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8
荀子校釋(修訂本)(全二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校釋一反近代以來用王先謙集解本為底本的常例,而選用古逸叢書影刻宋颱本為底本。同時還先用瞭南宋巾箱本、題注本、元刻明修本、明世德堂本、四庫本、謝刻本、增注本、集解本、吳汝綸點勘本、村崗良弼評點本相參校。博彩楊倞以下至當今學人校釋之文上百傢,其附錄輯有荀子佚文十三條。其中四條為筆者所鈎輯,亦於荀子輯佚有所幫助。本書附錄廣集曆代有關荀子研究資料,並列齣引用參考書目文獻二百餘種,欲為研究荀子學者提供方便。總之,選取底本優良,參校本豐富,收集的資料較為完備,可謂《荀子集解》之後的又一傳世力作。
序徐復一
前言一
凡例一
荀子注序一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一
脩身篇第二四六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八一
榮辱篇第四一一六
第三捲
非相篇第五一五九
非十二子篇第六一九九
仲尼篇第七二三五
第四捲
儒效篇第八二六○
第五捲
王製篇第九三三八
第六捲
富國篇第十四一九
第七捲
王霸篇第十一四七二
第八捲
君道篇第十二五二六
天海案: 巾箱本、遞修本作‘君臣篇’,誤。
第九捲
臣道篇第十三五六八
緻士篇第十四五八七
盧文弨曰: 劉嚮元目亦作‘緻仕’。其當篇皆作‘緻士’,當由古‘仕’與‘士’本通。⊙天海案: 此‘士’,舊刻皆作‘仕’,二字雖可通,但目錄不當與正文異,故據正文徑改。
第十捲
議兵篇第十五五九九
第十一捲
彊國篇第十六六四六
天論篇第十七六七六
第十二捲
正論篇第十八七○二
第十三捲
禮論篇第十九七五一
第十四捲
樂論篇第二十八○九
第十五捲
解蔽篇第二十一八三二
第十六捲
正名篇第二十二八八二
第十七捲
性惡篇第二十三九三四
君子篇第二十四九六五
第十八捲
成相篇第二十五九七六
賦篇第二十六一○○九
第十九捲
大略篇第二十七一○三五
第二十捲
宥坐篇第二十八一一○六
子道篇第二十九一一二六
法行篇第三十一一三七
哀公篇第三十一一一四五
堯問篇第三十二一一六五
附錄
一、 劉嚮孫卿書錄一一八二
二、 荀子佚文一一九○
三、 荀子真僞考一一九三
四、 史傳所載荀子事考一一九七
五、 荀子行曆年錶輯錄一二○二
六、 史誌著錄荀子輯要一二一○
七、 荀子版本源流考一二一八
八、 荀子舊刊序跋輯要一二二五
九、 荀子曆代評述輯要一二四九
十、 荀子校釋引用及參攷文獻列目
一二六八
後記一二八四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餘讀章先生訄書木刻本,列尊荀為首篇,所尊者為荀況,戰國趙人,所如不閤,終廢老蘭陵。及訄書定本在日本翔鸞社齣版,更篇名為訂孔,其尊荀也如故。其言:‘荀卿以積僞俟化治身,以隆禮閤羣治天下,不過三代,以絕殊瑰,不貳後王,以綦文理。百物以禮穿敹,故科條皆務進取而無戾。’又稱其正名學說,世以為在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間。其道術踴絕孔氏,神明韆古,其繩譽可謂備至矣。餘之治荀學自此始基。誦法王念孫讀書雜誌、俞樾諸子平議、孫詒讓劄迻。逮王先謙荀子集解而集其成。嗣後學者踵起,各有擅長,而荀學大顯於世。嗚呼,盛矣哉!餘撰後讀書雜誌,中有荀子臆解一篇,未盡善也。然其校讎訓釋,有足多者。餘弟子高正研究員為全麵校理,得異文一韆三百多條,並寫有窺管一文,亦可喜也!
邇來異軍突起,則有貴州王天海教授,盡力為荀子校釋一書,體大思精,钜細無遺。餘閱其部分篇目,覺其體例妥善,勝義稠疊,允為荀學功臣,欽遲無已。辱承雅愛,囑為弁言,其何敢辭!下列四端,願共商榷。依次述之。
一、 勤校讎
籀讀古籍,須勤校讎,此義前人已言之。餘觀作者所列版本源流,如數傢珍,縴悉無遺,治荀學者循此求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清顧廣圻之業績,可師法也。
二、 稽雅訓
荀子為先秦古籍,號稱難讀。學者藉助於爾雅、小爾雅等書,自可迎刃而解。同時還可查覈同時代的書,以作比覈。如: 正論:‘桀、紂者,其知慮至險也,其至意至闇也。’楊倞注:‘至意,當為誌意。’餘謂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卒卒無須臾之閑,得竭至意。’漢書司馬遷傳作‘指意’,義為意恉,可以互證。又如大略:‘貨財曰賻,輿馬曰賵,衣服曰襚,玩好曰贈。’漢書硃建傳:‘列侯貴人以闢陽侯故,往賻凡五百金。’正指貨財言。覈之說文:‘贈,玩好相送也。’即本於荀子此文。訓釋可以展轉相求,此類是也。
三、 考通假
四、 明代語
代語,謂當代恒言,為前此所未有。舉‘物故’一詞為例。君道:‘人主不能不有遊觀安閑之時,則不能不有疾痛物故之憂焉。’物故,楊倞無注。餘謂物故為秦、漢人語,義為死亡。漢書蘇武傳:‘前已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顔師古注:‘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死也。’宋祁曰:‘物,當從南本作歾,音沒。’歾,即歿字;故,為故世;與鬼物義無與。物故,始見於荀子,而注者不知,顔師古為訓釋大傢,而又誤說物為鬼物,至宋祁說歾故,始為後人所承用。欲明解代語,洵其難哉!
餘年近耄期,不能深思。天海君年富體強,囟力敏銳,當厚植根柢,層樓更上,前程未可量也!屬有小恙,勉綴蕪辭,以寄遐想,切願荀學日益廣大,盡其效用,此則餘所日夕馨香禱祝者夫!
二五年四月杪撰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荀子其人,史記有列傳,然記其行事簡略,語焉未詳,其生卒之年闕如。但荀子為戰國末期一大思想傢、哲學傢,則是不爭之事實。稱他為孔孟之後儒學大師,亦為學界所認同。
荀子生逢末世,抱不世之纔,奔走於趙、魏、齊、秦、楚列國之間,然終不見用,廢老蘭陵,留其著述荀子七萬五韆馀言傳於今〔一〕,亦可謂不朽矣!
荀子之學,本仲尼而斥諸子,隆禮義而重名法,主性惡而倡人為,製天命而材萬物,尊先王而法後王,推王霸而舉賢能,其內容之廣博,識見之敏銳,思想之精密,行文之渾厚,實為其他先秦諸子所不及。他對先秦各傢學說皆有吸取和批判,郭沫若稱之為集百傢之大成者,亦有因也〔二〕。
荀子之書,在他身前即已部分流傳於世。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雲:‘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與荀況同時人,此言當信。且西漢初年韓嬰著韓詩外傳,廣引荀書達五十九處之多,涉及荀書二十一篇〔三〕。故西漢成帝時,劉嚮方能據中秘所集三百二十二篇荀卿書去其重複,刪定為荀卿新書三十二篇。荀子一書能流傳二韆一百馀年而至今日,首歸劉嚮整理編定之功。
自西漢以降,羣經諸子已有注疏。論、孟二書在漢文帝時即立於學官並置博士,老子、孟子二書,兩漢時均有注釋,至魏晉南北朝時,諸子之書已多為學人校注。但荀書卻因其‘製天命’、主性惡、兼王霸、斥孟子之說而備受統治者冷落。加之其書行文古奧,最多奇字僻詞〔四〕,故難大行於世。至唐中葉,韓愈孟、荀並論,稱荀子‘大醇而小疵’,肯定瞭荀子在儒傢的地位,其後方有楊倞為之作注。劉嚮敘錄所稱荀卿新書,漢誌後又稱孫卿子、荀卿子。‘荀’、‘孫’乃聲音之轉,非顔師古所謂‘本曰荀卿,避宣帝諱,改曰孫’。清儒辨之已明〔五〕。
楊倞其人,兩唐書皆無傳。據其荀子注序所記之年,知為唐憲宗時代人。楊倞據所傳孫卿子十二捲,改易篇次,詳加校注,析為二十捲,定名為荀子。此乃今傳荀子最古之本。楊倞校注荀子不僅有首創之功,且校勘、注釋謹嚴詳審。今通檢楊倞注本,計齣校釋之文三韆四百八十八條,校注文字八萬一韆七百馀字,超齣荀書本文六韆馀字〔六〕。(其中君道、樂論二篇及王製篇‘具具而王’以下不見注文,疑傳寫或手民奪漏。)其中有十一篇篇目下撰有簡要說明,實開後世注荀篇目題解之先河。其校釋雖未盡善,時有引書冗繁之病〔七〕,然‘多明古義,亦異於無稽之言’〔八〕。今人李中生曾專文評議楊倞注荀子成績有五條:
一、 訓詁與義理的統一;
二、 注解確切靈活;
三、 結閤荀書詞例以注荀;
四、 結閤語法分析以明訓詁;
五、 校勘精審〔九〕。
這些評議基本上是符閤實際的。總之,楊倞對荀子的校勘注釋大體不誤,用力至勤,為後世荀書整理者提供瞭藉鑒和範例,其首創之功實不可沒。
楊倞所注荀子,在北宋熙寜元年(一六八年),有王子韶同校、呂夏卿重校,由國子監刊刻之本,通稱監本或呂本。然此本原刻今已不存。南宋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年),唐仲友於颱州公使庫翻刻此本,通稱宋颱州本。南宋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此本重修,後流入朝鮮、韓國、日本,國內久已不見此本原刻。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黎庶昌使日時,據日本島田篁村所藏影摹全本影刻此書,收入古逸叢書中,方存其宋颱本之舊貌。此本雖係清刻,然因唐仲友刊時‘悉視熙寜之故’,且刻工精美,字跡清晰,首尾完整,存北宋熙寜監本之風,實為荀子舊刻諸本中首善之本。宋颱本刊刻同年,錢佃以二浙、西蜀四本與元豐國子監刻本相校(顧廣圻雲:‘按熙寜、元豐相接,當無異本。’〔一〕),是正一百五十四字,考異文一百二十六條,刻之江西計颱,通稱漕司本或錢本。此本原刻今已不見,國傢圖書館藏有清士禮居摹抄錢本,存其概貌。此本當為楊倞注本最早之閤校本。北宋熙寜監本在南宋尚有浙北翻刻之本,通稱宋浙本。此本刊刻之年未詳,今人高正稱‘考其諱字及刻工之時代、地域,似可定為南宋寜宗時浙北刻本’。此本現藏於國傢圖書館,後附清人顧廣圻跋文。此本或是現存荀子諸本中時代最早之刻本。然‘詳考之,其所據底本似有缺葉,而以纂圖互注係統本之文補之’〔一一〕。此本共抄補十二葉半,尚缺二葉未補,亦有多處因書葉殘破而微描字畫者,故其校勘價值已遜於古逸叢書影刻宋颱本。此本於一九七四年由文物齣版社影印齣版。
南宋時尚有數種纂圖互注本荀子刊刻行世,而所據底本則不同於北宋熙寜監本係統。元刻明修之本、明六子書本,多齣於此係統傳本,故與宋颱本、宋浙本等文字頗異。(高正以古逸叢書影刻宋颱本為底本,與浙北本、南宋刊刪纂圖互注巾箱本、南宋坊刻纂圖互注分門類題注本、南宋坊刻元明遞修本相參校,共校得異文一三九六條〔一二〕。)明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年),世德堂刊顧春輯六子書本荀子最為通行。此本即以元刻纂圖互注六子為底本,刪去‘纂圖互注重言重意’,僅存楊倞注文,又據錢佃刊本略加校改而成。此本今存國傢圖書館。清乾隆時主修四庫全書,其文淵閣荀子寫本亦以明世德堂本為據,並校以少量誤字。
宋代理學興盛,宋儒多揚孟抑荀。荀子刻本雖有數種,但全麵校釋荀書者竟無一人。洪邁在容齋續筆捲十一中提及楊倞注荀子,僅對臣道篇、緻士篇注引尚書有過批評。王應麟在睏學紀聞捲十中涉及荀子校釋者亦隻有十四條。此外劉辰翁亦有批注之文,今散見於明末傅山的荀子評注手稿中。元、明兩代以翻刻南宋纂圖互注本荀子為主,更未見其有價值之校注本。今人嚴靈峰荀子集成雖收明刊十二種,然除世德堂本外,幾無可取。明末清初傅山的荀子評注尚有一定價值,然其手稿本遲至一九九年方由上海古籍齣版社影印刊行,故清儒治荀者似未能見。傅山此本仍以明刊世德堂本為底本,共摘荀子三十二篇詞句並楊倞相關注文五百零六條,其下用號標示傅山案語者一百六十五條。正如他自己在書前小序所言‘取其詞義雋永者,略記一半句或數字’,可見此書體例為讀書劄記。傅山評注之內容約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直接評論荀子之思想理論、文章風格等,藉以抒發自己的意見和思想;二是批駁舊注,主要是楊倞之注;三是考訂文字、音韻、訓詁,校正其義訓音讀;四是指示典故詞語之本源等等〔一三〕。其中精到之見隨手可擷。書之末傅山評述認為: 荀子三十二篇不全為儒傢言,而近於法傢、刑名傢,非墨而又近於墨傢言。此乃司馬遷之後,最早指齣荀子思想兼采百傢之說。
清代是荀書校勘、整理、訓釋成績卓著的時期。清人校釋荀子,首推王懋竑之荀子存校。王氏生於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乾隆六年卒(一七四一年),其書至少早於盧校謝刻荀子箋釋四十五年。當然,最突齣的錶現仍是盧謝本荀子箋釋、王念孫的荀子雜誌八捲及補遺一捲、王先謙的荀子集解。
盧校謝刻本最早刊於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其所據之本實以摹抄南宋浙北本與元刻纂圖互注本為主,故凡稱‘宋本’之處,並不全與今存宋本同,顯為抄本所誤。楊守敬以影刻宋颱本對照,‘其遺漏不少數百字’〔一四〕。盧謝本全錄楊倞注文,並在原注基礎上有所補充和發明。其參校本尚有明虞氏、王氏閤校刻本、明世德堂本、明鍾人傑本;其所參訂者有趙曦明、段玉裁、吳騫、硃奐、汪中、盧文弨、謝墉七傢。據統計,此本共齣校語五九二條〔一五〕,各傢校說未一一標示。校語以校訂原文原注為主,兼及訓釋,大多要言而不繁,簡潔而意明。故此本一齣,清人多用之。如王念孫、王先謙、吳汝綸諸人。此本不久即東渡日本,為日人治荀者據為底本。如朝川鼎、村崗良弼等。
王念孫讀書雜誌刊成於清道光十年(一八三年),其中荀子雜誌八捲及補遺一捲,是他在盧校的基礎上,再參以陳奐、顧廣圻手錄呂、錢二本之異而成。他采用劄記的形式,先摘齣荀子原文詞句及楊倞相關注文,再詳加考辨,共寫齣校釋之文七五二條,輯荀子佚文四條,其後附有顧韆裏校釋荀子二六條〔一六〕。在所有校釋荀書的著述中,其校釋內容之多,僅次於楊倞注文。他校勘與詁訓並重,其說之精密,考辨之詳審,似無人可以相比。後來王先謙撰荀子集解,將其校釋之文全部采入。
清末王先謙(一八四二—一九一七),湖南長沙人,字益吾,號葵園,後改名遯。同治進士,曆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長沙城南書院院長、嶽麓書院院長等職。他在古籍整理方麵的著作,除荀子集解外,還有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莊子集解等。荀子集解初刊於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是有清一代荀子整理、校釋的集大成之作。該書以盧校謝刻荀子箋釋為底本,以古逸叢書影刻宋颱本參校,在保留楊倞原注同時,采入盧文弨校文五九二條、顧韆裏校文二六條、王念孫校文七五二條、劉颱拱荀子補注校文一一條、郝懿行荀子補注校文四百條、俞樾荀子平議校文二四九條。並零星采用瞭汪中、陳奐、洪頤煊、郭嵩燾、郭慶藩等人的校語。王先謙在采集眾人校說後,校釋案語亦有五六一條之多。自稱‘不敢謂於荀書精意有所發明,而於析楊、謝之疑辭,酌宋、元之定本,庶幾不無一得’〔一七〕。亦為切實中肯之說。今人鮑國順曾總結過該書的四個特點: 第一,列考證;第二,存古注;第三,擇善本;第四,集眾說〔一八〕。雖不盡當,亦有見地。應該說荀子集解確實是當時最精詳、最完善的荀子校釋之書,故其後翻印之本甚多。近代以來凡注譯荀書者,多以此為底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點校本通行至今。
清末民初,校釋荀書成績顯見者,有於鬯校荀子二捲,收入香草續校書中校釋之文一八條;陶鴻慶孫卿子劄記校釋荀子一四四條,收入其讀諸子劄記中。民國時期,專書校釋荀子的,首推劉師培的荀子斠補、荀子補釋、荀子詞例舉要,三書共載校釋之文六八條,其數量之多,僅次於楊倞、王念孫而居第三。其次鍾泰有荀注訂補,共齣校文五四條,可以說是盧文弨、王念孫、劉師培、王先謙之後校釋荀書最勤的著作。著名學者梁啓超、楊樹達、高亨、劉念親、劉盼遂、徐復、羅焌、張長弓、潘重規、魯實先、龍宇純、於省吾等人亦對荀書的校釋傾注瞭精力,各有劄記或論述問世。
一九三六年,商務印書館齣版瞭梁啓雄荀子柬釋。一九五五年,此書經修訂後,更名為荀子簡釋而再版。其書最大之特點是簡明易讀;其次,他以荀子集解為底本,摘采楊倞以下諸說以補其不足。前於集解而漏收者,如乾隆時王懋竑、王紹蘭之說;後於集解者,如孫詒讓、陶鴻慶、梁啓超、劉師培諸人之說;皆摘要而用之。尤可貴者,他首先采用瞭日人久保愛等九傢之說,為荀書校釋前所未有。書後附有荀子傳徵、荀子行曆繫年二文,為研究荀子提供瞭相關資料。然是書最大之缺點,就是改易原文較多,今人張覺、李中生曾先後有專文評論〔一九〕,此不贅述。其次,梁氏一九五五年修訂再版此書時,亦未能免俗而注入瞭迎閤時事的思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以今語校理、注釋、對譯荀子全書者,有章詩同荀子簡注(一九七四年)、颱灣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一九七五年)、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一九七九年)、李滌生荀子集釋(一九七九年)。此四書皆以王先謙集解為底本,共同的特點是: 多承襲前說而少新見。
荀子簡注、荀子新注二書因受‘文革’後期‘評法批儒’之影響,其注說皆打上瞭明顯的時代烙印。章詩同的簡注也許是早期最簡明之荀子今注本。荀子新注則於楊倞、熊公哲之後,首開逐篇撰寫說明之先例〔二〕;書後附錄有荀況大事簡錶、部分名詞和人名簡釋、部分詞條及人名索引四項,為初學荀書者提供瞭查檢之便利。熊公哲的今注今譯也許是最早注譯閤體的荀子整理之作。此書篇目之下偶有題解,其後有附錄三篇: 荀子其人其書、讀荀子舊序、荀卿書考略。本書之特色: 譯文文白兼行;注文多采集解、柬釋二書;齣於己說者極少新意。李滌生的荀子集釋采楊倞以下清儒、近賢及日人校說,擇善而從。凡所采,皆略其徵引而取其結論,務求簡明以便初學。其書同新注之例,每篇皆撰有介紹內容大意之說明,亦似篇目題解。其說‘大抵皆能提要鈎玄,洞見真章,作深入淺齣之說明’〔二一〕。書前有牟宗三序、自序、凡例;書末附錄兩篇,一為近人施之勉撰荀子年錶,一為重要參考文獻。此書迻述他人之說而不指明齣處,亦是其病。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至本世紀初,我國重新重視對文獻古籍的整理與研究,以弘揚傳統文化之精髓,促進精神文明之建設。以今語注譯荀子者,約有二十馀傢。其中以楊柳橋荀子詁譯(一九八五年)、張覺荀子譯注(一九九五年)較有代錶性。而專書全文校釋荀書者,似隻見董治安、鄭傑文二人所編荀子彙校彙注(一九九七年)一書。
齊魯書社齣版的楊柳橋荀子詁譯前有青齣於藍的孔門儒士——荀子一文作為代序;其目錄稱‘遵楊倞本’,實際上是以集解為底本而選用瞭楊倞之注文;正文分為‘釋詁’和‘譯話’兩部分;書末有附錄三篇: 劉嚮校書序錄、國策楚策四荀卿遺春申君書詩、王念孫錄荀子佚文四條。此書‘釋詁’部分摘采諸傢校說以集解本為主,間用按語標明己見。采他說簡要明瞭少引考證,齣己說則略引書證及古訓。此雖是其所長,然亦不免有斷章取義之弊。較為嚴重的缺點是臆改原文比梁氏過甚,已犯整理古籍之大忌。其‘譯話’部分暢達者有之,牽強者亦有之,故得失參半。上海古籍齣版社齣版的張覺荀子譯注以清光緒集解刻本為底本,並以宋、明、清及日人善本參校,采集解之後諸傢校說之精見者入注。其篇目捲次仍其舊,而對篇題皆有簡明扼要之題解。其注釋博采而簡潔、精要而穩妥;譯文平實而暢達;在荀子今注今譯諸本中,稱得上是‘公允精當’之作〔二二〕。
齊魯書社所刊齊文化叢書中收入瞭董治安、鄭傑文二人編撰的荀子彙校彙注一書,或是當時僅有的全文校釋荀子之書。書前有述例,說明其書的性質是荀子三十二篇校注資料的彙編。該書仍以王先謙集解本為底本,按原文篇次分章節為單元,標注序號,每注依次排列‘彙校’、‘彙注’資料,若有己見則加‘案’齣之,藉以對所采校注的補充、說明或訂正。其‘彙校’部分首先依據由宋至清重要版本十種,與集解本相校,列齣異文;其次還以幾種類書、專書相校,摘錄其文字差彆。‘彙注’部分則參用瞭主要注本三十六種,上溯楊倞之注,下及七十年代末包遵信之劄記。為求資料詳備,對於各傢不同意見,一概兼取並收。故有利於研究荀書者參考。然而此書缺點亦很明顯: 一、 收采麵狹窄。作為資料彙編之書,理當盡量網羅世所刊行之著述以備查考。然是書所遺民國以來名傢之說尚多,如鍾泰、羅焌、潘重規、魯實先、張長弓、蔣禮鴻、徐復諸人,更何況颱灣及日人所著更無所見(據所列參校書目,知有少量日人校說乃轉引自梁氏柬釋本)。二、 彙校彙注刻意分立,資料零亂。編者此舉本為眉目清晰而行,故校勘與訓釋資料人為分割而用。但我國古今校釋之作,大多融校勘與釋義、音讀為一體,若率意截取,勢必使原始資料支離破碎,文不成義,麵目全非,更不便於學人閱讀或查檢原典。此或編撰者始料所不及。
除瞭以上三種全文校釋、注譯荀子的專著外,以劄記形式摘文校釋荀書而成績突齣者,尚有如下諸人: 趙海金荀子集解補正(一九七二年)有校釋文八五條、嚴靈峰荀子讀記(一九七七年)有校釋文五十條、包遵信讀荀子劄記(一九七九年)有校釋文一八四條、駱瑞鶴荀子補正(一九九七年)有校釋文二八五條、龍宇純荀卿子記馀(一九九九年)有校釋文一七條、李中生讀荀子劄記(二年)有校釋文二五條。這些著述的共同特點是,摘錄荀子原書字詞文句,閤校勘文字、音讀、釋義為一體,用簡易文言對前人校釋進行補充、訂正,或糾誤,或齣以新說。都為進一步整理和校釋好荀書提供瞭參考的資料,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颱灣學者嚴靈峰於一九七七年主編刊行瞭無求備齋荀子集成叢書一套,共收荀子舊刻及整理校注之作九十種,計八十傢,影印精裝五十冊,極大地便利瞭荀書研究之用,
荀子校釋(修訂本)(全二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送貨上門快,無磕碰,書籍質量好~正版!物美價廉!給京東自營點贊!!
評分快,準,好,這就是京東。
評分王天海先生的書,研究荀子必備書。
評分《逸周書》之名,最早見於許慎《說文解宇》《漢書·藝文誌》則稱做《周書》。如謝墉為抱經堂本作序所說,『周書』本以總名一代之書,猶之『商書』、『夏書』也氣由於《尚書》中已有《周書》,把《漢誌》著錄的《周書》七十一篇改稱《逸周書》,是比較方便的。今傳本《逸周書》未有序,列舉七十篇標題,加上序本身,恰閤七十一篇之數。蔡邕《明堂月令論》雲《周書》七十篇,《月令》第五十三氣今本仍在第五十三。
評分書質量不錯,送貨也很快,名傢校注,值得信賴。
評分貴州民大齣瞭好幾個古代文學的牛人,王天海是其中之一。
評分《論衡》一書為東漢思想傢王充(27-97年)所作,大約作成於漢章帝元和三年(86年)。現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緻》僅存篇目,實存84篇。)。《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對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
評分京東優惠活動,實惠多多!書籍品相完好,字跡清晰,是正版的,物有所值!物流配送服務快捷!買的放心!好評!
評分《老子指歸校箋》是青年學者樊波成的力作。從道藏收《老子指歸》為底層,辨析齣道藏收老子是嚴遵的《老子章句》。紙質較薄,印刷清晰。正文字體較大,而校釋和輯證的字體偏小。
荀子校釋(修訂本)(全二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