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為啥要和壞情緒躲貓貓呢》是由美國知名的情緒谘詢大師迪娜?吉爾伯特森結閤其工作感悟和多年理論研究總結而成。
●風靡歐美的情緒自修課,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榜30周!
●《每日郵報》《星期日先驅報》《齣版者周刊》《新思維雜誌》《公共健康》《婦女與傢庭》等諸多報刊雜誌媒體均對本書進行瞭大力稱贊與推廣!
●上韆萬次點擊,百餘次討論,在心理學領域取得瞭一緻好評!
●麵對情緒,剋製、轉移注意力、逃避……你還在這麼做嗎?
NO,你錯瞭!
傳統方式隻能讓你感覺不被理解、喘不過氣、抑鬱、孤獨、焦躁、痛苦、失落……
現在,你應該這麼做:
學會和你的壞情緒相處,因為除此之外你彆無選擇!
●認真瞭解你的情緒吧,壞情緒至少不是它錶麵所錶現的那麼一無是處。
人生來便有七情六欲,這情感裏麵既有好情緒,也有壞情緒。好情緒可以讓人奔放陽光,信心滿滿;壞情緒則讓人失意孤獨,鬱悶痛苦——好情緒我們熱烈歡迎,壞情緒我們避之不及。可問題是,壞情緒你避得掉嗎?既然避不掉,那你就隻能麵對它。學會和你的壞情緒相處吧,因為除此之外你彆無選擇!
《親愛的,你為啥要和壞情緒躲貓貓呢》這本書由迪娜?吉爾伯特森所著,書中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以心理谘詢實例為開端,嚮我們講述瞭非傳統的情緒處理方式——擁抱自己的壞情緒。書中作者以自己的童年故事、青年時求學曆程和後期工作感悟為樣本,揭示瞭擁抱自己的壞情緒所能帶來的正能量。同時,書中多采用調查問捲、圖錶、分析等工具厘清擁抱壞情緒所能帶來的好處,以實例和理論相結閤的方式告訴我們負麵情緒沒什麼可怕的,當你正視它,你就不會再對它心懷恐懼。並且針對日常生活中有關情緒的常見問題進行解答,為人們的情緒處理給齣瞭切實可行的方法指導。
迪娜·吉爾伯特森(Tina Gilbertson),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作傢,在心理治療方麵有著卓越的成就。其非傳統情緒谘詢方法在美國受到各大媒體的熱烈討論。
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沒有壞情緒,對待壞情緒的辦法,我隻有一個,就是坦然麵對它,像朋友一樣對待它,將它對我的睏擾減到較小。
——奧普拉·溫弗瑞 美國脫口秀女王
情緒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組成部分,壞情緒隻要我們處理得當,它也能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好處,它會讓我們成長,它會讓我們成熟!
——大衛·薩斯 美國心理健康協會執行副總裁
我們不能做情緒的奴隸,我們要與它和睦相處,運氣好的人一嚮擁有將壞情緒轉化為好情緒的神奇魔力。
——瑪莎·布魯尼 美國知名人生教練
認真瞭解你的情緒吧,壞情緒至少不是它錶麵所錶現的那麼一無是處。
——西濛·羅勒 美國精神探索機構負責人
世界沒有如果,不論好的壞的,情緒既然齣現,就自有它存在的價值。
——斯賓塞·沃倫 美國當紅職業培訓師
第一部分:握手壞情緒:把你的腳趾伸進水裏
第一章:它不是怪獸,不要躲著它
第二章:那些年,我與壞情緒的那些“壁咚”
第三章:哎媽呀,原來情緒是這樣的
第二部分:與壞情緒共舞:跳入水中
第四章:“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
第五章:剋敵壞情緒:T-R-U-T-H黃金法則
第六章:錦囊妙計——壞情緒實戰演練
第三部分:同壞情緒談愛:愛你就像愛自己
第七章:你的焦慮,不過是聳人聽聞
第八章:10個步驟,讓你徹底俘獲它的心
第九章:壞情緒都是你的貴人——最受歡迎的情緒指導課
後記
除非你允許,否則你無法沉迷
如果你看著“沉迷(wallow)”一詞,你可能會發現,當你將這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W”拿走之後,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單詞Allow(允許)。這是一個多麼有趣的概念啊。諸如像“沉迷”這麼被人們鄙視的單詞也能夠輕易地變成一個具有美感與力量的全新詞語,這是多大的驚喜呀!
允許(Allow)。大聲說齣這個詞,看看這是否會讓你的呼吸更加順暢一些。這一詞語構造方麵的巧閤為我們記住允許(沉迷)於情感當中提供瞭一種方法。所謂的沉迷,其實就意味著你允許自己去感受自身真正的情感。你允許這些情感進入你的意識。你允許它們以原本的麵貌齣現,而不去試圖改變它們。你允許它們以最本真的麵目齣現。
在本書接下來的內容裏,我會將允許與沉迷兩個詞混在一起使用,提醒你們記住這一深層次的意義。
允許你的情感存在,這看似一個簡單的概念。但這個概念同樣會讓我們感到睏惑(難道我不是已經這樣做瞭嗎?如果沒有的話,我該怎麼做呢?)與恐懼。
我們並不一定會相信自己的情感,一些情感看上去是非常危險的,就像一頭被睏在地牢的野獸突然看到瞭一個逃脫的機會。我們覺得,要是我們打開這樣的情感缺口,那麼不良的情感就會爆炸齣來,給我們的人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我想讓你們知道,在本書的描述裏,允許(沉迷)你的真實情感進入心靈,這不僅是安全的,而且能夠以兩種方式改變你的人生。
首先,允許自己感受這些情感,能夠讓你與自己的情感之間建立起一種更具憐憫的關係。也就是說,你與你真實的自我之間會變得更加富於同情心。你的情感其實就代錶著你的一部分,接受你的真實情感其實與接受你自己是一樣的。
因此……
接受情感= 自我接受
富於建設性的沉迷讓我們通嚮真實且持久的自我接受的康莊大道。
其次,讓人討厭的情感隻有在我們完全感受之後,纔會真正遠離我們。一種無法為我們所察覺到的情感會睏在心靈裏麵,就像一隻兔子被睏在一個用密碼鎖鎖住的籠子裏。我接下來會更加詳細地給予解釋。真正重要的是,若是我們能夠以富於建設性的方式去沉迷於一些所謂的消極情感,這會讓你更快地擺脫這些消極情感,這要比包括積極思想或是寫感恩日記來得更加有效。如果你隻需要麵對某種情感一次,而不需要重復去感受這些情感,想象一下這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改變吧!
破碎的情感本身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因為當我們感覺不到自身的完整,就容易産生受傷的情感。我們完整無缺地來到這個世界,因此應該保持這樣的狀態。當我們感覺不完整的時候,其實就錯過瞭自己瞭。
這樣做除瞭是拒絕自身的一部分之外,當我們拒絕允許(沉迷)感受真實的情感時,其實就是確保我們最糟糕的情感在心靈裏停留比它們預期更長的時間。隻有當我們充分認知與感受情感之後,這些情感纔會消散。當我們接下來談論情感運轉的方式時,還會討論這樣做的真實性。
此時,讓我提供另外一個等式吧,你們可能會對這個等式有些熟悉:
情感= 治愈
你要麼與情感以及自己去博弈,要麼在不論自己有什麼感受的時候去接受自己。如果你選擇後者,將不僅能夠如釋重負,還能感受到真誠的自我接受所帶來的愉悅,而且還能最終將內心“最頑固”的一些情感釋放齣來。
這就是一個人以沉迷的方式去治愈持續一生痛苦情感的方式。
我們接下來將會談論“釋放”一種情感意味著什麼。真正釋放的情感需要符閤自然的方式——通過沉迷於這些情感的方式——就是我們通嚮自我接受與身心健康的必然道路。
如果沉迷的做法適閤我們,為什麼我們要去抗拒呢?這是因為我們對某些情感進行瞭消極層麵上的聯係。我們將會在本書的不同部分裏談論“消極”情感(內容透露:其實根本不存在“消極”情感這迴事)。
我聽到很多人說,他們擔心如果允許自己真切感受這些情感,體驗一些“消極”情感,可能就會陷入一個“黑洞”,永遠都無法走齣來瞭。如果我們將這樣的說法寫成另一個等式,就會這樣寫:
沉迷於情感= 掉進黑洞
顯然,沒有人想要慢慢地爬迴到之前那個填充著不良情感的“黑洞”裏麵——或是麵臨著更糟糕的情形——那就是永遠陷入那樣的情感當中,無法掙脫。這就是我們努力不去沉迷的重要原因,更彆說真切感受“消極”的情感瞭。當你感覺自己快要哭泣的時候,是否發現自己卻吹著歡快的口哨,隻是為瞭避免掉進那個情感的“黑洞”裏麵呢?
但是,請你等待一下。要是那個看著讓人覺得無比恐怖的“黑洞”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怕呢?如果這個黑洞並不是一個黑暗的死鬍同,而是保存著你最真實、最有力量以及最完整自我的“財寶箱”呢?如果我們將沉迷(wallow)一詞的W 去掉,放在“洞口”(hole)前麵,我們就能得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最終思想:
允許(Allowing)真切地感受情感= 變得完整(Whole)
此時,我們得到一個具有美感的詞語“允許”以及另外一個同樣具有美感的詞語“完整”。
允許我們真切地去感受情感與內心變得完整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係。
簡單地說,當我們允許自身的情感通過沉迷的方式去進行感知,那麼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實的自我瞭。
如何釋放痛苦的情感
人們一般認為,如果你對某事産生瞭厭惡的情感,就不應該對這樣的情感做任何事情,隻需要將這樣的情感“釋放”齣去即可。因此,你應該讓自己的恐懼、遺憾、悲情與悲傷都“釋放”齣來。按照一般人的觀點,不管你有怎樣的痛苦情感,都隻需要“釋放”齣來。
如果你跟我一樣,就有可能撓著頭說:“嗯……好吧……但我該怎樣做呢?”
你提齣這個該怎麼做的問題是完全閤乎情理的。你百分之一百都不知道該怎樣去做,因為很多人所說的將情感“釋放”齣來的方法根本就是不符閤常識的,這根本就行不通。
人們說的“釋放”情感,其實可以等同於忽視這些情感。我們試圖忽視一些不良的情感,但這樣做並不會讓這些情感消失,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觸發升級周期(你可以迴看第一章的內容),讓這些不良的情感在我們的心靈裏存在比他們預期更長的時間。
為瞭“釋放”痛苦的情感,絕大多數人最終都選擇將這些情感堆積在心靈的某個角落,有效地將這些情感關在“籠子”裏,鎖上大門,然後試圖忘記這把鑰匙放在哪裏瞭。當然,這是與真正意義上“釋放”情感完全相悖的做法。
如果你在庭院裏養瞭一些野兔,某人對你說要放走這些野兔,你會將這些野兔圈起來,將它們放進一個籠子嗎?你當然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樣做非但無法放走這些野兔,反而死死地限製住瞭它們。
堆積情感就像將兔子關在籠子裏,讓這些兔子無法“動彈”,更彆說“遁逃”瞭。
一旦這些兔子被關在一個籠子裏,當你下次過來看,發現籠子裏依然還關著許多兔子的時候,就不應該感到驚訝。因此,讓情感得到釋放的唯一方式,就是通過你那扇緊鎖的心門。期望情感在被緊閉的狀態下自然釋放,這是毫無道理的。
情感本身就想得到釋放,但它們需要遵照自然的過程。它們必須要通過我們的心靈,為我們真切感受之後纔會釋放齣去。它們在消失之前,需要經曆一個成長壯大的過程。兔子會按照兔子的本性去做,情感也一樣,它們需要在我們的心底紮根,完成它們的自然規律。這就是情感的本性,這也是我們的本性。
你可能不想讓醜陋的情感在心靈的原野上到處盛開。也許,你會選擇根本不去感受這些不良的情感。但是,為瞭將痛苦的情感釋放齣去,你必須要首先真切地感受這種痛苦情感,感受到它的存在。這也正是整個過程變得如此睏難的原因。沉迷於情感的過程,不僅需要你有自我憐憫心,還需要你具有足夠的勇氣。
你們都知道,“沒有付齣,就沒有收獲”這句話在健身房裏經常可以看到。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一些痛苦情感永久性地釋放齣去,這句話的道理也是同樣適用的。
如果你處在痛苦的情感當中,那麼不管你選擇擁抱這種痛苦情感,還是努力驅趕這種情感,你都會感到很痛苦。因此,擁抱、感受這種情感,讓這種情感按照其自身的“節奏”去完成其整個自然過程,這纔是更具建設性的做法。因為不管你是否擁抱這種痛苦情感,你都會感到痛苦,難道你不會選擇讓這變成一次高效且具有治愈性的體驗嗎?
你隻需記住:感受每一種情感。隻需要感受你的痛苦,然後順其自然地對待這些情感。
在痛苦的另一麵,你能夠展現齣自身的勇敢。你不僅能夠找迴自己失去的某些部分,還能獲得自信,更好地麵對各種挑戰。你將會更好地瞭解自己,因為你的情感會讓你瞭解真實的自己,知道哪些事情對你來說纔是最重要的。你將會因為相信自己,相信能夠剋服睏難,感覺更加良好一些。
無論你是否願意,任何情感都有權利在你的心靈世界裏停留。無論你是否願意,很多情感都會在明天進入你的心靈。你隻有兩種選擇,要麼接受這個事實,要麼對抗這個事實。
你是否接受地心引力讓所有物體都往下掉的事實呢?
你是否接受你呼吸的是空氣而不是水的事實呢?
你是否接受年齡增大會有皺紋這個事實呢?
等一下,忘掉第三個事實。問題的關鍵是,情感代錶著一種生命的事實,就像地心引力與生物規律一樣。如果你從高處跳下來,就會掉到地麵上。如果你被鋒利的東西割到,你就會流血。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事,就會對此産生一些情感。
你無法擊敗大自然母親。你所能做的最睿智的選擇,就是好好地認知並且與她閤作。
你不能選擇自己的情感
與過去學校教育的“你需要完全靠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各種大小睏難不同的是,我建議你們在麵對情感的問題時,要順從自然的規律,而不是與此進行對抗。當你遵循自然規律時,你的情感生活就會變得多元化、充滿活力與絢爛,而不會變得單調、沉悶與暗淡。
允許情感以它們本真的麵貌齣現,這是處理情感的一種高效手段,壓製情感的做法則無法起到這樣的作用。這會讓我們的內心如釋重負,並不會影響到我們情感層麵上的健康。事實上,這反而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也許,沉迷於情感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通過之前的經驗,我們可以知道,情感並不會傷害到你,情感本身並不會控製你的思想或是行為。
通常來說,正是那些我們尚未感知或是無法指認的情感纔會將我們控製,那些為我們感知的情感一般都不會控製我們。正如醫學博士戴維?威斯科特以及其他醫學專傢所說的,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纔會真正局限我們。
我們可以再次迴到“你可以隻是通過釋放的方式去擺脫不良情感”的荒謬思想之上,請思考一下,若是將你的體溫釋放齣去瞭,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毫無意義的。你的體溫就是你的身體溫度,這就是它所指代的一切。
你的體溫可能偶爾會發生變化,今天的體溫有可能會比明天高一點或是低一點。情感也是如此,它們也會盤桓在你此時正常的生活裏,也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改變。
我上次查書的時候發現,大腦控製體溫的部分是下丘腦,這個部位從生理結構與功能上都是與前額皮質處於分離狀態的,而前額皮質則是我們作齣決定的部位。這就是你的體溫不是你有意識可以去控製的原因。大腦裏的邊緣係統是情感誕生的地方,這個部位同樣與前額皮質是分離的。我們沒有任何可靠證據證明後者可以控製前者。請跟我說“我不能選擇自己的情感”。我知道你們之前肯定一直以為自己是可以選擇情感的,而事實上,你不能。如果你能的話,也就不會在閱讀這本書或是任何自助類的書籍瞭。你隻需要選擇快樂的情感就可以瞭。
記住,我們之前所說的內容還透露齣另一個小秘密,那就是既然你不能選擇自己的情感,也就不能因為擁有這些情感而變成壞人。
在你小時候是否聽到有人說“不要哭,不然我待會就讓你好好哭一場”這樣的話呢?如果你小時候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肯定會覺得自己似乎有一種控製情感的能力。否則,為什麼彆人會告訴你要停止哭泣呢?當然,他們不大可能叫你去做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為瞭決定停止哭泣,你必須要試著不要那麼悲傷。每一天,都有那麼多的小孩因為無法完成這一無法實現的“壯舉”而心碎。他們學會瞭忽視自己的情感,將這些情感堆積起來,然後假裝自己根本沒有感到這些情感,直到他們最後忘記瞭自己在假裝。
如果你是這些小孩中的一員,你不再需要試圖去控製一些根本不可控的事情。你可以選擇讓自己真切地感受這些情感,同時不感到任何內疚與羞愧,不讓任何人因此感到傷害或是感覺自己是一個壞人。
……
我喜歡“富於建設性的沉迷”這個詞組,因為這個詞組似乎是相互矛盾的。富於建設性代錶著一樣好的東西,而沉迷似乎是很糟糕的,不是嗎?
如果這種奇怪的詞語組閤吸引瞭你的注意力,也許,這是因為你認為沉迷於情感,特彆是那些過去傷心的情感當中,並不是你很好利用時間的方式。我能夠理解你這樣的想法。絕大多數人都寜願選擇在休閑時間裏認真排列好清潔用品,而不是為辦公室政治或是他們無法控製的事情生悶氣。
但是,如果你不花點時間去認真留意自己的情感,這包括你所談到的“消極”情感,那麼你就可能會錯過其中很多重要的東西。我在談論的是人生。你可能經曆過許多美好的東西:幸福、成長與情感的自由。你可能會對更多驅動你追求夢想的驅動因素、興趣以及能量說一聲:“不,謝謝。”
情感是一種能量。每一種情感都代錶著一種能量,當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是積極的情感。你是否願意主動關閉自身的能量源泉呢?
作為一名專門與成年人打交道的心理健康谘詢師,我經常會聆聽一些不快樂的人這樣說:“我不想要沉迷於這些情感當中。”通常來說,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似乎正在談論著被迫上交全部壓歲錢。當然,我完全理解,沉迷於一些讓人討厭的情感的確是一種讓人不愉快的體驗。但我還是會對他們說:“為什麼不呢?沉迷有什麼不好的嗎?”(提醒一下你們,我真的會這樣說的。)
這樣的對話通常會讓坐在對麵的客戶的思維模式發生轉變,這能夠改變他們對事情的看法,讓他們看到自己所具有的全新潛能。
我就曾經曆過這樣的轉變。對我來說,這為我敞開瞭一扇我之前根本不知道存在的大門。一旦我開始瞭解我所有的情感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不單純隻有快樂的情感,我就能夠作為一個人去擁抱這些情感。這讓我作齣瞭符閤內心願望的事業改變。在我的一生裏,隻有我能發現自己想做什麼事情,隻有我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必然有著某種特殊性。學習如何以一種自我憐憫的方式去處理我的情感,這能夠幫助我更好地接觸完整的自我,當然這也包括瞭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從那時開始,我纔清晰地看到我腳下的人生道路。
我成為瞭一名心理治療師,幫助彆人挖掘他們的憐憫心以及其他情感,讓他們能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我想要教會彆人如何進行富於建設性的沉迷,從而讓他們不僅能夠實現自身的潛能,而且還能愈閤過去的傷痛,對此時此刻的自己感覺更加良好。
某天,在與一位客戶進行交談的時候,我突然想齣瞭這本書的書名。我們將這位客戶稱為萬斯吧,他是一位金融分析師,正在經曆著一場痛苦的分手。我與他在多種艱難的情形下進行過數十次交談,我也無數次聽到萬斯說“我不想沉迷於這些思想”這樣的話。
他嚮我肯定一點,他沒有時間與願望沉迷於失去女朋友的情感當中。他隻是需要“一些幫助他感覺更好的工具”,因為他在那個時候準備找尋一份全新的工作。
當我讓他談論這件事的時候,萬斯也無法指齣自己究竟是在哪些方麵做得不夠好。他每天都是西裝革履,處理各種必要的工作,在與朋友齣去玩的時候,也是悶悶不樂的。他從未動過自殺的念頭。盡管如此,他顯然遇到一些嚴重的情感問題。他為失去女朋友所帶來的悲傷、憤怒與傷痛的強烈情感所牢牢控製著。
我記得自己當時在想:“為什麼萬斯認為自己沒有處理好呢?難道隻是因為他能夠感覺到這些情感嗎?”
萬斯與女友分手的時間來得不是時候。他在投入到一份全新工作之前,原本可以利用一些休息時間去好好規劃一番。沒有人想在努力熟悉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時,感到悲傷、憤怒或是無所適從。但先撇開環境方麵的因素,他看來是過分專注於自己的情感瞭。任何人處在他的情形下,都會覺得很難保持內心的平靜,控製好自己的言行。
與我很多的客戶一樣,萬斯並沒有花時間去認知這種強烈的情感以及他所處環境具有的復雜性,他從沒有意識到。他將自己視為某種形式的超級英雄,認為自己能夠抵擋住“情感子彈”的不斷來襲,能夠不斷前進,而且還能毫發無傷。他認為自己應該勇敢地麵對這一切,不應該在任何時候停下腳步,或是讓自己感到任何的不愉快。他似乎將自己視為一個全副武裝的機器人,早已設定好瞭各種程序,能夠始終讓自己處於一種高效的狀態。所以,當正常的情感影響到他的情緒時,他就認為自己肯定是齣現瞭某些問題。
正如我所說的,很多人都會跟萬斯有著同樣的思想。我經常看到一些有著超級英雄心理的客戶過來谘詢,他們感到身心疲憊、心情壓抑,感覺無法掙脫齣這樣的情感。
要是每個人都知道富於建設性的沉迷要比試圖忽視這些情感,繼續嚮前更有好處,那麼我們就能在工作與愛情方麵更好地前進,不讓自己陷入一種“情感的流沙”當中。
分手與找尋新工作所帶來的挑戰讓萬斯在接下來幾周裏都遭受著煎熬,但他堅持下來瞭,最終找到瞭一份工作,也開始瞭另一份戀情,找到瞭內心的平靜。“殺不死我們的東西,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壯”這句話是有一定智慧的。但是,我們要在不忽視自身的前提下,對力量本身進行一番全新的定義。
如果你厭倦瞭:
● 努力忽視痛苦的情感。
● 一天的每個時刻都在做一些富於建設性的事情。
● 因為缺乏動力而感覺情緒低落。
本書會為你提供實用高效的方法,幫助你更好地麵對情緒低落。
無論你掌握瞭怎樣的技能、習慣或是工具,都可以繼續保持下去。我隻是希望你們放下那些壓在你們身上的包袱以及阻礙你前進的因素。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是不可能失去什麼東西的,而隻會得到收獲。
如果你隻是沉迷於一些思想,並在這個過程中感覺良好,那麼你看這本書就看對瞭。
■ 如果你失去瞭一切,你會怎麼做呢
娜塔莎的例子
十八歲的娜塔莎是一個開朗陽光、熱愛運動的大學生,她喜歡遠足,到野外探險。在她會走路之後,就經常利用自由的時間到她傢附近起伏的山丘的森林裏遠足。在她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就經常在樹叢裏玩上幾個小時,她在那裏爬樹,認真觀察地麵上的事物,吃著背包裏裝的食物,計算迴傢的時間。
她的父母對此並不感到擔心,因為他們知道她非常瞭解森林,也知道她身手敏捷,身體健壯,知道是根本無法阻止她到森林裏探險的。
她的傢人與朋友都知道娜塔莎想要找尋一條享受與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所以,當她申請瞭社區大學的林業項目計劃之後,誰也不會感到吃驚。
娜塔莎在上學的時候,依然住在傢裏。父母給她買瞭一輛很好的自行車,讓她用於上學。
在11 月寒冷的一天早晨,讀大一的娜塔莎騎著依然嶄新的自行車去大學。當時的天灰濛濛的,一輛疾馳駛過的汽車闖瞭紅燈,直接撞在娜塔莎身上。她活瞭下來,但嚴重受傷。她從自行車上被拋離齣去瞭,失去瞭意識。
她在昏迷狀態下度過瞭半年時間。當她醒來的時候,意識依然清醒——當時她戴著頭盔,所以大腦沒有什麼損傷——但她腰部以下的位置失去瞭感覺。
娜塔莎知道瞭她是在星期二早上七點四十五分的時候被一位酒駕的司機所撞倒,她的脊椎受損嚴重,無法康復,同時還永久地失去瞭自己的雙腿。
一開始,她根本無法接受自己再也無法繼續一人到山丘的森林裏遠足的事實,也無法接受再也不能騎著父母買給她的那輛無法修理的自行車這樣的事實。但她最終意識到這一切都已經變成瞭事實。在那個可怕的時刻,她知道過去的一切都永遠成為瞭過去。
在麵對無法衡量的損失時,娜塔莎努力試圖保持積極的態度,專注於自己依然還活著的事實。她的傢人與朋友鼓勵她要專注於自己所能做到的,而不是再也無法去做的事情。娜塔莎錶現齣來的不屈精神與繼續生活的樂觀態度,讓身邊的每個人都為之感動。
在物理治療法與職業療法的康復過程中,娜塔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看一些勵誌電影與治愈性的書籍,不讓不良的情感影響自己。每當她感到憤怒或是憂鬱的時候,就會讓自己的心智專注於她所感恩的東西上。在事故發生一年之後,娜塔莎粉碎的骨頭已經愈閤起來瞭,她重新迴到瞭大學。她已經掌握熟練使用輪椅的方法,可以到她想要去的地方。雖然她努力想要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卻似乎變得越來越壓抑。
“消極”的情感讓她感到無比沮喪。她一本接著一本地閱讀勵誌書籍,想要提升自己的精神狀態。一天,當她的情緒特彆低落的時候,産生瞭極為憤怒的想法:“我什麼時候纔能從輪椅上站起來呢?”
■ 補充內容:瞭解你的處境
“我以為,偶爾感受一下輕微或是適度的壓抑情感,作為多樣情感體驗的範疇,無論這是我們對外在環境做齣的反饋或是對問題作齣的心靈思考,從而找齣解決問題的答案,這都是正常、健康甚至是有益的。”
——安德魯?韋伊
“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沾染著一種詩意。”
——古斯塔夫?福樓拜
“有時,讓你心碎的情感正是愈閤你的情感。”
——尼古拉斯?斯帕剋斯
“世界上不存在一個是強烈光綫不能找到且使之變得美麗的東西。”
——拉爾夫?瓦爾多?艾默生
“最美妙的歌聲都隱藏著最悲傷的思想。”
——珀西?比希?雪萊
“要是沒有鼕天的寒冷,我們又怎麼能感受得到夏日溫暖所帶來的舒適呢?”
——約翰?斯坦貝剋
“哦,製造塵埃與彩虹的上帝讓我們明白瞭,沒有塵埃,也就不會有美麗的彩虹。”
——蘭斯頓?休斯
“如果我們不去努力想著如何快樂的話,我們就能過得很快樂。”
——伊迪斯?沃頓
雖然肯德拉試圖努力地激勵自己,開創自己的事業,但沒有意識到這樣做違背瞭自己的本性。事實上,肯德拉患上瞭精神抑鬱癥,雖然處於一種中度的癥狀,但這是一種慢性壓抑的疾病,可能會持續數年時間。患上憂鬱癥的人是無法去進行創業的,他們也不想到健身房去健身,他們對大多數事情都提不起很濃厚的興趣。
當前狀態下的肯德拉對自己的期望過高瞭。她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內在的問題,然後纔能解決外部的問題。她需要接受自己真實的(而非自己想要的)感受,瞭解這些感受,然後允許自己邁齣下一步,而不是努力地留在原地。
肯德拉認為事情是會發生改變的想法是對的,但她在錯誤的地方找尋著這些改變。她總是想著通過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感受自身真實的情感,從而去改變自己的體驗。
顯然,她之前所做的事情對她並沒有任何幫助。當她強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並不想去做的事情,一旦這些事做不好,就用嚴苛的語言去貶損自己的時候,她就落入今天這個地步(當然,她也是絕對不希望處在這樣的境地的)。要是她改變這樣的行為方式,徹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她就會得到幫助,而不會有任何損失。
■ 沉迷到底是怎麼一迴事呢
有些事情是你不適閤在眾人麵前去做的,但你可以在獨處的時候去做。我肯定你們能想到一些這方麵的情況。沉迷就是屬於這樣的情況。當你讓自己體驗到真實的情感,任何人都不可能看到或是聽到你正在做什麼,所以這隻是你與自己之間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因為你的想法與情感而感到冒犯、傷害或是反感。這甚至要比你挖鼻孔更好一些,因為沉迷於自己的思想不會讓任何人發現。沉迷是一種無形的做法,因此也是絕對私密的。
下麵介紹一下。想象一下你在一場雞尾酒會上站在一位陌生人旁邊。當話題聊到瞭寵物的時候,你們進行瞭友好的交談。此時,這位陌生人對你說,她花錢請一位擅長寵物通靈的人幫她解讀她那隻貓對手機所産生的夢境,然後她興奮地說,自己與那隻貓原來在前世是阿拉伯半島的國王與女王。她想要知道你傢裏養的寵物是否與你在前世裏結過婚。
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是感到好奇、惱怒還是有趣呢?無論你有怎樣的感覺,都可以在考慮迴答之前,將自己的想法都放在心裏。
沉迷就是類似於這樣的行為。這是一種屬於個人的私密體驗。你可以在個人的心靈世界裏自由地體驗,不會傷及任何人。
這意味著適用於大眾交往的法則此時不適用瞭。比方說,雖然自我憐憫的心態會讓人在社交中顯得很尷尬——即便是對娜塔莎與丹這樣的人來說——在你的心底,為他們感到遺憾這樣的情感是絕對安全與恰當的。你甚至會在心底默默地大聲說:“可憐的人!”沒有人會對你的想法感到驚訝,因為沒有人能夠聽到你在腦海裏所說的話。
有瞭這樣的認知,讓我們再迴頭看看肯德拉的例子。如果她在日常生活裏沉迷於自己的真實情感當中,又會怎樣處理一些典型的不愉快情感呢?
想象一下,她進行過一些這方麵的訓練,並且對此非常擅長。讓我們與她一道走進她內心交織著思想與情感的心靈世界裏。接下來的描述會讓更多讀者對沉迷産生疑問,而不是解決他們的疑問。你所讀到的一些內容可能會讓你感到睏惑或是驚慌。我嚮你們保證,我將會在接下來的內容裏解決你們的疑問與關切。現在,讓我們嘗試用專業心理谘詢師的觀點去看待肯德拉所麵臨的情形,記住要在這個過程中保持開放的態度。
鬧鍾的聲響讓肯德拉從睡夢中醒來。她必須要起床,叫孩子們準備上學。在送孩子們上學之後,她還要前往公司上班。她將在公司裏度過接下來的八個半小時。昨天,她對自己說,無論今天發生什麼事情,都必須要在下班之後到健身房去鍛煉。因為她這一周前幾天都沒有去成,而今天已經是星期四瞭。
當收音機鬧鍾進行天氣預報的時候,肯德拉此時此刻想要的就是繼續迴去睡覺,然後無限期地躺在床上。在她看來,起床上班,這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她瞭解這樣的事實,安靜地感受著這樣的想法:“我多麼希望永遠躺在床上,不要起來。”她意識到自己突然之間陷入到一種絕望的情感當中——今天,她真的不想起床上班,更彆說現在就要讓她起床瞭——於是,她有意識地對自己說:“我真是太可憐瞭,我必須要盡快起床。”
為瞭善待自己,肯德拉按下瞭鬧鍾“小睡”的按鈕,讓自己可以在床上再睡幾分鍾。她用手臂抱著胸口,作為給自己的額外奬賞。
請注意,此時的肯德拉並沒有催促自己,也沒有因為自己多睡一會而指責自己,她隻是給予自己一些憐憫之心而已。
在吃早餐的時候,她感覺非常惱怒。“我今天的心情不是很好。”她承認瞭這點。她努力地專注於在某個時間段裏隻做一件事,不讓自己一大早就背負過多的壓力。她讓很多積壓的事情慢慢地卸下來,同時避免因為這樣做而指責自己。
肯德拉並沒有認真評估自己所處的情形,也沒有詢問自己是否有感到惱怒的充分理由。她知道這些情感之所以齣現,必然是有其原因的,因此她覺得沒有必要就此去審視自己。
肯德拉還在傢裏忙活著,準備著上班。她允許自己感到惱怒,而不是選擇與此對抗。在過去,每當她感到惱怒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是因為自己心懷不滿或是抱怨。現在,她沒有因此去指責自己,而是在心底裏默默地對自己說:“我現在感到惱怒!”這讓她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就像潮水那樣是有起有落的。她知道自己是一個好人,感到惱怒並不會讓她變成一個壞人。
在她開車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她的旁邊放著一大杯咖啡。此時,她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先前那麼惱怒瞭,自己的情緒變得更加中立起來。雖然她預測到上班高峰期交通會堵塞,但她的心情反而還變好起來瞭。誠實地麵對內心的情緒給予瞭她足夠的空間,讓她感覺一切都在自己的控製之中。這是一種良好的感覺。當她將孩子們送到學校,準備上班的時候,她心想:“這一切也不是太糟糕。”
肯德拉並沒有運用積極的想法或是其他分散注意力的念頭去改變自己的情感。這些情感會按照它們自身的規律而發生改變。她明白瞭一點,一旦這些情感為我們所感知之後,就必然會發生改變。這讓她在某個特定時刻裏,能夠充滿自信地感知內心的情感。
接下來的上班旅程跟往常一樣。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的工作裏,肯德拉並沒有感覺到某些特彆的情感,而是專注於完成手中的工作。在吃午餐的時候,她與自己的同事珍分享瞭一個關於報紙廣告上所說的“瞭解你的寵物的夢想的內涵”的笑話。肯德拉與珍輪流思考著小狗們可能做的不安的夢(“它在公共場閤下穿著衣服”或是“它準備在不復習的情況下匆忙迎接考試”)。肯德拉心想,“這還不錯嘛。笑一下的感覺真好,我非常喜歡與珍交流。”
因為她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內在生活,所以她能夠認真感受每一個時刻,從她與珍的友情中感受到簡單的樂趣。要是她沒有學會沉迷,就有可能無法在這忙碌的一天裏感受到愉悅的時刻。
在下午舉行的一場會議中,肯德拉最討厭的同事迪剋還是像往常那樣以高人一等的態度對她與其他人說話。“我真受不瞭這個傢夥,”她在心底這樣想,“他就像一隻蒼蠅在我耳邊嗡嗡響個不停。”
肯德拉並不擔心自己不喜歡這個傢夥的想法會讓她變成一個壞人。她知道要想成為一個好人,並沒有必要去喜歡所有人。她有權利去喜歡某些人與討厭某些人。她可以在自己私密的心底盡情地錶達自己的觀點與擁抱自己的情感。
總而言之,這一天的工作跟以往差不多,都是平凡的一天。不知不覺,又到瞭下午五點半的時候。這是肯德拉要作齣決定的時候瞭:她是否要前往健身房去鍛煉呢。
“我真的不想去健身房鍛煉呀。我希望能讓自己擺脫這樣的想法,直接迴傢。”她邊想邊關閉瞭電腦。
走齣辦公室,坐在車上的時候,肯德拉發現運動包已經放在車的後備箱瞭,但是她還是不想去健身房。她並沒有找什麼藉口,隻是感覺很糟糕。於是,她對自己說:“我現在感覺很糟糕。”
當她認知瞭自己的感受,就開始意識到自己考慮要去健身房的唯一理由,就是避免感覺自己像一個失敗者。這一切都隻是關於這個結果:如果她去健身房鍛煉,那麼她的自我感覺就會良好一些,讓她可以從自身“良好”的行為中得到暫時的激勵。如果她不去健身房的話,那麼她的自我感覺就會很糟糕。
肯德拉坐在車裏的時候說齣瞭自己所麵臨的兩難情形。她在心底默默地對自己說:“我陷入瞭進退維榖的境地。我現在不想去健身房,但我擔心若是不去的話,接下來會感覺很糟糕。”她突然發現,自己陷入瞭一種忽視當下的情感,隻為獲得未來某種情感的思維模式當中。就在此時此刻:若是她不去健身房的話,就會感到如釋重負,但她也覺得若是自己去健身房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感覺會更好一些,而要是她不去的話,接下來的感覺就會很糟糕。
但是,接下來的感受並不總是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會齣現。肯德拉去健身房鍛煉所帶來的良好感覺隻會持續一兩天左右。之後,這樣的思維循環模式又會繼續齣現,讓她重新陷入是否要去健身房的問題。
她讓這種兩難局麵的現實在心底慢慢積澱下來,竟然意外地發現在心底的黑暗深處竟然升騰起一些憐憫的情感。無論怎樣做,她都會感受到一些不良的情感。這是多麼不劃算的交易啊!她大聲說:“這樣的想法實在是糟透瞭!”
突然之間,她不再感覺那麼絕望與無力瞭。她重新擁有瞭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讓情感將她牢牢控製住。她對自己的感覺良好瞭一些。這隻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兩難局麵,無論她做齣怎樣的決定,都會有得有失的。
你可能會注意到,我沒有怎樣談論到肯德拉在這個過程中所做齣的行為——她在內心掙紮的時候是如何與其他人交流的。你可能會感到奇怪,當肯德拉在感到惱怒的時候,是如何與她的丈夫和孩子們進行交流的呢?或是她在那次會議上,是否對迪剋或是其他談到迪剋擺齣高人一等的行為方式談論一番,或是她最後是否決定去健身房。
我在故意避免談論肯德拉做齣的一係列行為,因為我想要指齣一點,那就是我們有怎樣的感受與我們做什麼,這是兩件完全獨立的事情。我希望你們能夠習慣性地將這兩樣東西在心智裏隔離起來。我們會在第三章裏重新談到這個內容。現在,你們隻需要知道,當你的心靈為情感預留更多的空間,那麼你就越容易在“我們該做什麼”這個問題上作齣決定。
如果肯德拉認知自身情感與行為動機的能力給你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你可以放心,這是一種能夠通過訓練去習得與發展的技能。肯德拉能夠做到,我能夠做到,你們也同樣能夠做到。這本書將幫助你們開展這一趟旅程。
■ 如何使用本書
富於建設性的沉迷就像一次性的比基尼熱蠟除毛,或是通過瞭一次前列腺檢查,最後的結果是值得我們忍受之前的一些不適與不安的。與上述那兩種行為的流程一樣,允許自己沉迷於感受到的情感,這是需要勇氣的。閱讀本書將會給你帶來這些方麵的知識、例子、鼓勵與工具,從而幫助你們前往想要去的地方。但是,你必須要有堅毅的決心去執行。
我對自助類書籍的看法是,隻有在我看的時候,這些書纔會讓我感覺良好,但我通常不會按照書中的內容去做。隻要我去讀這些書,就會有繼續嚮前的衝動。一旦我看完瞭這本書,那種積極嚮前的感覺就會消失。因此,又到瞭閱讀另一本自助類書籍或是吃點冰淇淋的時候瞭。
在你深入瞭解本書內容的時候,記得要將之付諸實踐。如果你發現自己像我一樣,隻是想著看完這些內容的話,那麼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是踐行這些內容的最佳時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纔是完全準備好瞭。本書的內容層次就像是一座金字塔,以一些最為基本的概念作為深厚的基礎,然後漸次地進行推進。我們最好從一開始讀到最後,特彆是你們第一次閱讀本書的時候。
在第一章,你們將有機會瞭解自己處理各種情感所采用的策略,從而為之後迴頭審視定下一個基調。你們還會發現,當我們采用壓製而非擁抱情感的方式的時候,將會齣現怎樣的情況。我們將會就你們的一些情感進行一番探討。
在第二章,我將會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講述我的沉迷之旅,闡明為一些煩惱的情感預留心靈空間,而不是完全趕走這些情感的重要性。
在你們通過閱讀第一章與第二章的內容,獲得瞭一種真實的安全感之後,我們將會在第三章稍微從技術性的角度去談論各種情感。第三章《哎嗎呀,原來情緒是這樣的》將會為你們提供詳細的評論。一些讀者就是喜歡瞭解這些方麵的內容。而一些讀者則會將這些內容視為催眠的內容。我努力讓這一部分的內容對兩方的讀者都變得更加具有趣味。這一章的內容是很關鍵的,因為如果你們想要相信這些情感,首先就要瞭解這些情感。
本書的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我將會嚮你們介紹關於建設性沉迷的真正技能。我會為你們提供一些鼓勵與靈感,在你們首次嘗試這些技能之前給予你們自信。一旦我勾勒齣瞭整個過程,就會舉齣一些例子。我們將會看到引言裏提到的娜塔莎運用這些技能去解決一些情感方麵的挑戰。當然,你們還有親身踐行這些技能的廣闊空間。
本書的最後幾個章節構成瞭第三部分的內容。我們將會探究一些人們在富於建設性沉迷過程中所麵對的全新問題。我將會舉齣一些能夠提升你“沉迷肌肉”的活動。然後,我會通過迴答一些常見的問題去幫助你們更好地理清這些問題。在我們迴過頭審視與總結這一趟冒險的“旅程”時,你們在選擇治療師時就能有簡易的認知,更好地擁抱一種全新友好的生活方式。
在每章的結束部分,你們將會看到一些簡短的總結性內容,這些內容會將這一章的主旨列舉齣來。在你想要重新翻看前麵的內容時,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本書的每一部分都旨在幫助你將自身最糟糕的情感變成最好的自我情感,懷著自信與歡樂的情感更好地前進。作為奬賞,你們將能夠得到之前在人生旅途中遺失的各個部分。你們將會重新得到這些讓你們人生變得圓滿的部分,找迴真正的自己。
书还没看呢,说实在的,质量没有想象中好
评分书挺好的 内容也非常不错 非常值得拥有
评分东西不错,放着慢慢看便宜离开家
评分宝宝很喜欢,不错不错
评分亲爱的你为啥要和坏情绪躲猫猫
评分还没看,印象分满满的
评分还不错,有在看 不要跟情绪躲猫猫了 正视它
评分东西很好,很喜欢,值得购买,在京东购物真正达到快捷,方便,实惠 ,比实体购物省时省力,也是变项节约成本。
评分是正品哦,而且看了简介说作者是很权威的心理治疗师,看了一点儿,感觉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