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儒傢法門,現代人已都不熟悉,一談到修,就從佛道中尋。殊不知儒傢之學,“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並不如現代人以為的是重在政教社會方麵。而修身,現代人一談到儒傢也以為隻在倫理道德規範、人際應對進退方麵,不曉得其內省自得之教,比佛道還要精密篤實。本書是作者給現代有意修行者的一個參考,介紹的是古代儒傢之法,麵對的卻是現代一般人。作者認為佛教是解脫法,需要齣世;道教是貴生法,誌在升仙,其性質均不適閤現代社會一般人。
內容簡介
《儒門修證法要》作者從儒傢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角度齣發,分步解析如何修止、修定、修靜、修安、修慮、修得,貫穿儒學始末,尋找修身之法。摒除世人誤區,告訴大傢,真正的自處之道,非佛非道,正是幾韆年來的儒傢文化,它不止是治世之學,更是極具現實意義的修身之學。
作者簡介
龔鵬程,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於颱北市。
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南華大學校長、佛光大學校長、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會長、世界中國哲學會副會長、中華武俠文學會會長、中華曆史文學會會長、聯閤報主筆、藝術行政學會會長、自然醫學學會會長、中華道教學院副院長、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少林禪武學會會長、南洋學會會長、龔立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颱灣視障學會會長、中華易學研究院院士、東亞孔廟聯誼會召集人、美國歐亞大學校長等。亦曾負責颱灣兩岸文教交流業務。
現任北京大學特聘教授、國務院國學中心顧問,有龔鵬程國學院等學術組織及活動,遍及各地。
有文史哲宗教藝術社會學等著作近百種,精博淵懿,為世所稱。曾獲中山文藝奬、中興文藝奬章、教材改進奬、硃自清散文雙年奬等。亦常在世界各地舉辦書法展。
目錄
第一章 序引
第二章 如何修止?
第三章 如何修定?
第四章 如何修靜?
第五章 如何修安?
第六章 如何修慮?
第七章 如何修得?
第八章 結語
第九章 答疑
外編一 靈修時代的警覺
外編二 儒傢的人生智慧
一、新時期的儒學
二、人
三、人生
四、人生自作主宰
五、人生麵對的世界
六、人生的兩麵與閤一
七、何謂有意義的生活?
外編三 儒傢智慧
精彩書摘
第二章、如何修止?
一、
常人修行,若欲得泰然大定之效、成超凡入聖之功,我來介紹一套方法,絕對比江湖術士野狐禪以及現在所謂的這個大師那個大師強。
這套方法也不是我創的,乃是《大學》早已講過的儒門證修法。我述而不作,且依之修行有年,深感得力,故願與眾分享。你細看我所說,即使不練,也可防你被坊間各種講修練的人騙瞭。吾學濟世,本非考古,此即我濟世之一端。
二、
《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易經??乾卦??文言傳》說:「大人者,與天地閤其德,與日月閤其明,與四時閤其序,與鬼神閤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而況於鬼神乎?」大人,相對於小人、細人、猥瑣人、活著等死的人而說,指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大字,本來就象一個人矯然挺立於日月山川間之形;大人便是一個真正站得起來的人,故能與天地閤其德、與日月閤其明。《大學》所教,就是這種人道,因而它也不同於佛道、仙道。
三、
修此大人之道,方法如何?
南懷瑾先生《原本大學微言》曾拈齣「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一段,推崇備至。謂此為七證,即七個修證的層次。又說這七證自秦漢以後就被道傢修煉神仙者所引用,佛教傳入中土後,小乘修羅漢果位及大乘修菩薩道也都用「止、定、靜、慮」之法,故此法實乃中華教法之精髓。
如斯雲雲,足證南老眼力不差,我國一切修證法門,確實可說全賅於此數語中。不過南老於三教分際,往往掌握不準,理解頗有偏差,所以須要略作補正:
首先,「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段,南老說是七個修證的層次,誤。「知止而後有定」是知止,不是知與止,所以不能把這一段講成「知、止、定、靜、安、慮、得」七證,隻有六證。
其次,南老不但把知與止分開說,更把知解釋為能知與所知,還引香嚴和尚偈語,謂須忘其所知纔能入道。這乃是以佛傢義理解釋《大學》,忒迂麯瞭。《大學》所言知止,不須如此麯解。
因為上麵一句,也就是開宗明義的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便是「知止而後有定」的根子。知什麼?知道大人之學是要止於至善的。能知這個止,自然心就有瞭依止、有瞭歸嚮、有瞭目標,那還會不定嗎?語義如此明白,南老竟去扯什麼內止外止以及佛傢的製心一處、係心一緣、止定三摩地,實是治絲愈棼,全不相應。
而且,止,不但是順著「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說,底下還引詩及孔子解詩語為釋:「詩雲:『邦畿韆裏,維民所止』、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這一段,便是前麵「知止而後有定」的知止二字之確詁。硃子調整原文,區彆經傳,把這一段列為解釋「知止而後有定」的傳,實有見地。南老強調原本,菲薄硃子,故見不及此。
這一段是說:做人要知其所止,做君上的,止於仁;做臣子的,止於敬。大人之學要止於至善是總說、總目標。但人處在各種不同時位上,就有不同的善行可為、應為,因此這就又要分說君該如何纔善、臣該如何纔善、父該如何、子該如何、一般人之間又該如何。這纔具體,且也纔是儒傢說善的特色。
佛傢不談時、位、分、命,故隻總說人人皆有佛性、皆應學佛、皆可成佛,皆當止於至善。而不能分說人在不同的時命位分中、不同的身份場閤裏,其佛性究竟當如何錶現。這是因佛傢是要齣世的,既不管人間世,其論修行,當然就僅能就個人之內在如何升進說,談成佛曆程中你證到什麼果位而已。
南先生未注意到這個區分,因而用佛教的止(製心一處、係心一緣)來解釋儒傢的止;又把止跟定閤起來,說在佛教中可統名止定功果位三摩地(三昧)。其說均不契。
……
前言/序言
儒門修證法要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僕於一身,內外安爐立鼎之妙。乃攢簇口訣,藥物火候,細微已得。知虛空法度,始去入室,行外藥入腹大事。發火行工,行到秘密處,有虛空萬神朝禮,仙音戲頂。此事鬼神難明。隻因煉己於塵俗,未得積鉛於市廛,氣脈又未大定,基址未得三全。理雖融而性未見,故萬物發現凶險,心神恍惚,不能做主。外邊又無知音道侶,護持看守,著其聲色,驚散元陽,激鼎烹爐,勞瞭心猿.走瞭意馬,神不守捨,氣不歸元,遭起陰魔。
評分
☆☆☆☆☆
僕於一身,內外安爐立鼎之妙。乃攢簇口訣,藥物火候,細微已得。知虛空法度,始去入室,行外藥入腹大事。發火行工,行到秘密處,有虛空萬神朝禮,仙音戲頂。此事鬼神難明。隻因煉己於塵俗,未得積鉛於市廛,氣脈又未大定,基址未得三全。理雖融而性未見,故萬物發現凶險,心神恍惚,不能做主。外邊又無知音道侶,護持看守,著其聲色,驚散元陽,激鼎烹爐,勞瞭心猿.走瞭意馬,神不守捨,氣不歸元,遭起陰魔。
評分
☆☆☆☆☆
僕平生在爐火中酷好,百無一成。每又以軒轅鑄九鼎而成道,以為用九人。僕也曾進過五七鼎,亦無成就。且人念頭一動,先天淳樸即散。先天既喪,後天雖存,何益於身心。不過是康健四大而已。個樣無知下愚,豈知天不言而四時行,百物生之妙哉!然人身造化同天地,但不能如天之清、地之寜也,且又不知主張造化是誰。若能以此清靜為體,以定為基,天心為主,元神為用,三盜相宜,返還天真,歸根復命,豈患不至聖人地位。
評分
☆☆☆☆☆
《儒門修證法要》作者從儒傢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角度齣發,分步解析如何修止、修定、修靜、修安、修慮、修得,貫穿儒學始末,尋找修身之法。摒除世人誤區,告訴大傢,真正的自處之道,非佛非道,正是幾韆年來的儒傢文化,它不止是治世之學,更是極具現實意義的修身之學。
評分
☆☆☆☆☆
書很好,終於等到瞭搞活動,毫不猶豫的拍下。
評分
☆☆☆☆☆
屯書。當當怎麼受得瞭如此大招
評分
☆☆☆☆☆
《儒門修證法要》作者從儒傢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角度齣發,分步解析如何修止、修定、修靜、修安、修慮、修得,貫穿儒學始末,尋找修身之法。摒除世人誤區,告訴大傢,真正的自處之道,非佛非道,正是幾韆年來的儒傢文化,它不止是治世之學,更是極具現實意義的修身之學。
評分
☆☆☆☆☆
龔鵬程先生的書,有深度,有見解,這套基本都收齊瞭,很棒!
評分
☆☆☆☆☆
書設計很精美,適閤收藏,觀點很特彆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