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譯叢·“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

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譯叢·“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格尼絲·貝納西-奎裏,貝努瓦·科爾,皮埃爾·雅剋,讓·皮薩尼-費裏 著,徐建煒 等 譯
圖書標籤:
  • 經濟政策
  • 宏觀經濟學
  • 經濟學
  • 理論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經濟發展
  • 政策分析
  • 經濟科學
  • 譯著
  • 十一五規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192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43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济科学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譯叢·“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是由四名富有盛譽、長期工作在研究與政府部門的經濟學傢所著。內容覆蓋瞭所有重要的國內與國際政策製定領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國際金融與匯率政策、稅收政策和長期經濟增長政策。在全書最後一章,作者還專門討論瞭金融危機的教訓。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基於事實的分析、充滿藝術特性的理論與模型、極富洞見的一手國內和國際政策經驗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全書源於四位作者長達十年時間整理的研究生教學講義,並用一緻性的框架加以整閤,寫作過程沒有任何的黨派傾嚮,書中案例來自不同國傢的經驗,有助於讀者理解經濟政策的潛力和局限。作者關注經濟政策的三個維度:實證維度(經濟政策如何影響當代經濟?)、規範維度(政策製定者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評判?)和政治經濟約束(什麼阻礙瞭經濟政策的實施?)。通過上述方式,作者試圖彌補經濟政策領域的理論與現實相互脫節的現狀。
  《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譯叢·“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是理解後危機時代經濟政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書。

作者簡介

  阿格尼絲·貝納西-奎裏,巴黎一大學與巴黎經濟學院教授,擔任法國國會經濟委員會主席、法國財政部顧問,也是知名經濟機構CEPII的主任。

  貝努瓦·科爾,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擔任歐洲清算銀行支付與市場基礎建設委員會(CPMI)主席,曾任法國財政部外匯與經濟政策部、多邊事務與發展部主任。

  皮埃爾·雅剋,全球發展網絡(GDN)第四任主席,曾任法國發展署戰略總監兼首席經濟學傢以及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

  讓·皮薩尼-費裏,曾任歐洲智庫Bruegel的主任,在他的領導下,Bruegel在全球國際經濟政策類智庫排名中位居全球一,他現在是法國總理的經濟顧問。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經濟政策入門
1.2 為什麼要公共乾預?如何乾預?
1.3 經濟政策評估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復雜世界中的經濟政策
2.1 應對局限
2.2 接受相互依存性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財政政策
3.1 問題
3.2 理論
3.3 政策
參考文獻
第4章 貨幣政策
4.1 問題
4.2 理論
4.3 政策
參考文獻
第5章 國際金融一體化和匯率政策
5.1 問題
5.2 理論
5.3 政策
參考文獻
第6章 增長政策
6.1 問題
6.2 理論
6.3 政策
參考文獻
第7章 稅收政策
7.1 問題
7.2 理論
7.3 政策
參考文獻
第8章 經濟政策和2007—2009年的那場危機
8.1 齣瞭什麼問題?
8.2 非常時期
8.3 對新體製的探索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譯叢·“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
  獨立機構代錶議會或政府自由決策的方式由來已久。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盡管三個世紀後它纔成為獨立央行),1887年,美國政府州際商務委員會誕生,1934年,羅斯福(Roosevelt)創建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947年,德國聯邦銀行創立,1958年,聯邦反托拉斯局(Bundeskartellamt)創立。然而,授予獨立機構以政策權力卻到20世紀最後25年纔明顯加快,特彆是在歐洲,新興國傢則更晚一些。委托獨立機構已成為中央銀行、競爭和行業監管的主導模式。根據吉拉迪的研究(Gilardi,2005),歐洲範圍內,在競爭、金融監管和電信監管方麵設立獨立機構的國傢比例在1960年不足10%,1980年低於20%,而2000年則達到瞭90%。
  委托獨立機構並不僅存在於國傢內部,歐盟也有許多類似的機構(如歐洲中央銀行或作為競爭保護者的歐盟委員會)或由監管者自己成立的國際委員會(比如歐洲證券監管機構委員會——CESR)。在國際上也齣現瞭一些私人監管機構,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它設置瞭國際會計標準。
  獨立機構的擴張不僅被左翼政治傢批評,也被右翼政治傢批評。它的確引起瞭兩個重要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及何時要使特定領域的公共決策避免直接政治影響?在民主政治中,這些機構在立法者的授權下運行,而立法者既有責任界定和監管這些機構,也有權力撤銷對它們的委托。然而這些獨立機構的日常具體工作卻超齣瞭立法者行政控製的範疇,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以不受立法者的約束,因為它們權力的取得源於比法律更高的順位。歐洲中央銀行就是一例,其獨立性在《馬斯特裏赫特條約》中得以確定,其改變隻能經由27個歐盟成員國一緻同意。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在一個政策工具分散掌握在多個獨立機構的體係下實施經濟政策?這些獨立機構可能不會進行相互協調。例如,2007年,英國金融穩定的責任由財政部、英格蘭銀行和金融服務監管局共同承擔(見第4章),這三個機構(一個政府部門和兩個獨立機構)本應根據諒解備忘錄進行協調。但是對北岩銀行(見上文)的救助卻暴露齣瞭這一體係的缺陷,引發瞭對這種三權分立模式的熱議。這便是委托獨立機構引發的協調睏難。
  ……

前言/序言


經濟政策的宏觀圖景與微觀選擇:一部跨越理論與現實的深度剖析 本書聚焦於現代經濟運行的核心驅動力——經濟政策的製定、實施及其復雜影響,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既有深厚理論根基,又能緊密聯係現實挑戰的知識框架。我們不再將經濟政策視為孤立的工具箱,而是將其置於全球化、技術變革和可持續發展這一宏大背景下進行考察。 本書的結構設計力求邏輯嚴密且兼顧廣度與深度。我們首先從經濟思想史的演變入手,追溯不同學派對政府乾預必要性的核心爭論。從古典自由主義對“看不見的手”的推崇,到凱恩斯主義在有效需求不足時代的崛起,再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對理性預期和政策無效性的挑戰,以及後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綜閤以及奧地利學派等多元視角的呈現。理解這些思想的脈絡,是解析當代政策選擇的基石。我們詳細剖析瞭每一種理論框架下,政府職能被界定為何種角色,以及其所預設的經濟主體行為模式。 第一篇:理論基石與政策工具箱的構建 本篇深入探討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重點解析市場失靈的幾種主要類型——信息不對稱、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給睏境,以及壟斷和寡頭壟斷的後果。我們不滿足於羅列這些失靈的現象,而是著重分析不同理論模型如何量化這些失靈,並提齣相應的矯正方案。例如,在環境規製中,皮古稅、科斯定理的適用邊界,以及總量管製與交易(Cap-and-Trade)機製的比較分析,被置於詳細的數學與邏輯框架內進行辯證。 隨後,我們係統梳理瞭宏觀經濟政策的三大核心工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 在財政政策部分,本書超越瞭簡單的赤字與盈餘分析。我們詳細探討瞭財政乘數的內生性、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分析(包括代際公平的考量),以及稅收結構的優化問題。重點分析瞭消費稅、所得稅(纍進與比例)、資本利得稅在促進效率與實現公平之間的權衡。對於財政支齣的結構性影響,如基礎設施投資的擠齣效應與乘數效應的動態博弈,進行瞭嚴謹的計量分析探討。 貨幣政策的論述聚焦於中央銀行的角色與工具的演變。從傳統的準備金率、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到零利率下限(ZLB)後的非常規貨幣政策——量化寬鬆(QE)、負利率政策(NIRP)的理論基礎、操作機製及其對資産價格和通脹預期的復雜影響,本書進行瞭全麵梳理。我們著重分析瞭通脹目標製(IT)、名義GDP目標製(NGDP Targeting)等現代央行治理框架下的最優策略選擇。 第二篇:全球化、結構轉型與特定領域政策的挑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一國的經濟政策不再是封閉係統內的決策。本篇將視角轉嚮跨國互動與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政策設計。 在國際經濟政策領域,本書深入分析瞭匯率製度的選擇——固定、浮動及其管理浮動對國內經濟穩定的影響。貿易政策方麵,除瞭傳統的關稅與配額分析外,我們重點考察瞭區域貿易協定(RTAs/FTAs)背後的經濟邏輯、對全球價值鏈(GVCs)的重塑作用,以及由此引發的産業補貼與反補貼措施的國際博弈。 産業政策的討論極具現實意義。我們摒棄瞭“政府應該做什麼”的簡單口號,而是探究在何種市場條件下,政府乾預(如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解決協調失靈)纔能帶來帕纍托改進。案例分析涵蓋瞭高技術産業的培育模式、知識溢齣效應的測算,以及如何避免“搭便車”與“尋租”行為的製度設計。 結構性改革是維持長期增長的關鍵。本書對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和土地要素市場的改革進行瞭係統性評估。例如,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與社會保障體係的平衡、金融深化的路徑依賴與係統性風險的防範,以及土地要素的城市化紅利如何被更有效地轉化為公共福利而非少數人財富。 第三篇:當代前沿議題:可持續性與數字經濟的衝擊 本書的最後部分,緊密對接當前全球經濟麵臨的兩大核心挑戰:環境可持續性和數字經濟的顛覆性影響。 環境與氣候政策不再被視為成本,而是增長的新動能。我們詳細討論瞭綠色金融工具的應用,如綠色債券、碳市場定價機製的有效性,以及實現“雙碳”目標所需的跨部門、跨時期的政策協同。能源轉型背景下,對化石燃料補貼的逐步取消與新能源補貼的激勵設計,構成瞭復雜的政策權衡。 數字經濟政策部分,本書分析瞭平颱經濟的特性——網絡效應、數據壟斷與邊際成本遞減如何挑戰傳統的反壟斷框架。如何平衡創新激勵與市場公平競爭,如何設計數據跨境流動的治理規則,以及在人工智能(AI)大規模應用背景下,對未來就業結構衝擊的社會政策預案,是本篇的核心議題。我們探討瞭數字稅的國際協調難度,以及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提升政府治理效率(電子政務與數據驅動的政策反饋機製)。 總結而言,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嚴謹的理論推導與對復雜現實的深刻洞察相結閤。它不僅闡述瞭經濟政策的“是什麼”和“為什麼”,更側重於探討在信息不完全、利益博弈激烈和目標衝突的現實約束下,政策製定者應如何進行“最優的、可行的”選擇。它旨在培養讀者一種批判性思維,即在麵對任何政策主張時,能夠迅速識彆其背後的理論假設、潛在的利益分配後果以及長期可持續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的職業是一名政策研究人員,日常工作離不開對各項經濟政策的分析與評估。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它能成為我工作中的“智囊團”。“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的背書,讓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必然是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意義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關於經濟政策製定的完整框架,從政策目標的設定、政策工具的選擇,到政策實施的程序、政策效果的評估,都能夠有詳盡的闡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分析不同政策在不同經濟周期、不同發展階段下的適用性,以及政策之間的協調配閤問題。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分析一些具體的政策是如何被設計、實施並産生影響的,那將極大地幫助我理解政策的復雜性和多維性。我期待能從中學習到更科學、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大氣,沉甸甸的質感讓我對內容的厚重感有瞭初步的期待。當我翻開它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串清晰的書名和其所屬的“經濟科學譯叢”係列,這立刻勾起瞭我作為一名經濟學愛好者對該係列過往優秀作品的迴憶。特彆是“‘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的標識,更是增添瞭一層官方認可的分量,仿佛預示著這本書將是一份嚴謹、深入且具有指導意義的學術著作。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正是看中瞭它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上的雙重承諾,希望能從中找到理解當下復雜經濟現象的鑰匙,並學習如何將其應用於實際的政策製定中。雖然我尚未開始閱讀,但僅從其呈現形式和齣版背景來看,它已經成功地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充滿好奇和期待的種子,相信這本書一定會為我的經濟學知識體係帶來一次重要的充實和提升,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其中,探索經濟政策的奧秘。

评分

我一直對宏觀經濟學理論非常著迷,但常常覺得書本上的模型過於簡化,難以完全解釋現實經濟體中的種種復雜現象。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經濟科學譯叢”這個標簽,我立刻聯想到這個係列過往齣版的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濟學著作。我傾嚮於認為,這本書會繼承該係列嚴謹的學術風格,並對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進行深入的探討。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各種主要的經濟政策理論,例如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等等,並分析它們的內在邏輯、適用範圍以及各自的局限性。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對這些理論進行批判性地評估,並提齣一些新的見解或理論框架,以更好地解釋和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麵臨的新挑戰。如果書中能包含對一些重要經濟學傢的思想進行梳理和分析,那就更完美瞭。

评分

作為一名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對經濟政策的實際影響有著切身體會。常常在市場的波動中,我們能感受到政策風嚮的微妙變化,有時是推波助瀾,有時則是抑浪而行。這本書的名字,特彆是“理論與實踐”這幾個字,恰恰擊中瞭我的痛點——理論的空泛和實踐的盲目常常是隔閡,而如何將兩者有機結閤,纔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框架,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經濟模型如何在現實世界中運作,以及那些看似遙遠的政策決定是如何一步步影響到企業運營、市場信心,乃至個體生計的。我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一些經典的經濟政策案例,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並從中提煉齣可供藉鑒的原則和方法。如果它能幫助我更清晰地把握政策脈絡,預測市場走嚮,甚至在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上提供一些新的視角,那麼它對我而言將是無價之寶。

评分

作為一名對經濟學發展史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選擇這本書是齣於一種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時代進步的關注。書名中的“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以及“經濟科學譯叢”和“‘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這些信息,在我看來,共同指嚮瞭一部可能承載著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思想結晶的著作。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中國在“十一五”期間,乃至更廣泛意義上的經濟政策製定和實施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瞭解。我期待書中能夠梳理齣那個時期我們國傢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以及為解決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手段。這種瞭解,不僅是知識層麵的,更是希望能夠幫助我理解,在時代的大潮中,我們是如何一步步摸索前行,並取得今天的成就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經濟政策的溫度,以及它與我們每個人生活之間的緊密聯係。

评分

别人推荐的。买来学习。

评分

第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评分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它们有如下共同特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而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9%,对外技术依存度>40%,与创新型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世界最主要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美国出台《创新战略》,从国家发展战略上重视创新,从国家发展路径上强化创新;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致力于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联合体;日本2009年就出台《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逐步进入科学技术立国与战略调整阶段;韩国在2000年制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2025年构想》,提出2015年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研究中心的目标。面对世界发达国家的超前部署,中国只有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活动买的,慢慢看

评分

正版书,活动买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正版,价格便宜,下次还要购买

评分

看政策与实际的差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