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第7版)》是基因組學的綜閤型教科書,闡述瞭基因組的起源、體係、理念與基本概念,特彆介紹瞭真正意義的基因組的次實踐——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核心技術——測序的發明與發展,基因組學在認知生命及育種、醫學等方麵的廣泛應用。
第一篇 曆史
本篇概要
●第1章 孟德爾學派的世界觀
●第2章 核酸承載遺傳信息
與本書其他章節不同,組成第1篇的兩個章節所包含的內容與以前的版本相比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動。我們仍然保留這些章節,因為這一部分內容同過去一樣特彆重要。具體來說,第1章和第2章主要對遺傳學及其分子基礎的形成做一曆史性的迴顧,介紹關鍵的思路和實驗。
第1章著重介紹遺傳學曆史上的奠基性事件,我們將詳細討論從發現遺傳學基本規律的著名孟德爾豌豆實驗,到Garrod的“一個基因一個酶”假說。第2章介紹瞭其後分子生物學的革命性事件,這一革命始於Avery發現DNA是遺傳物質,繼而Watson和Crick 提齣DNA雙螺鏇模型,以及破譯遺傳密碼以及“中心法則”(DNA通過生成RNA而生成蛋白質)。這一章的結尾討論瞭許多生物體在全基因組測序方麵的最新進展,以及測序對現代生物學的影響。
冷泉港實驗室檔案館中的照片
第1章孟德爾學派的世界觀
人類在所有的生物中是獨一無二的,這很容易理解。人類已經獨自建立瞭復雜的語言係統,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復雜的思維和情感交流,並且建立瞭偉大的文明進而改變瞭這個世界,這對其他的生命形式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人類與其他物種相比,肯定有某種特殊性。這種觀點在許多宗教形式中都有清晰的體現,通過這些宗教我們試圖解釋生命的起源以及我們存在的理由,進而嘗試創造一種可操作的、用來規範我們生活的條律。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人們很自然地認為,就像每個人的生命有特定的起始和終結時間一樣,整個人類及其他所有生命形式應該也是在一個特定時刻被創造齣來的。
150年以前,當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華萊士( Alfred R. Wallace)基於適者生存的觀點提齣瞭演化理論時,這種“創世論”的觀點纔第一次受到瞭真正的質疑。他們認為,各種形式的生命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持續地産生一些略有不同的動植物,其中的一些因為適應環境而存活下來,並且産生更多的後代。在演化論提齣的時代,他們還不知道這些持續發生的變異的起因,但是他們確實正確地意識到,如果這些變化要想成為演化的基礎,由此所獲得的新特徵一定要在後代中保持下去。
最初,達爾文受到瞭猛烈的抨擊,主要是來自那些不願意相信人類與醜陋的猿類可能有共同祖先的人們,哪怕這些祖先是生活在一韆萬年以前。也有一些反對者是生物學傢,他們認為達爾文的證據不能令人信服。其中一位是著名的自然學傢Jean L. Agassiz,當時在哈佛大學花瞭多年的時間寫文章反對達爾文和他的夥伴赫胥黎(Thomas L. Huxley),赫胥黎是當時最有影響的演化論的推行者。到19世紀末期,科學上的爭論已經基本結束瞭。如今動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在化石記錄中的選擇性齣現(selective occurrence)隻能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連續演化的生物來自共同的祖先。今天,演化論已經被普遍接受,當然除瞭極少數原教旨主義者(fimdamentalist),他們拒絕的理由不是基於理智,而是來自宗教的教義。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我們可以立即推論,40億年以前存在於地球上的生命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也許就像我們今天所知的最簡單的生命形式——細菌,存在這樣小的細菌也告訴我們生命狀態的實質是在很小的生物中建立的。演化理論還認為生命的基本原理適用於所有的生命形式。
孟德爾的發現
孟德爾(Gregor Mendel)的實驗研究是不同豌豆品係間進行育種實驗(遺傳雜交)的結果,這些豌豆品係間具有不同的、界定明確的特徵,如種子的形狀(圓滑或皺縮)、顔色(黃色或綠色)、豆莢的形狀(飽滿或皺縮)及莖稈的長度(高稈或矮稈)等。他集中研究瞭界定明確的特徵間的差異,這一點非常重要。以前許多育種傢曾嘗試研究整體性狀的遺傳,如植株總重,但是沒能發現任何親本和子代間性狀傳遞的簡單的規律(框1-1)。
框1-1孟德爾定律
具有從一代細胞嚮下一代細胞傳遞可遺傳的性狀的能力,是生命細胞最重要的特徵。人類早已注意到遺傳的存在,他們觀察到許多性狀,如眼睛或頭發的顔色,可以由父母傳遞給孩子。但是,直到20世紀的前幾年,遺傳的物理學基礎並不清楚,遺傳的染色體理論就是在那個富於創造性的時期建立的。
1860年,人們已經知道遺傳物質可以通過精子和卵子傳遞。1868年Ernst Haeckel注意到精子主要由核物質組成,所以推測核是負責遺傳的。此後,大約又花瞭20年的時間纔確定瞭染色體是活性因子,因為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等細節是首先需要研究清楚的。當這些工作都完成後,可以看齣,不像其他的細胞組分,染色體在子代細胞中是完全等量均分的。而且,很容易理解形成單倍體的減數分裂過程使精子和卵子染色體數目減小,這對保證後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來說是必需的。但是這些事實僅僅提示染色體可能攜帶遺傳物質。
隨著遺傳基本規律的發現,在世紀交替之際獲得瞭證據。1865年,孟德爾在他送給位於Bmo的自然科學學會的文章“植物雜交實驗”中首次提齣相關的概念。在他所展示的數據中,孟德爾詳細地描述瞭豌豆性狀的傳遞模式(我們將在下文詳細介紹)、他關於遺傳原理的結論、以及與有爭議的演化論的關係等。盡管孟德爾早期做過一些努力,試圖引起當時主流生物學傢的興趣,但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認可,他的觀點完全被忽視瞭。1900年,孟德爾去世後16年,三位獨立工作於不同係統的植物育種傢驗證瞭被遺忘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孟德爾的工作。Hugo DeVries、Karl Correns和Erich Tschermak從事的是與孟德爾相關的工作,在不知道孟德爾工作的情況下分彆獲得瞭相似的結論。
……
坦白說,我購買《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第七版)》更多的是齣於一種職業發展的考量,而並非純粹的學術興趣。作為一名在生物技術領域工作多年的從業者,我深知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存在著鴻溝。很多時候,我們在實驗室裏處理著復雜的實驗流程,但對於其背後精密的分子機製卻知之甚少。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設想,它會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最新的研究進展,幫助我理解當前生物技術領域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例如,基因編輯技術、閤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其底層邏輯必然與基因的分子生物學息息相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梳理清晰這些概念,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我的工作,並能更有效地進行創新和改進。它就像一塊需要被發掘的寶藏,我相信其中蘊含的知識能夠極大地提升我的專業素養和競爭力。
评分這本《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第七版)》著實是一次令人振奮的學習之旅,盡管我目前還沒能深入到書中具體的內容,但僅憑其聲名和在學術界的地位,就足以讓我充滿期待。我一直對生命最基本的構成單位——基因——運作的奧秘深感好奇。從DNA雙螺鏇的發現到基因組測序的時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而這本書,作為這一領域的經典之作,想必承載瞭無數前沿的知識和深刻的洞見。我設想,它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錯綜復雜的分子世界,去理解基因如何復製、轉錄、翻譯,以及它們如何精確地調控著生命體的方方麵麵。這種對生命本質的探索,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和敬畏。我相信,即使是其中最基礎的概念,通過這本書的闡釋,也會變得清晰而易懂,為我今後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它的厚度本身就預示著內容的豐富和詳實,我期待著能從中獲得對生命科學宏大圖景的深刻理解,並能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评分我對《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第七版)》的期待,更側重於它在解決未來生命健康問題上的潛在貢獻。作為一名對醫學和生物科學交叉領域充滿興趣的人,我一直關注著那些能夠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突破。我知道,分子生物學是理解和治療許多疾病的關鍵。我設想,這本書中一定會包含大量關於遺傳性疾病、癌癥發生機製、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分子基礎等內容。我希望通過閱讀它,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些疾病的根源,並對未來基於分子層麵的治療手段(如基因療法、靶嚮藥物等)有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我更把它看作是通往未來醫療變革的一扇窗戶,讓我能夠窺見科學的力量如何被應用於改善人類的健康和福祉。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初次接觸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學生來說,《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第七版)》的齣現,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我常常感到,麵對浩瀚的生物學知識海洋,不知從何處著手。而這本書,被譽為該領域的“聖經”,它的權威性和係統性是我所看重的。我期待它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我,從最基本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分子通路和調控機製。我設想,書中會有大量精美的圖示和清晰的邏輯結構,幫助我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DNA的結構、基因的錶達調控、蛋白質的閤成等等,這些都是對我來說全新的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最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這些復雜的知識呈現齣來,讓我能夠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它的存在,讓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滿瞭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评分在我看來,《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第七版)》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它更代錶著人類對生命奧秘不斷探索的精神。我一直堅信,科學的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分子生物學正是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分支。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娓娓道來生命最深層的秘密。它可能會揭示齣基因在生命進化中的作用,或者在復雜生物係統中的精妙配閤。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科學傢們嚴謹求實的態度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僅僅在於它傳授的知識本身,更在於它所激發的那份對科學的好奇心和對生命的熱愛。我希望它能夠讓我更加理解生命的奇妙與復雜,並激勵我以更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和探索未知。
评分这么厚的书,再加之国外版权 这个价钱很良心了
评分公司工会年底给职工创新工作室配的书,员工反响不错,掀起了一股读书潮!
评分专门等618才买,买了几十本,价格便宜,是屯书的最佳时机,也给京东物流点赞,一天就到了,送货迅速,收到书没有任何损坏
评分挺快的,预计21号送到,20号就到了。不过,包装实在是真的太简陋了,只用袋子装上了,对于书而言,最起码要把书包装好后在装袋子吧,快递送过来之后包装袋已经破损,而且,书装的也不仔细,书角和包装袋破的地方书有磨损的地方。其他都还好,只希望下次包装能改进吧。
评分外皮破了一片,一个买了三本书,就这本没有包装,还破了。
评分书包的都没包,呵呵!!当天下单,晚上就到了,书包的好的?活动给力!
评分这个包装真是给跪了,下单时我还专门留言说好好包装,结果就弄一塑料袋子,这么厚的书摔摔打打的不坏才怪!书收到有破损、卷页,虽然是打折买的,但也不用这么敷衍啊。。。
评分整本书的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不过有些内容比较老了,
评分挺不错的书,值得一读。生物实验室必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