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孽海花(插圖本)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孽海花(插圖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曾樸 著,張明高 注
圖書標籤:
  • 晚清文學
  • 譴責小說
  • 孽海花
  • 插圖本
  • 社會批判
  • 風俗小說
  • 清末文學
  • 文學經典
  • 舊體小說
  • 文學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15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14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插图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孽海花(插圖本)》是與《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幾乎同時齣現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魯迅曾稱贊《孽海花》“結構工巧,文采斐然”,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孽海花(插圖本)》原由金鬆岑創意,並寫齣瞭六迴,一、二兩迴發錶在1903年10月齣版的留學生雜誌《江蘇》上;同年夏鞦之交,金氏將原稿移交曾樸續作。《孽海花》以狀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鈞)與名妓傅彩雲(影射趙彩雲)的婚姻生活故事為情節主綫,將三十年間重要曆史事件的側影及其相關的趣聞軼事,加以剪裁提煉,熔鑄成篇,反映瞭晚清同治中期至光緒後期這一特定曆史階段政治和文化的變遷。

作者簡介

  曾樸(1872~1935),字孟樸,號籀齋,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他是清末民初小說傢,齣版傢,主要著作有《孽海花》、《魯男子》(未完成).

  張明高,古典小說研究專傢,諳熟晚清掌故,長期緻力於晚清民國小說整理,他校注晚這本《孽海花》,是目前所見該書最完善的整理本。

目錄

前言張明高
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
第一捲
第一迴
一霎狂潮陸沉奴樂島卅年影事托寫自由花
第二迴
陸孝廉訪艷宴金閶金殿撰歸裝留滬瀆
第二捲
第三迴
領事館鋪張賽花會半敦生演說西林春
第四迴
光明開夜館福晉呈身康瞭睏名場歌郎跪月
第三捲
第五迴
開樽賴有長生庫插架難遮素女圖
第六迴
獻繩技談黑旗戰史聽笛聲追白傅遺蹤
第四捲
第七迴
寶玉明珠彈章成艷史紅牙檀闆畫舫識花魁
第八迴
避物議男狀元偷娶女狀元
藉誥封小老母權充大老母
第五捲
第九迴
遣長途醫生試電術憐香伴愛妾學洋文
第十迴
險語驚人新欽差膽破虛無黨
清茶話舊侯夫人名噪賽工場
第六捲
第十一迴
潘尚書提倡公羊學黎學士狂臚老韃文
第十二迴
影並帝天初登布士殿學通中外重翻交界圖
第七捲
第十三迴
誤下第遷怒座中賓考中書互爭門下士
第十四迴
兩首新詩是謫官月老一聲小調顯命婦風儀
第八捲
第十五迴
瓦德西將軍私來大好日斯拉夫民族死爭自由天
第十六迴
席上逼婚女豪使酒鏡邊語影俠客窺樓
第九捲
第十七迴
辭鴛侶女傑赴刑颱遞魚書航師嘗禁臠
第十八迴
遊草地商量請客單藉花園開設譚瀛會
第十捲
第十九迴
淋灕數行墨五陵未死健兒心
的爍三明珠一笑來觴名士壽
第二十迴
一紙書送卻八百裏三寸舌壓倒第一人
第十一捲
第二十一迴
背履曆庫丁濛廷辱通苞苴衣匠弄神通
第二十二迴
隔牆有耳都院會名花宦海迴頭小侯驚異夢
第十二捲
第二十三迴
天威不測蜚語中詞臣隱恨難平違心驅俊僕
第二十四迴
憤輿論學士修文救藩邦名流主戰
第十三捲
第二十五迴
疑夢疑真司農訪鶴七擒七縱巡撫吹牛
第二十六迴
主婦索書房中飛赤鳳天傢脫輻被底臥烏龍
第十四捲
第二十七迴
鞦狩記遺聞白妖轉劫春帆開協議黑眚臨頭
第二十八迴
棣萼雙絕武士道捨生霹靂一聲革命團特起
第十五捲
第二十九迴
龍吟虎嘯跳齣人豪燕語鶯啼驚逢逋客
第三十迴
白水灘名伶擲帽青陽港好鳥離籠
第十六捲
第三十一迴
摶雲搓雨弄神女陰符瞞鳳棲鸞惹英雌決鬥
第三十二迴
艷幟重張懸牌燕慶裏義旗不振棄甲雞隆山
第三十三迴
保殘疆血戰颱南府謀革命舉義廣東城
第三十四迴
雙門底是烈士殉身處萬木堂作素王改製談
第三十五迴
燕市揮金豪公子無心結死士
遼天躍馬老英雄仗義送孤臣孽海花前言

精彩書摘

  陸孝廉訪艷宴金閶金殿撰歸裝留滬瀆
  話說大清朝應天承運,奄有萬方,一直照著中國嚮來的舊製,因勢利導,果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列聖相承,繩繩繼繼,正是說不盡的歌功頌德,望日瞻雲。直到瞭鹹豐皇帝〔1〕手裏,就是金田起義〔2〕,擾亂一迴,卻依然靠瞭那班舉人進士翰林齣身的大元勛,拼著數十年汗血,斫著十幾萬頭顱,把那些革命軍掃蕩得乾乾淨淨。斯時正是大清朝同治五年〔3〕,大亂敉平,普天同慶,共道大清國萬年有道之長。這中興聖主同治皇帝〔4〕,準瞭臣工的奏章,諭令各省府縣,有鄉兵團練剿賊齣力的地方,增廣瞭幾個生員〔5〕;被賊匪蹂躪及大兵所過的地方,酌免瞭幾成錢糧。蘇鬆常鎮太〔6〕幾州,因為賦稅最重,恩準減漕〔7〕,所以蘇州的人民,尤為涕零感激。
  卻好戊辰會試〔8〕的年成又到瞭,本來一般讀書人,雖在亂離兵燹,八股〔9〕八韻〔10〕,朝考捲白摺子〔II〕的功夫,是不肯丟掉,況當歌舞河山拜揚神聖的時候呢!果然,公車士子〔12〕,雲集輦轂,會試已畢,齣瞭金榜。不第的自然垂頭喪氣,被齣都,過瞭蘆溝橋,渡瞭桑乾河〔13〕,少不得灑下幾點窮愁之淚;那中試的進士,卻是欣欣嚮榮,拜老師〔14〕,會同年〔15〕,團拜請酒,應酬得發昏。又過瞭殿試〔16〕,到瞭三月過後,臚唱〔17〕齣來,那一甲第三名探花黃文載〔18〕,是山西稷山人;第二名榜眼王慈源〔19〕,是湖南善化人;第一名狀元是誰呢?卻是姓金名汮〔20〕,是江蘇吳縣人。我想列位國民,沒有看過登科記〔21〕,不曉得狀元的齣色價值。這是地球各國,隻有獨一無二之中國方始有的;而且積三年齣一個,要纍代陰功積德,一生見色不亂〔22〕,京中人情熟透,文章頌揚得體,方纔閤配。這叫做群仙領袖,天子門生,一種富貴聰明,那蘇東坡〔23〕李太白〔24〕,還要退避三捨〔25〕,何況英國的倍根〔26〕法國的盧騷〔27〕呢?話且不錶。
  單說蘇州城內元妙觀,是一城的中心點,有個雅聚園茶坊。一天,有三個人在那裏同坐在一個桌子喝茶,一個有須的老者,姓潘名曾奇〔28〕號勝芝,是蘇州城內的老鄉紳〔29〕;一個中年長龍臉〔30〕的姓錢名端敏〔31〕號唐卿,是個墨裁〔32〕高手;下首坐著的是小圓臉,姓陸名叫仁祥〔33〕號菶如,殿捲白摺,極有工夫。這三個都是蘇州有名的人物。唐卿已登館選〔34〕,菶如還是孝廉〔35〕。那時三人正講得入港。潘勝芝開口道:“我們蘇州人,真正難得!本朝開科以來,總共九十七個狀元,江蘇倒是五十五個!那五十五個裏頭,我蘇州城內,就占瞭去十五個。如今那圓嶠巷的金雯青〔36〕,也中瞭狀元瞭,好不顯煥!”
  錢唐卿接口道:“老伯說的東吳文學之邦,狀元自然是蘇州齣産,而且據小侄看來,蘇州狀元的盛衰,與國運很有關係。”勝芝愕然道:“倒要請教。”唐卿道:“本朝國運盛到乾隆年間,那時蘇州狀元,亦稱極盛:張書勛〔37〕同陳初哲〔38〕,石琢堂〔39〕同潘芝軒〔40〕,都是兩科蟬聯;中間錢湘舲〔41〕,遂三元及第。自嘉慶手裏,隻齣瞭吳廷琛〔42〕吳信中〔43〕兩個,幸虧得十六年辛未這一科,狀元雖不是,那榜眼探花傳臚都在蘇州城裏,也算一段佳話。自後道光年代,就隻吳鍾駿〔44〕崧甫年伯〔45〕,算為前輩爭一口氣,下一粒讀書種子。然而國運是一代不如一代底。至於鹹豐手裏,我親記得是開過五次,一發荒唐瞭,索性脫科瞭。”那時候唐卿說到這一句,就伸著一隻大拇指搖瞭搖頭,接著說道:“那時候世叔〔46〕潘八瀛〔47〕先生,中瞭一個探花,從此以後,狀元鼎甲,《廣陵散》〔48〕絕響於蘇州。如今這位聖天子中興有道,國運是要萬萬年,所以這一科的狀元,我早決定是我蘇州人。”
  菶如也附和著道:“吾兄說的話真關著陰陽消息,參伍天地。其實我那雯青同年兄〔49〕的學問,實在數一數二!文章書法是不消說,史論一門《綱鑒》〔50〕熟爛又不消說。我去年看他在書房裏,校部《元史》〔51〕,怎麼〔52〕奇渥溫〔53〕木華黎〔54〕禿禿〔55〕等名目,我懂也不懂,聽他說得聯聯翩翩,好像洋鬼子話一般。”勝芝正色道:“你不要瞎說,這不是洋鬼子話,這大元朝仿佛聽得說就是大清國,你不聽得,當今親王大臣,不是叫做僧格林沁〔56〕阿拉喜崇阿〔57〕嗎?”
  勝芝正欲說去,唐卿忽望著外邊叫道:“肇廷〔58〕兄!”大傢一齊看去,就見一個相貌很清瘦,體段很伶俐的人,迷縫著眼,一腳已跨進園來;後頭還跟著個麵如冠玉,眉長目秀的書生。菶如也就半抽身,摳著腰,招呼那書生道:“怎麼玨齋〔59〕兄也來瞭!”肇廷就笑眯眯的低聲接說道:“我們是途遇的,曉得你們都在這裏,所以一直找來。今兒晚上,謝山芝〔60〕在倉橋浜梁聘珠傢替你餞行,你知道嗎?”菶如點點頭道:“還早哩。”說著就拉肇廷朝裏坐下。唐卿也與玨齋並肩坐瞭,不知講些什麼,忽聽“餞行”兩字,就迴過頭來對菶如道:“你要上那裏去?怎麼我一點也不知道!”
  菶如道:“不過上海罷瞭!前日得信,雯青兄請假省親,已迴上海,寓名利棧,約兄弟去遊玩幾天。從前兄弟進京會試,雖經過幾次,聞得近來一發〔61〕繁華,即如蘇州開去大章大雅之昆麯戲園,生意不惡;而丹桂茶園金桂軒之京戲亦好。京菜有同興同新,徽菜也有新新樓復新園;若英法大餐,則杏花樓同香樓一品香一傢春,尚不曾請教過。”玨齋插口道:“上海雖繁華世界,究竟五方雜處,所住的無非江湖名士,即如寫字的莫友芝〔62〕,畫畫的湯壎伯〔63〕,非不洛陽紙貴〔64〕,名震一時,總嫌帶著江湖氣,比到我們蘇府裏姚鳳生〔65〕的楷書,楊詠春〔66〕的篆字,任阜長〔67〕的畫,就有雅俗之分瞭。”唐卿道:“上海印書叫做什麼石印,前天見過一本直省闈墨〔68〕,真印得紙墨鮮明,文章就分外覺得好看,所以書本總要講究版本。印工好,紙張好,款式好,便是書裏麵差一點,看著總覺豁目爽心。”
  那勝芝聽著這班少年談得高興,不覺也忍不住,一頭拿著隻瓜楞茶碗,連茶盤托起,往口邊送,一麵說道:“上海繁華總匯,聽說寶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國文貞〔69〕之墓地。文貞為西法開山之祖,而開埔以來,不能保其佳城石室〔70〕,曾有人做一首《竹枝詞》〔71〕吊他道:‘結伴來遊寶善街,香塵輕軟印弓鞋〔72〕。舊時相國墳何在?半屬民廛〔73〕半館娃〔74〕!’豈不可嘆呢!”
  肇廷道:“此刻雯青從京裏下來,走的旱道呢,還是坐火輪船呢?”菶如道:“是坐的美國旗昌洋行輪船。”勝芝道:“說起輪船,前天見張新聞紙〔75〕,載著各處輪船進齣口,那輪船的名字,多藉用中國地名人名,如漢陽重慶南京上海基隆颱灣等名目;乃〔76〕後頭竟有極詫異的,走長江的船叫做‘孔夫子’。”大傢聽瞭愕然,既而大笑。
  言次,太陽冉冉西沉,暮色蒼然瞭。勝芝立起身來道:“不早瞭,我先失陪瞭。”道罷,拱手彆去。肇廷道:“菶如,聘珠那裏,你到底去不去?要去,是時候瞭。”菶如道:“可惜唐卿玨齋,從來沒開過戒,不然豈不更熱鬧嗎?”肇廷道:“他們是道學〔77〕先生,不教訓你兩聲就夠瞭,你還想引誘良傢子弟,該當何罪!”原來這玨齋姓何名太真〔78〕,素來歡喜講程硃之學〔79〕,與唐卿至親,意氣也很相投,都不會尋花問柳,所以肇廷如此說著。當下唐卿玨齋都笑瞭一笑,也起身齣館,嚮著菶如道:“見瞭雯青同年,催他早點迴來,我們都等著哩。”說罷揚長而去。
  肇廷菶如兩人步行,望觀西直走,由關帝廟前,過黃鸝坊橋。忽然後麵來瞭一肩轎子,兩人站在一麵,讓他過去。誰知轎子裏麵,坐著一個麗人,一見肇廷菶如,就打著蘇白招呼道:“顧老爺,陸老爺,從啥地方來?謝老爺早已到倪搭〔80〕,請唔篤〔81〕就去吧!”說話間轎子如飛去瞭。兩人都認得就是梁聘珠,因就灣灣麯麯,齣專諸巷,穿閶門大街,走下塘〔82〕,直訪梁聘珠書寓〔83〕。果然,山芝已在,看見顧陸兩人,連忙立起招呼。肇廷笑道:“大善士發瞭慈悲心,今天來救大善女的急瞭。”說時,恰聘珠上來敬瓜子〔84〕,菶如就低聲湊近聘珠道:“耐阿〔85〕急弗急?”聘珠一扭身放瞭盆子,一屁股就坐下道:“瞎三話四〔86〕,倪〔87〕弗懂個〔88〕。”你道肇廷為什麼叫山芝大善士?原來山芝名介福,傢道尚好,喜行善舉,蘇州城裏有謝善士之目。當時大傢大笑。
  菶如迴過頭來,見尚有一客,坐在那裏,體雄偉而不高,麵團而發亮,十分和氣,一片誌誠,年紀約三十許,看見顧陸兩人,連忙滿臉堆笑的招呼。山芝就道:“這位是常州成木生〔89〕兄,昨日方由上海到此。”彼此都見瞭。正欲坐定,相幫〔90〕的喊道:“貝大人來瞭!”菶如抬頭一看,原來是認得的常州貝效亭名佑曾〔91〕的,曾經署過一任直隸臬司〔92〕,就是火燒圓明園〔93〕一役,議和裏頭得法,如今卻不知為什麼棄瞭官迴來瞭,卻寓居在蘇州。於是大傢見瞭,就擺起颱麵〔94〕來,聘珠請各人叫局〔95〕。菶如叫瞭武美仙,肇廷叫瞭諸桂卿,木生叫瞭姚韻初。山芝道:“效亭先生叫誰?”效亭道:“聞得有一位杭州來的姓褚的,叫什麼愛林,就叫瞭她吧。”山芝就寫瞭。
  菶如道:“說起褚愛林〔96〕,有些古怪,前日有人打茶圍〔97〕,說她房內備著多少〔98〕箏琵簫笛,夾著多少碑帖書畫,上有名人珍藏的印,還有一樣奇怪東西,說是一個玉印,好像是漢朝一個妃子傳下來的。看來不是舊傢落薄〔99〕,便是個逃妾哩!”肇廷道:“莫
  誰知轎子裏麵坐著一個麗人非是趙飛燕〔100〕的玉印嗎?那是龔定庵〔101〕先生的收藏。定公集裏,還有四首詩,記載此事。”木生道:“先兩天定公的兒子龔孝珙〔102〕,兄弟還在上海遇見。”效亭道:“快彆提這人,他是已經投降瞭外國人瞭。”山芝道:“他為什麼好端端的要投降呢?總是外國人許瞭他重利,所以肯替他做嚮導〔103〕。”效亭道:“倒也不是,他是脾氣古怪,議論更荒唐。他說這個天下,與其給本朝,寜可贈給西洋人〔104〕,你想這是什麼話?”肇廷道:“這也是定公立論太奇,所謂其父報仇,其子殺人。古人的話到底不差的。”木生道:“這種人不除,終究是本朝的大害!”效亭道:“可不是麼!庚申〔105〕之變,虧得有賢王〔106〕留守,主張大局。那時兄弟也奔走其間,朝夕與英國威妥瑪〔107〕磋磨,總算靠著列祖列宗的洪福,威酋答應瞭賠款通商,立時退兵。否則,你想京都已失守瞭,外省又鬧著長毛〔108〕,糟得不成樣子,真正不堪設想!所以那時兄弟,就算受點子辛苦,看著如今大傢享太平日子,想來還算值得。”山芝道:“如此說來,效翁倒是本朝的大功臣瞭!”效亭道:“豈敢!豈敢!”木生道:“據兄弟看來,現在的天下,雖然太平,還靠不住。外國勢力,日大一日,機器日多一日;輪船鐵路,電綫槍炮,我國一樣都沒有辦,那裏能夠對付他!”
  正說間,諸妓陸續而來。五人開懷暢飲,但覺笙清簧暖,玉笑珠香,不消備述。眾人看著褚愛林麵目,煞是風韻〔109〕,舉止亦甚大方,年紀二十餘歲。問她來曆,隻是笑而不答,但曉得她同居姊妹,尚有一個姓汪的,皆從杭州來蘇。遂相約席散,至其寓所。不一會,各妓散去,鍾敲十二下,山芝效亭肇廷等自去訪褚愛林。菶如以將赴上海,少不得部署行李,先喚轎班〔110〕,點燈伺候,彆著眾人迴傢。話且不提。
  卻說金殿撰〔111〕請假省親,乘著飛似海馬的輪船,到上海,住名利棧內,少不得拜會上海道〔112〕縣及各處顯官,自然有一番應酬,請酒看戲,更有一班同鄉都來探望。一日,傢丁投進帖子,說馮大人來答拜。雯青看著,是“馮桂芬〔113〕”三字,即忙立起身,說“有請”。傢丁揚著帖子,走至門口,站在一旁,將門簾擎起。但見進來一個老者,約六十餘歲光景,白須垂頷,兩目奕奕有神,背脊微傴,見著雯青,即嗬嗬作笑聲。雯青趕著,搶上一步,叫聲“景亭老伯”,作下揖去,見禮畢,就坐,茶房送上茶來。兩人先說些京中風景。景亭道:“雯青,我恭喜你飛黃騰達。現在是五洲萬國交通時代,從前多少詞章考據的學問,是不盡可以用世的。昔孔子翻百二十國之寶書,我看現在讀書,最好能通外國語言文學,曉得他所以富強的緣故,一切聲光化電的學問,輪船槍炮的製造,一件件都要學會他,那纔算得個經濟〔114〕!我卻曉得去年三月,京裏開瞭同文館〔115〕,考取聰俊子弟,學習推步〔116〕及各國語言。論起‘一物不知,儒者之恥’的道理,這是正當辦法,而廷臣交章諫阻。倭良峰〔117〕為一代理學名臣,而亦上一疏,有個京官鈔寄我看,我實在不以為然。聞得近來同文館學生,人人叫他洋翰林洋舉人呢。”雯青點頭。景亭又道:“你現在清華高貴,算得中國第一流人物,若能周知四國,通達時務,豈不更上一層呢!我現在認得一位徐雪岑〔118〕先生,是學貫天人,中西閤撰的大儒;一個令郎,字忠華〔119〕,年紀與你不相上下,並不考究應試學問,天天是講著西學哩!”
  雯青方欲有言,傢丁復進來道:“蘇州有位姓陸的來會。”景亭問是何人,雯青道:“大約是菶如。”果然走進來一位少年,甚是英發〔120〕,見二人,即忙見禮坐定,茶房端上茶來。彼此說瞭些契闊〔121〕的話,無非幾時動身,幾時到埠,曉得菶如住在長發棧內。景亭道:“二位在此甚好,聞得英領事署後園,有賽花會,照例每年四月舉行,西洋各國,琪花瑤草,擺列不少,很可看看。我後日來請同去吧。”端瞭茶,喝著二口,起身告辭。
  二人送景亭齣房,進來重敘寒暄,談及遊玩。雯青道:“靜安寺徐傢匯花園,已經遊過,並不見佳,不如遊公傢花園。你可在此用膳,膳後叫部馬車同去。”菶如應允,雯青遂吩咐開膳。一麵關照賬房,代叫皮篷馬車一部。二人用膳已畢,洗臉漱口。茶房迴說,馬車已在門口伺候。雯青在身邊取齣鑰匙,開瞭箱子,換齣一身新衣服穿上,握瞭團扇,讓菶如先齣,鎖瞭房門,囑咐瞭傢丁及茶房幾句,將鑰匙交代賬房,齣門上瞭馬車。那馬夫抖勒繮繩,但見那匹阿剌伯黃色駿馬,四蹄翻盞,如飛的望黃浦灘〔122〕而去。沿著黃浦灘北直行,真個六轡在手,一塵不驚,但見黃浦內波平如鏡,帆檣林立。猛然抬頭,見著戈登〔123〕銅像,矗立江錶;再行過去,迎麵一個石塔,曉得是紀念碑。二人正談論,那車忽然停住。二人下車,入園門,果然亭颱清曠,花木珍奇。二人坐在一個亭子上,看著齣入的短衣硬領細腰長裙團扇輕衫靚妝炫服的中西士女。
  正在齣神,忽見對麵走進一個外國人來,後頭跟著一個中國人,年紀四十餘歲,兩眼如瑪瑙一般,頷上微須,亦作黃色,也坐在亭子內。兩人咭唎呱囉,說著外國話。雯青菶如,茫然不知所謂。俄〔124〕見夕陽西頹,林木掩映。二人徐步齣門,招呼馬車,仍沿黃浦灘,進大馬路〔125〕,嚮四馬路〔126〕,兜個圈子,但見兩旁房屋,尚在建造。正欲走麥傢圈,過寶善街,忽見雯青的傢丁,拿著一張請客票頭,招呼道:“薛大人請老爺,即在一品香〔127〕第八號大餐〔128〕。”雯青曉得是無锡薛淑雲〔129〕請客,遂也點頭。菶如自欲迴棧,在棋盤街〔130〕下車。
  雯青一人齣棋盤街,望東轉灣,到一品香門前停住上樓。樓下按著電鈴,侍者上來問過,領到八號。淑雲已在,起身相迎。座間尚有五位,各各問訊〔131〕。一位呂順齋〔132〕,甘肅遵義廩貢生〔133〕,上萬言書,應詔陳言,以知縣發往江蘇候補;那三個是崇明李颱霞名葆豐〔134〕,丹徒馬美菽名中堅〔135〕,嘉應王子度名恭憲〔136〕,皆是學貫中西;還有一位無锡徐忠華,就是日間馮景亭先生所說的人。各道久仰坐定,侍者送上菜單,眾人點訖。淑雲更命開著大瓶香賓酒,且飲且談。
  忽然門外一陣皮靴聲音,雯青抬頭一看,卻是在公園內見著的一個中國人,一個外國人,望裏麵走去。淑雲指著那中國人道:“諸君認得此人嗎?”皆道不知。淑雲道:“此人即龔孝珙。”順齋道:“莫非是定庵先生的兒子嗎?”淑雲道:“正是。他本來不識英語,因為那威妥瑪要讀中國《漢書》〔137〕,請一人去講,無人敢去,孝珙遂挺身自薦,威酋甚為信用。聽得火燒圓明園,還是他的主張哩!”美菽道:“那外國人我雖不曉得名字,但認得是領事館裏人。”淑雲道:“那孝珙有兩個妾,在上海討的,寵奪專房。孝珙有所著作,一個磨墨,一個畫紅絲格,總算得清纔艷福。誰知正月裏那二妾忽然逃去一雙,至今四處訪查,杳無蹤跡,豈不可笑呢。”眾人正談得高興,忽然門外又走過一人,嚮著八號一張〔138〕。順齋立起來,與那人說話。這人一來,有分教:
  裙屐招邀,江上相逢名士;
  江湖落拓,世間自有奇人。
  不知此人姓甚名誰?且聽下迴分解。
  ……

前言/序言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為清末譴責小說之一的《孽海花》,與《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幾乎同時。但是,《孽海花》的作者曾樸比李伯元、吳趼人、劉鶚略小幾歲,後三位都在清末去世,曾氏則進入民國;曾樸的經曆既與李伯元等人不同,《孽海花》的寫作和發錶情況也更為繁雜,可以說前後分為兩個階段。《孽海花》原由金鬆岑創意,並寫齣瞭六迴,第一二兩迴發錶在1903年10月齣版的留學生雜誌《江蘇》上;同年夏鞦之交,金氏將原稿移交曾樸續作。曾樸與金鬆岑商定原擬寫作六十迴,擬齣瞭六十迴迴目;曾樸並草擬瞭舊學時代、甲午時代、政變時代、庚子時代、革新時代、海外時代六個時代一百一十個人物名單,有龐大的計劃。於是曾氏改削增刪金氏前六迴,寫成首五捲十迴一冊,光緒乙巳(1905),由上海小說林社齣版;丙午(1906),繼齣五捲十迴第二冊;丁未(1907)《小說林》雜誌創刊,續發錶第二十一至二十五迴(第一二期各二迴、第四期一迴),強作解人以第二十一至二十四迴,並所作《孽海花人名索引錶》、《孽海花人物故事考證》八則,及《續證》十一則,閤刊為《孽海花》第三冊(擁百書局版)(參見北京寶文堂本《孽海花》捲首阿英《孽海花敘引》)。這是第一階段,齣版的是小說林係統的早期本子,寫作的時代在清末。“不到一二年,竟再版至十五次,銷行至五萬部之多”(阿英語)。正是這些小說林版本的《孽海花》,引起瞭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奠定瞭曾樸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
  民國初期曾樸從政多年,無暇創作。退齣政壇後,重操文人舊業,進入寫作的後一階段。對於先前齣版的小說林本各迴,曾樸自己認為,“有許多不滿意地方,正在子細的改削,等到改削好瞭,即日齣版”(《真美善》月刊第一捲第二號《孽海花》修改發錶的第二十二迴文末“病夫自識”附言)。於是在1928年1月,由上海真美善書店齣版修改過的《孽海花》前二十迴(第二十迴未作修改),分第一編和第二編各五捲十迴二冊。捲首刊載曾樸1928年1月6日所作《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作為代序。從1927年11月起,他在《真美善》月刊逐期發錶修改過的《孽海花》第二十一至二十五迴,新寫的第二十六至三十迴;從1928年6月起,斷斷續續發錶續寫的第三十一至三十五迴,發錶第三十五迴時已是1930年4月。1931年1月,曾樸把《真美善》月刊發錶的第二十一迴至三十迴五捲十迴匯集成第三編一冊齣版,這樣就形成瞭三冊本的《孽海花》三十迴初版本。同時齣版三十迴閤訂本。初版本和閤訂本均有33幅插圖。到1935年1月,真美善書店印行瞭三十迴閤訂本的第三版。閤訂本捲首也以《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作為代序。第三十一至三十五迴未齣單行本,僅在《真美善》月刊發錶時統編為第十六捲,是接在前三十迴每兩迴編為一捲共十五捲的修改本後的一種安排。其後,1941年5月,在淪陷區的上海,真美善書店齣版瞭三十迴本的重刊本,采用瞭全套新式標點符號,每兩迴一捲十五捲樣式依舊,不載插圖,仍以《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作為代序;又收進瞭《孽海花人名索引錶》、紀果庵《孽海花人物談》和周夢莊《雪窗閑話賽金花》二文,以及臨桂況夔笙(周頤)為賽金花捉刀帖書影。正文部分355頁。1946年11月真美善書店又齣版瞭三十迴本的增訂本,內容和形式與1941年重刊本完全一樣,正文部分仍為355頁,僅僅訂正瞭一些重刊本標點符號的錯漏。
  如上所述,曾樸創作《孽海花》及發錶齣版是綿延幾十年的一個長過程,小說林係統的早期本子,清末民初有多傢齣版社的本子;長期流行的真美善三十迴本,成為中國近代小說優秀代錶作之一。真美善三十迴本前二十五迴與小說林本有較大差異,有的近乎重寫,魏紹昌《孽海花資料》第一輯中作瞭詳細文字比勘。解放後,北京寶文堂1955年6月齣版瞭三十迴重排本,竪排,基本是繁體字,字句已有所刪改;隔一年半,上海文化齣版社又齣版瞭重排本;1959年11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齣版瞭簡體字橫排三十迴本,除沿襲寶文堂的刪節外,改字改詞增多瞭,並且有些刪改顯得隨心所欲,毫無道理,相較原本,文字上有所劣化。這三個版本在推進《孽海花》流行上起過很大作用,功不可沒。
  為瞭理解《孽海花》,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曾樸(1872—1935),字孟樸,號籀齋,筆名東亞病夫。齣身於士人之傢,傢在人文薈萃的蘇州府常熟。十八九歲連科入學、中舉。年方弱冠會試受挫,其父曾之撰即替他捐納瞭一個內閣中書,住在北京南池子。當時的曾樸是少年公子,與趙劍鞦、翁又申“都是裘馬翩翩,在長安道上,頗有顧盼自豪之感”;也奔走於翁同龢、洪鈞、李文田、文廷式諸名流之門,並鑽研西北地理與金石之學。這也是曾樸所謂舊學時期,他寫成瞭《補後漢書藝文誌》一捲、《考證》十捲,頗受翁同龢的青睞。1895年鼕進同文館學習法文,想投考總理衙門章京而未果,憤而離開北京,在上海與譚嗣同、林旭結識;父死迴常熟守孝,辦塔前小學,又辦絲廠;再至上海辦小說林書店,參加張謇等人的預備立憲公會。清末最後一段,曾樸入兩江總督端方幕府一年餘,鏇以候補知府分發浙江,曾任寜波清理綠營官地局會辦。辛亥革命後成為江蘇省議員、張謇共和黨黨員。住南京數年,任江蘇官産處處長兼辦沙田局事務,又受黎元洪委派兼辦淮南墾務。1924年至1925年先後任江蘇省財政廳長、政務廳長。1926年以後放棄政治生涯,在上海再辦真美善書店,齣版文學雜誌,翻譯瞭囂俄(雨果)多種作品,修改和續寫《孽海花》,並創作另一部自傳體小說《魯男子》(未完)。在修改完成《孽海花》三十迴初版和閤訂本齣版,並發錶瞭後五迴和《魯男子》長篇後,1931年鞦曾樸迴常熟,在虛霩園中種花頤養天年,直至去世。(參見其子曾虛白《曾孟樸年譜》)
  綜觀曾樸一生,他是傳統士大夫階級的一分子,處在中國社會巨大震蕩和轉變的交替時期,在他的生活和思想中舊的和新的並存,但總是與時推移,不斷變化的。《孽海花》所要錶現的正是這個時期“文化的推移”、“政治的變動”,所以曾樸本人稱之為曆史小說。他所敘述描寫的清末三十年間的遺聞軼事,名士、俠客、美人,“內容俱係先輩及友人軼事”(曾樸語),書中人物幾乎都有所指。其中不乏當世權要、名公巨卿、達官顯宦、虛聲名士,徵臣悍將、仁人誌士,屍位官僚、公子王孫,形形色色。這些人都在彼時的社會條件下活動,那時的曆史也就是他們的活動史。那是中國衰朽沒落、危亡臨近的時代,也是人傑奮起、改革與革命相繼的時代。曾樸作為個中人和過來人,憑親曆親聞寫齣的《孽海花》,其內容確實是闊大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讀來也仍然有意義。
  對於寫人物,魯迅指齣清末譴責小說的缺點是,如“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甚其辭,以閤時人嗜好”,李伯元、吳趼人可稱代錶;因為清末也正是一個躁動的時代。《孽海花》含蓄一點,這種毛病也仍然存在。魯迅說“於洪傅(即洪鈞、傅彩雲——引者)特多惡謔”,即使對自己的老師李慈銘“親炙者久,描寫當能近實,而形容時復過度,亦失自然,蓋尚增飾而賤白描,當時之作風固如此矣”。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曾樸對書中人物是區彆對待的。對陸仁祥(陸潤庠)是漫畫化的,對莊煥英(張蔭桓)是惡意的;莊佑培(張佩綸)、莊芝棟(張之洞)、何太真(吳大澂)名士模樣的描繪淋灕盡緻;對威毅伯(李鴻章)卻沒有醜化,對龔平(翁同龢)雖有微詞也較含蓄;對馮桂芬、薛輔仁(薛福成)、戴同時(譚嗣同)、陸皓東、康有為、孫中山頗錶尊重。曾樸寫人各有性情,各有麵貌,是成功的;而塑造最豐滿的人物形象還是傅彩雲(賽金花)。
  正因為曾樸能夠錶現齣那個時代人物的精神風貌,獲得瞭當世名人廣泛的認同。林琴南說:“其中描寫名士之狂態,語語投我心坎。”(見孫次舟刊本中西書局《孽海花》附敘錄)蔡元培則謂:“《孽海花》齣版後,覺得最配我的胃口瞭,他不但影射的人物與軼事的多……加以書中的人物,大半是我所見過的;書中的事實,大半是我所習聞的,所以讀起來更有趣。”(見《孽海花資料?追悼曾孟樸先生》)除瞭人物特彆引人注目外,“惟結構工巧,文采斐然,則其所長也”(魯迅語)。曾樸巧妙地利用傅彩雲、小玉這樣的特殊人物,把絕不相乾的眾多人和事串在一起,構成作品的統一性和可讀性,是他匠心獨運的結晶。書中文章的豐富和學問的淵博,也是那一個時代,清末民初文人學者的特長,確實耐人咀嚼和尋味,不會有粗鄙索然寡味之憾;“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曾樸對後世作者是有益的垂範。曹聚仁說曾樸纔華蓋世,不是溢美之詞。
  一部優秀文學作品,流行不衰,翻刻既多,漸生訛誤,是自然之勢。《孽海花》正是這種情況。為瞭整理齣一部可靠的《孽海花》文本,我從上海圖書館復製齣《孽海花》三冊本的初版本和1935年閤訂本第三版;藉得1941年重刊本,在首都圖書館用所藏1946年增訂本核對;從國傢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獲得《真美善》月刊發錶的第二十一迴至三十五迴復印件。經過仔細比勘,真美善《孽海花》三十迴分冊初版本與閤訂本是完全相同的,均為傳統句讀式,即一圈(。)到底式,新式標點僅僅用瞭私名號和書名號兩種;文字、插圖全同,正文總頁數均為600頁;惟一不同的是分冊初版本第三冊每迴頁碼自為起訖,是雜誌刊文原形式,未統一編頁碼,閤訂本第三冊與前二冊一樣統一編瞭頁碼,每一冊則自為起訖。不難看齣,《孽海花》三十迴初版本與1935年閤訂本校對精審,隻有少數誤植排版錯誤,或原稿極個彆筆誤。後齣的三十迴重刊本和增訂本對初版本有少許文字改動,好壞互見;改正瞭一些原來的誤字,又産生瞭新的誤字,且有幾句誤標誤改的古文字句。標點倒是照顧到瞭初版本原來的句讀,基本忠實於原著。再經過比勘,發現寶文堂本與中華上編所本依據的並非真美善初版本或閤訂本,1941年重刊本或1946年增訂本纔是重排本的真正祖本。這有兩點鐵證,其一,這兩個本子都是新式標點本,各重排本對於標點符號雖然有多多少少的改動,大體仍可看齣原標點本來麵貌;其二,文字初版本不錯,重刊本和增訂本改錯或改動的地方,各重排本均沿襲瞭錯誤和改動,而不曾用初版本校改。這不是一二孤證,我另寫有“校記”,可以看到許多例證。上世紀五十年代尚且如此,現在真美善三十迴本已很難搜尋,瀏覽瞭好些新排本,大體在“前言”稱根據真美善三十迴本雲雲,可信度不高。(個彆的,如嶽麓書社本有插圖,刪節少,編者見到過初版本或閤訂本,但校對不精,錯字很多,插圖錯一幅漏一幅,對古文句不自信,又參考他本改不錯為錯。)考慮到《孽海花》版本的曆史和實用性,我這次整理文本仍然采用1941年重刊本作底本,後五迴則用《真美善》月刊所刊原文校定;工作本則采用上海古籍齣版社1980年《孽海花》(增訂本),那是第一個附錄瞭後五迴的三十五迴足本。
  對文本的整理做瞭以下工作:
  1、文字。底本改動初版本改錯瞭的,一律據初版本改正;底本改動雖不錯,而初版本更符閤作者當時文字習慣的,也一般采用初版本文字。工作本刪節的一律復原,不采納工作本統一語氣詞、象聲詞、代詞、方音寫詞等等改動。寫彆字在小說、戲文中常見,在古書中更常見。彆字而意思可懂,即音求義,是漢語的特點;語音纔是第一載體。當然,采用簡體字和規範字以後,這個文本文字上已不可能完全等同真美善(包括雜誌)原本。
  三十三幅插圖全選自初版本。
  2、段落。真美善《孽海花》原書仍是舊章迴小說詞話本體例,每一迴書一氣到底。初版本每迴正文開頭都是頂格起,隻是對詩詞歌麯、書信電文、酒令對聯、文告演說等等引語性質的文字,作低二格、四格乃至多格類似另段的處置;底本稍有不同,除上述處置外,每迴正文開頭低二格起,大部分引語性質文字後文低二格另起,極偶然齣現現代意義的段落劃分。為瞭適應現代人閱讀習慣,采用工作本的分段,隻是作瞭一些調整。
  3、標點。底本原采用全套新式標點,除私名號今已廢除不用外,其它均沿用(書名號、引號改變瞭形狀)。須指明的是,《孽海花》的語言屬近代早期白話體係,未受到歐化語法的多少影響,句式靈活,也就是我們父祖輩口中的語言。初版本句讀分明,依語氣點逗,通達曉暢,難以按現代人造句(僅指書麵文字)去使用句號,也不宜把原已逗開的短語連接起來,而失去原有的修辭色彩。底本標點是忠實於初版本的句讀的,工作本則不然,大量的原來一句話句斷成幾句話,把許多短語連接起來。舉一個短語的例子。底本第十四迴:“隻是雯青這裏,正膨脹好古的熱心,不道彩雲那邊,倒伸齣外交的敏腕。”初版本這一句是連用四個符號點逗。不難看齣原本均體現瞭行文語氣的頓挫和節奏韻律感,又體現瞭文字修飾的排比對仗。工作本去掉瞭兩個逗號,變成:“隻是雯青這裏正膨脹好古的熱心,不道彩雲那邊倒伸齣外交的敏腕。”這就失去原來的節奏韻律感瞭。標點符號雖然不具備文字本身直接錶意的功能,但既經使用,也會影響到意思的錶達和理解,如非書名、是引語、屬上屬下之類,誤標就會造成混亂。如第十二迴,“劍雲道:‘不妨事,吾有十幅馬湘蘭救駕。’”工作本改標為:“劍雲道:‘不妨事,吾有十幅《馬湘蘭救駕》。’”就完全標錯瞭。又如第十八迴,底本標:“各依其國的風俗,性情,政策,因而有所注重。”意思不明確。工作本改標為:“各依其國的風俗、性情、政策,因而有所注重。”也未改觀。查初版本,原句讀為:“各依其國的風俗情性。政策因而有所注重。”且不論“情性”改“性情”孰優孰劣,“政策”屬上屬下就顯齣初版本的正確與優長瞭,他二本均拙劣。又如第十一迴,底本標:“卻留心看那同鄉薑劍雲的,見上頭有什麼黜‘周王魯’呢,‘張三世’呢。‘正三統’呢,看瞭半天,一句也不懂。”工作本改標為:“卻留心看那同鄉薑劍雲的,見上頭有什麼黜‘周王魯’呢、‘張三世’呢、‘正三統’呢,看瞭半天,一句也不懂。”二本標點者都不熟悉古書。初版本則是不錯的:“……見上頭有什麼黜周王魯呢。張三世呢。正三統呢。……”加引號應為“黜周王魯”,是公羊傢說《春鞦》,有特定涵義。相較而言,底本誤標的不多,工作本誤標的就很不少瞭。
  《孽海花》文本的標點大體采用底本原有的;並參考三十迴初版本和後五迴雜誌刊文曾補原句讀,作瞭調整。
  本來,整理古典作品,一如文物修復,應當整舊如舊,如果拆除舊的,翻改一新,以假古董示人,失其風貌,失其風格,是不慎重的。小說是語言的藝術,遣詞造句體現作者的思想與纔情、語言風格和趣味。曾樸是大纔子,古語方言舊詞匯的使用都是有來曆的,用字的變換與不同都不是隨意的,如一些整理強行統一和亂改,故事梗概雖然仍在,把原來豐富多彩的語言改成瞭簡陋單調的,語言的精微美妙損失瞭不少。
  《孽海花》問世以來,有過許多研究考證文章,著重在人物和事件,大體已經明白,這是必要的,卻未見注釋本。曾樸讀書多,學問廣,下筆常有典故。不求甚解,知個故事人物大概固然無可厚非,卻不能充分領會他的文章之妙。花瞭不少時間翻查舊籍,作瞭二韆餘條注釋,對於有耐心的讀者或者不無小補。人物事件均已反映在注釋中,所以底本附錄的《孽海花人名索隱錶》、紀果庵《孽海花人物談》等均不再收入。注釋初稿完成於1997年4月以前,因未見他人注本,無可依傍;其後雖然經過幾次修訂,眼拙手懶或者仍有錯誤,尚望讀者和專傢不吝賜教。
  《孽海花》是一部未完成的優秀小說,深受歡迎,又存有懸念,清末即有人續作;其中陸士諤在宣統末年就接續小說林本二十迴寫成瞭六十二迴本,因涉訟焚版,也沒有得到曾樸本人的認同。燕榖老人張鴻的《續孽海花》,接續三十迴本增寫三十迴,編成第十六捲至第三十捲閤為六十迴,寫到庚子八國聯軍進北京。他是曾樸的同鄉,又是同文館同學,同任內閣中書,經曆相仿;又就續書與曾樸商量過,曾樸寄以希望。《續孽海花》先在雜誌上發錶,真美善書店齣版單行本已在燕榖老人1943年去世之後,1946年4月再版。近年有新排本。作者纔力不及曾樸,但文字平實敘事有條理,人物事件均可觀。張明高
  1997年4月7日初寫於北京
  2001年4月25日改寫
  2003年9月28日再改寫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
  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
  我把《孽海花》的初二兩編修改完瞭,付印時候,我心裏有幾句要說的話,把它寫在這裏:我要說的話,是些什麼呢?(一)這書發起的經過;(二)這書內容的組織和他的意義;(三)此次修改的理由。
  這書發起的經過怎麼的呢?這書造意的動機,並不是我,是愛自由者。愛自由者,在本書的楔子裏就齣現,但一般讀者,往往認為虛構的,其實不是虛構,是實事。現在東亞病夫,已宣布瞭他的真姓名,愛自由者,何妨在讀者前,顯他的真相呢?他非彆人,就是吾友金君鬆岑,名天翮。他發起這書,曾做過四五迴。我那時正創辦小說林書社,提倡譯著小說,他把稿子寄給我看。我看瞭,認是一個好題材。但是金君的原稿,過於注重主人公,不過描寫一個奇突的妓女,略映帶些相關的時事,充其量,能做成瞭李香君的《桃花扇》,陳圓圓的《滄桑艷》,已算頂好的成績瞭,而且照此寫來,隻怕筆法上仍跳不齣《海上花列傳》的蹊徑。在我的意思卻不然,想藉用主人公做全書的綫索,盡量容納近三十年來的曆史,避去正麵,專把些有趣的瑣聞逸事,來烘托齣大事的背景,格局比較的廓大。當時就把我的意見,告訴瞭金君。誰知金君竟順水推舟,把繼續這書的責任,全卸到我身上來。我也就老實不客氣的把金君四五迴的原稿,一麵點竄塗改,一麵進行不息,三個月功夫,一氣嗬成瞭二十迴。這二十迴裏的前四迴,雜揉著金君的原稿不少,即如第一迴的引首詞和一篇駢文,都是照著原稿,一字未改,其餘部分,也是觸處都有,連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誰是誰的。就是現在已修改本裏,也還存著一半金君原稿的成分。從第六迴起,纔完全是我的作品哩。這是我要說的第一件。
  這書內容的組織和他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呢?我說這書實在是一個幸運兒,一齣版後,意外的得瞭社會上大多數的歡迎,再版至十五次,行銷不下五萬部,贊揚的贊揚,考證的考證,模仿的,繼續的,不知糟瞭多少筆墨,禍瞭多少梨棗。而尤以老友畏廬先生,最先為逾量的推許。——他先並不知道是我做的——我真是慚愧得很。但因現在我先要說明組織,我卻記到瞭《新青年》雜誌裏錢玄同和鬍適之兩先生對於《孽海花》辯論的兩封信來,記得錢先生曾謬以第一流小說見許,而鬍先生反對,以為隻好算第二流。——原文不記得,這是概括的大意——他反對的理由有二:(一)因為這書是集閤瞭許多短篇故事,聯綴而成的長篇小說,和《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是一樣的格局,並無預定的結構。(二)又為瞭書中敘及煙颱孽報一段,含有迷信意味,仍是老新黨口吻。這兩點,鬍先生批評得很閤理,也很忠實。對於第一點,恰正搔著我癢處,我的確把數十年來所見所聞的零星掌故,集中瞭拉扯著穿在女主人公的一條綫上,錶現我的想像,被鬍先生瞥眼捉住,不容你躲閃,這足見他老人傢讀書和彆人不同,焉得不佩服!但他說我的結構和《儒林外史》等一樣,這句話,我卻不敢承認,隻為雖然同是聯綴多數短篇成長篇的方式,然組織法彼此截然不同。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著一根綫,穿一顆算一顆,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鏈;我是蟠麯迴鏇著穿的,時收時放,東西交錯,不離中心,是一朵珠花。譬如植物學裏說的花序,《儒林外史》等是上升花序或下降花序,從頭開去,謝瞭一朵,再開一朵,開到末一朵為止。我是傘形花序,從中心乾部一層一層的推展齣各種形色來,互相連結,開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儒林外史》等是談話式,談乙事不管甲事,就渡到丙事,又把乙事丟瞭,可以隨便進止;我是波瀾有起伏,前後有照應,有擒縱,有順逆,不過不是整個不可分的組織,卻不能說他沒有復雜的結構。至第二點,是對於金君原稿一篇駢文而發的,我以為小說中對於這種含有神秘的事是常有的。希臘的三部麯,末一部完全講的是報應固不必說,浪漫派中,如梅黎曼的短篇,尤多不可思議的想像,如《尼斯銅像》一篇,因誤放指環於銅像指端,至惹起銅像的戀妒,搿死新郎於結婚床上。近代象徵主義的作品,迷離神怪的描寫,更數見不鮮,似不能概斥他做迷信。隻要作品的精神上,並非真有引起此種觀念的印感就是瞭。所以當時我也沒有改去,不想因此倒賺得瞭鬍先生一個老新黨的封號。大概那時鬍先生正在高唱新文化的當兒,很興奮地自命為新黨,還沒想到後來有新新黨齣來,自己也做瞭老新黨,受國故派的歡迎他迴去呢!若說我這書的意義,畏廬先生說:“《孽海花》非小說也。”又道:“彩雲是此書主中之賓,但就彩雲定為書中主人翁,誤矣。”這幾句話,開門見山,不能不說他不是我書的知言者!但是“非小說也”一語,意在極力推許,可惜倒暴露瞭林先生隻囚在中國古文傢的腦殼裏,不曾曉得小說在世界文學裏的價值和地位。他一生非常的努力,卓絕的天纔,是我一嚮傾服的,結果僅成瞭個古文式的大翻譯傢,吃虧也就在此。其實我這書的成功,稱他做小說,還有些自慚形穢呢!他說到這書的內容,也隻提齣瞭鼓蕩民氣和描寫名士狂態兩點。這兩點,在這書裏固然曾注意到,然不過附帶的意義,並不是他的主乾。這書主乾的意義,隻為我看著這三十年,是我中國由舊到新的一個大轉關,一方麵文化的推移,一方麵政治的變動,可驚可喜的現象,都在這一時期內飛也似的進行。我就想把這些現象,閤攏瞭他的側影或遠景和相連係的一些細事,收攝在我筆頭的攝影機上,叫他自然地一幕一幕的展現,印象上不啻目擊瞭大事的全景一般。例如這書寫政治,寫到清室的亡,全注重在德宗和太後的失和,所以寫皇傢的婚姻史,寫魚陽伯餘敏的買官東西宮爭權的事,都是後來戊戌政變庚子拳亂的根原。寫雅聚園,含英社,談瀛會,臥雲園,強學會,蘇報社,都是一時文化過程中的足印。全書敘寫的精神裏,都自勉的含蓄著這兩種意義。我的纔力太不夠,能否達到這個目的,我也不敢自詡,隻好待讀者的評判瞭。這是我要說的第二件。
  此次修改的理由怎麼的呢?第一是為瞭把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事業,時期提得太早瞭。興中會的組織,大約在光緒庚寅辛卯間,而廣州第一次的舉事,事實卻在乙未年十月,這書敘金雯青中瞭狀元,請假迴南,過滬時就遇見陳韆鞦,以後便接敘青年黨興中會的事。雯青中狀元,書中說明是同治戊辰年,與乙未相差幾至三十年,雖說小說非曆史,時期可以作者隨意伸縮,然亦不宜違背過甚,所以不得不把他按照事實移到中日戰爭以後。既抽去瞭這麼一件大事,篇幅上要缺少兩迴的地位,好在這書裏對於法越戰爭,敘得本來太略,補敘進去,並非蛇足。第二原書第一迴是楔子,完全是憑空結撰,第二迴發端還是一篇議論,又接敘瞭一段美人誤嫁醜狀元的故事,仍是楔子的意味,不免有疊床架屋之嫌,所以把他全刪瞭。其餘自覺不滿意的地方,趁這再版的機會,也刪改瞭不少。看起來,第一編幾乎大部是新産品瞭。這是我要說的第三件。
  這書還是我二十二年前——時在是光緒三十二年——一時興到之作,那時社會的思潮,個人的觀念,完全和現時不同,我不自量的奮勇繼續,想完成自己未瞭的工作,停隔已久,不要說已搜集的材料,差不多十忘八九,便是要勉力保存時代的色彩,筆墨的格調,也覺得異常睏難。矛盾拙澀,恐在所不免,讀者如能忠實的加以糾正,便是我的非常寵幸瞭!
  十七年,一月六日,東亞病夫自識。


用户评价

评分

《孽海花》,长篇谴责小说之一,清朝金松岑、曾朴著。35回,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

评分

很好的书,物流也很好,好评!

评分

本书非常经典.对本次购买非常满意,期待下次再来购买。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值得期待

评分

一本好书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下,物流小哥也很给力。

评分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值得一看。

评分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品,值得收藏

评分

很快就收到了,而且价格也挺实惠,不错,下次再来

评分

书籍包装完好,品相描述与实际一致,物流速度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