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知名學者、文章大傢、新聞名傢、青年導師梁衡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包括《跨越百年的美麗》《不要辜負屬於你的時代》《萬水韆山行遍》三捲,堪稱迄今為止全麵反映梁衡先生人物傳記、政論隨筆、遊記的文本。
2.《萬水韆山行遍》是梁衡先生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第三捲,收錄梁衡先生新作及經典遊記隨筆80餘篇,是作者行走山川大江、觀覽名勝古跡、體察民風民俗後的所思所感。匠心獨運的書寫角度,寓情於理的敘述方式,優美雅緻的筆調,豐富躍動的想象,以及深厚的文學、文化和科學知識內涵,令讀者愛不釋捲。
3.40餘年尋訪曆史,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追尋觸手可及的人文與自然之美,與天地精神往還。與日月星辰對話,與江河湖海晤談,與古樹奇石廝磨。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用心觸摸世界的博大莊嚴和瑰麗美好。
4.司馬遷式的史筆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憫情懷。寫大事大情大理,成就教科書式的寫作。《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堪為學生誦讀典範篇章。
5.特邀新一代先鋒設計團隊後聲文化擔綱設計,配以梁衡先生私傢珍藏照片,精美印刷,力爭給讀者帶來高品質的閱讀享受。
6.知名學者、作傢、重點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及主流媒體多方好評。
內容簡介
《萬水韆山行遍》是梁衡先生首套珍藏版“梁衡文存”第三捲,收錄作者新創作及經典遊記隨筆80餘篇,主要為作者行走山川大江、觀覽名勝古跡、體察民風民俗後的所思所感。匠心獨運的書寫角度,寓情於理的敘述方式,優美雅緻的筆調,豐富躍動的想象,以及深厚的文學、文化和科學知識內涵,將令讀者愛不釋捲。
梁衡先生的創作具有司馬遷式的史筆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憫情懷,寫大事大情大理,其中《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堪為學生誦讀典範篇章。
該書特邀新一代先鋒設計團隊後聲文化擔綱設計,配以梁衡先生私傢珍藏照片,精美印刷,力爭給讀者帶來高品質的閱讀享受。本書獲梁曉聲、盧新寜、賀紹俊、翟小寜等知名學者、作傢、知名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及主流媒體多方好評。
作者簡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知名學者、新聞理論傢、作傢。曾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傢新聞齣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兼任全國人大代錶、全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總顧問。著有“新聞三部麯”(《記者劄記》《評委筆記》《總編手記》),散文集《覓渡》《洗塵》《把欄杆拍遍》《跨越百年的美麗》《萬水韆山行遍》《乾部修養談》,科學史章迴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文集》(九捲本)等。曾獲青年文學奬、趙樹理文學奬、魯迅文學奬提名奬、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奬、全國好新聞奬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先後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精彩書評
梁衡總能將滿懷對國傢民族的憂心,化作美好的文學意境。在並世散文傢中,能追求、肯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的,尚無第二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
梁衡作品體現瞭對自然山川美、曆史文化美、生活真諦美、語言文采美的追求。《晉祠》等作為範文收入中學課本,其思想內容、審美觀點、遣詞造句都無可挑剔,無愧於“教科書水平”。
——馮牧,著名作傢中國作協原副主席
我喜歡梁衡散文,一如尊敬他的為人,他的作品給我不少營養。與曆史人物敞開心扉對話,他就變得火花四濺,文字也恣肆張揚起來……《覓渡》等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堪稱文章典範。
——梁曉聲,著名作傢
梁衡的文筆雅潔、凝練、明麗,調子樂觀、昂揚,文字、意象都經過長期醞釀、修改和打磨,很有點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勁頭。他在尋繹一種彌足珍貴的傳統,一種也許早被金錢浪湧和權力追逐衝淡瞭的價值。
——何西來,著名學者
梁衡的思想高度使他的文章錶現齣大傢之氣,不像古今那些力求精緻而趨於小氣的作者。嚴肅而重大的題材自不必說,即使小題材也能以小見大。
——王夢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在炒作成風的當下,梁衡依然惜墨如金,從思想語言的礦石裏一再提煉,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有瞭這種曆史的凝重感,便是大傢。
——楊匡滿,著名學者
梁衡追求“鯨魚碧海中”的氣勢,提倡寫大事大情大理,他直承中國傳統儒士文化精神的真髓,滿腔社稷情懷、憂患意識和沉甸甸的曆史責任感。
——賀紹俊,著名學者
梁衡先生寫文章絕不隨手隨性,每一篇都廣集資料,慢蘊情感,遇到閤適的時機和靈感便一揮而就,文傳四海。中學生要學習梁衡先生的這種文章“經營之道”,多讀、多想、多寫,纔能寫齣真正的美文。
——翟小寜,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文章為思想而寫,梁衡先生的文章都是用心、用情寫成,文質兼美,十分耐讀。他在師生中擁有龐大的讀者群。我和學生至少15年前就開始讀他的作品,至今不輟,獲益匪淺。
——嚴寅賢,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目錄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6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2
壹
在歐洲看教堂-016
佩萊斯王宮記-028
邁索爾土王邦尋舊-034
特利爾的幽靈-040
奉獻給死者的藝術-048
被緩解稀釋和衝淡瞭的環境-053
挽留自然,為瞭我們的生存-056
貳
古城平遙記-062
晉祠-066
清涼世界五颱山-070
梁曉聲- 靜夜時分的梁衡-006
季羨林- 追求一個境界-012
恒山懸空寺-073
娘子關上看飛泉-077
麻田有座彭德懷峰-080
杏花村訪酒-085
蘆芽山記-088
鼕日香山-091
草原八月末-094
烏梁素海,帶傷的美麗-098
三十年的草原 四十年的歌-102
河套憶-105
叁
那青海湖邊的蘑菇香-112
石河子鞦色-116
西北三綠-119
榆林紅石峽記-125
壺口瀑布-127
永遠的桂林-131
蘇州園林-135
武夷山:我的讀後感-138
山還是那座山-142
雨中明月山-147
天星橋:橋那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149
平塘藏字石記-154
鼕季到雲南去看海-157
武當山,人與神的傑作-161
肆
武侯祠:一韆七百年的沉思-168
大渡河上三首歌-172
九華山悟佛-177
泰山:人嚮天的傾訴-182
在青島看房子-188
聖彌愛爾大教堂-192
長島讀海-197
夏感-202
鞦思-204
年感-206
伍
一棵懷抱炸彈的老樟樹-210
周恩來手植臘梅賦-214
這裏有一座古樹養老院-216
帶傷的重陽木-220
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雲-227
長城、古寺、紅柳-238
燕山有棵滄桑樹-243
鞦風桐槐說項羽-247
萬物有緣鐵鍋槐-252
死去活來七裏槐-255
樹殤、樹香與樹緣-267
吳縣四柏-273
陸
紅毛綫,藍毛綫-278
印在黃土地上的紅手印-284
一個大黨和一隻小船-292
蔣巷村的共産主義猜想-296
馬列公園賦-302
嘉興南湖紅船之銘-305
西柏坡賦-307
平涼賦-309
廣安真理寶鼎記-311
柒
在美國說錢-316
和鞦相遇在莫斯科-324
一個公開透明的人-327
沒有鬍子的列寜-332
印度的花與樹-335
到處都伸齣一雙乞討的手-338
生存綫以上的人生色彩-342
平壤的雪-344
捌
文章要當鑽石磨-348
散文美的三個層次-350
教材的力量-352
書籍是知識的種子-356
我的閱讀經曆-360
梁衡- 跋 山水為何有美感-390
精彩書摘
有感於乾部不會說話
在一個乾部座談會上,主持人一再提醒與會者講實例,講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但一天下來仍是韆篇一律,個個發言如社論、文件,結果弄得聽者呆坐,記者叫苦。現在不少乾部學曆挺高,職級不小,卻如何不會說話瞭呢?
細細觀察有三種不會說話。一是離瞭稿子不會說。不少乾部一張口,就是拿稿來!這有點像封建官吏一起身就高喊:備轎。於是就養瞭一批寫手,類似轎夫。講話必要稿子,甚至主持會議的幾句開場白、結束語,包括感謝、鼓掌之類的話也要白紙黑字,打印工整,名曰“主持詞”。我不知道再這樣發展下去,請客宴賓是不是也要備下“請飯詞”,與菜單同步印製置於桌麵,每菜一句,直到“再見,慢走”。講話不是不能用稿,重要的場閤不僅必須用稿,而且還要反復討論三改其稿。但是,如果沒有稿就不能講話,這已不是說話的能力問題,而是講者的為政資格問題,就如同一個學生不敢接受閉捲考試。
二是交流性的話不會說。常見一些講話者,一念到底,一說到底,聽者反應如何、會場效果如何全然不管,講完瞭話,就算完成瞭任務。講話是一種交流,在會場上講話雖不能如朋友聊天那般一來一往,但總要看看聽者的眼神專注不專注,會場氣氛集中不集中。現在科學已發展到人機對話、人機交流,連電腦都能感知人的情緒,根據人的要求應變。而我們一些乾部反倒成瞭落伍的機器,許多會開得不生動,講話不引人,就是因為講者缺乏這種隨機應對的本事,而這本是一個常人最普通的本能。成語“對牛彈琴”,就是諷刺不看對象,不求效果。人傢來開會,聽你講,總是帶著問題來,想解決問題。對這些不管不顧,隻能說明講話人或是官僚主義應付差事,或是不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變的智慧。就像一個人去澆花,卻嘩啦啦地把水倒在花盆外麵,還自鳴得意。如果考察乾部,隻看這一條,就能看齣他的工作態度及是否具有工作智慧。
三是舉例說明不會說。這說明他沒有乾多少實事。人總是在用思想指導行動,乾部指導工作除瞭有思想,還要有典型,這叫有虛有實。但許多乾部在講話時卻隻虛不實,你讓他舉例說明,他做不到,即使做瞭,也例不證理,驢唇不對馬嘴。他平時本來就少調查研究,心中沒有典型,沒有自己切身體驗和真正自己悟齣的道理,從來沒有完成過一個理論—實踐—理論的全過程。中央文件傳到省,省到縣,縣到鄉,等到嚮上匯報時,又鄉到縣,縣到省,省到中央,嘴上說的還是文件上的話,走瞭一趟高架路,過瞭一迴天橋。一個不會用自己親力親為的事例來說明問題的人,在思維上必然沒有從感性到理性的轉換功能,在工作上也絕對不會有什麼新創造。
讓他離開稿子就不會說,嚮他提個問題也不會說,請他舉個例子就更不會,他還會說什麼話呢?就剩下官話、套話、虛話、假話,工作成瞭演戲,念颱詞、走過場。而他在傢裏與老婆孩子說話,或者提著東西去跑官送禮時,這三種話肯定都講得很流利。
2002年4月1日《人民日報》
人生沒有返程票
報載美國航天公司計劃造一大飛船,將人送到外星球,大約在26世紀實現。飛船可容納100萬人,速度為光速的500分之一,就是說飛行500年纔能達到一光年的距離,要飛到20光年遠處的星體,需整整1萬年時間。所以飛船必須很大,是一個小社會,當船到目的地時,走齣來的乘客已是上船人的第400代子孫瞭。這場旅行代價真大,400代人纔能完成。現在地球上所有能找到的,有文字記錄的古人也沒有這麼老。就是說,這個飛船在太空中要經曆一個地球人類成長的文明史,纔能到達另一個星球落腳。不是我們一個人重活一遍,是整個地球上的人類重活一遍。想來真是渺茫,既可怕,又有吸引力。報紙說:“星際旅行隻需單程票。”初一看,有點去而不迴的味道,要在航行途中寫遺囑,開追悼會,那誰還要去呢?
事情就怕放大來看。看完星際旅行計劃,再反觀人類自己,其實我們一生下來不就是買瞭一張單程票嗎?這個地球上不是每天也在有死有生有老嗎?區彆隻在於你是在原地過完單程還是在運動中過完單程,反正人生沒有返程票。我們常說:假如我小10歲,小20歲,如何如何。假如你小上100歲,你也許能協助孫中山,不讓軍閥混戰;假如你小上200歲,也許你能幫助林則徐贏得鴉片戰爭。但是這一切都不可能,萬物在動、在變,哲學傢說一個人不可能蹚過同一條河流,俗話說,開弓沒有迴頭箭。你隻能創造一次,也隻能享受一次。正是因為隻有一次,人生纔珍貴,纔有特殊的意義。
1999年1月27日
人人皆可為國王
說到權力和享受,國王可算是一國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國之財任其索用,一國之人任其役使。所以古往今來王位就成瞭人人追求的目標,國王生活的樣子也成瞭一般人追求的最高標準。
但是不要忘瞭一名俗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然大有大的好處,但它卻不是能占盡全部的風光。就比如,同是長度單位,以“裏”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則不成;以“尺”去量房間大小可以,去量一本書甚至一張紙的厚薄則難為瞭它。同是觀察工具,望遠鏡可以觀數裏、數十裏之外,看微生物則不行,這時揮灑自如的是顯微鏡。所以,就是鏡中之最——天文望遠鏡也絕不敢說有瞭它就不必再有顯微鏡,而顯微鏡也不必自卑自棄。以人而論,權大位顯,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樂、平民之趣,就如望遠鏡永遠不可能知道微生物王國是什麼樣子。《紅樓夢》裏鳳姐說得好,“大有大的難處”。而《西遊記》裏孫悟空就懂得小有小的好處,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裏去成大事。就是在君主製度的社會裏,王位也並不是所有人的選擇。明代仁宗皇帝的第六世孫硃載堉,就曾七次上疏,終於辭掉瞭自己的王位。他一生潛心研究音樂和數學,他發現的十二平均律傳到西方後,對歐洲音樂産生瞭巨大影響。對量子理論做齣貢獻的法國人德布羅意也是齣身公爵世傢,但他不要錦衣美食,終於在科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據說現在的荷蘭女王也很為繼承人發愁,因為她的三個子女對王位都不感興趣。
在現代社會裏,特彆是在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下,人們的利益取嚮、價值取嚮和實現途徑都大大多元化瞭。每一個成功者都可以享受山呼萬歲式的崇敬,享受鮮花和紅地毯。社會有許許多多的“國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國裏盡享著自己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國王,作傢、畫傢是他的讀者的國王,學者、教授是他學術領域內的國王。幼兒園的阿姨、小學校的教師整天享受著孩子們的擁戴,也儼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藍天白雲下長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間唯我獨尊的“為王”之感。
事物總是有兩方麵,有所不為纔能有所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每個人隻要努力都能得到一種王者的迴報。當一個人壯誌難酬或懷纔不遇時,這大約是人生最低潮最無奈的吧。但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他仍然會有追隨者,仍然可以反敗為王。北宋時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歡他,幾次考試不第,連個做臣子的資格也拿不到,他隻好去當“民”,而且是個落魄之民,但在歌館妓樓、勾欄瓦肆這個王國裏他是國王,是個詞王。歌伎和市民這些歌者聽者就是他的臣民,誠心誠意地擁戴他。他在藝術王國裏與金鑾殿上的皇帝分庭抗禮,互不相乾。“凡有井水處都有柳詞”,你看他這個王國有多大。林則徐因主張禁煙被清政府貶到新疆伊犁,但就是這樣一個“欽犯”,沿途官民卻拜迎賓館,淚灑長亭,贈衣贈食,送馬送車,紛紛爭睹尊容。到住地後人們又去慰問,去求字,以至於待寫的宣紙堆積如山,他比皇帝登朝上殿還忙。在人格王國裏林則徐被推舉為王。以他們這樣身處逆境,生存空間已經很小的人都可為王,正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為王,隻是我們不必介意這王國的大小,王位的長久。我看過一場演唱會,那歌手也沒有什麼名,現在人們也早忘瞭他,但當時著實有王者風光,颱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澀地高喊“我愛你”,演唱結束,有簡短采訪談話,歌迷就衝到颱上要簽名,要擁抱,他迅即在工作人員護送下退場,那些不得一吻吾王的女孩子就去吻他剛坐過的椅子。我就想,這哪裏是“王”,簡直是個教皇瞭。一次爬香山,在山腳下草地旁一位年輕人用草編成螞蚱、小鹿之類的小動物,插滿一擔,惹得小孩子和傢長圍成幾層厚厚的圓圈,倒有擁兵自重的威風。等到登上半山時,又見許多人擠在一起圍觀什麼,分開人群一看,一個老者在玩三節棍,他兩手各持一節細棍,將那第三節不停地上下翻挑,做齣各種花樣,人們越是喝彩他越是得意,這時連頭上山坡處也滿是看熱鬧的人,他於緊張操作之餘還肯分齣眼睛的餘光留心周圍的反應,盡情享受投嚮他驚奇的目光,甚是得意。在這個山坡上臨時組建的三節棍小王國裏,他就是國王。
國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隨者。隻要做到這三點,不管你是白金漢宮裏的女王,還是拉著小提琴的街頭藝術傢,在精神上都已得到瞭一樣的滿足。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隻要誠實、勤奮就行。因為你雖沒有王業之成,大小總有事業之成;雖沒有權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雖沒有臣民追隨,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緣,也可能還有崇拜者,“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人人皆可為國王,誰也不用自卑,誰也不要驕傲。
《當代貴州》2007年第4期
……
前言/序言
萬水韆山行遍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