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熙(Timothy B. Weston),1995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師承著名曆史學傢魏斐德和葉文心教授。讀博期間曾到北京大學訪學一年,由蕭超然教授指導。
魏定熙對北大的曆史定位準確,並成功地將其作為北京城市史的一部分來書寫。此外,他在“五四運動在北京”這個主題中頗有創獲。作為中國一所現代的帝國大學,北大是帝國的改革者們一手設計的。他們力圖建立一套空前的全國學校係統,並將京師大學堂這樣一個新式機構置於該係統的頂端。此後,民國初年的教育傢們利用帝國時代留給北大的尊榮,將之轉變為一所獨立自主的大學,而其畢業生也成為現代知識分子,不再抱有過去“學而優則仕”的帝國理想。
——本傑明·艾而曼(Benjamin Elman)
本書極具價值。它填補瞭一塊巨大的空白,對於我們理解20世紀初中國的政治史和思想史均極有幫助。
——史謙德(David Strand)
導論 北京大學之曆史定位
第一章 19世紀的學校、政治與改革
第二章 京師大學堂與清末北京
第三章 辛亥革命後的局勢不穩與重新界定
第四章 新舊文化之間
第五章 政治的不斷介入
第六章 五四運動的內在張力
第七章 被圍睏的北大
結語
參考文獻
譯後記
這是一部需要細細品讀的作品,其信息密度相當高,但流暢的語言和清晰的論證結構確保瞭閱讀體驗的舒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迫使讀者重新審視“五四”時期的敘事框架。它挑戰瞭那種將知識分子簡單視為純粹思想傳播者的傳統觀點,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充滿競爭和資源有限的環境中進行考察。對於想瞭解中國現代政治文化如何從傳統士大夫體係中涅槃重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至關重要的綫索。它詳盡地展示瞭1898年到1929年間,知識精英如何從體製外嚮體製內滲透,並最終學會瞭利用機構的“地位”來鞏固其思想的“權力”。這種“地位”的獲取過程,遠比思想的産生過程更具操作性和戲劇性。
评分這本書的紮實之處在於其對檔案材料的精湛運用,使得那些本應晦澀的機構內部變動和人事任命變得鮮活起來。作者對於“地位”的界定也非常具有創新性,它不僅包括瞭教職頭銜,還延伸到瞭對重要刊物編輯權、特定研究機構的控製權,甚至是社會輿論場中“發言權”的象徵性占有。閱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在那個中國社會劇烈轉型的十字路口,知識分子群體內部的“卡位”競爭,其激烈程度不亞於外部的政治角力。它揭示瞭一個殘酷但真實的曆史圖景:沒有穩固的體製地位作為支撐,再宏大的思想也可能迅速湮沒於曆史塵埃之中。這本書的貢獻在於,它將“大學”這一實體,從一個單純的教育場所,提升到瞭現代中國政治角力的核心競技場之一的高度來考察。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好,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又具備引人入勝的故事性。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那些“幕後”的張力——那些發生在會議室、私人信件以及校園走廊裏的微妙博弈。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親眼目睹那些標誌性的人物如何在理想主義的驅動與現實的權力限製之間艱難權衡。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對曆史語境的重構能力。對於不熟悉那個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體係的讀者來說,書中對北大機構設置、學術頭銜的演變以及它們如何成為政治資本的描述,清晰且富有啓發性。它揭示瞭一個深刻的悖論:當知識分子試圖以“獨立”的姿態介入政治時,他們首先必須在體製內部找到一個穩固的“製高點”。這種對體製內在機製的細膩描摹,讓這本書遠超瞭一般的思想史梳理。
评分讀罷全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關於“文化資本”如何轉化為“政治影響力”的經典案例研究。作者沒有簡單地將北大師生視為“進步力量”的符號,而是將他們視為在特定社會結構中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動者。這種去浪漫化的處理方式,使得分析更加犀利和真實。例如,書中對不同學派知識分子如何利用“科學”或“民族主義”的話語權來排擠異己、鞏固其在學術界的“地位”,進行瞭極其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人物關係時的平衡感,沒有對任何一方進行過度的道德審判,而是聚焦於他們行動背後的結構性動因。這種冷靜的學術態度,反而讓讀者能更清晰地看到權力運作的普遍規律,無論是在百年前的北京,還是在當下。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新穎,它沒有將目光僅僅聚焦於宏大的政治事件或革命浪潮,而是深入挖掘瞭知識分子群體在特定曆史時期(1898-1929)與權力結構之間的復雜互動。作者巧妙地將“地位”這一概念作為分析的切入點,探討瞭知識分子如何通過獲取和鞏固他們在學術機構(尤其是北京大學)中的位置,從而影響乃至塑造瞭當時的政治文化。這種將微觀的、精英內部的權力運作與宏觀的社會變革聯係起來的嘗試,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紮實的史料支撐,又不失思想的深度。尤其是在對新文化運動前後知識分子群體內部的派係鬥爭和話語權爭奪的刻畫上,作者展現瞭驚人的洞察力,讓人不禁反思,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在曆史的開端是如何被定義和爭奪的。它提供瞭一個觀察那個時代變革的獨特棱鏡,而非僅僅是事件的羅列。
评分挺好的书,价格也便宜,送货好
评分好书推荐给大家
评分近期新书,不知如何呢。翻译内容都不知道。对史语所、西南联大、清华、北大、辅仁、燕大相关著作都比较感兴趣。
评分没问题,品相完好
评分快递及时。很好。书的包装一切都好。再来。
评分是给朋友买的,所以我不清楚书的内容到底好不好,但朋友说不错。
评分名字看似唬人,实则北大校史研究,计较扎实,观点也中规中矩,行文流畅,翻译出来呢也没有明显的翻译腔,不过有一点要说下,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越来越贵,有老版本的尽量买老版本,这本是刚出的就没办法了。
评分是目前英文世界中一本以北京大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不同以往的是,作者没有单纯从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史的角度去解读北大的早期历史,而将北大看作是中国古代太学与德日现代大学的融合体。在近代中国的新旧辩证互动过程中,知识分子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的精英主义传统,以北大为阵地教化天下。由此,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还是不由自主的教授参政,均在其现代的外壳之下,显现出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评分经典小说,买来收藏的,用券买很合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