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無論左派、右派還是中間立場的政治思想者,都難以擺脫他那充滿悖論與危險的思想幽靈
20世紀具爭議政治思想傢、最後一位歐洲公法學傢——卡爾·施米特經典作品集全新編訂
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下,什麼纔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識?
政治,就是國傢之間的生存衝突?就是劃分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內容簡介
《政治的概念》收入卡爾·施米特經典作品三種:《政治的概念》《中立化與非政治化的時代》《遊擊隊理論——“政治的概念”附識》。
《政治的概念》乃施米特最標誌性也是被討論得最多的作品,至20世紀末已有15個語種的譯本,因為他在此書中提齣瞭極具爭議性的觀點——政治就是國傢之間的生存衝突,就是對敵友關係的劃分。《中立化與非政治化的時代》是《政治的概念》初版時的附錄,在1933年的修訂版中被取消。1963年重印時,施米特增補瞭大量注釋,撰寫新序,附加瞭三篇“增補附論”,成為《政治的概念》一書的定本。
同年,施米特發錶《遊擊隊理論——“政治的概念”附識》,從19世紀源於西班牙的遊擊戰講到列寜尤其是毛澤東對遊擊戰理論和實踐的天纔發展,尖銳地提齣現代國際政治中的閤法性與正當性問題;該書副題錶明其對《政治的概念》提供瞭曆史證明。《遊擊隊理論》在“9?11事件”之後更顯意義,現已成為諸多學科的經典文獻。
本書新增一篇德國漢學傢什剋爾與施米特關於“遊擊隊理論”的對談,展現1960年代末,結閤當時的國際形勢,施米特對“遊擊隊理論”的再思考。
作者簡介
卡爾·施米特(CarlSchmitt,1888年7月11日-1985年4月7日),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傢,最後一位歐洲公法學傢。
施米特的寫作生涯長達60餘年,在20世紀諸多重大政治思想事件中扮演瞭重要角色,有“20世紀的霍布斯”之稱,其思想對20世紀政治哲學、神學思想産生瞭重大影響,其中以決斷論為著;並提齣瞭許多公法學上的重要概念,例如製度性保障、實質法治國,及法律與主權的關係等。
施米特齣生在德國西部威斯特伐裏亞的一個小鎮普勒騰貝格的天主教傢庭,從小喜好文學、藝術、音樂、哲學、神學,曾就讀於柏林大學、慕尼黑大學與斯特拉斯堡大學。1910年完成博士論文《論罪責與罪責模式》,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施米特一邊研究新康德主義法理學,一邊寫論瓦格納的華彩文章。1916年以《國傢的價值與個人的意義》(一文取得教授資格,並發錶瞭一部從政治哲學角度論詩人多伯勒的長詩《北極光》的專著,從此開始瞭長達半個世紀的政治思想生涯。同年,與塞爾維亞女子帕芙拉·多蘿蒂剋結婚。
1933年,施米特擔任柏林大學教授,同年,齣於諸多策略性的考量,加入納粹黨。“二戰”後,施米特曾被冠以“第三帝國桂冠法學傢”的稱號。1933—1936年,施米特擔任普魯士政府成員,享有眾多學術職位,包括著名的《德意誌法學傢報》主編。1936年後,施米特因其在納粹執政前後態度之轉變,及其入黨甚晚的事實而漸受部份黨政高層質疑,且受到黨衛軍機關報《黑衣軍團》的攻擊。戰後被盟軍逮捕並移送至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應訊,卻未被起訴而獲開釋。施米特後因拒絕與西德政府“去納粹化”政策妥協而被永久剝奪正式任教之權利。縱然如此,施米特仍持續著書立說,對西德公眾輿論以及歐洲左、右翼知識精英發揮其影響力。施米特以96歲高齡逝世於慕尼黑,葬於故鄉普勒騰貝格,墓碑上銘刻著施米特對自己的蓋棺論定:“他通曉律法。”
施米特與馬剋斯·韋伯曾有所來往,且深受其影響,部分地繼承瞭韋伯對現代性批判的論題,其中一個明確的傾嚮就是對自由主義的批判。但稱施米特為“反自由主義者”,則失之草率,有學者認為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是來自自由主義陣營內部的批判。
劉宗坤,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美國瓦爾帕萊索大學法學博士,著有《原罪與正義》等書,譯有《政治的神學》《政治的概念》等。曾擔任《維爾帕萊索大學法學評論》(ValparaisoUniversityLawReview)編輯,現為美國伊利諾伊州及聯邦法院職業律師、獨立學者。
硃雁冰,德語教授,196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文係,四川外語學院德語係榮休教授,曾任1986—1992年度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和1992—1996年度高等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還是國際日耳曼學聯閤會(IVG)會員。1980年代在德國沃爾芬比特圖書館作儒傢思想在德國的接受(至18世紀末)的專題研究,發錶論文《耶穌會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中文)、《萊布尼茨與硃熹》(德文)、《赫爾德、歌德和席勒著作中的儒傢思想》(德文)等九篇。譯著涉獵哲學、基督教神學和文學等十幾種,包括《聖言的傾聽者》《基督教理論與現代》《曆史與社會中的信仰》等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施米特的論著]最具學識且最富洞見力。
——哈耶剋 ★施米特是在一個自由主義的世界上承擔起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在此,我們是指他對自由主義的批判發生在自由主義的視界之內。他的非自由主義傾嚮依然受製於無法剋服的“自由主義思想體係”。
——列奧·施特勞斯 ★施米特乃“德國學界憲法和公法領域最重要的人”。
——阿倫特 ★施米特是“韋伯傳統下偉大的社會哲學傢”。
——雷濛·阿隆 ★施米特是“韋伯閤法的兒子”。
——哈貝馬斯 ★施米特濛受的是數世紀以來不為人們所承認的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的命運。
——赫爾穆特·捨爾斯基 ★施米特“如今甚至開始蓋過韋伯的光芒”。
——《法蘭剋福匯報》 ★羅馬失火時,彈琴固然要不得;然而,這個時候研究水力學理論卻完全正當。施米特屬於那種“研究水力學理論”的人,他是具有罕見信念的思想傢……
——雨果·巴爾 ★施米特對自由主義現代性所作齣的前沿性和總體性的攻擊,産生瞭巨大而持久的知識上的影響。由此帶來的知識和理論上的碎片,不斷地為歐洲以及歐洲以外的知識群體中的政治思想者所撿拾。事實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尚沒有哪個思想傢像施米特一樣有如此多的來自不同領域的讀者群。
——揚–維爾納·米勒 ★基於對魏瑪共和國民主製度的分析,施米特全麵思考瞭自由主義的理論局限,成為整個20世紀最重要、最精彩的自由主義批評傢。
我們可以把施米特看作是尼采以來西方“價值重估”、道德超越和通過顛覆和消解傳統而不斷自我肯定的總體方嚮上的最後一個重要路標。
——張旭東 ★今天的知識界,從德國到歐美乃至中國,施米特的思想幽靈正在徘徊遊蕩,吸引瞭分屬不同意識形態與知識譜係的學者和知識分子……當然,施米特在世的時候絕不是默默無聞的學者,但對學術思想界而言,他在最近二十年間的影響甚至超過瞭他生前最為鼎盛的時期。如果在當代談論西方思想,特彆是政治哲學和法學,我們似乎逃不開施米特幽靈的糾纏。
——劉擎 ★施米特的價值不在於他的答案,而在於他的問題,沒有人能繞過去。左翼和右翼、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獨裁者和“遊擊隊員”,所有與他爭辯的人都成瞭嚮他學習的弟子,無法繞過他那巨大的、悖論性的、危險的存在。在這張名單上,僅我們熟知的就有羅爾斯、哈貝馬斯、福柯、德裏達、德沃金,一直到齊澤剋、阿甘本和哈特及內格利。
——嚴搏非 目錄
編者說明(劉小楓)
政治的概念[1932](劉宗坤譯)
重版序[1963](吳增定譯)
一、國傢的和政治的
二、劃分敵友是政治的標準
三、戰爭是敵對性的顯現形式
四、國傢是政治的統一體,因多元論而齣問題
五、決斷戰爭和敵人
六、世界並非政治的統一體,而是政治的多樣體
七、政治理論的人類學始基
八、倫理與經濟的兩極導緻的非政治化
1932年版跋
增補附論(李鞦零譯)
中立化與非政治化的時代[1929](劉宗坤譯)
一、嬗變的中心領域的階段後果
二、中立化和非政治化階段
遊擊隊理論——“政治的概念”附識[1963](硃雁冰譯)
前言
引論
理論的發展
晚近階段的視角和概念
附錄:與施米特談遊擊隊理論(什剋爾著/盧白羽譯)
人名譯名對照錶
精彩書摘
齣路的處境一如既往,挑戰仍然沒有得到剋服。官方還在利用古典概念,世界革命的目標和方法仍然實際有效,這兩者間的矛盾不斷在激化而已。不應停止對這一挑戰的反思,必須繼續嘗試迴答挑戰。
究竟何以可能迴答挑戰?體係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三個世紀前,歐洲國傢性時期臻至光輝的頂峰,富麗堂皇的思想體係也隨之形成。今天已絕無可能再建這樣的體係。如今惟一可能的是作曆史迴顧,以係統的意識來反思歐洲公法的偉大時代及其概念:國傢、戰爭和正當的敵人。在我的《大地的法》一書中,我已經嘗試這種反思。
另一相反的可能性是製造格言警語(Aphorismus)。這對作為一個法學傢的我來說,決無可能。要麼是體係,要麼是格言警語:這一兩難選擇的惟一的齣路隻能是:正視眼前的現象,並以現象為標準,審視從不斷湧現的問題中産生的新的喧囂局麵。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纔得以産生對其他現象的認識,從而形成一係列增補附論。增補附論已經不少,但說它們加劇瞭重印1932年原文的睏難,也許並不符閤實際。這些增補附論審視瞭政治的概念領域之間的關係,而我們在此關心的隻是其中一個極為特殊的範疇。在一個概念領域中,諸多概念通過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而相互揭示其意義;但這個特殊的範疇卻拆毀這一概念領域。因此,這樣一種審視特彆有助於實現這篇論著的教學法目標。
1932年文本的重印將作為一份文獻麵世,盡管缺陷良多,卻未作任何改動。客觀地說,其主要缺陷是,沒有足夠清晰、準確地劃分和區分不同類型的敵人——傳統意義上的、實際的或絕對的敵人。一位法國人——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弗洛德(JulienFreund)和一位美國人——哥倫比亞大學的施瓦布(GeorgeSchwab),指齣瞭這一缺陷,為此我非常感謝。問題的討論無可抗拒地還在繼續,也使我們意識到一個真正的進步。因為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戰爭類型和方法,迫使我們反思敵對性現象。與重印《政治的概念》同時問世、但單獨發錶的論著《遊擊隊理論》,已經用一個極富現實意義、極為緊迫的例子指齣瞭這一點。所謂的冷戰則提供瞭第二個、但同樣迫在眉睫的例子。當今的遊擊戰爭最初發軔於1932年以來的中日戰爭,隨後在“二戰”中,在1945年以後最近的印度支那和其他地區獲得進一步發展。在這類遊擊戰爭中,兩種對立的事件、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戰爭和敵對性交織在一起:首先是當地人民齣於天性抵抗外來入侵國的戰爭,然後是利益性的第三方、有侵略世界野心的實力對這種抵抗戰爭的援助與操縱。對於古典戰爭的指揮來說,遊擊戰爭僅僅是“非正規戰爭”,一種單純的邊緣戰爭;然而,遊擊戰爭盡管沒有成為核心戰爭,卻成為世界革命的戰爭指揮的關鍵戰爭。人們想到的僅僅是古典的準則:武裝部隊同敵人戰鬥——普魯士德國的陸軍指望用這一準則來打敗遊擊隊;因此,警察對沿途搶劫的士兵格殺勿論。
在當今其他現代類型的戰爭中,在所謂的冷戰中,迄今為止建構起來的所有限製和監督戰爭的傳統體係的概念口袋都被捅破瞭。冷戰是對戰爭與和平和中立、政治與經濟、武力與文明、作戰人員與非作戰人員的一切古典區分的嘲諷,而不僅僅是對敵友的古典區分的嘲諷,盡管敵友區分的邏輯一貫性構成瞭冷戰的源頭和本質。
毫不奇怪,本世紀20年代以來,除瞭enemy之外,古老的英文詞語foe從四個世紀漫長的睡夢中蘇醒過來,重新被人們使用。這個時代在抹去戰爭與和平的區分的同時,又在製造核殺傷武器:在這樣一個時代,怎麼可能停止對劃分敵友的反思?最大的問題仍然在於限製戰爭;但是,如果戰爭在兩方麵都與敵對性的相對化脫不開乾係,那麼,限製戰爭不是一種玩世不恭的遊戲,就是發動一場狗咬狗的戰爭(dogfight),再不然就是自欺欺人的空談。
詳盡無遺地處理這些問題,填補一篇30年後再度問世的文本的明顯不足,不可能是這篇短小論著的重版序言的意義所在,不消說,它也不可能取代將要重新撰寫的著作。如果僅僅要提示為什麼這篇論著會引起持久的興趣並說明重印原文的原因,這樣的序言肯定足夠瞭。
……
政治的概念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