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充和詩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張充和詩文集


[美] 張充和 著,白謙慎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1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681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7386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字數:260000

張充和詩文集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張充和詩文集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張充和詩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心源無盡藏造化生意足
  ——《張充和詩文集》讀記
  張充和先生2015年駕鶴西去。一年後,三聯書店齣版瞭白謙慎編《張充和詩文集》,共收詩詞220餘首(其中友人唱和詩詞30餘首),散文60餘篇。目前,這是收輯具規模的張充和文學作品集。充和生前曾聲言,自己這輩子無意於以著作傳世,隨興而至寫下的東西,隨寫隨丟,“不自收拾”。那麼,收入《詩文集》中的這些作品是從何而來的呢?說來是一段佳話,起初是友人兼詩人卞之琳、弟弟作麯傢張定和,分彆蒐集瞭充和散落各處的散文小說和舊體詩詞,各自編目整理,定和甚至親手抄錄瞭百來首“充和詩詞”,裝訂成冊。有瞭這個基礎,再經多方尋覓補充、考訂編排,纂集閤編於旅美學人白謙慎之手。這個過程竟至數十年,經曆兩代人,難能可貴。
  嫻於昆麯、兼擅書畫,醉心古典藝術,這是人們熟悉的充和老人。透過新齣版的《詩文集》,我們看到的分明是一位文學的張充和,既精於舊體詩詞,又擅寫白話小品短章。從少年習作,到耄齡懷人憶舊的散文篇什,在長達80餘年的歲月裏,她用手中的一支筆,抒寫情懷,敘述悠悠往事……
  “詩詞篇”開篇有幾首十幾歲的習作,編者白謙慎認為“殊難覓得,彌足珍貴”。如十三四歲時作《荷珠》,“閃灼光芒若有無……不是珍珠是淚珠”,授業的左履寬老先生批為“妙不可階”(指巧妙得彆人無法趕上。參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不宜慕。”)多年後,充和還是以“荷珠”為題,1945和1951年,兩度倚聲填詞,留下《鳳凰颱上憶吹簫詠荷珠》二首。存世的同題兩闋現有多個抄本,分彆為50年代和90年代的鋼筆、毛筆稿本和工楷謄錄本。各抄本遣詞用字,略有差異,可見齣作者數十年間的反復推敲、用心斟酌。王國維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荷珠”,陪伴瞭她一生。
  嚮為人稱賞的《臨江仙詠桃花魚》寫於抗戰烽火中的1943年。詞前小序略記因緣:“嘉陵江麯有所謂桃花魚者,每桃花開時齣,形似皂泡。餘盛以玻璃盞,燈下細看,如落花點點。餘首詠之,諸師友亦和詠。並附。”
  小小桃花魚,原本是一種水母。據說,桃花水母1880年由英國倫敦皇傢植物園研究定名。在我國分布雖廣,卻很稀見。1939年,武漢大學教授高尚蔭等人在四川嘉定大渡河邊一水池中發現瞭幾個直徑約為18毫米的桃花水母,經研究發錶,定名為“中華桃花水母”。五年後,同在蜀地生活的張充和寫下瞭《臨江仙詠桃花魚》。
  1971年,定居北美多年的充和再作《臨江仙詠桃花魚》,序曰:“昔在北碚嘉陵江畔,春三月間有名桃花魚者齣,體透明,忽如垂露,忽似飛花。掬水得數十,置玻璃盞中,夜間燈下,舞態韆變。曾作臨江仙一首,諸師友有和章十馀。今在海外,見《生活》雜誌中載此圖,宛似相識,乃檢篋中,隻存和詞四,而昔詠魚諸故舊大半為鬼,餘亦凋瘁。奈何!更續一章遣懷。辛亥鞦誌。”
  先後兩詠桃花魚,從“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到“海上風光輸海底,此心浩蕩無涯”,時光流逝近30年,滄桑世變,物是人非,“昔詠魚諸故舊大半為鬼”。《詩文集》中,收入僅存的當年“諸師友和詠”五闋,作者分彆為工於詞學的詞人汪東、詞麯大師吳梅的高足盧前,以及王韜甫、馮白華、韋均一。
  充和與古琴藝術傢査阜西有數十年的深厚交誼。1944年,在雲南呈貢,充和作有《呈貢雜詠二首呈阜西先生》,阜西遂和《次充和懷舊韻》(二首)。1947年,充和為阜西畫一件梅花立軸並書自作《臨江仙詠蜀中桃花魚》。
  然而,這段交往隨充和1948年赴美戛然而止。二十餘年,音信全無。1970年,充和在一首《八聲甘州》小序中寫到:“選堂來,不自攜琴。因藉與寒泉,阜西所贈也。聞其已歸道山,乃共聽其錄音,為唏噓者久之。”期間,充和聽到査阜西已不在人世的消息,饒宗頤(選堂)來哈佛演齣,沒有自帶古琴,充和拿齣當年阜西贈送給她的一把宋琴“寒泉”,藉與選堂,聯想到“寒泉”的主人,不禁唏噓。
  四年後的1974年,充和再作《八聲甘州?聞阜西尚健在喜極依前韻》,“喜佳音萬裏,故人猶健,疑讖都休。”聽到阜西尚健在,陰霾一掃,歡欣喜悅。1976年,充和工楷抄寫上述兩首《八聲甘州》,詩簡寄呈“阜西四哥嫂同粲”,八十高齡的阜西老人收閱後,激動異常,遂迴信說,“幾度廻環誦讀”,“覺情詞瑰麗,又勝當年多矣”。遺憾的是,此時的阜西老終因年老體衰,已無力賡和。
  同年,阜西走瞭。充和三作《八聲甘州》,憑吊一代琴宗,“悵泠泠七弦,棲棲一代,韆古悠悠”。從誤聽阜西歸道山,到欣聞阜西尚健在而喜極,敬悼阜老,前後三首《八聲甘州》,大喜大悲,幽微沉厚,哀切感人。《八聲甘州》三首,充和生前抄寫瞭多遍,寄托著無盡的哀思。
  集中收有一函瀋尹默為張充和修改詞作後緻張充和的信,信中說充和的“詞旨清新,無縴豪俗塵”,當是十分中肯的評價。
  “散文篇”收有桃李年華時的三篇短章,其中《梁石言先生略傳》六百餘字,不枝不蔓,言簡意賅,筆調老辣得與她的年齡似不般配。由此也就不難理解何以在一年後,充和竟以數學零分、國文滿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係錄取。
  1936年,二十齣頭的張充和進入南京《中央日報》,接手瞭原本由儲安平編輯的“貢獻”副刊,“我是幫儲安平的忙,那時候儲安平到英國去瞭”。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她以不同的筆名發錶瞭大量短文、隨筆、評論。記逰、懷人、狀物、談佛,散發著活潑潑的青春氣息,又饒有禪意和哲理。
  “散文篇”後一組文章,是本集的高潮詠嘆。晚年的充和追懷師長、至親、麯友——瀋從文、瀋尹默、張允和、鄭肈經、盧冀野和十來位麯人,看似信筆記述,毫無雕琢修飾,卻直抒胸臆,情真意摯;陳年往事,曆曆在目。聯想到充和哀祭瀋從文的16字誄辭:不摺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如聞黃鍾大呂,古韻遺響,迴蕩在天地之間。
  在充和的詩詞中,我們看到“天涯”一詞經常齣現,尤以遠赴北美之後,“誰信天涯若比鄰”“故國苦韆裏,天涯酸幾行”“天涯人亦從容老”……對比她那眷戀深切的懷人筆墨,誰能說,故鄉——故人——故事,不是永遠活在她心中呢?!

內容簡介

海內外首次整理齣版的張充和文學作品集,收作者自少年時代以來創作的古體詩詞、散文小品和小說。近200首詩詞,包括少量友人與作者間的唱和之作;散文、小品、小說60餘篇,展示瞭作者多方麵的成就。張充和作品的蒐集、閤編前後達數十年,經曆兩代人,在前輩卞之琳、張定和先期工作的基礎上,最後纂集編定於旅美學人白謙慎之手,完成瞭作者生前的囑托。

張充和纔華齣眾,琴麯書畫,造詣精湛,海內外享有盛名。在古典教育的熏陶下,其詩歌、散文、小說皆有溫雅的韻緻,以往人們卻很少注意到。餘英時說,她的文學作品與書畫在同一風格籠罩之下,體現瞭中國文化“以通馭專”的獨特精神。張充和晚年懷念師友的文章,以及未刊的《麯人麯事》一組短文,依然保有簡潔靈動的神韻。尤其是她的古體詩詞,如新泉齣山,清雅流麗,曾得到瀋尹默“詞旨清新,無縴毫俗塵”的嘉許。與她唱和者,有查阜西、餘英時、饒宗頤等,附錄書中,如魯殿靈光。

去年6月,為華夏文化藝術奉獻終身的張充和,以102歲高齡在美國逝世。謹以此書,嚮她緻敬。


作者簡介

  張充和(1914年--2015年6月18日),女,齣生於上海,祖籍閤肥,為淮軍主將、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傢張武齡的四女("閤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後,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昆麯,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瞭一生。被譽為民國閨秀、"最後的纔女"。2015年6月18日淩晨,張充和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她的生活,是我們失落的優雅。

信手拈來皆故事,張充和追求的卻是“十分冷淡”四字,沒有把生活經營成沙龍女主人的樣子。分明是大時代的親曆者,卻總有一份不動聲色的寜靜。畢竟,人生實難,唯以風格度過。而凡此種種,都不是所謂的纔女、貴族、名媛,所能盡訴的吧。


——《新京報》書評周刊 李妍


充和早年是在古典教育的熏陶之下成長起來的,她在不知不覺中直接體現瞭中國藝術“以通馭專”的獨特精神。這便是莊子所謂“道通為一”或孔子所謂“吾道一以貫之”。充和與中國古典藝術精神早已融化為一體。

——餘英時


精彩書摘

  白謙慎:我所認識的充和先生|張充和逝世周年紀念
  1988年8月,我還在美國羅格斯大學讀比較政治學博士,到華盛頓拜訪傅申先生(著名藝術史學者、鑒定傢),他見我喜歡寫小楷,說給我看一個人的小楷,那是張先生八十年代為耶魯大學梅花展圖錄抄寫的參考書目。我一看,書法夾在英文中間,字特彆小,錯落有緻,很清雅,這個人寫的字格調怎麼這麼高?就這樣知道瞭張充和的名字。
  我當時讀書學費全免,生活費則需要自己打工。我就到本校東亞係申請當書法課的助教。東亞係的文學教授李培德(PeterLi)是李方桂先生(著名語言學傢)之子,說他乾媽也喜歡寫字,她叫張充和。原來李方桂和張充和是好朋友。當時我給《中國書法》雜誌寫文章,介紹海外和港颱書畫界的情況。1988年底,我嚮李教授要瞭張先生的地址,寫信給她,希望來年春天去拜訪,很快收到瞭她的迴信。
  沒想到還沒去拜訪,次年3月5日,在羅格斯大學舉辦的紀念李方桂先生的學術研討會上,我就見到瞭她。張先生個子不大,依稀記得穿著旗袍。研討會名字是我用隸書寫的,我給她看,她說不錯不錯,Peter講過你,歡迎你來訪。
  1989年4月開始,國內不太安定,海外學子的心境同樣動蕩,所以直到9月4日我纔去拜訪她。她就住在耶魯大學旁邊,從羅格斯大學到耶魯,開車兩個小時左右。
  到她傢後,她給我看瞭一些她的師友寫的字和她自己的小楷。我發現牆上有一張她畫的山水,上麵有方名章刻得很好,就問是誰刻的,她說是喬大壯先生(近代詞人、篆刻傢)在重慶的時候為她刻的,可惜丟掉瞭。我就量瞭尺寸,要瞭一個復印件,為她摹刻瞭一個。10月8日收到印章後,張先生寫信給我,說“形神俱似”。(我們一共通過五、六次信,其中一封是毛筆,熟悉以後就通電話瞭)。為瞭感謝我為她摹印,她送我一本饒宗頤先生(學界泰鬥,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的《睎周集》。1970年饒先生應傅漢思教授之邀到耶魯大學講學一年,期間所填127首詞,張充和全部用小楷抄錄,饒先生印成瞭精美的集子。
  收到這本書後,我打電話給她,錶示感謝,順便也提到自己準備轉行。當時我的比較政治學博士課程已快念完,但不想再從事這方麵研究,計劃轉去圖書館學係。電話那頭,張先生停頓瞭一下,想瞭想說,“你想不想到耶魯大學來讀藝術史係,你若願意,我會鄭重推薦。”誰會想到,改變我命運的機緣,竟來得如此突然。
  張先生和我後來的老師班宗華(耶魯大學藝術史係教授)是老朋友。她對班先生說,你的學生都是搞繪畫的,我給你推薦一個研究書法的。班先生是方聞教授(著名藝術史學者)的學生,對書法特彆有興趣。當他知道王方宇先生(著名收藏傢、八大山人研究權威專傢)也認識我,就請他也幫我寫瞭一封推薦信。在這兩位老先生和羅格斯大學教授的推薦下,我順利進入耶魯藝術史係,那是1990年。
  剛進耶魯,班宗華和王方宇先生閤作策劃的八大山人書畫展就開幕瞭,正是這個展覽最終把我引嚮瞭傅山。在導師建議下,我參加瞭八大山人國際學術討論會並發言。後來在發言稿的基礎上我寫瞭第一篇書法史的長文,討論八大山人晚年書法如何受到金石學的影響。隨著研究的深入,我發現傅山和清初學術風氣的轉型關係更明顯,就決定以傅山為博士論文選題。討論會召開期間,我負責接待北京故宮的劉九庵先生和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汪世清先生。1992年迴國收集傅山資料,我去拜訪劉先生,他給瞭我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香港收藏傢葉承耀醫生藏瞭一批傅山的信劄。那時我父親正好在香港工作,我去探親時,順道拜訪瞭葉醫生。當時人們都不知道這批信劄是寫給誰的,我考證齣來瞭,是寫給仕清官員魏一鰲的。這些信劄是極為重要的傅山研究資料,我在此基礎上寫瞭長文《傅山與魏一鰲——清初明遺民與仕清漢族官員關係的個案研究》,這是我的傅山研究項目發錶的第一篇論文。
  進耶魯後的很長時間裏,我都不敢說自己是張充和推薦進耶魯的,怕自己錶現不夠好,影響她的聲譽。1995年我找到教書的工作後,打電話告訴她,她很高興。過瞭一些日子,我要搬傢瞭,她打電話給我,說小白你過來,有個事。我去的時候,見桌上放著四大本《草字編》,她特地托人從香港買來的,扉頁上用毛筆題瞭字送給我,署名下特地鈐瞭那方我為她摹刻的名章。
  二
  張先生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喜歡植物,這和她從小生活在鄉下、熟悉植物有關。她美國傢中的花園裏,種瞭兩樣在美國很難見到的植物——葫蘆和竹子。她把小竹林栽得像個小屋,有個入口可以進去小坐。在美國種竹子,鄰居會有些擔心,因為竹子長得快,會亂竄,所以種之前要先在地底下埋一圈鐵皮。她還愛收集石頭,陽颱上和窗颱上放著各種各樣的石頭,這也是中國文人的傳統。
  張先生動手能力也強,喜歡琢磨小東西,做演戲的服裝、做道具、做各種小盒子裝她收藏的墨。她的廚藝也不錯,九十年代我曾在她傢裏用過兩、三次餐。她會做一種像皮蛋一樣的雞蛋,亮晶晶的,不知道是怎麼做的。
  總之,張先生是一個喜歡把生活搞得很精緻的人。在美國,教授屬中産階級,經濟上談不上富裕,生活也比較簡單,這和她小時候優越的生活條件很不一樣。但她一直很注重生活的質量和情趣,不富貴但高雅。她的衣飾並不華麗,但總很得體,能夠很完美地展現她的風度。
  這種講究不僅對生活也對藝術。餘英時先生在《張充和詩書畫選》裏提過,1985年錢穆先生九十大慶,他寫瞭四首七律祝賀,張先生用工楷將兩百多字整齊地書寫在一幅巨大的壽屏上麵,分彆地看,字字精神飽滿;整體以觀,則全幅氣韻生動。“從一張空紙上設計、畫綫、畫格到寫畢最後一個字,她所投入的精力和辛勞是難以想象的。”這次西泠拍賣公司從她的子女那拿迴來瞭她的很多稿子,看瞭纔知道她有多用功。有時為人題字,她要寫好多遍,最後選一件最滿意的。
  在美國寫書法,獲得材料並不方便。在唐人街能買到宣紙,價格比較高,質量也不見得好。1949年齣國時,她曾從國內帶過去一些老紙,送過我幾張,比較珍貴。饒宗頤先生1970年在她傢畫畫寫寫留下的作品,用的宣紙很好。我一直納悶這個紙從哪來的,也忘瞭問她。因為那時中美關係還沒有正常化,她還沒有機會迴國,可能是她和傅漢思去颱灣或日本講學時買的,或是通過當地中國商店買的。這些紙並不昂貴,但是是老宣紙,年代長瞭,變得溫潤,寫齣來的字和畫齣來的畫沒有火氣。但宣紙畢竟數量有限,所以她一直在找替代品,她是一個喜歡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這次西泠拍賣公司徵集到她50和60年代作的一批畫,有的畫在綿綿薄薄絨樣的洋紙上,那其實是西方做衣服裏子用的,有點吸水性,但不是特彆好。平時練字畫畫,她常用洋紙,也用報紙。她習慣用《紐約時報》練字,哪一版?股票版。為什麼?股票版上沒圖像,寫起來好看。她跟我講過一個笑話:有人來她傢,看到桌上攢著這麼多股票版,說你也玩股票啊,她說是是,我也玩股票。90年代以後,她傢一個老朋友的女兒李柔,從颱灣經常給她寄一種機製紙,她晚年臨帖大量用這種紙,給彆人題字也常用。其實這紙比手工宣紙差不少,墨色效果一般。但沒辦法,找閤適的紙一直是個問題。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她每次迴國都會買些紙筆,但後來好筆也難買瞭。有一年我迴國,她說曾在北京榮寶齋隔壁買到過很好的筆,托我去看看還有沒有,但那時候已經買不到瞭。
  ……

前言/序言

  《張充和詩文選》編輯始末(摘錄)
  白謙慎
  …………
  2004年鞦,我陪張先生迴國辦書畫展,三聯書店的張琳女士提議齣版張充和詩書畫選。2006年,《傅山的世界》中文簡體字版齣版後,我開始著手編輯《張充和詩書畫選》。那年的6月22日,我到四川美院講學,順道去看望已罹癌癥在傢養病的周永健兄。當時永健兄的病情得到瞭控製,精神狀態不錯,他再次提齣瞭齣版張充和文選的意願。我迴美後,嚮張先生匯報瞭此事,得到她的首肯,她還交給瞭我一頁卞之琳先生手書的她在三十年代撰寫的小說散文的目錄復印件。因此,我在編輯詩書畫選的同時,開始瞭文選的工作。……
  我平時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繁忙,直至2009年纔將《張充和詩書畫選》編完。書中收瞭張先生的詩詞二十首,三聯因此建議我編輯《張充和詩文選》。……我嚮張先生報告瞭三聯的這個建議,她錶示同意。
  不過,這時我又遇到瞭一個新的問題。2009年,當我請餘英時先生為《張充和詩書畫選》作序和題簽時,他告訴我普林斯頓大學東亞語言文學係的一位研究生已經收集瞭不少張先生在三十年代的小說散文。我當時覺得,此書宜由研究文學的人士來編。況且我已經將主要精力轉嚮瞭吳大澂研究,工作很忙。我把這一想法婉轉地告訴瞭張先生。大概是我因為曾為她編過小楷集、《瀋尹默蜀中墨跡》(與諶北新閤編)和詩書畫選,她希望還是由我來編。此後,她交給瞭我她的三弟張定和先生輯錄的《充和詩詞》復印本和她尚未完成的《麯人麯事》手稿。
  2010年3月6日,我嚮三聯書店提交瞭齣版計劃書。大概在2011年的一天,張先生在電話中對我說,文的那部分可以不要,她想用小楷抄一部她的詩詞集齣版。我當時覺得有點意外,對她說:大傢都認為您的散文寫得好,還是應該包括進去。她沒再說什麼。事後迴想起來,她的這個想法,頗能反映她對自己的文和詩的態度。張先生自童年起就接受私塾教育,熟讀中國古代經典,語言文字的修養很高。在我所熟識的前輩中,97歲的翁萬戈先生和我在上海的書法老師、90歲的章汝奭老師,也接受過類似的教育。讀這些前輩的散文,總能感到他們駕馭文字時的從容不迫和遊刃有餘。我手中有張先生《麯人麯事》和《仕女圖始末》的手稿復印件,雖有改動之處,但不多。看得齣來,腹稿打好後,文章是一氣嗬成的。
  張先生的小說和散文多為急就章,她的詩詞就大不一樣瞭。雖然難免有一些應景之作,但對那些精心構製的作品,她總是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本書所附《鶯啼序》手稿,就是明證。詩詞纔是她傾注瞭極大心智的藝術創作。1970年代,她曾用清雅的小楷抄錄饒宗頤先生在耶魯大學講學期間所填的127首詞,饒先生印成瞭精美的《睎周集》。我想,那纔是她理想中的作品結集。可是我知道,以她98歲的高齡,要做到這點已經不太可能瞭。
  本書共收詩詞175首。其中張定和先生輯錄的《充和詩詞》,始於二十年代,止於1983年,共輯錄103首,我從各處收集到40餘首,又根據陳安娜女士提供的手稿,整理齣20餘首。繼承中國文人詩詞唱和的傳統,張先生從青年時代起,就一直和友人有著酬唱往還。與她唱和的友人,重慶時期有查阜西等;移居美國後有楊聯陞、蔣彝、周策縱、葉嘉瑩、餘英時、饒宗頤、羅忼烈等。本書收錄瞭友人們與她唱和的詩詞22首。
  張定和先生收集的詩詞中,7首是1935年前的作品,殊難覓得,彌足珍貴。……張先生三十年代的小說和散文絕大部分用筆名發錶,卞之琳先生的目錄列齣瞭大部分她使用過的筆名。由於這個目錄是張先生親手交給我的,說明她確認瞭這些筆名,這就為查找工作提供瞭重要綫索。……迴顧本書的編輯過程,雖說最後完成纂集的是我,但為它奠基的卻是張定和、卞之琳兩位前輩。
  2015年6月18日,張先生在美國康州的傢中仙逝。謹以此書的齣版紀念她逝世周年。
  2016年3月9日撰於波士頓雲廬
  選自《張充和詩文集》


張充和詩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張充和詩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

評分

書不錯,送貨速度快

評分

很喜歡這樣的書,內容不錯。

評分

書很好,品相不錯,快遞服務也很優秀,這是一本好書,謝謝京東瞭

評分

好書!

評分

喜歡張充和,她的詩文美

評分

好書值得一讀,先囤貨,有時間好好品讀。

評分

此書紙張印刷編排都相當好,纔女手筆,名傢詩文書法,附錄相得益彰。

評分

幼兒成長手冊(下冊·大班)幼兒成長手冊(下冊·大班)幼兒成長手冊(下冊·大班)幼兒成長手冊(下冊·大班)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張充和詩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