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斯:論符號(李斯卡 皮爾斯符號學導論)

皮爾斯:論符號(李斯卡 皮爾斯符號學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皮爾斯 著,趙星植 譯
圖書標籤:
  • 符號學
  • 皮爾斯
  • 哲學
  • 語言學
  • 半學
  • 符號
  • 邏輯
  • 美國哲學
  • 思想史
  • 認知科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481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32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符号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皮爾斯是符號學主要的創始人。 《皮爾斯——(論符號李斯卡皮爾斯符號學導論)/符號學譯叢》是皮爾斯關於符號的論述的集閤。 本書是皮爾斯符號學文獻第1個完整的中譯本。 皮爾斯創造瞭大量符號學術語,其中大多數依然被當今世界符號學運動沿用。這些術語國內無定譯,許多甚至從無翻譯。皮爾斯本人的用法前後亦有變化,這種狀況給人們閱讀皮爾斯著作增加瞭很多睏難。為此,譯者不揣謭陋,冒昧整理翻譯。為瞭讓讀者盡可能瞭解皮爾斯采用這些術語的特殊意義,本書盡可能做到一術語對應一譯文,同時盡量給齣原文。附錄中列齣瞭詳盡對照錶,懇請專傢批評指正。
  

目錄

迴到皮爾斯——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論符號》中譯本代序
皮爾斯:論符號
引論 符號學的定義
1.符號學的定義
2.符號學的門類
第一章 符號研究的現象學基礎
1.現象學的主要領域
2.現象範疇
3.第一性
4.第二性
5.第三性
6.意識的範疇
7.範疇間的相互關係
第二章 符號的三分構造
1.符號或再現體
2.對象
3.解釋項
第三章 符號的三個三分法分類
1.第一種三分法:質符、單符、型符
2.第二種三分法
(1)像似符
(2)指示符
(3)規約符
(4)三類符號對比
3.第三種三分法
(1)呈符
(2)申符
(3)論符
4.符號的進一步分類
第四章 符號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符號學在科學體係中的地位
2.符號學與邏輯
(1)演繹
(2)歸納
(3)試推
(4)其他邏輯現象
3.符號學與修辭
4.探究社群與真相
(1)探究社群
(2)真相
皮爾斯符號學導論
詹姆斯·雅各布·李斯卡著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符號學學科
1.作為形式科學的符號學
2.符號學在科學體係中的地位
3.符號學在科學體係中的角色
4.符號學的劃分
5.作為共識之學的符號學
6.符號學的一般特徵
7.semeiotic和semiology:作為學科的比較
第二章 符號語法學
1.符號的一般形式條件
(1)符號的基礎(呈現條件)
(2)符號的對象(再現條件)
(3)符號的解釋項(解釋條件)
(4)三元關係(三元條件)
2.符號類型學
(1)基於呈現品格的符號類型學
(2)基於再現品格的符號類型學
(3)基於解釋能力的符號類型學
3.符號的分類
第三章 批判邏輯學
1.批判邏輯學的基礎
2.對論證的剖析
3.演繹
4.作為自然演繹之再現的存在圖係統
5.歸納
6.{式推
7.其他推理形式
8.推理過程
9.三種推理形式之最終主導原則的有效性
第四章 普遍修辭學
1.社群的形式條件
2.作為交流之形式研究的普遍修辭學
3.交流目的論
4.作為探究之形式條件研究的普遍修辭學
5.確立意見的諸種方法
6.探究社群
7.目的論:符號以及具體閤理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l 皮爾斯符號學術語英漢對照錶
附錄2 皮爾斯符號學術語漢英對照錶
譯後記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很满意!

评分

评分

非常好,我很喜欢, 很喜欢

评分

还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发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

评分

皮尔斯是符号学最主要的创始人。 《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符号学译丛》是皮尔斯关于符号的论述的集合。 本书是皮尔斯符号学文献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 皮尔斯创造了大量符号学术语,其中大多数依然被当今世界符号学运动沿用。这些术语国内无定译,许多甚至从无翻译。皮尔斯本人的用法前后亦有变化,这种状况给人们阅读皮尔斯著作增加了很多困难。为此,译者不揣谫陋,冒昧整理翻译。为了让读者尽可能了解皮尔斯采用这些术语的特殊意义,本书尽可能做到一术语对应一译文,同时尽量给出原文。附录中列出了详尽对照表,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评分

发货速度快,产品质量好

评分

非常好,我很喜欢, 很喜欢

评分

皮尔斯是符号学最主要的创始人。 《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符号学译丛》是皮尔斯关于符号的论述的集合。 本书是皮尔斯符号学文献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 皮尔斯创造了大量符号学术语,其中大多数依然被当今世界符号学运动沿用。这些术语国内无定译,许多甚至从无翻译。皮尔斯本人的用法前后亦有变化,这种状况给人们阅读皮尔斯著作增加了很多困难。为此,译者不揣谫陋,冒昧整理翻译。为了让读者尽可能了解皮尔斯采用这些术语的特殊意义,本书尽可能做到一术语对应一译文,同时尽量给出原文。附录中列出了详尽对照表,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