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與注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材料與注釋


洪子誠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7059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376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洪子誠學術作品集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600
字數:250000

材料與注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材料與注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材料與注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材料與注釋》:讓材料與注釋對話,呈現曆史的多麵性。將不同時期、不同來源的敘述並置的做法,展現齣曆史的多麵與復雜,也為文學史研究提供瞭方法論的藉鑒。

內容簡介

  《材料與注釋》收錄瞭洪子誠教授的學術論文:主體為對部分當代文學史料的鈎沉,以材料與注釋相對照的形式呈現,材料包括重要講話稿、會議記錄等,注釋補充瞭相關的曆史背景、文學事件、人物關係,展現齣曆史現場的復雜局麵,使得不熟悉當年材料的學生及研究者可以獲得更全麵的理解;另外的文章為對於當代文學史寫作及教學的探討。

作者簡介

  洪子誠,廣東揭陽人,1939年4月齣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並留校任教,從事中國當代文學、中國新詩的教學、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係教授。主要著述有:《當代中國文學概觀》(與人閤著)、《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作傢姿態與自我意識》《中國當代新詩史》(與人閤著)、《中國當代文學概說》《1956:百花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史》《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文學與曆史敘述》等。

目錄

目?錄
自序......2
材料與注釋
1957年毛澤東在頤年堂的講話......3
1957年中國作協黨組擴大會議......21
1962年大連會議......64
1962年紀念“講話”社論......105
張光年談周揚......128
1966年林默涵的檢討書......152
1967年《文藝戰綫兩條路綫鬥爭大事記》......196
“當代”批評傢的道德問題......213
當代文學史答問
關於作傢協會的答問......233
當代文學史教學及其他......245
文學史寫作:方法、立場、前景......257
關於當代文學史的答問......282

精彩書摘

道德與權力的關係
(節選自《“當代”批評傢的道德問題》)
作為一種道德尺度,和“兩麵派”相對立的真實、真誠等自然不是無足輕重;無論是從個體品格修養,還是從社會關係的維係層麵上看,都是如此。但在迴顧“當代”文藝史時,我們見到的一個事實是,那些義正詞嚴的道德捍衛者和指控者,他們使用的也可能是不那麼“誠實”,甚至可以說也是類乎“兩麵派”的手法。譬如,丁玲的曆史問題在她去延安之後已有結論,卻在沒有提供新的證據的情況下,坐實她的叛變自首,然後濫情地施以“不忠誠”的指斥。在對丁玲的批判中,還采用瞭以作傢的思想言行來解釋她所寫的人物,又以對人物的闡釋反過來構造作傢形象的循環論證:先說丁玲是個人主義者、變節分子和反黨分子,然後說她筆下的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記》,貞貞(《我在霞村的時候》),陸萍(《在醫院中》)也同樣極端個人主義、變節和反黨,接著又將這些人物與其創造者畫上等號,來進一步落實丁玲的罪名,得齣“丁玲、莎菲、陸萍其實是一個有著殘酷天性的女人的三個不同名字”的結論。
又譬如,周揚等明明沒有看過魯迅答徐懋庸信原稿,卻說已經到魯迅博物館看過,信誓旦旦地說這封信是馮雪峰筆跡,魯迅隻改瞭四個字,用來證明馮雪峰操刀代筆,濛蔽魯迅。明明對馮雪峰的批判,是一開始就精心策劃的行為——召開過多次會議,商討批判內容、步驟、方法,布置有重磅炸彈效果的發言,組織30年代左翼文學界人士當場錶態呼應——可是在和馮雪峰談話時,卻說“鬥爭丁玲,不鬥爭你,群眾是不服的”;“批判鬍風時,沒有批判你,黨外黨內都有人有意見”;本來準備做總結瞭,“但中央認為還沒有鬥爭透”:總之,鬥爭馮雪峰似乎是迫不得已,非他們所願。再譬如,1962年8月的大連會議,會議之前邵荃麟與周揚,林默涵,劉白羽等多次商議,獲得一緻意見,周揚還在會上作長篇講話,完全肯定邵荃麟他們的看法。但是,在1964年中宣部和作協展開的批判中,一切“罪過”全都歸咎於邵荃麟,邵就成為政治風暴將至的“替罪羊” 。當然,在後來周揚等成為“兩麵派”的時候,新崛起的批判者(江青,姚文元)采用的,也是斷章取義、任意編排、引申發揮的“不誠實”的方法。而“文革”過後,當年“真理化身”的姚文元,也同樣獲得“兩麵派” “披上革命外衣”的評語 。指控者與受辱者位置的錯動甚至互換,是當代史的奇觀。當受辱者被推上“不老實” “兩麵派”的審判颱的時候,指控者自然獲得瞭道德優勢,一旦他們的權力地位失去,立於“道德製高點”上的就是另一些人。“兩麵派”的道德惡名,原由周揚等加諸丁玲、馮雪峰頭上,不久就落到他們自身。而當初道義凜然的姚文元,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命運。曆史的吊詭,也許可以用“悲喜劇”來描述。
這樣描述發生在當代文藝界的這些事情,並不是要把水攪渾,將曆史視作一筆糊塗賬,以為人和事沒有正誤、美醜、善惡之分,那被鎖定在“曆史鏈條”上的“零件”(參與者)的思想品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彆,而在於讓我們能廓清“當代”政治生活中權力與道德的關係的實質。這也就如有學者在分析曆史某個時期權力與道德關係時指齣的:在兩者無法分辨的時代,“道德唯有在權力的強製之中並且在實體化之形式下始能存在,而權力也是作為道德權威體係之一始能顯現其本身的社會意義” 。
文學批評傢特裏林在《誠與真》一書中,討論瞭“真誠”的起源所涉及的社會環境問題。他指齣,這個問題隻有在個人的“社會流動性”明顯增強之後纔會齣現。因而,“一旦研究真誠問題,我們就要涉及公共意見甚至政治考慮”。在“真誠”的評價標準上,他認為至少涉及這樣的問題:進行評價的人是否真誠;一個社會所宣稱的準繩與其形態相對應程度;一個社會培育或敗壞其公民的真誠的程度。——這些,都與社會環境,社會政治體製緊密相關 。從上麵引述的事例可以看到,在“當代”,當道德評價成為政治鬥爭的重要工具的時候,辦法之一是盡量掩蓋道德問題産生的社會環境因素,將它孤立抽象化,將它與社會體製狀況分離,看作對純粹的個人品格的追問,並以此建構那種道德至上的、絕對主義的評價趨嚮。而這種道德至上的絕對主義,其實正是産生於個體“自由”空間狹小的,“一體化”的社會裏。這種“一體化”的意識形態統製,包含權力與道德關係的重要內容。
1957年反右運動發生前,徐中玉在《文藝報》的文章中說到“當代”有這樣一種人,他們:
當教條主義還很吃香的時候,他的文章裏不僅充滿瞭教條,也積極支持過各色各樣的彆人的教條主義;當粗暴批評還被當作“原則性強”來看的時候,他不但寫過許多粗暴之至的文章,並且也曾實際鼓勵瞭這種敵我不分的風氣。……接著情況變瞭,教條主義終於被揭露為馬列主義的大敵,敵我不分的粗暴批評終於被斥為嚴重的錯誤,人們大概就會這樣想,這種人現在總應該檢查一下,坦白那麼幾句瞭吧,然而不然,他卻又在大寫其痛罵教條主義和粗暴批評的文章瞭。真所謂搖身一變,仿佛他過去什麼文章,什麼話,什麼事都不曾寫過說過做過一樣。
沒有原則的轉嚮、見機行事,自然遭人嫌棄。但是,這種現象如果普遍産生,就不能僅從個體品質上解釋。費孝通在他有名的文章《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 中就委婉指齣,知識分子對於“百傢爭鳴”的號召所錶現的矛盾、猶豫、搖擺,重要原因是對權力可能深藏的謀略、圈套的擔心。這裏,費孝通關注瞭與道德相關的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社會根源。換句話說,不少“不真誠”的,或“兩麵派”的道德現象,不論是強者基於地位權力的覬覦爭奪,還是弱者迫於壓力,為保護自己而選擇心口不一,除瞭從社會個體的行為品格上觀察之外,還存在著應該深入考察的“一個社會所宣稱的準繩與其形態相對應程度”,和“一個社會培育或敗壞其公民的真誠的程度”的空間。從已經發生的事情和我們的生活經驗看,在某種社會環境中,有時個人連“置身事外”的“邊緣化”地位也不能自由選擇,在這樣的時候不去討論“環境”問題而專事追究他的“真誠”,確是有點模糊事情的焦點。1955年,中國作協在內部秘密批判丁玲、陳企霞“反黨小集團”的時候,據黃鞦耘的敘述,不得不參加會議的陳翔鶴就有這樣的感嘆:
(陳翔鶴)在某一次談心中,他淒然有感地對我說:“你不是很喜歡嵇康麼?嵇康說得好:‘欲寡其過,謗議沸騰,性不傷物,頻緻怨憎。’……你本來並不想捲入政治漩渦,不想介入人與人之間的那些無原則糾紛裏麵,也不想乾預什麼國傢大事,隻想一輩子與人無患,與世無爭,找一門學問或者文藝下一點功夫,但這是不可能的,結果還是‘謗議沸騰’,‘頻遭怨憎’。”
人在自己生命處理上的無奈,在陳翔鶴60年代初寫的短篇《陶淵明寫“挽歌”》 《廣陵散》中有所流露。就是說,在一個“言論的強迫統一”的社會裏,“優秀的人注定隻能沉默,大多數人則學會講兩種語言:一種在他們自己的四壁裏的本來的語言,以及一種不是本來的,在公共領域裏所說的語言” 。不追問社會情境、製度,不解析權力的性質和運作方式,隻嚴苛地糾纏個人道德,隻能說是輕重不分。
從這裏可以提齣的問題有,為什麼“道德”擁有“超凡權力”的規範性力量?為什麼它具有“終極評價”的地位?誰有資格、權力做齣道德評價?審查者在指控他人的道德問題時,是否便證明他的“道德純正”,而可以使用任何(包括“非道德”)的手段?後麵這個問題,涉及“目的”和“手段”的關係。50年代斯大林事件之後,美國作傢法斯特宣布脫離共産黨,中國文藝界對他展開批判。巴金在他的文章裏就觸及瞭令自由知識分子苦惱的這個問題 。“目的”的崇高自然可以抵消在手段上的“不道德”,不過,從“當代”文藝史看,當年標榜的正義、崇高目的(捍衛“正確文藝路綫”、還原“曆史真相”等等),許多都未能經得起檢驗。退一步說,即使承認目的的崇高性,這樣的憂慮也不能完全消弭:“以太過無情手段促進的人性理想,有變成其相反物的危險;自由,變成以自由為名而行壓迫;平等,變成以維護平等為名而久居不去的新寡頭體製; 公道,變成要打破一切不妥協,人類愛則變成怨恨所有反對以殘暴手段達成人類愛之人。”
也是在1957年,施蟄存在《纔與德》的文章中說,“任人以德,現在恐怕不很妥當,因為我們在最近20年中,經過好幾次大變革,可以說是一個離亂之世,有德之人,實在太少。‘老子打過遊擊’,隻能算是‘功’,不能算是‘德’。有功則酬以利祿,何必以位?” 這看起來是“士”對“君主”諫言的現代版本,目的當在爭取“知識分子”的“話語權”。不過,裏麵似乎也透露瞭對“當代”“道德主義”趨嚮的警惕;這種“道德主義”是在承擔推進“一體化”思想政治體製的功能,是在促使這樣的現象産生:一邊是絕對的純潔正義,另一邊則完全是欺騙和邪惡——端看誰掌握著權力而進行這種二元的道德分配。

前言/序言







材料與注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材料與注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非常好,洪子誠老師一貫的風格。

評分

內容未讀先不說,此書用輕型紙印刷實在是一大敗筆!

評分

不錯!。。!。?!。。!?。。

評分

還是有不少乾貨的 隱藏其中 物流很快

評分

京東物流送貨比較給力。

評分

促娟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材料與注釋》:讓材料與注釋對話,呈現曆史的多麵性。將不同時期、不同來源的敘述並置的做法,展現齣曆史的多麵與復雜,也為文學史研究提供瞭方法論的藉鑒。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材料與注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