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300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荷馬3000年


[英] 亞當·尼科爾森 著,吳果錦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99862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224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荷馬3000年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荷馬3000年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荷馬300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作者亞當·尼科爾森是紐約暢銷書排行榜受歡迎的作傢。
  ★2.本書是一部復雜的、個人的、深刻的作品,充滿瞭伊利亞特大屠殺的的刀槍劍影,它能改變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讓我們反思社會和自己的行為。
  ★3.本書獲得多個國際大奬:《經濟學人》年度書單; “塞繆爾· 約翰遜”入圍奬;《每日電訊報》年度圖書。
  ★4.《荷馬史詩》是人類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古希臘早期的傳世文學作品。曆史總是相似的,重讀經典必然能給現代人新的啓迪。
  ★5.《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耶魯大學必讀書目。大中學生可通過讀經典開拓視野。

內容簡介

  英國作傢亞當·尼科爾森給新一代人重新詮釋瞭荷馬,詳盡地記敘瞭荷馬的生平,以及他的兩部史詩誕生的過程,從《伊利亞特》的粗獷雄奇到《奧德賽》的溫謹綿密。
  從尼科爾森詩一般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荷馬史詩》對詩人——雪萊和濟慈的影響;對哲學傢——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影響,對城市、對草原的影響。簡而言之,荷馬存在於歐洲的每一處海灘。
  尼科爾森說:就某種角度而言,荷馬檢視瞭人生糟糕的層麵,尤其是《伊裏亞德》,這會讓人嚴肅起來。而且他不提供任何撫慰。戰士大部分都死得淒慘,而他們死後也沒有天堂,他們全都下瞭冥府。
  但荷馬想錶達的重點是:在這充滿睏境與磨難的世界,真正美麗的東西是愛——盡管暴力很真實,人們還是有愛人的可能。

作者簡介

  亞當·尼科爾森,英國曆史學者和作傢。齣身文壇世傢,曾在劍橋伊頓公學接受教育。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上帝的大臣》《海的房間》《西辛赫斯特》等。其中《西辛赫斯特》獲得2009年“英國皇傢翁達傑文學奬”。他還曾獲毛姆文學奬、海涅曼圖書奬、英國地形學奬,是英國皇傢文學協會會員、蘇格蘭考古學會會員。

  吳果錦,英語文學翻譯。主要譯作有《國王的演講》、《預見力》、《誰拯救瞭農場》、《伊麗莎白女王傳》等。

目錄

第一章 初遇荷馬 13
重讀《奧德賽》 13
第二章 領會荷馬 19
19世紀文藝界關於荷馬的爭吵 19
《荷馬史詩》裏那些動人的詩句 23
蒲柏的譯本對濟慈的影響 25
雪萊:荷馬是真與美的根基 30
第三章 愛上荷馬 39
蘇格拉底讀荷馬 39
荷馬存在於歐洲的每一處海灘 41
《荷馬史詩》裏的離彆 42
第四章 探尋荷馬 47
“單荷馬”和“多荷馬”之爭 47
荷馬史詩的曆代手稿遺跡 49
荷馬的本質不是優雅,而是真實 54
關於荷馬生平的爭議從未停止 59
第五章 發現荷馬 66
《荷馬史詩》在古雅典盛極一時 66
邁锡尼文字書寫的荷馬史詩“乙抄本” 69
在伊斯基亞島尋找英雄的遺跡 73
第六章 陌生的荷馬 80
荷馬研究界大咖帕裏的新見解 80
最接近荷馬的時刻——歐洲山村的誦詩人 90
遠古流傳下來的史詩可信嗎? 98
第七章 真實的荷馬 106
《伊利亞特》是一首贊歌 106
《荷馬史詩》的語言遺跡 109
《荷馬史詩》的考古遺跡 115
第八章 金屬和英雄 122
《荷馬史詩》:唯一記載青銅時代北方草原的地方 122
殺戮是《荷馬史詩》的真相 127
現存的青銅時代的遺跡 139
第九章 草原上的荷馬 148
阿喀琉斯的故鄉 148
荷馬時代的希臘語 155
荷馬時代,馬的地位舉足輕重 159
第十章 匪徒與城市 178
《伊利亞特》:戰鬥是希臘人的故鄉 178
《荷馬史詩》裏的特洛伊人 184
特洛伊為何成為被劫掠地 189
特洛伊代錶對“大團圓”的渴望 201
第十一章 再思荷馬 204
《辛奴亥的故事》:荷馬史詩的鏡像 204
《辛奴亥的故事》:對荷馬式英雄的重新定位 214
第十二章 荷馬的《奧德賽》 222
無法捉摸的奧德修斯 222
《奧德賽》與一帆風順無緣 225
結束語 241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初遇荷馬
  十年前的某個夜晚,我第一次讀到英文版的《荷馬史詩》。此前我跟老友喬治·費爾赫斯特剛剛經曆瞭一次遠航。我們從英國的法爾茅斯(Falmouth)齣發,目的地是愛爾蘭西南部的巴爾的摩(Baltimore),橫跨凱爾特海(譯注:Celtic Sea,大西洋的一個海域,位於愛爾蘭南方。),全程250英裏。我們於3天前齣發,駕駛的是一艘木質雙桅帆船“海雀號”。這艘船全長42英尺(譯注:約閤12.8米。),其大小足以勝任法爾茅斯海港的航行,可到瞭大西洋上就有些捉襟見肘瞭。
  這次航行很不順利。剛駛齣法爾茅斯港口1英裏左右,船上的儀錶就壞瞭;可是,我們為此次遠航籌備瞭太久,兩個人都渴望成行,不願就此打道迴府。當天晚上,風暴來襲,開始時的8級大風又升級到9級、10級。當時我們是在锡利群島西部(譯注:Scilly,位於英格蘭康瓦耳郡西南方群,由50座小島和許多礁石組成。),天氣晴朗時我們根據天上的星星辨彆航嚮,陰雨天裏就用指南針。在接下來的一天半時間裏,我們倆輪流駕船,每4小時換一次班。海浪有時很大,整個船首都紮進浪濤裏麵,船首的斜桅都淹在水裏,一直沒到斜桅的梁座。海水漫過前甲闆,衝到舵輪位置,舷邊甲闆就像磨坊的水槽一樣,任大西洋的海水進進齣齣。
  重讀《奧德賽》
  40個小時之後,我們抵達巴爾的摩。喬治的臉色暗紅,伴著青腫,眼窩下陷,就像剛剛經曆瞭一場生死大戰一般。我們在巴爾的摩海灣中心位置拋錨停船以作休整。平靜的水麵上,倒映著碼頭周圍地區的亮光,我們的到來稍稍打破瞭這份靜謐。我一口氣睡瞭16個小時。第二天晚上,我們把“海雀號”停靠到碼頭上。我躺在床鋪上,翻看著美國著名詩人學者羅伯特·菲格爾斯(譯注:Robert Fagles(1933-2008),美國教授、詩人、學者,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長期教授英語和比較文學。因翻譯許多古希臘經典作品而聞名於世,他的荷馬史詩的現代英語譯本廣受稱贊。)所譯的《奧德賽》。
  小時候我曾讀過《荷馬史詩》,卻怎麼也看不懂。學校講授的是希臘文原著,對我而言如同天書一般。老師在黑闆上寫著鬼畫符一樣的希臘文,我們在下麵像剔魚刺一樣一行行記錄著每句詩的意思。《荷馬史詩》裏的古代詞匯,詩節裏長音短音的格律,遙遠而枯燥的希臘諸神……聽這樣的課,就像午飯時間聽彆人講述他昨晚的夢境一樣。這個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學這個有什麼用?跟眼前的人生現實、跟我們的欲望和焦慮相比,這些古老的異國文字有什麼值得研究的?艱澀的文字,陌生的背景,對我而言就像陰暗的地牢一般;考試剛過,我就如釋重負地將其束之高閣瞭。那時的我認為,荷馬與我毫不相乾。
  現在,菲格爾斯的譯文就在我的麵前。當初我把這本英譯本的《奧德賽》帶上船來,為的是在北大西洋裏航行無聊時隨便翻翻。可是,真正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已到中年的我突然發現,詩裏所寫的,不是“往時彆處”,而是“此時此地”。詩裏描繪的,是任何一個讀詩、聽詩的人的內心世界。這首長詩的每個部分,都是一則宏大的暗喻。奧德修斯的遠航所穿越的,並不是地中海,而是人之一生中的恐懼和渴望。書中諸神並非高高在上的造物主,他們的冷酷,他們的薄情寡義,他們的冷漠,他們的自私,他們的欺詐手段,他們驚天動地的腳步……對應的,都是普通人的性格特質。
  當天晚上我讀完瞭菲格爾斯的《奧德賽》;在“海雀號”沿愛爾蘭西海岸一路嚮北航行期間,我又讀瞭第二遍。我漸漸覺得,荷馬可謂人生的領路人,《荷馬史詩》的意義與《聖經》經文不相上下。《奧德賽》中的大海吞噬著生命——赫爾墨斯是奧德修斯人生的主神,他曾一度說道:“有誰願意越過無邊的海水來到這裏?附近沒有凡人的城市。”(譯注:本書所引《奧德賽》詩文,藉鑒瞭王煥生所譯《奧德賽》(人民文學齣版社,2003年版)及陳中梅所譯《奧德賽》(北京燕山齣版社,1999年版。本書所引《伊利亞特》詩文,藉鑒瞭陳中梅所譯《伊利亞特》(譯林齣版社,2000年版)及羅念生所譯《伊利亞特》(上海齣版社,2004年版)。);但其中卻掩藏著各種各樣迷人的島嶼,充盈著不可思議的愉悅之源——美女如雲,果實鮮美,風景宜人,無需勞作,猶如人間仙境;每到一處,都有其各自的誘惑和凶險。但任何一處都不是奧德修斯的好歸宿。女神卡呂普索(Calypso)美艷不可方物,7年時間裏夜夜與他同床共枕;喀耳刻(Circe)用美味佳肴挽留瞭他1年時間。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位夥伴勸他道:“看你現在是什麼模樣?我們不可如此生活下去。如此以往你會沉淪至死。”(譯注:此處為菲格爾斯從希臘文譯齣的英文;在王煥生譯本中,此段譯為“糊塗人啊,現在是考慮迴鄉的時候,如果你命裏注定得救,能夠返迴到那座高大的宮宅和你的故鄉之地。”)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覺得《奧德賽》講的其實是一個人在自己的死亡路途中航行:大海是緻命的,島嶼是緻命的;在長詩的中段,他甚至遇見瞭冥王哈迪斯;故鄉的親人以為他已不在人世,早已化作天際海灘上的一堆白骨。他渴望正常的生活,卻苦苦尋覓不得。在聽到有人講述他的生平時,他無法忍受這種悲傷煎熬,於是“提起寬大的紫色外袍”,遮住臉麵,為失去的一切而哭泣流淚。
  那個夏天,我們駕船一路北上,經過瞭赫布裏底群島、奧剋尼群島、法羅群島;在此期間,我真正愛上瞭奧德修斯這個足智多謀、狡猾靈巧的人,亦即《奧德賽》首句所說的“那位聰穎敏睿的凡人”。此處的“聰穎敏睿”,希臘原文中所用的詞是“polytropos”,菲格爾斯的英譯本中用的是“the man of twists and turns”。他四處漂泊,經受苦難,在廣袤的大海上肝腸寸斷。他的人生是麯摺的。我想,也許這正是他的天命:在任何一個故事情節裏,他總是波摺不斷,從未有過消停的時刻;而他漂泊途中的那些島嶼,正是他的弱點。故鄉,伊薩卡島,是他久久期盼的地方;而隻有在最後,當他剋服瞭弱點之後纔能抵達。所以,奧德修斯的睏惑正是其角色的魅力所在。
  但奧德修斯並不是弱者。他苦難加身,卻並不垂首認命。他的美德在於其韌勁和彈性。逼迫之下,他會彎麯,但隨即他會反彈;在我看來,這種能屈能伸、藉力反彈正是陽剛之美的模範。他在海上漂泊瞭十年之久,他狡猾多變,閃避暗礁,說謊騙人,並最終生存下來。隻要形勢所需,他可以錶現得決絕、狂躁、暴虐,也可以是機靈、滑稽、慈愛。而這些性格特徵並非水火難容、非此即彼,奧德修斯將其兼具一身,毫無衝突。
  就像莎翁戲劇和聖經典故一樣,《奧德賽》的故事大傢早已耳熟能詳。但在那個夏天,在乘著“海雀號”遠航期間,《奧德賽》的一段情節深深打動瞭我。前一天晚上,我們離開瞭愛爾蘭西岸的阿倫郡島(Arans)。深夜裏,喬治駕船沿著戈爾韋市海岸嚮北駛去。拂曉時分,我們倆換班。清晨,我掌著舵,手裏拿著一杯茶,看著朝陽從愛爾蘭陸地冉冉升起。我駕船嚮北,朝著伊尼什凱群島(Inishkea)和梅奧郡方嚮駛去,然後掉頭,轉嚮蘇格蘭方嚮。
  從梅奧郡山地吹來強烈的東風,太陽白刷刷的,氣溫卻不高。喬治、我兒子本(他在中途上瞭船)都在下麵船艙裏睡覺。海鳥在波濤頂端伴著帆船飛行。這些黑色輕靈的海鳥就像海浪在空中的化身。一隻管鼻藿(譯注:一種海燕。)乘著氣流伴著我們前行,不時地在前桅帆和主帆之間穿過。這天早上,“海雀號”乘著風勢破浪前進,從大西洋裏一路嚮北駛去。我感覺從未如此愉快。
  我把握著船舵,隨著海浪的來去或控或鬆。我把羅伯特·菲格爾斯版的《奧德賽》放在羅盤箱上,用彈力繩將書頁綁定,以防被風吹亂。當天早上,我讀到瞭塞壬(Siren)的故事。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奧德修斯明白——自己即將麵臨這種鳥身人首的生物的歌聲。塞壬用美妙的歌聲引誘過往船隻上的水手,使船隻在海灘擱淺,隨後吃掉他們。奧德修斯唯一能做的,就是將蜂蠟切開,在手中揉捏,藉陽光的熱度使其軟化,然後塞進水手們的耳朵裏。在確定水手們都聽不見聲音之後,他又指使水手將自己綁在主桅杆上。如此一來,哪怕他受到瞭歌聲的蠱惑、想要將船駛嚮塞壬的方嚮,船員們也不會聽從他的命令。(譯注:據《奧德賽》所述,女神基爾剋曾嚮奧德修斯預言,說隻有他可以聆聽塞壬的歌聲,但須被繩索捆緊;所以奧德修斯事先吩咐水手們,如果他懇求、命令他們為其解綁,他們反而要將其捆緊。)隻有他失去瞭行動能力,纔能聆聽妖女塞壬從“繁花爭艷的草地”上傳來的美妙歌聲。
  塞壬們棲身的草地,是男人的夢想樂園;但這個海島,是船毀人亡的死亡陷阱。海麵上籠罩著死一般的沉寂。水手們捲起風帆,坐到各自的槳位上。他們的船正在塞壬歌聲所及的範圍之內。她們逗弄著路過的奧德修斯。她們說,隻要他肯去到她們身邊,聆聽她們的訴說,她們就能使他的見聞更加淵博;隻要他願意,她們會令他通曉一切;她們會為他奉上舒適的生活和諸多美女。她們用歌聲引誘奧德修斯,後者心中湧起瞭渴望;在此,菲格爾斯的譯文說的是——他的心髒為她們而“悸動”。奧德修斯朝水手們使眼色,讓他們給自己鬆綁,但他們隻是躬身劃槳,很快將船駛離瞭海島。
  這段故事是《荷馬史詩》中講述速度最快的一處。就像奧德修斯那“乘風破浪”的帆船一樣,整段故事隻用瞭40行詩就講述完畢瞭。如此簡短的敘述極少會激起巨大的漣漪,但問題在於:塞壬的歌並非流傳已久的勾魂攝魄的淺唱低吟,她們所唱的,恰恰是《伊利亞特》的傳說:
  “我們知道,在遼闊的特洛伊,
  希臘人和特洛伊人按神明的意願所忍受的種種苦難,
  我們知曉豐饒大地上的一切事端。”
  塞壬吟唱的,是英雄的傳說。這就是塞壬棲身的草地的緻命之處。她們想用誘人的、與奧德修斯過往經曆有關的故事將後者吸引過去。奧德修斯已經經曆瞭多年的苦難和漂泊,還曾在卡呂普索——其希臘文名字的意思為“隱藏”,是遺忘女神——溫柔的懷抱中經曆瞭失落和沮喪,現在的他,渴望迴到凡人的世界,那個他在特洛伊時就熟知的簡單、樸素、坦率的世界。塞壬則狡猾得多:她們洞悉他內心的渴望。奧德修斯渴望聆聽英雄的事跡,他掙紮著要掙脫捆綁。但他的水手們,如同詩文本身一樣,比奧德修斯更明白事情的真相;所以他們把他綁得更緊瞭。他們不會沉迷於虛幻的懷舊情懷,不會渴望年代久遠的英雄世界;因為,正如《奧德賽》所要闡述的一樣,要想在這個世界好好活下去,就必須抵禦懷舊之情的誘惑:與船共存亡,把握現實,調整風帆,應對海浪,留意風嚮,小心巨浪;換句話說,就是接受人生的混亂彷徨、錶裏不一和艱難險阻。英雄史詩似乎透著令人神往的樸素情懷,但你不能受其誘惑。這就是當天我從荷馬、從塞壬、從羅伯特·菲格爾斯那裏聽到的話。
  直到現在,我眼前還能浮現當時的情景:那天早上,陽光照射在海浪的拱背上,海浪從我的腳下起伏而過,帶著白色的泡沫衝刷梳理著船底。每個浪頭都承載著大西洋深處風暴的記憶,它們朝東麵的海灘奔湧而去,然後散滅在那裏。 “海雀號”伴著海鳥嚮北而行。這番情景將銘刻在我心中。而本書的創作曆程就從那一刻開始瞭。
  感謝上蒼讓我在那個夏天與荷馬重逢。他突然之間就來到瞭我的身邊,成瞭我的同伴和盟友;他的訴說,是我此前從未聽到過的最可信賴的聲音。讀荷馬,就像探索詩之本質,亦或是聆聽死者的傾訴。我一遍遍讀著《奧德賽》的英文譯本,突然意識到其中蘊含著最為自然的真理;這裏,有人在講述“人的命運”和“何以為人”,而除他之外,其他人的理解似乎都有失偏頗。而這種直白,這種“我與本源之間毫無遮擋”的感覺深深打動瞭我。緊接著一個問題油然而生:“為什麼此前從未有人跟我說起過這些?”
  此後,我又讀過不同的荷馬譯本,還捧著詞典啃完瞭希臘文原著。漸漸地我發現,《荷馬史詩》其實是人生的指南。它蘊藏的是一種意識形態,它深知犯錯、任性、虛浮在所難免,再淵博的知識也無法壓過對高尚、誠實、正派的渴望。在我讀到蒲柏為《伊利亞特》所寫的序言,以及馬修·阿諾德(譯注:Matthew Arnold(1822年--1888年),英國近代詩人、教育傢,評論傢。其詩作主要收集在《詩集》(Poems, 1853)、《詩歌二集》(Poems: Second Series, 1855)和《新詩集》(New Poems, 1867)中。其批評論著有《評論集》(Essay in Criticism, 1865)、《文化與無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 1869)《文學與教條》(Literature and Dogma,1873)《評論荷馬史詩譯本》和《評論集》等。)就翻譯荷馬史詩所寫的著名文章之前,我就知道,荷馬史詩其實是一叢人文精神的火焰。它迅疾如電,如奔如流,不斷迸齣啓迪,就像黑夜裏引擎的齒輪擦齣的火花。它們速度飛快,數量巨大,帶著暴力和威脅,但每一粒火花都閃爍著人性。
  ……

前言/序言


  本書的核心內容包含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荷馬史詩》從何而來?其重要性何在?我知道,宏偉的《荷馬史詩》捲帙浩繁、令讀者望而生畏;但我深信,時至今日,其對戰爭和苦難的描述仍響徹人類耳際——天命、暴虐行徑、人性、人性之弱點、宇宙蒼生……如此種種各有其旨,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卻神秘莫測。《荷馬史詩》裏的內容,就像達雅剋人(譯注:Dayak,東南亞加裏曼丹島的古老民族,分布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3國。)一樣陌生,像瓦努阿圖(譯注:Vanuatu,瓦努阿圖共和國,位於南太平洋西部,屬美拉尼西亞群島,由83個島嶼組成。)一樣遙遠;然而,為什麼,這些4000年前青銅時代(譯注:考古學上指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世界各地進入這一時代有早有晚 。伊朗南部、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銅器,歐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瞭青銅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銅較晚,大約不晚於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地中海東部地區的人和事仍然對我們影響至深?大傢為何對如此遙遠的事情如此割捨不下?
  在陳述發問之前就給齣答案也許稍欠妥當,但這些問題的背景過於復雜,所以,首先交代答案也算明智之舉。何況,未風先雨也符閤荷馬的敘事風格。所以,如果大傢要問——《荷馬史詩》如何應運而生?為何時至今日仍然意義深遠?那麼我就告訴大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同一個——因為荷馬要講述的,是為什麼我們會變成今日這番模樣。
  可惜這個答案並不符閤現代人的學術標準。現下正統的說法是這樣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均為公元前8世紀左右的作品;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史詩中所描述的世界應是希臘的鐵器時代,亦被稱為希臘的文藝復興時期。公元前一韆紀上半葉(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希臘文明散布於諸多相互隔絕的貧窮島嶼上,愛琴海(譯注:Aegean,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大海灣,位於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上的很多島嶼已經破落不堪。雖說其中有一兩座島嶼仍然富饒,並且與近東地區(譯注:“近東”一詞,過去主要指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亞洲的地中海沿岸國傢和地區(如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等)和東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還包括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亞。)聯係密切,但早期宏偉華麗的希臘宮殿已經坍塌,希臘文明陷入瞭低榖。盡管如此,到瞭公元前8世紀,希臘文明迎來瞭大範圍的復蘇(原因後錶)。希臘及諸島上的人口上漲,生活節奏加快;依靠進口而來的锡,希臘的鑄銅技術在400年時間裏第一次得到提升。殖民地、貿易、改良的船艦、競技場、鑄幣、廟宇、城市、在奧林匹亞舉行的希臘運動會(首屆古代奧運會舉辦於公元前776年)、文字、陶器及圓柱體上描繪的人物、首部成文法、編年史、城邦製的雛形……這些文明復興的火種在公元前8世紀愛琴海上諸島嶼之間迅速蔓延開來。如此看來,《荷馬史詩》誕生於希臘曆史上一個活力四射、政興人和、文明繁榮的新時期;而荷馬,是一位盛世詩人。
  但本書的觀點與之不同。本書認為,荷馬齣現的時間比上文所述的還要早1000年。他的影響力和史詩並非源自公元前8世紀愛琴海地區一些零星浮現的狀況,而是誕生於一個更宏大更重要的曆史時期。那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那時的希臘文明,是兩個迥異的世界相融閤的産物——一個是黑海北部和西部地區歐亞草原上崇尚武力的半遊牧文明,另一個是地中海東部城市和地區裏服從政權的發達開化的城市文明。希臘文明——亦即歐洲文明的源頭——就是在上述兩個世界的碰撞和融閤中産生的。而荷馬就是那段曆史的印記——所謂“碰撞”,體現在《伊利亞特》中所描述的特洛伊戰爭、絕望以及最終的和解;所謂“融閤”,體現在《奧德賽》中各方的適應和同化。荷馬的緊迫性源於上述兩個世界碰撞所帶來的痛苦,而其直觀性則來自於危 荷馬3000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荷馬300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非常好,京東購物已成習慣

評分

都是我非常期待的書,要好好的拜讀一下。

評分

荷馬三韆年,有趣的。

評分

書很不錯!一直想看!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很好看的一本書,大愛。

評分

對於史詩對於古希臘的興趣,故選擇此書,以便全麵瞭解這部大書的方方麵麵。

評分

好書啊好書,這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啊。。。

評分

標題吸引我,內容就不知道,有一定厚度

評分

對於史詩對於古希臘的興趣,故選擇此書,以便全麵瞭解這部大書的方方麵麵。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荷馬3000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