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大傢小書 史料與史學(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過本書所收,是翦老運用馬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評論的兩個古代史學範例,即司馬遷和劉知幾的曆史學。
本書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學入門之作,它分兩大主題:一為“史料”,一為“史學”。他所說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稱的曆史資料,而是“史料學”,是研究曆史資料的具體門徑和方法;所說的“史學”,主要是說研究曆史的理論和方法,通稱“曆史學”。其原本於1946年4月由上海國際文化服務社齣版,現在的版本是由翦老弟子張傳璽先生增訂而成的。
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源人。曆史學傢,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24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經濟專業,迴國後研究史學和曆史哲學。1949年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燕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兼係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著有《中國史論集》《中國史綱》《曆史問題論叢》《中國曆史哲學教程》等。
關於曆史學的“三基”問題
一 關於基本理論問題
二 關於基本知識問題
三 關於基本技能問題
略論中國文獻學上的史料
一 導言
二 正史
三 正史以外的諸史
四 史部以外的群書—經、子、集
五 四部以外的各種文字記錄
考古發現與曆史研究
略論搜集史料的方法
一 史料與方法
二 史料探源與目錄學
三 史料擇彆與辨僞學
四 史料辨證與考據學
五 史料的搜集整理與統計學、
邏輯學及唯物辯證法
論司馬遷的曆史學
一 司馬遷的傳略
二 司馬遷的曆史方法一
—紀傳體的開創
三 司馬遷的曆史方法二
—紀傳體的活用
四 司馬遷的曆史批判—“太史公曰”
五 餘論—史料的搜集編製及其曆史觀
論劉知幾的曆史學
一 劉知幾的傳略
二 劉知幾的著作、思想及其曆史觀
三 劉知幾論中國曆史學各流派
四 劉知幾論紀傳體的各部門
五 劉知幾論曆史學方法
六 劉知幾論曆史學文獻
七 餘論
流雜著,由來甚古,早在所謂正史齣現之前,即已有之。如《山海經》、《世本》、《國語》、《國策》、《楚漢春鞦》之類的古史,論其體裁,皆係雜史;論其著書之時代,皆在《史》、《漢》之前;且為《史》、《漢》之所取材。自漢、魏以降,此類著作,仍與所謂正史,殊途並騖,平行發展。南北朝初,已蔚為大觀。僅就裴鬆之注《三國誌》所引之雜史,即有一百五十餘種。至於宋代,由於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私傢著作得以刊行,而史部雜著,亦日益繁富。降至明清,則此類著作,洋洋乎浩如煙海瞭。
史部雜著,種類甚多,體裁不一,要之,皆與正史有彆。論其體裁,既不一律皆為紀傳體;論其性質,亦不如《史記》、《南史》、《北史》通諸代而為史,又不如《漢書》、《後漢書》等斷一代以成書,而皆係各自為體之隨手的記錄,故其為書,皆零碎斷爛,非如正史之有係統。關於史部雜著,劉知幾曾為之彆為十類:“一曰偏紀,二曰小錄,三曰逸事,四曰瑣言,五曰郡書,六曰傢史,七曰彆傳,八曰雜記,九曰地理書,十曰都邑簿。”①這樣的分類,雖過於瑣碎,但卻可以顯齣史部雜著的諸流彆。徇此流彆以觀史部雜著,則紛亂一團之史部雜著,亦能類聚流彆而形成其自己的係統。
……
一個民族要記住的故事
濛木
一代大學者鄭振鐸,生於戊戌變法稍後的1898年12月;1958年外訪途中,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其著作已經進入公版期,所以他的作品市麵上很多,但反復齣版的基本上是《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那幾部煌煌巨著;而他很多趣味性的小冊子似乎被淡忘瞭,例如這裏選擇的《民族文話》和《桂公塘》,它們均是作者在抗日期間寫就的,為我們講述一個民族不該忘記的故事。
抗戰早期,他在1934年寫瞭《桂公塘》講南宋末年文天祥故事,文天祥赴元講和被扣押後,設法逃離,輾轉脫險的故事,得名於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中“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韆過其門,幾落賊手死”句。最早載於《文學》月刊第二捲第四期。魯迅在1934年5月16日給鄭振鐸的信中說:“得來函後,始知《桂公塘》為先生作,其先曾讀一遍,但以為太為《指南錄》所拘束,未能活潑耳。”鄭振鐸接著又寫作瞭《黃公俊之最後》《毀滅》。《黃公俊之最後》寫黃公俊參加太平天國,後來為瞭挽救危局,兩次隻身前往湘營,試圖說降曾國藩和曾國荃,反遭囚禁後慷慨赴難。《毀滅》寫明末阮大铖和馬士英結黨營私,弄權欺詐,最後傢國俱毀的可恥悲劇。這三篇作品在1936年結集為《桂公塘》由商務印書館齣版瞭單行本,署名“郭源新”,列入“文學研究會創作叢書”。
1939年6月鄭振鐸又創作曆史小說《風濤》,寫明末東林黨人與閹黨的鬥爭,既抨擊瞭魏忠賢的專橫殘暴,又突齣瞭李應升等人的浩然正氣。
比《風濤》創作稍早,1938年春夏間,作者以“源新”為筆名分彆於《申報·自由談》和《魯迅風》發錶瞭《民族文話》,從周民族立國到孔夫子,共15則先秦故事。本計劃寫到民國初,卻因為上海淪陷而被迫停止。1946年2月該書由國際文化服務社單行齣版。鄭振鐸在《民族文話·自序》中說:“在現在這個異族侵略的時候,我們民族錶現得更一緻、更勇敢瞭……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把往古的仁人、誌士、英雄先烈們的抗戰故事,特彆是錶現在詩、文、小說、戲麯裏的,以淺易之辭復述齣來……我們將這往昔的偉大的故事、不朽名著裏,學習得:該怎樣為我們民族而奮鬥。氣節、人格、信仰乃是三個同意義的名辭,堅定、忠貞、犧牲乃是每個人所應有的精神。”
在今天的圖書市場上《民族文話》和《桂公塘》都不大容易見到瞭。本書將《風濤》備列《桂公塘》,按照主人公所處的年代重新排一下順序,作為本書第三編;《民族文話》,建國以來它一直沒有單獨再版過,列為本書第一編。作者另有和《民族文話》題材相近的《古事新談》,篇幅最小,列為本書第二編。為尊重作者原意和曆史原貌,本書對原作中不符閤今天規範的用詞和概念均予以保留,不做任何修飾,請讀者明鑒。
《古事新談》的寫作背景是:抗戰勝利後不久,鄭振鐸和馬敘倫、林漢達、許廣平等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抗爭。1946年,作為一位傑齣作傢和編輯的鄭振鐸在自己擔任主編的這份雜誌的第29—33期,發錶瞭《古事新談》,共24則先秦和西漢故事,除瞭《囤積居奇》《錢幣與糧食》來自《鹽鐵論》,其餘22則全部改寫自《史記》。
《古事新談》不僅僅編寫經典老故事,還在部分篇末發瞭一句直截瞭當的議論,例如第1篇“秦政焚書坑儒”最後的議論是:“難道今天還有學他樣子的人?”第19篇“公儀休不受魚”最後的議論是:“今日有不與民爭利的官麼?”理解這些故事和議論的針對性,我們可以參看他同期發錶的《把主人當作瞭什麼人?!》(1946年5月25日《周報》第38期):
中華民國的主人們,何曾做過一日的主人呢?
……民主不是賜予的,是要爭取的。不爭取,便不會有民主政治的實現。賜予的民主,決不是真的民主。我們人民們很明白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積極奮起的嚮爭取民主的大路上走去。前途的絆腳石還多極多極。但不用怕,一個個的把他們搬移開去便好瞭!但要有勇氣,有耐力去搬移。
……爭取民主,爭取人民的基本的權利與自由,這是今日一切政黨的目標,更是某一個政黨裏進步分子們所應盡心緻力於此的——假如那個政黨還想存在下去的話。
這些匕首般的議論正是古事值得新談的意義。所有曆史故事,重新講述的價值就在於對思考當下問題有所啓發。曆史事件真相湮沒難辨,留下的乃是古人所謂三不朽的立言,要麼是“喻世明言”,傳遞一個群體的光榮夢想;要麼是“警世通言”,告訴我們要從失敗中汲取的教訓。本書第一編《民族文話》和第三編之《桂公塘》《風濤》《黃公俊之最後》,屬於“喻世明言”。本書第二編《古事新談》和第三編之《毀滅》,屬於“警世通言”。
莊子有所謂得意忘言,為瞭這個警醒世人、曉諭世人的“意”,故事本身的真實性都不是那麼重要。例如黃公俊,根據羅爾綱的考訂,太平天國根本沒有這個人(羅爾綱於1934年12月在《大公報》上發錶《讀太平天國詩文鈔》)。後來南社詩人鬍懷琛也在上海《時事新報》承認自己為瞭反對清朝,鼓吹革命而捏造一個太平天國叫黃公俊的人寫的詩文。
本書幾乎囊括瞭鄭振鐸所編寫的中國曆史故事。他們均有關乎民族存續和民生抗爭重大指嚮,是作者在我們民族麵臨危機和轉型的時候,為瞭提高民族凝聚力、鼓舞民氣而講述的故事。至於1957 年,鄭振鐸還寫齣以屈原為主人翁的《汨羅江》,因為其寫作背景和以前大不相同,本書就割捨瞭。作者另有《取火者的逮捕》等古希臘故事的演繹,歌頌普羅米修斯盜火的反抗精神,毫無疑問也是一樣有所寄托的,有心讀者可以參照看,但不是本書編選範圍,所以也割捨瞭。
曆史故事是常讀常新的,希望大傢能夠從鄭振鐸的這些曆史故事中讀齣新意來,藉用《古事新談》第二篇“劉邦打陳豨”最後的話:
這是一個很老的故事瞭,不過我們讀起來不還是很新鮮麼?
名傢經典,適於收藏,京東優惠大,準備收齊叢書。
評分我喜歡,還沒來得及看,應該不錯。
評分大傢小書這個係列非常喜歡!
評分書已收到,非常滿意,點贊!
評分這個物品包裝挺好。內容也不錯。推薦購買哈。
評分非常好,精裝塑封,完美!
評分感覺好不錯,馬馬虎虎的瞭。
評分書已收到,非常滿意,點贊!
評分名傢經典,適於收藏,京東優惠大,準備收齊叢書。
大傢小書 史料與史學(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