是戴維大學四年級交往的女朋友。特蕾莎第一次走進戴維住的公寓時,就被各種美麗的照片裝飾成的牆麵深深吸引,她當即鼓勵戴維考慮將攝影作為自己的職業——戴維最後真的這麼做瞭。
  從接受奬學金繼續MBA研修之後,戴維終於開始考慮職業規劃。一場拉鋸戰在他腦中開展開來:理性的戴維認為自己應該成為化學工程師,而革新的他則認為應該追尋攝影之路。最後,他做瞭一個極度痛苦的決定:放棄學位,追尋內心的激情。從這天起,他真正走上瞭成功之路。
  戴維先是成為瞭一名網站開發人員,將自己的創新技能(攝影和平麵設計)與技術技能(編程與計算機)結閤在一起。在吉布森公司,他從熟練的室內攝影師及網絡管理員,成長為公司的重要管理者,負責所有的在綫圖片。公司的知名客戶,比如彼得??佛萊普頓,也非常欣賞戴維的視覺創意,希望能從他這裏得到更加完美的作品。
  雖然在短時間內,戴維就取得瞭如此驕人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停下腳步,他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間工作室,藝術傢們在這裏可以自由選擇項目和服務對象。
  現在,戴維和妻子特蕾莎是杉剋攝影閤夥人。在麵臨挑戰的同時,他們也被這份事業深深吸引。戴維笑著談起曾經有過一天之內四份工作同時進行的經曆——從拍攝納什維爾掠奪者隊麯棍球賽的粉絲,到拍攝鄉村音樂名人堂內的音樂傢會麵——但他知道,自己已經找到讓這一切都能順利進行的方法瞭,第二天的齣片結果也非常令人滿意。就像戴維在青年成就組織對學員講的那樣:“我沒覺得自己是在工作。每天醒來,我做的都是我熱愛的事,這讓一切都變得不同。”
  杉剋攝影為戴維、特蕾莎還有女兒茱莉亞帶來瞭足夠的收入,他們住進納什維爾市郊湖邊那所夢想中的房子。雖然工作時間很長,但好在有彈性,他們可以自由調整時間來適應傢庭生活。
  整本書中我將分享很多成功人士的勵誌故事,這其中很多人比戴維賺的錢更多,但沒有人比戴維的成功更令人興奮:因為他能將自己的激情、長處還有價值觀全部用於工作中,他的自我能得到充分的滿足與愉悅,還能從這種體驗中得到經濟來源,過上夢想中的生活。
  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和戴維差不多,但不完全一樣的人,他們聰明、有野心、有思想,希望在生活這場遊戲裏來一記全壘打。但問題在於,他們隻是“希望”。雖然我們都想成功,但我們都看不到通嚮成功的道路到底什麼樣,大多人都隻是漫步於人生道路。對這些人來說,成功隻是偶然現象,並不需要特意為之準備;內心的指南針告訴他們“是時候改變瞭”的時候,他們也隻是選擇忽略。重大的變化確實又難又可怕,特彆是當你根本沒準備好的時候。
  所以,這世界上齣現瞭一種“幸運的人”是不是?如果讓你誠實點,你可能更會叫他們“幸運的混蛋”。像戴維這種人似乎是大跨步直接走嚮既定生活的,於是我們就認為這種人剛好是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遇到對的貴人,或者說他擁有一切優勢。戴維的成功之路確實有幾次取得捷徑的小幸運,比如在塔拉德加高速賽道上拍到關鍵鏡頭,比如說遇到妻子特蕾莎,但戴維同時也拒絕屈服於現狀,努力工作纔取得成功。
  戴維的故事可以概括齣來三個成功的要素:深入思考我們想要什麼,規劃必要的步驟,有個陪伴一同走下去的盟友。經過多次試驗,戴維不僅找到瞭成功的意義,也找到瞭取得成功的技巧。戴維眼裏的成功是具備可行性的,不是風險很大的賭注。
  在學習或者工作中,我們很少能得到類似的技能訓練。但這些成功的技能是一定可以學得到的,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我是個工程師,我對一切事物如何運轉很感興趣,所以我最想搞清楚的就是我到底要怎樣構造我想要的生活。通過對自我、對各行各界的成功人士,特彆是創業者的研究,我想我已經尋找到捷徑瞭。我將在本書中與你們分享。總體來看,這些捷徑匯成一個最基本的點:並不用非得經過艱難睏苦纔能成功。
  也許你剛剛開始自己的事業,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或者你正在走的道路麵臨著被新技術或商業模式取代的危險,又或者你根本不明白你想要的是什麼,但你清楚地知道你現在的工作、收入和關係圈不能帶給你滿足和充實。
  對你,對大多數的我們來說,這裏將提供一條更直接的道路——一係列成功的捷徑——通過這些捷徑,你就能走上你夢想中的生活道路瞭。但是,雖然捷徑確實存在,卻並不意味你很容易就能發現它們,或是能充分利用它們。
  捷徑是努力
  托馬斯??愛迪生說,天纔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我們都知道這是真理,我們隻是希望它不是真的。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鴻運當頭,夢想中的成功能自己來敲門。坦白地說,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尋找捷徑,所以我先告訴你一個秘密:即使是捷徑也需要花費很多努力和精力去找。Twitter的聯閤創始人比茲??斯通曾打趣道:“時間、毅力,還有十年的努力,最終卻讓你看起來像是一夜成名。”
  尋找捷徑並不意味著做事隻用做一半。事實上,有的時候,捷徑反而讓你去走那條花費時間更長的路。而且,捷徑也不是說你非要跑得很快,沒辦法停下來享受生活,沒辦法聞一聞路邊的玫瑰。其實,能享受生活纔是真正的成功,當那條“小路”看起來非常吸引人的時候,我們不妨邊走邊看。因為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預想中的生活會在何時以某種方式齣現。
  成功的捷徑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和實踐模式,它指導你在尋找增效模式的時候設定更大的目標,更加聰明地工作,讓自己異於他人,並且將每一次微小的勝利都變成下一步的動機。這些所有的努力、習慣和行為其實都遵循瞭一個核心原則:為每一次已做齣的行為增加附加值,並為每一次即將到來的機會增加附加值。
  一起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你們公司裏誰最會容易得到升職?在一個領導得當的公司裏,通常是那個全身投入、以尋找新且獨特的方式幫助公司成功為自己奮鬥目標,因此成為一個獨特的成功個體的那個人。他們每天都在給自己增加附加值。這種原創力是需要能量的。這本書裏教授的第一個捷徑就是教你聚集你需要的這些巨大的、源源不斷的能量。
  缺乏能量以及害怕努力被浪費是我們大多數人偏離成功道路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得到滿足感、興奮感,也覺得很無趣。成功其實是條很少有人走的路。一般人都很明白這一點,但需要花費很多能量去“窺視”未來,決定自己要走的道路;而不是悠閑漫步在人生路,等著什麼人來指導自己下一步該去哪個方嚮。
  這些都是成功的創業者們真實的故事。我認為,創業者精神最純粹的定義是:能識彆機會,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價值,運用機會讓自己能力過人。不管放在任何種類的大環境裏,不管你進行的是很小的,還是很大的創業行為,甚至是建立一個組織,這三點都非常重要。當一個創業者並不是說你必須是一個有自己獨特創見的人,也不是說你非得具備橫衝直闖的創業精神,而是意味著你要對自己(和閤夥人)的未來負責,去找到能迅速發展的機會,然後衝上去。
  自主創業精神的必要性
  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世界經濟因為信息技術革命和日趨增長且無處不在的網絡而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商場中本已止步不前的業界領袖們剛好需要這些變化。無法適應變化的企業失敗、破産或被收購。於是,這些狀況導緻瞭大規模的失業,産生的更大影響是傳統企業重組,傳統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全美大學雇主協會在2010年和2011的調查顯示,隻有24%的美國大學生一畢業就找到工作,相比2008年的26%和2007年的51%下降太多。
  這些隻是當今社會變化中的一項。我們傾嚮於拒絕變化,與變化抗爭,而不是讓它助我們嚮前。所以我們因此受到重創,在激流中翻來覆去也找不到一根樹枝可以依附。
  但如果我們瞭解創業精神,就能製定戰略計劃,讓自己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立足。我們就能依靠自己,去開創自己的道路。這是一係列讓你變得更有價值的步驟,讓自己有關注重點,並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對於那些瞭解世界的工作原理、能看清自己內心激情和迅猛變化的環境之間的交叉點的人來說,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候,美好的未來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晰可見。
  2010年,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瞭一項30年的研究結果——1979年“全國青年縱嚮調查”——結果顯示,齣生於嬰兒潮時最年輕的那一代人,在18歲至44歲這段時間平均更換過11次工作。不過這項研究無法錶明這些工作變動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離職。不論何種情況,結果都錶明最近的這一代人換工作換得更勤瞭。所以,他們的最終目標到底是什麼?你的每一次工作變動,都要確保是有策略的。你需要有個計劃,你需要利用每一次工作變動變得離你的最終目標更近一步。
  如果你齣生在“韆禧年”,或許你已經開始行動瞭。最近,《簡??奧斯汀教育》的作者威廉??德萊塞維茨在《紐約時報》發錶瞭一篇評論文章,名為《年代銷售》,他在文中將創業者精神認定為一種最重要的社會形態:“我常常聽到年輕人說想要離開單調的工作,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他們通常會選擇開一傢餐館。非盈利的組織還是非常流行的,但學生們卻不想加入其中一個組織,而是夢想著創建一個。”
  即使你並沒有強烈的願望去創建一個組織或是開展一項生意,自主創業精神仍然是證明自我價值的關鍵。失敗的公司管理者們喜歡尋找那些聽話的雇員,而成功的企業傢則非常明白,為瞭企業未來的長久繁榮,他們需要辨彆齣並培養齣一小部分員工,特彆是那些在公司未來持續增值的過程中,能識彆、評估、探索齣市場中的每一次新機會的那一小部分人。若你能為你的雇主做這些事情,那麼其實,你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工作。
  不論你選擇哪條路,最好能做這條路上的領航員。為瞭做到這點,你必須清楚“你的磁北”在哪裏。對有些人來說,成功意味著能做到彆人從未做過的事;對另一些人來說,成功則意味著能在一個組織裏做一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情;對你來說,成功也許意味著能開一傢公司。我們對成功的想象通常會比我們做的事情更多。我們會想象整個人生會走嚮哪裏,會想象人生長河中的傢庭、朋友、善事和旅行。我們想體驗生活中的激情,想在感興趣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的同時擁有足夠的經濟來源。
  不幸的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如何做到這些,也不清楚從哪裏齣發,更不瞭解何種天賦和知識能夠幫助他們實現目標。他們不停地兜圈子,或是指南針指嚮西方的時候他們卻嚮東方前進。他們內心的指南針早已丟失,他們不清楚如何能一直保持在他們偶然發現的正確道路上,不知道如何能做到不偏離方嚮。這本書會幫你找到和內心的指南針重建聯係的方法,會為你找到正確道路,做齣一份閤理的計劃,也能幫助你培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在正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轉移方嚮並不是一件復雜的事,它隻是十個簡單的捷徑。
  十大捷徑如何改變你的人生
  在遊戲中,你會有很多次反悔、重新開始的機會。但在人生這場戲中,你隻有一次機會,有些選擇你也隻能選一次,你負擔不起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寫這本書就是想教你好好利用你的人生遊戲,我將會和你分享學校裏學不到的技巧、習慣和超棒的實踐練習,這些是取得人生或生意成功的關鍵。
  我事業的前15年在兩傢排名財富100強的公司工作,這些經曆讓我瞭解到作為一名成功創業者最需要的東西。現在看來,我還算是挺成功的。
  現在,我就來幫助其他創業者和組織取得成功。人們其實在商場中做著許多神奇的事情,也很享受戰勝自己設定的挑戰時的那種刺激感,我將在本書的後麵與你分享他們的故事。
  本書的第一部分側重於幫助你開始行動,找到你最想走的那條路:你對什麼充滿熱情,你有什麼長處和天賦,你對未來的期望是什麼樣的,它和你現在的生活相比有什麼不同。
  瞭解如何開啓成功循環,每天迴答類似的問題將會讓你對美好的未來保持持續的關注,而且能確保你能享受奮鬥旅途並及早發掘你的成功潛質。
  第二部分,我會嚮你展示如何為自己創造對彆人來說不公平的優勢,你需要建立起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的專業知識,並能與同行區分開層次。如何開始第一步,如何建立基礎,如何找齣並評估道路上遇到的所有重要的機會,塑造你的獨特優勢。
  第三部分,我們將處理如何招募同行盟友,創建團隊的問題。你需要真誠地關心彆人,也需要及時調整身邊最閤適的夥伴,以及找到最好的良師益友,因為追求成功是一場團隊運動。
  我將要在本書中探索的任何一個捷徑都需要你“為結果效力”。你做的要是正確的工作,你要承諾付齣很多練習。與流行的信仰不同的是,我認為那些生來不具備必要的能力的人也應該成功。雖然他們必須要培養一些技能,但這些行為或許可以改變他們的整個人生。
  雖然改變人生不可能發生於一夜之間,但我仍將這些技能稱為成功的捷徑。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不培養這些核心技能,你可能永遠也到達不瞭你想去的地方。我會幫助你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並提供建議幫助你將書中提到的關鍵行為轉化為自身習慣與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 发货速度快 比书城便宜

评分

很好的书,慢慢看,京东是个不错的买书地!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的。诚然,知识对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识并非生来就有、随意就生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是靠读书。在读书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简洁而极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没有负担,像是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于“书海”中,长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适当地调节,“恹倦”的情绪弥满脑际,到终来不知所云,索然无味。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暂未阅读,看起来应该不错

评分

不错,挺好的

评分

给妹子买的,她反正也不看

评分

不错,挺好的

评分

一般,也有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