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名哲學傢維特根斯坦生前未打算發錶的遺作
維特根斯坦,現代西方知名哲學傢,早年曾受羅素的影響而成為邏輯經驗主義的先驅之一,後來脫離瞭該流派又成為日常語言哲學的主要代錶。他不僅對邏輯經驗主義哲學、日常語言哲學的發展,而且對哲學方法、邏輯學的發展都作齣瞭重大貢獻,備受現代西方哲學界的尊重。
2)瞭解維特根斯坦學說、個人精神麵貌的第一手資料
本書收集瞭維特根斯坦37年間的有關筆記,對其社會曆史思想、文藝評論思想、道德倫理思想的瞭解十分寶貴。同時,從這些筆記中還可以大緻看到一位現代西方知名哲學傢的精神麵貌、生活閱曆、個人性格、文化修養、治學風格、興趣愛好,是十分寶貴的材料。
3)風格洗練明快,哲理精闢,令人迴味良久
《文化和價值/漢譯經典名著》極好地反應瞭維特根斯坦的寫作文風,深入淺齣,常常以箴言警句錶述齣富有哲理的觀點,同時也有晦澀、深奧、枯燥乏味的一麵。馮·賴特在選編時,以中立、客觀的立場忠實地反應瞭作者的思想學說,為後世研究維特根斯坦提供瞭比較直接的材料。
更多精彩圖書請點擊>>>>
《文化和價值/漢譯經典名著》一書是由維特根斯坦的學生馮·賴特根據其遺稿、按照年代順序編排的劄記性作品,收錄瞭作者自一九一年起到一九五一年間所記錄的關於哲學、曆史、宗教、科學、教育、美學、藝術等方麵問題的評論筆記,全書簡練明快、深入淺齣,倫理精闢、擲地有聲。這些筆記對於瞭解維特根斯坦主要著作的孕育、創作過程,思想理論的醞釀、形成和變化過程等有著重要意義。某種意義上,也是他三十七年間思想活動的自傳性紀實。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1889-1951),齣生於奧地利,後入英國籍。哲學傢、數理邏輯學傢,語言哲學的奠基人,20世紀偉大的哲學傢之一。代錶作品《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
黃正東,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1992年擔任美國芝加哥德保大學法學院的兼職教授,講授現代中國法律。1997年至2001年擔任香港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校外督導員,負責批改、輔導法學碩士研究生有關中國商業和民法方麵的考試論文。兼任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廣西大學、湖北大學及中南民族大學的客座教授。曾經擔任全美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聯閤會主席(1988年),耶魯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會長,旅美中國科學傢工程師協會創始人之一及首屆常務副會長(1992)。
唐少傑,男,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1982年入武漢大學哲學係,獲碩士學位,1985年7月畢業後入清華大學任教。2002年8月—2003年7月,為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這本書的篇幅相當可觀,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但奇怪的是,閱讀過程中我幾乎沒有産生過“冗長”的感覺。這完全歸功於作者高超的敘事節奏把控能力。他懂得在宏大的理論闡述之後,適時地插入一些精妙的曆史典故或生動的案例分析,就像在高強度訓練中穿插瞭短暫的拉伸環節,既保證瞭思想的連貫性,又給予瞭讀者喘息和消化的空間。信息的密度非常高,每一段文字都仿佛經過瞭韆錘百煉,幾乎沒有一句廢話。但即便如此,由於論證結構組織得極其清晰,主綫脈絡始終牢牢掌握在讀者手中,不會讓人迷失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這種精確到位的節奏感,是許多試圖闡述復雜體係的著作所難以企及的,它充分體現瞭作者對材料駕馭的爐火純青。
评分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閱讀體驗,那一定是“思想的激蕩”。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能閤上書本,然後一切如常的作品。恰恰相反,它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的漣漪久久不能平息。書中的某些論斷,初讀時甚至會讓我産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因為它挑戰瞭我過去幾十年形成的一些固有認知。但作者那種嚴密的邏輯推演和旁徵博引的論據,又逼迫你必須停下來,進行深度的自我反思。我發現自己頻繁地停頓,拿起筆在空白處寫下疑問或感悟,甚至會在深夜裏輾轉反側,思考那些跨越時空的議題。這種閱讀過程是主動的、甚至是有些痛苦的,因為它要求你走齣舒適區,直麵那些難以迴答的終極問題。讀完之後,看待世界的方式似乎有瞭一些細微但深刻的轉變,一種新的觀察世界的“鏡頭”被安裝好瞭。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說實話,初拿到手的時候就給我一種沉甸甸的敬畏感。封麵選用的那種略帶粗糲感的紙張,搭配上燙金的字體,簡直就是經典名著的範兒。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書脊上的紋理,像是訴說著歲月的沉澱。拿在手裏的時候,手指會不自覺地摩挲那些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印刷師傅當年的用心。內頁的排版也極其考究,字號適中,行距舒展,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一頁的切口都處理得乾淨利落,整體來看,製作工藝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讓人感覺到齣版方對“經典”二字的真正理解和尊重。這種對實體書的極緻追求,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鼓勵人們慢下來,用更虔誠的心態去對待文字。我甚至會小心翼翼地給它配上一個書套,生怕任何一點磨損會破壞它原有的這份厚重感。
评分從一個純粹的學術價值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它為我們理解某個特定領域的思想源流提供瞭一個堅實可靠的基石。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的文獻和參考資料極其豐富,顯示齣作者在研究過程中進行瞭地毯式的梳理和考證。更重要的是,它並非僅僅是對前人思想的簡單羅列或總結,而是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提齣瞭富有洞察力的新見解。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研究這一領域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起點和參照係。它教會我如何構建一個嚴謹的知識框架,如何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去剖析一個問題,其方法論層麵的啓發甚至比具體結論本身更為寶貴。讀完後,我感覺自己掌握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套係統性的分析工具,這對於我未來的學習和思考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评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簡直可以說是匠心獨運,讓人拍案叫絕。我特地對比瞭幾處關鍵段落,發現譯者在處理那些晦澀難懂的古老概念時,展現齣瞭驚人的功力。他們沒有一味地追求字麵上的對等,而是深入挖掘瞭原文背後的文化土壤和思想精髓,然後用非常貼閤現代漢語讀者的語言進行瞭精準的轉譯。有些長句的結構極其復雜,充滿瞭從句和倒裝,但譯文讀起來卻如行雲流水,邏輯清晰,毫無滯澀之感。這說明譯者不僅精通外語,更對人類文明史和哲學思辨有著深刻的洞察。尤其在一些涉及倫理睏境或形而上學討論的地方,譯者用詞的準確性和文學性達到瞭完美的平衡,真正做到瞭“信、達、雅”的統一。這種級彆的翻譯,無疑提升瞭閱讀的層次,讓原本可能高高在上的思想變得可親近,卻又不失其應有的深度和嚴肅性。
评分从前查拉图斯特拉也像所有的彼岸论者那样,把他的幻想抛到人类之彼岸。那时,世界对我而言,似乎是一个正在受痛苦受折磨的神的作品。 那时,我觉得世界是梦,是一位神的诗;是一位感到不满意的神的眼前漂浮着的彩色烟雾。 善与恶,苦与乐,我和你——我认为这些都是造物主眼前漂浮着的彩色烟雾。造物主想脱离自我,——于是他创造了世界。 对于受苦者来说,不顾自己的痛苦,迷失自我,这是一种沉醉的快乐。从前,我觉得世界是沉醉的快乐和迷失自我。 这个世界,是永远不完美的,是一个永远矛盾的映象,一个永远不完美的映象——对它不完美的造物主来说,是一种沉醉的快乐:——我曾经觉得,世界就是这样。 因此,我曾经也把我的幻想抛到人类之彼岸,就像所有的彼岸论者那样。真的抛到人类的彼岸了吗? 啊,兄弟们,我创造的这个神,像所有的神一样,是人类的作品和人类的疯狂! 这个神也是人,只不过是一个可怜虫,而我昵:我觉得这个幽灵是从自我的死灰和火炭中来的,这是千真万确的!我认为它不是从彼岸来的! 我的兄弟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战胜了我这个受苦者。我把自己的死灰带到山里去,我为自己发明了一种更加明亮的火焰。看吧,这时这个幽灵从我这里消失了! 现在相信这种幽灵对我来说是一种痛苦,对康复者来说是一种折磨:现在对我来说是痛苦和耻辱。我对彼岸论者如是说。 痛苦和无能创造了所有的彼岸论者;只有受苦最深的人才能体验到幸福的那种短暂的疯狂。 疲倦想以一次跳跃,想以一次拼命的跳跃而登峰造极,这是一种可怜而无知的疲倦,它甚至什么都不想要了:这种疲倦创造了所有的神和来世。 我的兄弟们,请相信我!这是肉体对肉体感到绝望,——这个肉体以错乱的精神的手指去摸索最后的几道墙。 我的兄弟们,请相信我!这是肉体对大地感到绝望,——这个肉体听到存在的肚子对它诉说。 这时,它想用头穿过最后的几道墙,而且不仅用头,——伸到“彼岸的世界”。 可是,“彼岸的世界”在人类面前隐蔽得很好,那是个去人性化的、非人性的世界,它是天上虚无的东西;存在的肚子决不跟人说话,除非它自己是人。 真的,一切存在都是难以证明的,也难以让它说话。兄弟们,告诉我,万物之中最奇特的东西,难道不是最容易证明的吗? 是的,这个自我与自我的矛盾和纷乱,最真诚地述说自己的存在,这个创造的、愿意的、评价的自我,它是事物的标准和价值。 这个最真诚的存在,这个自我,——即使在它创作、狂想和以折断的翅膀飞行时,它也谈说肉体,也还需要肉体。 这个自我,越来越真诚地学习说话;而它学得越多,就越能赞美与尊重肉体和大地。 我的自我教我一种新的骄傲,我把这种骄傲教给世人:不再把头埋进上天的事情的沙堆里,而要自由地昂起头,昂起这大地的头,为大地创造意义。 我教世人一种新的意志:沿着人类盲目地走过的路走去,并且肯定它,不再像病人和垂死者那样,悄悄地从这条路上溜走。
评分经典之作
评分很好
评分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找回文化的价值,社会的价值
评分书包装完好没有破损。收藏了。好好学习。有点薄
评分送货快,维老师的书慢慢品细细嚼。
评分经典名著,春季读书季入的,简装版本,大小合适,字体排版比较舒适。值得购买。
评分维特根斯坦和自己聊天的内容,挺有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