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民初清華四大導師之一、新史學的開始鼻祖、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2.王國維影響深遠的代錶作,詞論界的圭臬,一本書讀盡纔子騷人的豪情與哀愁。
3.清新典雅的裝幀設計,完全契閤原作氣質。
4.以圖釋文,唯美唯真,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
內容簡介
《人間詞話》是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所作的一部詞論名著,被譽為詞論界的圭臬,是一部深具影響力的文藝美學著作。作者提齣境界說,這不僅是其創作原則,亦是其評價詞作優劣的標準。
本書精心匯集瞭王國維親手刪改後的六十四則《人間詞話》原本,並收錄瞭其剔除掉的四十九則,對原作進行注解、賞析,輔以多幅唯美古典畫作,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浙江海寜人。民初清華四大國學導師之一,新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王國維學識廣博,在史學、古文學、戲麯、美學、教育等方麵均有很深的造詣。他融閤中西方美學、哲學思想,對中國古典詩詞進行評鑒,見解獨到。其代錶作有《人間詞話》《觀堂集林》等,其中《人間詞話》是中國詞論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
範雅,筆名範小雅,現居重慶。1982年生,天秤座,從2005年起就擁有瞭自己作品的固定讀者群,發錶文字近40萬字。作品入選《旗?80後小說集》《2005年天涯年度優秀小說選》。已齣版《煙花散盡在何處——情迷宋詞》《她的世俗與高貴——張愛玲傳》。
目錄
上篇
001. 有境格自高 / 002
002. 真假無須辨 / 004
003. 物我需兩忘 / 005
004. 貴在靜中得 / 008
005. 道法緣自然 / 009
006. 實情虛景乃境 / 011
007. 境於一字中 / 013
008. 大小非優劣 / 016
009. 境界為本也 / 021
010. 氣象乃詩品 / 023
011. 一池春水皺 / 026
012. 深緻乃優美 / 029
013. 人正不易得 / 035
014. 神秀齣國色 / 038
015. 後主之情調 / 043
016. 難為赤子心 / 047
017. 後主性情真 / 050
018. 愛以血書者 / 055
019. 開北宋風氣 / 059
020. 池邊梅自早 / 062
021. “齣”字何人道 / 065
022. 情多無處足 / 068
023. 細雨濕流光 / 072
024. 望盡天涯路 / 076
025. 憂生亦憂世 / 080
026. 燈火闌珊處 / 085
027. 看盡洛陽花 / 090
028. 古之傷心人 / 092
029. 少遊境淒婉 / 096
030. 秦詞存《詩經》 / 099
031. 詞中詩氣象 / 102
032. 在神不在貌 / 106
033. 唯言情體物 / 109
034. 語妙不必代 / 112
035. 不可濫用代字 / 115
036. 美成詞得荷之神理 / 117
037. 和韻似原唱 / 121
038. 無一語道著 / 124
039. 如霧裏看花 / 128
040. “隔”與“不隔” / 132
041. 年命如朝露 / 137
042. 雖高意境弱 / 140
043. 有性情境界 / 144
044. 豪詞之胸襟 / 147
045. 觀雅量高緻 / 150
046. 同歸於鄉願 / 152
047. 是彆有人間 / 155
048. 周旨蕩史意貪 / 157
049. 水光雲影遠 / 159
050. 心事已遲暮 / 162
051. 夜深韆帳燈 / 164
052. 盡在自然中 / 168
053. 詞不易於詩 / 170
054. 難以齣新意 / 172
055. 如觀佳山水 / 174
056. 見真知者深 / 176
057. 詩詞貴自然 / 178
058. 小玉報雙成 / 180
059. 文體尊卑論 / 182
060. 能入亦能齣 / 184
061. 花鳥共憂樂 / 187
062. 空床難獨守 / 189
063. 寥寥數語絕 / 192
064. 各有能不能 / 194
下篇
001. 白石之慈悲 / 198
002. 張狂之微笑 / 200
003. 疊韻不平仄 / 203
004. 詩詞之盛衰 / 204
005. 天樂殊笑人 / 205
006. 方迴少真味 / 208
007. 創作之難易 / 211
008. 詩詞鳴不平 / 212
009. 難覓之真我 / 214
010. 景語皆情語 / 216
011. 盡君今日歡 / 217
012. 境闊與言長 / 220
013. 不如言境界 / 221
014. 藉古人之境 / 223
015. 誰最工長調 / 225
016. 後人不能學 / 228
017. 開通押之祖 / 231
018. 不足比容若 / 233
019. 清尊北宋詞 / 234
020. 子龍彩花耳 / 236
021. 淺論《衍波詞》 / 237
022. 論近人之詞 / 240
023. 兩首《蝶戀花》 / 242
024. 令人不能懷 / 244
025. 陷深文羅織 / 248
026. 畫工化工殊 / 251
027. 不樂聞此語 / 254
028. 有詞卻無句 / 257
029. 草窗玉田詞 / 258
030. 不值許費力 / 259
031. 文山之風骨 / 261
032. 和凝《長命女》 / 264
033. 若梅溪以降 / 266
034. 後人群附和 / 268
035. 詞失之膚淺 / 270
036. 友人瀋昕伯 / 271
037. 用詩人之眼 / 272
038. 小說不足信 / 274
039. 詩詞之工拙 / 277
040. 詞傢有篇句 / 278
041. 南宋俗子詞 / 279
042. 六一《蝶戀花》 / 281
043. 不可儇薄語 / 284
044. 詞人須忠實 / 287
045. 詞集之格調 / 289
046. 明清人論詞之失 / 291
047. 白石曠在貌 / 292
048. 詞尤重內美 / 294
049. 詼諧與嚴重 / 296
精彩書摘
001有境格自高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王國維用“境界”評詞本是來源於唐朝王昌齡論詞“物境”“情境”“意境”之說。他將其“意境”理解為“境界”。按我的理解,這“境界”一說所談的應該是一個人在其詞作中所錶現齣來的人生境界,它不僅僅是藝術,還是哲學。正如一個人要是心術不正,那寫齣來的必定成不瞭大氣候,因為文字總是不知不覺地透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不管你所寫的是坦蕩之詞,還是要用文字來遮掩你的內心。你寫的是坦蕩之詞,顯露的就是你坦蕩的心;你要靠文字來粉飾自己或者遮掩內心,那文字最終顯露的就是你的虛榮之心或遮掩的自卑。不僅僅在詞中如此,在任何人的文字中都是這樣。
真正有人生境界的人纔能寫齣震撼人心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並不是要世人抬頭仰視,心裏默念著:這是多麼高尚,我是多麼卑賤。
和一個人接觸久瞭,你會漸漸摸清他的性格,而一個人的文字也恰似他性格的流露,不管你如何改變,文字卻如影隨形,如同一麵時時反照你的鏡子。
王國維先生是早就明白瞭文字與人的關係的。所謂文學即人學。他所提齣的“境界”之說比“意境”更開闊更準確,“意境”僅僅是詞所營造的氛圍,所錶達的情感,而“境界”則是從詞裏鋪展開來的個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
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種純粹。純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說的單一,或者用簡單就可以概括的去僞存真,純粹指的是精神世界裏的乾淨,這樣的乾淨纔能夠散發齣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真正好的作品是可以跟人的心靈對話的,是能夠提升人心境界的。這種作品必定是在生活中獲得瞭大智慧,自我獲得瞭救贖,纔能夠影響他人,先自救纔能夠救人。
有境格自高,有境乃是文字中真正的高貴之氣。
……
前言/序言
思靜則心安
筆下文字如蓮花般純淨,恰似思想若嫩荷之抽枝。
對王國維的感覺,在我眼中所見,他更像一個純粹的藝術傢,他對文學的感情更像是對待畢生的愛物,對於文字的精細,恰似他與生俱來的秉性。他的身上無一不散發齣一種乾淨、高貴的氣息,他是應該為瞭這些而存在的,他並不存在於人間,人間煙火之熏染,會教他的容顔黯淡,人間生活之俗世,會摺損他的靈性自然。
他是靜的,他敏銳的思想恰似一條闊大卻默默流動的河流,具備瞭狂風暴雨的能力,但更多時候,是溫柔以對。
溫柔以對的是他的生。他的生平是極其簡單的,除卻正常的娶妻生子,我沒有讀到過關於他的任何緋聞。
狂風暴雨的是他的死。他平心靜氣地生活瞭許久,在50歲時,采取大風呼嘯、大海奔騰般的超乎平常的死法——自沉。他的死雖是悄無聲息地沉於塘底,對於世人卻猶如一石激起韆層浪。
異乎尋常的事情,總是被人以口舌紛之。於是很多人對他的死津津樂道、說三道四。
由於他與清室的關係,以及辮子的原因,很多人說他的死是殉清。
與他相關的政治是清室,但是對於清室,他在少年之時參加科舉就顯得很不樂意,卻還是在科場堅持參加瞭考試。雖說為清朝之民,卻不贊成清朝之政,辛亥革命之後,王國維便隨羅振玉去瞭日本。
羅振玉和王國維的私交甚好,可惜王國維交友不慎。羅振玉精於政治、腐朽虛榮,但是在學術上卻是非常支持王國維的,也可見王國維給人深刻印象的也正是他在學術上的天賦。這也是王國維和羅振玉交往的唯一吸引力。王國維的兒子曾經娶羅振玉的女兒為妻,但是王國維後期傢裏極其貧睏,羅振玉的女兒居然迴傢居住,再不迴王傢,由此也能看齣羅振玉的為人之庸俗勢利。
迴國之後再和清室有關係已經是47歲之時瞭。他奉溥儀之詔入值南書房,做瞭溥儀的師傅。
本就看不慣清室之政,心裏更不願意從政,也不具備從政能力與野心的王國維為何會入值南書房,成為溥儀的師傅呢?
除瞭羅振玉的關係之外,王國維是十分同情清室後來的遭遇的。更何況那時候的溥儀僅僅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對王國維頗為尊重,這也是王國維安心於此的原因。
不少人立足於此,便認為王國維是清室的遺老。若是遺老便應時刻追隨溥儀,但是王國維後來並沒有隨溥儀去天津,而是接受瞭清華的聘書,專心於自己的學問。
他反對科舉,一生治學可以用“棄中親西——中西閤璧——皈依中學——中西閤璧”的四段式簡單說明。有此見識,又怎會迂腐地殉清?
也有說是因為北伐軍攻入華北之前夕,正是王國維自沉的時候,他選擇死是因為懼怕國民革命軍。從來就拒絕黨派之爭,拒絕政治之僞善的王國維若是因為害怕這個而自沉的話,那恰恰說明這不是王國維自沉的理由。如果他懼怕國民革命軍的迫害,那他早就能夠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為自己經營一個極的人事和學術氛圍,為國民革命軍的到來做好準備。
1927年6月的那天,已經成為一個永不可改變的、悲傷的日子,王國維先生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那個時候頤和園的門票已經很貴,要一塊大洋,正是因為門票貴,所以在此地的人少,等到先生被人救起,早已斷氣。昆明湖的水其實是很淺的,薄薄的水鋪在上麵,下麵更多的是汙泥和爛草,他竟是被爛草和汙泥堵住瞭呼吸而亡。一個在自己的學術生涯中沉浸瞭漫長歲月的人,何以要用這種窩囊悲涼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殉清、怕死、怕窮,還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說法,那些口水猶如漫天黃沙,陣勢雖空洞卻懾人。一個學貫中西、精心於學問之人,怎會為瞭這些凡塵俗事想不開,又怎會為這些世俗之事而自殺?
此正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壓製他人之後,纔能凸顯齣自己的存在;或者壓製他人之後,纔能安慰自己的無能;抑或汙衊他人之後,纔能滿足自己的卑下。
王國維在其遺書中說:
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斂,即行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齣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傢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産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五十之年,隻欠一死。”何為五十之年,隻欠一死?難不成所有的徹悟要以死明生?還是太鍾情於一件事情,執著一種情感,偏執一片純淨,死對於這樣的純粹恰恰是殊榮與歸宿?
在眾說紛紜的死因中,王國維先生的朋友陳寅恪的說法似乎更閤情理,於眾多功利世俗的猜測之中,我更願意贊成陳寅恪的。
陳寅恪先生是王國維先生的同事及朋友,他認為王國維是死於自己的學術信仰。人生之苦聚,“無欲”以求“解脫”,如此死法,似乎更閤乎他在《人間詞話》中的“壯美”一說。
王國維先生“死於文化”的提法更叫我心安些,以至於在想到先生死的慘景時不會太過悲哀。
遺書之中的“經此世變,義無再辱”又是什麼意思呢?靜安先生所害怕的應該是時局的變化,這些變化對自己的精神會有所侮辱,這樣的感覺
是世人不曾有的。
生存中,活著的狀態,更多是大眾本能的反應。
而王國維之精神世界,是唯美的,傾近於完美主義。他的情感總是因為溫情而細膩,他在清華任教的時候,還時常擔心著溥儀的生死,也僅僅就是老師對自己學生的關心,再無其他。
靜安先生之情真,情真乃齣,情真乃為。
王國維深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加上骨子裏的悲觀主義,似乎他更懂得人性中的原罪,這些懂得,叫他在精神中步步退讓。
叔本華就曾說過:“人是自食的狼。”恰似中國有句老話:“自作孽,不可活。”
王國維的步步退讓,是讓自己完全地站在利益紛爭之外,他的學術研究便是他精神的棲息地。
他曾說過:“我們自己消失在空無之中,如同水珠消失在大海裏。”
人生繁雜,應以靜觀之。
人是無法脫離人自身這個特殊的身份的。
不管你再超脫,再大徹大悟,人的欲望總是叫你逃不齣這樣的桎梏。
不管如何,最終都是空無——黑暗。
靜安先生醉心於自身純潔、內心的乾淨,所以受不瞭世道變遷的侮辱。
清室被推翻,新政府一樣教王國維失望,“義無再辱”就是不願意再改變自己的原則,不願意再受到精神上的羞辱。
他的堅持,正是他脫離苦海的方式,而殊不知,他的方式也恰是他的苦海。
他的純粹正是促成他自沉的主觀原因。
這個世界上有純粹的人,但很少。
何為純粹的人?總是堅持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脫離於世人之人,脫離於禁錮所有人的傳統道德的人,也就是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活,完全活
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它和自私毫無關係,它完全是憑著自己感情來的。
他生活在我們的周圍,卻又似乎和很多人撇清瞭關係,但是他這撇清的關係也是存在於這眾人的基礎之上的,周圍明明是成就瞭他,可是卻硬
生生地成為瞭他特殊的背景。
純粹的人其實並非是不敏感無欲望,生於濁世,卻有著一顆七竅玲瓏心,這樣的心怎麼又會是不敏感的呢?多少本是純粹的人過於注重他人的看法,害怕標新立異,害怕成為滔滔口水汙衊的對象,唯恐成為大眾暴力的戕殺對象。
純粹的人在這世間往往會在世俗的沼澤裏,漸漸被黑色的汙泥淹沒,活著最終變成瞭在臭泥巴裏緩慢腐爛。
而真正擁有瞭純粹人生的人,對俗世從不低頭,成就瞭自身作為的人,有瞭不凡的人生,纔能在存活的歲月中有不凡的人生經驗。用高貴去生活一生與用不斷妥協去生活一生的人,我想這樣的人生總是有區彆的:一個人內心骯髒,雙眼總是懷著不可告人的欲望;一個人心淨而貌安,眼睛清亮,恰若一片蓮花之盛開。
再讀先生之遺書:“五十之年,隻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斂,即行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齣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傢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産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
無論怎麼讀遺書中之內容,都看不齣這是一位將死之人要留下來的話。語氣沉著冷靜,並無悲戚之意。
似乎這死對他來說是順其自然、心安理得之事情。
思自靜之,生又何懼,死又何憾?
是由:王國維先生,思靜而心安。
人間詞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