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1
問史哪得清如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活的曆史和活的人物:傅國湧的散文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活的曆史”。他把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書信、日記、電文、迴憶錄、教科書——袒露在我們的麵前,為我們揭開曆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神秘麵紗的一角,然我們窺見細節的、鮮活的曆史和民國人物。
★ 曆史學者的智性散文:傅國湧的散文有著曆史學者散文特有的智性之美。他關注中國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政治文化名人的思想,“思想是寶貴的,也是容易被輕忽、被忘卻的。思想不能當飯吃,卻常常隱伏著一個民族的生命,連接著過去與將來。”在對史料紮實考證的基礎上,他的觀點和發現往往發人深省;同時,字裏行間又充盈著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深切同情,冷峻深刻中不乏人性關懷的溫度。
★對共和、民主、自由等大問題的思考:作者從民國曆史的角度切入這些問題,正如作者所言,這些問題時隔一百年還能感受到它的分量。這些問題,既是袁世凱之問,也是民國時期幾代知識分子思考的問題,是他們樸素地、低調地、持續地探索和實踐過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21世紀的中國同樣重要,從曆史的角度切入,有助於我們“找到更為真實可靠的文化命脈,找到通往現代社會的路徑”。
《問史哪得清如許》是曆史學者傅國湧的以民國人物為主題的曆史散文隨筆集,書稿共分三部分,一是關於民國知識分子的軼事鈎沉,如魯迅為何不喜歡杭州,陳寅恪、鬍適等人的留學生活等;二是關於民國時期的社會公共生活,比如民國飯局、上海灘的社交活動等;三是側重於在遊記中暢想曆史,如在南通想張謇,在無锡想榮德生等。
傅國湧,曆史學者,獨立撰稿人,1967年生於浙江樂清,現居杭州。主要關注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百年中國言論史、知識分子的命運史、企業傢的本土傳統等,並堅持獨立的社會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多傢重要報刊開設評論或曆史專欄。主要著作有:《金庸傳》《葉公超傳》《曆史的誤會》《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1949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主角與配角——辛亥革命的颱前幕後》《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史的一種讀法》《百年辛亥:親曆者的私人記錄》等。
第一輯
袁世凱之問:共和要幾個世紀?
“新國民”:袁世凱稱帝之時知識人的思索
紙上的縣治理想
1934:《獨立評論》的鄉村紀事
鬍適為何拒絕組黨?
第二輯
時局飯局格局:史量纔在“九一八”之後的公共生活
魯迅為何不喜歡杭州?
魯迅為何拒絕諾貝爾文學奬提名?
民國史上的建設力
“九○後”一代知識分子的不同選擇
王人駒:一個低調理想主義者
第三輯
到無锡尋訪榮氏兄弟遺跡
到南通尋訪張謇遺跡
重慶到宜昌:訪盧作孚遺跡
海盜和核電:風雲三門灣
到成都尋找曆史
跋:問史哪得清如許
《問史哪得清如許》:
1913年11月,芮恩施齣任美國駐華公使,袁世凱跟他說:“中華民國是一個非常幼小的嬰孩。必須加以看護,不叫他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服那些西醫所開的烈性藥物。”幾年後,他看到袁1915年3月8日頒布的一個告示,對此有瞭真切的理解。告示試圖肯定共和主義的信仰怎樣深入遙遠的邊區,又要奬勵那裏剛剛歸信的共和主義者: 據濛藏事務局呈:科爾沁旗親王伊锡海順谘請該局轉呈稱,該旗呼圖剋圖昆楚剋楚隆木布爾率其部屬擁護民國,請予褒奬。查該呼圖剋圖率其部屬效忠民國,深明大義,殊堪嘉許,應準其乘坐黃緞篷蓋馬車,以示寵榮。
透過這個文縐縐的告示,這位美國外交官發現:“這種承襲清朝的,一味講究外錶和喜歡炫耀的習氣,是中國政治生活的一個特色,其重要性可能超過我們所想象的程度。中國大部分社交禮節上都帶有這種色彩。”他到總統府呈遞國書時,來接他的那輛莊嚴華麗的禮車用八匹駿馬駕駛,車身塗著描有金飾的藍琺琅,以極其豪華的帝國宮廷排場來迎接他。袁的侍從武官長蔭昌,即滿洲貴胄、清廷的陸軍大臣。
帝製時代的老辦法、老規矩、老儀式、老排場,都是袁熟悉的,他擺脫不瞭,也無意擺脫。
芮恩施眼中的袁世凱是這樣的:他不瞭解在一個共和國中執政的意義是什麼,雖然他受過訓練,見多識廣,但他沒有高深的文化修養,沒有到過外國,也不懂得外國語。因此,他對於中國這時正在開始模仿的外國的各種製度隻可能有一個淡薄的、模糊的觀念。他對於共和政體的原則沒有真正的認識和瞭解,對國會的職能和真實用處,尤其是對國會內的反對派的職能和用處,也同樣沒有真正的認識和瞭解。
這與顧維鈞的看法是一緻的。所以,一旦有機會,袁世凱就要將反對派趕走,甚至解散國會。這一點,梁啓超、張謇他們沒有看穿,就連他在政治上的對手、對共和國抱有強烈熱忱的宋教仁都沒有看穿,他們對袁的認識都是有限的。
曾長期在大學教授政治學的芮恩施,在踏上中國的土地之初,在上海黃浦江邊曾有一個感覺:“中國有著可供民主的種籽生長的肥沃土地;但是八韆年所形成的文明不是一下子就能摧毀的。中國究竟是一個古老的君主國傢,而共和政體卻是相當突然地加到它身上去的。所以它現在仍然處於調整的時期。”他說:“中國正在努力創造真正的代議製,其主要榜樣是美國。個人統治和帝製傳統阻礙瞭中國人的這種努力,同時他們也缺乏經驗來作指導;此外,他們還受到外國的懷疑和反對。” 當時,有許多長期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的共和前景抱著相當悲觀的態度。1912年12月8日,《紐約時報》發錶瞭對濮蘭德的長篇采訪,此人是英國人,自1883年以來長期在中國任職,曾是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私人秘書,也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作過,對中國相當熟悉,著有暢銷書《慈禧統治下的大清帝國》等。他在接受采訪時引用瞭一句中國諺語:江山易改,本『生難移。他稱中國源遠流長的專製製度隻是換瞭個名字,其本質特徵並未改變。“普選代議製並不是解決方案。在現今中國,它是不可能實現的,並且在今後若乾年也不可能實現。曆史經驗錶明,相信中華民族會突然齣現激進變革是愚蠢的。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一次變革,真正的共和製又是不可能實現的。”據這位中國通的觀察,中國人的內心並未因辛亥革命而發生任何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多數人的心中也缺乏對自由的渴望和籲求。這與周樹人的感受幾乎是一緻的,在以魯迅筆名發錶的係列小說和雜感中,這位中國最具有洞見的作傢呈現的正是這樣一幅圖畫。
……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評分還沒看,看後評價!
評分很好的談史讀物,作者最新文章的結集,能齣版實乃不易。
評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評分好書。推薦。
評分包裝很好快遞給力內容很好紙張很好
評分書還是不錯的,值得一讀
評分比較客觀,有深度
評分還沒看,看後評價!
問史哪得清如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