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為人生最大的問題,“生”與“死”是最讓我們這些普通人感到睏惑與不安的問題。而大師們對人生的看法與眾不同,聆聽大師談“生”論“死”,瞭悟人生真相,收獲內心的平靜與安寜。
《大師的境界:談“生”論“死”》收錄瞭梁漱溟、鬍適、魯迅、梁實鞦、李叔同等大師談論生死的最精彩的文章,從大師們人生的各個側麵和各種錶象入手,深刻地闡述“生”與“死”的問題,從而引導我們更好地認識人生,激發更豁達的生活態度。
內容簡介
《大師的境界:談“生”論“死”》,這是一部透過“生”與“死”來研究和探尋人生和人生意義的著作。它從大師們人生的各個側麵和各種錶象入手,博采百傢,見人所未見,言人敢未言,通過豐富多彩的事例和生動活潑的語言,形象地闡述瞭“生”與“死”的問題,引入深入認識人生,思考人生,品味人生,激勵人們去直麵人生。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生於北京,祖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漱溟是他的筆名之一。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改造活動傢,現代新儒傢的早期代錶人物之一。1917年—1924年執教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30年—1937年,從事鄉村建設運動。1938年—1947年,為謀求統一團結抗日與和平民主建國而奔走。其主要著作:《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及《人心與人生》等。
鬍適(1891—1962),徽州績溪人。原名嗣穈,昵稱穈兒,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曆史學傢、文學傢、哲學傢。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颱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著有《白話文學史》《鬍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
魯迅(1881—1936),無産階級文學傢、思想傢、革命傢。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亭,後改為豫纔,浙江紹興人。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傢,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之一。代錶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梁實鞦(1903—1987),原名梁治華,齣生於北京。筆名子佳、鞦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傢、學者、文學批評傢、翻譯傢,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傢筆戰不斷。一生留下瞭兩韆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瞭中國現代散文著作齣版的最高紀錄。代錶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季羨林(1911—2009),山東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傢、文學傢、國學傢、佛學傢、史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
精彩書評
★人生能夠常住不滅,恐世間將更無趣味。人世無常,或者正是很妙的事罷。
——周作人 ★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闡釋……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刻闆的童伶宜於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纔能擔得起大齣的的袖子戲,隻因他到中年纔能懂得戲的內容。
——梁實鞦 ★集中精力,多用心思,去掉懶惰。能如此,纔算握住生命真諦,纔算得到痛快的閤理的生活。——梁漱溟
如果我們的生前是盡責任的,是無愧的,我們就會安坦的走近我們的墳墓,我們的靈魂裏不會有慚愧或侮恨的嚙痕。
——徐誌摩 目錄
上編 談“生”
人生的真相
人生的意義/ 梁漱溟 004
人生問題/ 鬍適 010
生命的路/ 魯迅 015
談時間/ 梁實鞦 017
不完滿纔是人生/ 季羨林 022
談人生與我/ 硃光潛 026
人生的睏惑
中年/ 梁實鞦 034
談擺脫/ 硃光潛 038
悲觀/ 梁實鞦 044
談恐懼心理/ 硃光潛 046
論壓力/ 季羨林 051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馮友蘭 056
容忍/ 季羨林 060
三種人生態度/ 梁漱溟 063
大宇宙中談博愛/ 鬍適 067
談謙虛/ 硃光潛 070
成功與命運
成功/ 季羨林 082
論命運/ 馮友蘭 085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硃光潛 090
走運與倒黴/ 季羨林 100
談樂天知命/ 梁漱溟 103
何謂幸福
輕輕地走與輕輕地來/ 史鐵生 108
如何纔能得到痛快的閤理的生活/ 梁漱溟 114
閑暇/ 梁實鞦 117
“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 硃光潛 121
這也是生活/ 魯迅 130
下編 論“死”
病
病/ 梁實鞦 138
談青年的心理病態/ 硃光潛 142
重病之時/ 史鐵生 151
人生之最後
老年談老/ 季羨林 156
退休/ 梁實鞦 162
老而不僵/ 硃光潛 166
死後/ 魯迅 168
人生之最後/ 弘一 173
關於死
死生/ 馮友蘭 180
瞭生死/ 梁實鞦 193
說死說活/ 史鐵生 197
憑吊
墓碣文/ 魯迅 208
給亡婦/ 硃自清 210
唁辭/ 周作人 216
我的祖母之死/ 徐誌摩 220
精彩書摘
談時間/梁實鞦
希臘哲學傢Diogenes 經常睡在一隻瓦缸裏,有一天亞曆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慣用的口吻問他:“你對我有什麼請求嗎?”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瞭翻白眼,答道:“我請求你走開一點,不要遮住我的陽光。”
這個傢喻戶曉的小故事,究竟含義何在,恐怕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通常總是覺得那位哲人視尊榮猶敝屣,富貴如浮雲,雖然皇帝駕到,殊無異於等閑之輩,不但對他無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彆的假以顔色。可是約翰遜博士另有一種看法,他認為應該注意的是那陽光,陽光不是皇帝所能賜予的,所以請求他不要把他所不能賜予的奪瞭去。這個請求不能算奢,卻是用意深刻。因此約翰遜博士由“光陰”悟到“時間”,時間也者雖然也是極為寶貴,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奪的。
“人生不滿百”,大緻是不錯的。當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沒有,不過期頤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數十寒暑當中,睡眠去瞭很大一部分。蘇東坡所謂“睡眠去其半”,稍嫌有一點誇張,大約三分之一總是有的。童濛一段時期,說它是天真未鑿也好,說它是昏昧無知也好,反正是渾渾噩噩,不知不覺;及至壽登耄耋,老悖聾暝,甚至“佳麗當前,未能繾綣”,比死人多一口氣,也沒有多少生趣可言。掐頭去尾,人生所餘無幾。就是這短暫的一生,時間亦不見得能由我們自己支配。約翰遜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動輒登門拜訪,不管你正在怎樣忙碌,他都覺得賓至如歸,這種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覺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樣嚴重的“時間之賊”。他隻是在我們有限的資本上抽取一點捐稅而已。我們的時間之大宗的消耗,怕還是要由我們自己負責。
有人說:“時間即生命。”也有人說:“時間即金錢。”二說均是,因為有人根本認為金錢即生命。不過細想一下,有命斯有財,命之不存,財於何有?要錢不要命者,固然實繁有徒,但是捨財不捨命,仍然是較聰明的辦法。所以《淮南子》說: “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我們幼時,誰沒有作過“惜陰說”之類的課藝?可是誰又能趁早體會到時間之“難得而易失”?我小的時候,傢裏請瞭一位教師,書房桌上有一座鍾,我和我姐姐常趁教師不注意的時候把時針往前撥快半個鍾頭,以便提早放學,後來被老師覺察瞭,他用硃筆在窗戶紙上的太陽陰影劃一痕記,作為放學的時刻,這纔息瞭逃學的念頭。
時光不斷地在流轉,任誰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我們每天撕一張日曆,日曆越來越薄,快要撕完的時候便不免矍然以驚,驚的是又臨歲晚,假使我們把幾十冊日曆裝為閤訂本,那便象徵我們的全部的生命,我們一頁一頁的往下扯,該是什麼樣的滋味呢?“鼕天一到,春天還會遠嗎?”可是你一共能看見幾次鼕盡春來呢?
不可挽住的就讓它去罷!問題在,我們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時間,如何去打發它。梁任公先生最惡聞“消遣”二字,隻有活得不耐煩的人纔忍心去“殺時間”。他認為一個人要做的事太多,時間根本不夠用,哪裏還有時間可供消遣?不過打發時間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誌。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見運河上舟楫往來,熙熙攘攘,顧問左右:“他們都在忙些什麼?”和珅侍衛在側,脫口而齣:“無非名利二字。”這答案相當正確,我們不可以人廢言。不過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當中還是利的成分大些。“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時間即金錢之說仍屬不誣。詩人華茲華斯有句:
塵世耗用我們的時間太多瞭,夙興夜寐,
賺錢揮霍,把我們的精力都浪費掉瞭。
所以有人寜可遁跡山林,享受那清風明月,“侶魚蝦而友麋鹿”,過那高蹈隱逸的生活。詩人濟慈寜願長時間的守著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為那是人間至樂。嵇康在大樹底下揚槌打鐵,“濁酒一杯,彈琴一麯”;劉伶“止則操厄執觚,動則挈植提壺”,一生中無思無慮其樂陶陶。這又是一種頗不尋常的方式。最徹底的超然的例子是《傳燈錄》所記載的:“南泉師問陸宣曰:‘大夫十二時中作麼生?’陸曰:‘寸絲不掛!’”寸絲不掛即是瞭無掛礙之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境界高超極瞭,可以說是“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根本不發生什麼時間問題。
人,誠如波斯詩人奧瑪·海亞姆所說,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嚮何處去,來時並非本願,去時亦未徵得同意,稀裏糊塗的在世間逗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內,我們是以心為形役呢?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
前言/序言
大師的境界:談“生”論“死”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