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花鳥·微中見著·藉物寓心*
汀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藥苗,徐派的野逸,墨筆草草,是在野士大夫平和淡雅的神韻風骨,是天趣和清秀;珍禽瑞獸,奇花異石,博古摺枝,黃派的富貴,設色輕盈,是身居要津者政事之餘的絢爛情調,是美艷和鮮華。
或飼養禽鳥,栽種花竹,朝夕觀摩,或深入重山密林,辨察野獸蹤跡,宋人用精準的眼力和筆力,“心傳目擊之妙,一寫於毫端間”,在紈扇小品、橫披手捲、大幅巨作中,繪齣瞭花鳥畫的黃金時代。
*宋畫人物 離形得似 寫心肖品*
軒冕貴胄,仙佛僧道,逸士纔賢,妃嬪仕女,耕織貨郎,宋人筆下活潑潑的時空,豐盈,洗練,傳神。
以畫寓禪的佛教畫裏,有老僧的莊嚴靜穆,也有離經叛道的詼諧;經史畫裏,有岩隱幽蔔的高士,清談論道,瞭無朝市風埃;肖像畫裏,仕女們掃去粉黛,情性笑言,神采飛動;而風俗畫中,田傢嬰戲,山樵村牧,攤商行旅,濃鬱的生活氣息,恬靜而溫暖。
精緻的工筆重彩,洗練的減筆白描,淋灕的潑墨寫意。宋人成熟完備的技法中,是高雅超逸的文人意趣,是找尋心靈的寬解和棲居。
*宋畫山水 雲林墨象 含容萬有*
曾經的宋代士人,崇尚丘園養素,泉石嘯傲,漁樵隱逸,於山水中寄托性靈,追求雅緻的精神生活。而宋畫山水,一經妙手所繪,不下堂筵,便能坐窮泉壑,聽猿聲鳥啼,依約在耳,看山光水色,滉漾奪目,可居,可遊。
北宋的山水,長鬆巨木,迴溪斷崖,峰巒秀起,雲煙變滅。遼闊,崇高,壯美。
南宋的山水,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雲關雪棧。細膩,精緻,秀美。
《宋畫大係》甄選海內外存世宋畫720件,采用原比例、原色、超高清技術復製精印,億萬像素呈現經典原貌,規模空前,盡閱天下宋畫,藏用兩宜;長捲、立軸、團扇、鬥方、冊頁,歸類飾裱,編年排序,欣賞臨摹,便捷實用,可賞、可摹、可藏。
關於《宋畫大係》的十點說明:
《宋畫大係》是一部全麵呈現存世宋畫總貌的大型文獻圖典,充分展示有宋一代繪畫之盛,廣泛收錄瞭海內外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的宋畫作品,是一套對古代繪畫藝術搶救性保護和普及性傳播的文化重典。
*一. 《宋畫大係》作為一部大型斷代繪畫典籍,由於時代、流派與畫風的承應關係,兩宋之外,五代和遼、金作品,也列為入編範圍。入編作品均為紙本和絹本繪畫,壁畫、版畫和石刻畫等其他材質的繪畫作品,暫不收錄。
第二. 在全球範圍內搜集遴選瞭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寜省博物館、颱北故宮博物院、歐美國傢(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等)以及內地、港澳等其他文化機構所藏的傳世宋畫作品1000多件,遴選收錄720件精品。
第三. 對傳世宋畫按畫科分為山水、人物、花鳥3類,每類一捲,共3大捲;每捲以形製再分為團扇、鬥方、冊頁、立軸、長捲5種主要形式,以此為輯,分輯裝訂。因此,《宋畫大係》共3捲8函。如此分類,便於讀者按喜好分彆購買、欣賞、學習。
第四. 為確保作品的完整性、傳承性和學術性,全部呈現作品的引首、隔水、畫心和題跋,尤其對手捲題跋,盡量忠實原作,不作技術處理,力求完美再現真跡。
第五. 《宋畫大係》一改傳統圖書對畫作分頁切割、閱讀感官支離破碎的弊病,采用摺頁連接形式裝訂(經摺裝),還原瞭長捲原貌氣韻,並對立軸等大幅作品,做展大或整幅印刷,如見原作。可裝裱,可觀賞,可臨摹,可收藏。
第六. 《宋畫大係》作品的編排,原則上以作者的生年先後及畫風為序。對於跨朝代的作者,均以其主要生活期標注朝代。
第七. 沿用各收藏機構、藝術史傢所編著錄類書籍中確定的作品名稱、作者和畫作尺寸。對於作者所屬時代尚存爭議的,沿用傳統說法,或統一以“宋”標注;對於作品的創作者尚有爭議的,在作者姓名後標注“傳”字;作品若有重名,盡量采用學術界常用名稱。
第八. 作品圖版後標注的基本信息包括:朝代、作者、作品名稱、材質、墨色、尺寸、收藏單位。對於作品賞析,不做主觀評價。
第九. 每捲配一本呈現全部作品信息的《導讀》冊,包括本捲畫傢簡介(生平、畫風、技法特點及傳世作品)、圖版目錄,以及所選畫作圖版的全貌示意圖。圖版目錄中每件入編作品後注有該作品特彆的一個編號,在書中每件作品後的圖說部分亦有對應編號,便於讀者檢索查詢。看《導讀》冊即可知曉每捲完整信息。
第十. 本書所選畫作均采用原作高數位、高精度超清圖片10微米調頻印刷。為展示作品豐富細節,便於觀賞臨摹,90%以上的作品根據頁麵尺寸進行瞭等比例放大印刷,並在每件作品後標注縮放比例,便於讀者直觀掌握原作大小。圖色細膩,墨韻古樸,層次豐富,絹補經緯,宣紙肌理,縴毫畢現,不偏色,無色差,力求充分體現作品整體風貌和局部細節。
金墨,本名硃百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北京書法傢協會會員。多年從事藝術圖書策劃編輯工作,所主編的《條幅名品精選:原寸復製高清大圖 明清書傢係列》《二王大係》《心經大係》《金剛經大係》《日本唐風書法大係》《日本古畫名品大係》等百餘種書畫類圖書,以精良的製作水準、較高的學術含量、獨特的呈現方式和全新的閱讀感受,深受讀者歡迎。
《宋畫大係》學術支持:
謝小銓 中國國傢博物館藏品部主任 研究員
高 茜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 國傢一級美術師
秦金根 《書畫世界》副主編 編審
劉 童 中國國傢畫院《中國美術報》 編輯
王菽一 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 人物畫傢
陳 凱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 山水畫傢
馬新陽 中國畫院特邀畫傢 花鳥畫傢
宋畫完全改變瞭我的生活,如果沒有宋畫,我的生活是無法想象的。一看見宋代的畫,接觸宋代的文化、曆史,我彆的都不想管,連繪畫都忘瞭。宋畫與現在的畫,與明代、清代完全不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耶魯大學藝術史係榮休教授、資深的宋畫研究專傢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
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瞭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製力掌握瞭整個錶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傢好像生平一次接觸到瞭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迴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瞭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藝術史學傢高居翰(James Cahill)
李成的山水畫帶他進入瞭一個世界,一方麵是寂寞的,一方麵又是壯觀的。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教授石慢
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縴巧,自成大傢。
——黃賓虹
宋代是中國的一次文藝復興。
——法國漢學傢謝和耐(Jacque Gernet)
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韆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
——陳寅恪
過去大傢熟的是宋詞,現在熱的是宋畫。宋畫之美,不是唐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得意絢爛,而是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畫傢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睏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贊美,於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新周刊》
宋代 ◎ 花鳥畫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的巔峰時期,佳作繁多,流派紛呈,名傢輩齣。其創作題材廣泛,錶現手法豐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無論在花鳥、山水、人物等畫科均取得瞭極高的成就,確立瞭中國繪畫的審美規範,各種開宗立派的畫風和樣式,被後世傳承發展,奉為圭臬。
花鳥畫肇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至兩宋空前發展並取得極高成就,宮廷中裝堂飾壁務求華美,使花鳥畫在貴族美術中占有重要地位;社會上中上階層的需求及工藝裝飾也促使花鳥畫的發展和活躍。由此湧現齣大量技法高超的名手,僅見於文獻記載的就達百餘人,如北宋之黃居寀、趙昌、易元吉、崔白、吳元瑜、馬賁,南宋之李安忠、林椿、李迪、毛鬆、毛益等都在藝術上各有獨詣專長。
五代南唐時黃筌的花鳥畫妙於賦色,用筆精細,開“富貴”一派;徐熙則以墨筆略施丹粉,創“野逸”一格,宋人稱之為“徐黃二體”。入宋後,花鳥畫傢更注重寫生,觀察花鳥情態,同時也強調瞭花鳥畫的精神內涵。寜靜平和、細膩艷麗的“黃傢富貴”,日漸得到皇室的青睞,成為北宋院體花鳥畫的標準,黃筌之子黃居寀在畫院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徐體花鳥畫遂趨於沉寂。
北宋中期,“黃派”花鳥經由趙昌、崔白變法,使精密不苟的工筆花鳥攀上高峰,如趙昌以畫色彩明麗、生動逼真的摺枝花果著名,被譽為“與花傳神”;崔白工而不拘,為宮廷花鳥畫輸入瞭新的血液。至徽宗朝宣和畫院時期,技法進一步完善,形態刻畫精細,筆法洗練遒美,造形傳神生動,設色明艷細膩,形成瞭精工妍麗、狀物傳情的“宣和體”花鳥畫風格,並流衍至南宋宮廷畫院。
北宋後期,宮廷花鳥以徽宗趙佶為代錶,以水墨為主略敷淡彩,彆開一麵。同時,他興辦畫學,搜羅、鑒定宮廷藏畫,編製《宣和畫譜》,畫院內一時人纔濟濟,成為中古宮廷繪畫最為興盛的時期。易元吉則善用水墨繪寫花果獐猿,錶現野逸天真之趣。
南宋時期的花鳥畫仍然沿襲北宋,湧現齣諸多傑齣的畫傢,如李安忠、林椿、李迪、毛鬆等均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李迪善於錶現物態的生韻,精工細筆,設色濃麗,體現齣工筆寫生的精湛水準。
水墨寫意花鳥在這一時期也取得長足發展,並派生齣多種體係。一類是禪僧畫傢以墨戲方式繪製的花卉蔬果,如僧人法常;一類由文人畫傢所倡導的墨竹、墨蘭、墨梅、枯木等君子畫,抒情寄興,狀物言誌,意趣獨特,不拘成法,如文同開創的“湖州竹派”,趙孟堅的墨筆水仙。亦有較高專業水準的水墨雜畫,如理宗時官員畫傢陳容,即以酣暢的水墨繪寫雲霧中忽隱忽現騰蟠於水天的神龍,錶現技巧已達到很高水準。
“淡逸而不入於輕薄,沉厚而不流於鬱滯”,精於布色的宋人花鳥,不僅在形象上達到瞭精微傳神,錶現齣對生活的濃厚情緻,而且把自然屬性與道德品格相聯係,是寓意萬物於情性的心象華彩。
宋代 ◎ 人物畫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的巔峰時期,佳作繁多,流派紛呈,名傢輩齣。其創作題材廣泛,錶現手法豐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無論在花鳥、山水、人物等畫科均取得瞭極高的成就,確立瞭中國繪畫的審美規範,各種開宗立派的畫風和樣式,被後世傳承發展,奉為圭臬。
兩宋人物畫的主題,主要集中在史事逸聞和佛道神話,同時社會風俗畫得到瞭高度發展。
北宋初期的宗教人物畫繼承瞭唐以來的傳統,創作仍較活躍,不少名傢參加瞭寺觀壁畫的創稿與繪製,畫風的主流是吳道子一派的式樣。有作品流傳的代錶性畫傢首推武宗元,其《朝元仙仗圖》布局宏大,人物眾多,身姿顧盼精妙入微,高低疏密穿插得當,衣紋使用“蒓菜條”描法,衣袂飄舞,顯示齣“吳帶當風”的特色。
至北宋中期,山水花鳥畫迅猛發展,一時躍居於人物畫之上。也從此時起,人物畫開始朝著新的方麵演進,在畫法上由絢燦的重著色走嚮水墨。李公麟的道釋畫不蹈襲前人,獨創不著色彩、全以墨筆綫描的“白描”畫法,既注重格法技巧,精密嚴謹,又包含著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緻,單純洗煉,樸素優美,影響所及,曆南宋而至元明。
北宋後期,反映城市經濟發展與城鄉生活的作品大量齣現,善畫京師車馬屋宇、角觝夜市的風俗畫傢層齣不窮,對不為一般“高人雅士”重視的“市井細民”的生活進行瞭深入描繪,審美視野從描繪仙佛貴族擴大到市井風情。如張擇端的巨製《清明上河圖》即為代錶,以其內容的異常豐富性,高度的曆史真實性,藝術錶現力的無比生動性,成為我國古代繪畫史上的不朽傑作。
南宋禪宗興盛,梁楷擅繪洗煉放逸的人物簡筆畫,多以佛教禪宗人物或文人雅士為題材,遊戲點化,草草數筆神氣迥齣,開啓瞭元明清寫意人物畫的先河。南宋末元初的禪僧畫傢法常(牧溪)也創作瞭大量的禪宗題材畫,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俱有高緻。這些禪宗繪畫在氣格上顯得狂逸粗野,遠離瞭文人清雅蘊藉的審美觀,被主流畫壇評價為“誠非雅玩”,卻為盛行禪宗信仰的日本人士所青睞,不少宋元禪宗畫被日本僧人帶迴本土,並對日本禪畫和水墨畫産生瞭重要的影響。
南宋時期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和節令畫進一步活躍。描繪農作蠶織、車船運載、貨郎擔夫題材較為廣泛。擅畫盤車的硃銳,擅畫牧牛的閻次平,擅畫嬰戲的蘇漢臣,擅畫農事貨郎的李嵩均是此中傑齣者。這些極富生活氣息的宋代風俗畫以生動形象地描繪齣社會底層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市民欣賞趣味,在中古繪畫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曆史故事畫除承襲前代存乎鑒戒的作用外,還藉古喻今,以錶現褒忠貶奸及民族矛盾的題材最為流行。如南宋人所繪《文姬歸漢圖》,李唐意在箴規、錶現忠貞氣節的《采薇圖》等。
宋代畫院還有一些創作描繪宋代帝王事跡者,如傳為蕭照的《中興瑞應圖》等,大都為歌功頌德之作。
宋代 ◎ 山水畫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的巔峰時期,佳作繁多,流派紛呈,名傢輩齣。其創作題材廣泛,錶現手法豐富,筆墨技巧精純,藝術境界高妙,無論在花鳥、山水、人物等畫科均取得瞭極高的成就,確立瞭中國繪畫的審美規範,各種開宗立派的畫風和樣式,被後世傳承發展,奉為圭臬。
繼五代之後,兩宋山水畫更為成熟,皇帝貴胄、文人商賈皆對之興趣濃厚。既有飾於殿堂粉壁的屏風巨幅,也有展放案頭的捲冊小幅,其意趣獨特,筆墨精妙,在山水畫發展史上達到空前高度。
北宋山水,“以大觀小”,雄渾、博大、莊重,是全景式的寫真傳神,狀物高於抒情。
南宋山水,“以小顯大”,秀麗、小巧、優雅,是特寫式的采其大要,抒情高於狀物。
從圖真到詩化,其審美變遷的分水嶺,是“靖康之難”直接導緻的“宋室南渡”。
北宋山水畫主要沿襲五代以荊浩、關仝為代錶的北方畫派水墨傳統,以北方雄渾的自然景觀為描繪對象,著重塑造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宋初以李成、範寬成就最高。李成尤負盛譽,以畫寒林平遠著稱,善用淡墨錶現豐富的層次和虛曠的空間,以“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的景色抒發胸襟,所畫山水在北宋被譽為“古今第一”;範寬則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齣雄偉壯觀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皴齣富有質感的山石,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描繪齣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北宋中後期山水名傢郭熙、王詵等人皆師法李成。郭熙重視意境,無論高山峻嶺長圖大障,還是平遠小景,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其山水畫主張整理成《林泉高緻集》,標誌著山水畫理論已進入成熟階段,其中如“三遠”、“四景”等都是傳誦韆古的精彩論述。至此,“李郭”畫派已成為北宋宮廷畫院主流畫風。
同時,又齣現以燕文貴的集山水界畫於一體的“燕傢景緻”,其畫多為北方大川,蒼潤清雅,岸邊水渚多畫颱榭相接,景緻優美。
北宋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偉山水畫外又彆開新境,多為清麗可善的捲冊小幅,描繪湖山歸帆,沙岸柳溪,其幽情野趣富有詩意,深得文人墨客激賞,擅此者以惠崇、趙令穰為代錶。
米芾、米友仁父子創立“水墨雲山”落茄畫法,運用簡率淡墨錶現江南煙雨迷濛,沙渚坡陀,點滴煙雲,朦朧奇幻,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將水墨點染和雲霧錶現發揮到瞭極緻,同時進一步張揚瞭以文人墨戲抒情達意的創作觀念,開創瞭文人畫的新格局。
由唐代興起的青綠山水,於宋代雖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宮廷貴族的欣賞,且畫風趨嚮細膩典雅,造境圖形也務求真實嚴謹,尤在北宋後期,臻麗細密、遵依格法的青綠山水得以復興,其中以王希孟及趙伯駒、趙伯驌兄弟為代錶。
早在五代、北宋初,董源、巨然已開江南畫風。董源以繪寫江南景物為主,山勢平緩,風雨溪榖,林霏煙雲,峰巒晦明,溪橋漁浦,洲渚掩映,被米芾稱贊為“一片江南也”;董源後繼者巨然,也善為煙嵐氣象,山川高曠之景,筆墨秀潤。二人雖在布景和筆墨上略有差異,然皆長於錶現江南華茂蒼鬱的景物。但當北宋宮廷畫院逐漸樹立李、郭中原山水畫係為主流畫風後,董、巨畫風趨於消沉。
宋室南渡,繪畫中心轉移。畫傢們重拾“董巨”,緻力於塑造明淨秀麗的江南風光,畫風亦由北宋的雄壯渾厚轉化為空靈雅秀。號稱“南宋四傢”的李唐、劉鬆年、馬遠、夏圭以清奇峭拔的山水形象和簡括的筆墨章法創齣新境。李唐繼承範寬傢法,山水畫嚴謹質樸,氣象雄偉,並加以變易,開拓齣布局簡潔空闊、筆墨粗放蒼勁、墨色縱肆的畫風,被譽為“可比李思訓”;劉鬆年的山水皴法受李唐影響,但變雄健為典雅,畫風嚴謹不苟,水墨青綠兼工,又精於界畫,作品中山水與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
至馬遠、夏圭,則偏好邊角之景,著力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畫麵上大幅留白,更突顯空靈意境和濃鬱詩意,這種大膽剪裁突破瞭全景程式,由此而得“馬一角”“夏半邊”之譽。馬遠的“大斧劈皴”、夏圭的“拖泥帶水皴”均在山水技法方麵取得重大突破其筆墨愈加簡括、淋灕。北宋的雄偉山水風格,已全然轉化為一種典麗、精巧、蒼潤、側艷的格調。
兩宋山水,創造齣可遊可居之境。無論是“澄懷味象”的心靈滌蕩,還是“格物窮理”的緻性精研,宋人“以物觀德”,“詩畫一律”,胸有丘壑便能“泉石嘯傲”,筆下的山川也自然詩情逸韻,氣度磅礴。
初次接觸這套畫冊時,我本以為它會是那種偏學術、晦澀難懂的類型,但《山水捲》的體驗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那些氣勢磅礴的峰巒、雲霧繚繞的深榖,被畫傢們用淡墨、濃墨、焦墨交替暈染,營造齣一種深邃而寜靜的意境。我尤其喜歡其中幾幅描繪江南煙雨的作品,墨色的濃淡變化,恰到好處地捕捉瞭那種濕潤而迷濛的空氣感。這種感覺,是看任何低分辨率的電子圖片都無法比擬的。紙張的選擇似乎也經過精心考量,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齣宣紙特有的肌理和墨韻的滲透效果。這套書的排版布局也非常考究,留白的處理既有傳統審美的情趣,又保證瞭欣賞大尺幅作品時的舒展感。對於那些熱衷於山水精神、渴望在喧囂中尋覓一方淨土的人來說,這套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人可以靜心地沉浸在宋人的山水哲學之中,體會“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理想境界。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藝術齣版物的讀者,我深知一套大型畫冊的編纂難度和成本。《宋畫大係》能夠將這三捲內容整閤在一起,並且在裝幀上達到如此高的水準,實在令人欽佩。整體來看,這套書的學術性和普及性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既能滿足專業研究者對細節的苛求——比如拓印紋理、筆觸的清晰度——也能讓業餘愛好者在輕鬆翻閱中獲得審美愉悅。我對它最大的感受是“沉浸感”。在翻閱《花鳥捲》時,能感受到自然的生機勃勃;在看《山水捲》時,能體會到胸襟的開闊;而在品味《人物捲》時,則能觸碰到人性的復雜與溫情。每一捲的側重點不同,但共同點在於對“神韻”的極緻追求。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在一個整體的框架下,展現瞭宋代藝術各個門類相互輝映、共同構築的輝煌圖景。這種整體性的呈現,比零散地收集單件作品更有助於理解宋畫的時代精神。
评分收到這套《宋畫大係》,真是眼前一亮。光是這精裝的厚重感和典雅的裝幀,就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細賞。我原本是抱著對宋代繪畫的普遍興趣來的,但翻閱之後,纔發現這套書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先說《花鳥捲”吧,裏麵的細膩程度簡直令人窒息。那些花瓣的層次、鳥兒羽毛的質感,都通過高清的印刷技術得到瞭最大程度的還原。尤其是對光影的處理,宋代畫傢那種“以有形寫無形”的功力,在這些作品中體現得淋灕盡緻。我記得有一幅描繪蜻蜓點水圖景的,水麵的漣漪和蜻蜓翅膀上那半透明的光澤,真是活靈活現,仿佛下一秒就能聽到“滴答”的水聲。這套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值得稱贊,使得即便是欣賞這些傳世之作,也有一種置身於當時文人書房的雅緻感。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宋代宮廷和民間藝術風格的愛好者來說,這套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珍藏。它不僅僅是圖冊,更是一部直觀的藝術史教材,讓人能切身體會到宋人對自然萬物那份近乎虔誠的觀察與描摹。
评分坦率地說,我對人物畫的興趣一直比較淺薄,總覺得相較於山水和花鳥的寫意,人物畫的時代感和距離感更強一些。然而,《人物捲》的齣現,讓我對宋代人物畫有瞭全新的認識。這裏的刻畫不再是刻闆的教化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細膩的情感錶達。無論是貴族宴飲的場景,還是市井百姓的日常勞作,那些人物的衣褶、神態、甚至眼神中的微小波動,都被捕捉得極其精準。特彆是其中幾幅描繪文人雅集的場景,人物之間的互動、桌案上的陳設細節,都展現瞭宋代社會風貌的豐富性。我發現,好的藝術品是超越時代的,通過這些人物的服飾和姿態,我仿佛能聽到百年前的絲竹之聲和低語笑談。這套書的印刷在錶現人物膚色的微妙過渡上做得尤為齣色,沒有齣現偏色或顆粒感,使得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油然而生。對於想要研究宋代社會生活風貌的非專業讀者而言,這套書無疑提供瞭生動的第一手視覺資料。
评分這套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宋代藝術的“內斂之美”。相較於唐代的恢弘大氣,宋畫的魅力在於其極緻的寫實基礎上的寫意升華。這種美學非常契閤現代人對精神深度的追求。例如《山水捲》中那些“一角半邊”的構圖,留白之處充滿瞭無限的想象空間,它教會人如何“看”而不隻是“觀”。再比如《花鳥捲》裏那些孤零零的一枝梅或一隻飛鳥,它們的生命力不在於數量的堆砌,而在於那一瞬間的捕捉和永恒的定格。這套書的編排結構清晰,每一幅作品的展示都給予瞭足夠的空間,讓讀者能夠細細品味每一條綫條、每一抹暈染。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審美體驗,而更像是一場需要耐心的對話。我甚至會花上數十分鍾,隻對著一幅作品的局部細細揣摩,試圖理解畫傢當時的運筆心境。總而言之,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生活哲學,通過觀賞這些穿越韆年的傑作,我們得以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寜靜和對美的敬畏。
评分挺好的!!!
评分好书!印刷质量仅次于宋画全集!这个价格,也很值了!
评分这套书的印刷质量是没法与《宋画全集》比的,不在一个等级上,小品的印刷质量比大幅山水高,大幅山水也不是原大,都是缩小了的。书里面的内容甄选不是很严格,有很多明清仿的宋画,最后一句话,对得住这个价格!
评分挺好的!!!
评分这套书的印刷质量是没法与《宋画全集》比的,不在一个等级上,小品的印刷质量比大幅山水高,大幅山水也不是原大,都是缩小了的。书里面的内容甄选不是很严格,有很多明清仿的宋画,最后一句话,对得住这个价格!
评分这套书的印刷质量是没法与《宋画全集》比的,不在一个等级上,小品的印刷质量比大幅山水高,大幅山水也不是原大,都是缩小了的。书里面的内容甄选不是很严格,有很多明清仿的宋画,最后一句话,对得住这个价格!
评分开本很大,印刷质量以价格而言性价比较高了。最惊喜的是立轴也是折叠打开的,比例也较大。一幅一张很方便!
评分长卷最佳,册页不错,立轴因开本所限,印得差点,但可以接受。总体性价比不错。比宋画全集,收展方便,利于临摹实用,是可贵之处。
评分颜色非常接近原画,清晰度很高。部分原画的接驳和印渍都有,虽然有些颜色暗,但古画本该如此,远不是那种画册能别的了的,难得中信出了这么个好东西。经折装也比较趁手,尤其对于长卷看起来非常方便,可以连续看,不用断开。意外之喜是题跋都保留了。清明上河图做了放大,石渠宝笈没赶上,这下多少慰藉了些。价格有些肉疼,靠,最关键你居然不打折,牛逼。不过说实话,就算不打折,也够了,一套下来50kg,目前发愁如何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