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發展中園區與城市在文化上、空間上和功能上分離的“文化孤島”現象,以及文化認同不夠、區域意象破碎、土地産齣率低、商業地産模式不成熟、創意生態循環不暢等問題,提齣文化産業園區的管理和運營必須放在與區域耦閤發展的視野下,從治理的角度去深入研究。書中提齣構建多中心網絡型的治理架構,使文化産業園區在麵對復雜動態的環境與多元化的資源協調、優化需求時,各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得以滿足。
作者簡介
陳嫻穎,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教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文化産業方嚮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特色文化産業、公共文化管理、文化科技融閤。近年來先後參加“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意見”等國傢重大課題研究。申報的“區域特色文化産業發展研究”課題獲得2015年度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資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的研究背景
二 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的研究目標
三 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的研究意義
四 相關概念綜述
第二章 文化産業園區相關研究基礎與理論
一 理論基礎
二 相關研究
三 研究小結
第三章 與區域耦閤發展中的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現狀與問題
一 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發展現狀與形成模式
二 不同類型文化産業園區與區域發展的耦閤關係
三 區域發展視域下中國文化産業園區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中國文化産業園區治理問題及多中心治理框架分析
一 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現行的科層式治理模式
二 文化産業園區科層式治理模式的問題
三 文化産業園區多中心治理框架分析
第五章 不同區域類型文化産業園區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構建
一 舊城改造型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構建
二 新區開發型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構建
三 新農村建設型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構建
第六章 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綜閤評價指標體係構建
一 文化産業園區綜閤評價指標的構成要素
二 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原則
三 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方法
四 評價指標體係
五 指標說明
第七章 中國文化産業園區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構建路徑
一 提倡公私價值並重的治理理念
二 創新科學的多中心治理機製
三 創新多元資本入股的方式
四 構建多中心治理模式的信任基礎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一 主要結論和創新點
二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 記
前言/序言
序 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區域發展進入瞭以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和生態化為特徵的新階段,文化産業成為區域發展的新驅動力。文化産業園區是近年來中國文化産業和區域協同發展的重點,是文化經濟的典型錶現形式。與單純的地理景區或者純粹的工業園區相比,文化産業園區對區域發展有著更強的吸引力與更高的貢獻率,創意使被廢棄或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間煥然一新,文化旅遊觀光、文化産品生産和銷售、文化活動、營利和非營利機構的運作,吸引瞭更多的消費群體,使得區域就業率和投資額提升,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文化産業園區在與區域經濟耦閤發展的過程中,日益成為中國舊工業化城市經濟轉型的重要措施之一,被視為中國都市郊區建設的一大新方嚮,也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條新興路徑。可以說,區域協調發展視野下的文化産業園區是一個由經濟係統、社會係統、環境係統組成的復閤係統,它同時進行著經濟再生産、生態再生産、文化再生産和人口再教育,對整個區域産生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綜閤作用。
但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的發展目前存在很多問題,特彆是忽視“産城”融閤發展,使園區與城市在文化上、空間上和功能上分離,造成瞭所謂的“文化孤島”現象,齣現瞭文化認同不夠、區域意象破碎、土地産齣率低、商業地産模式、創意生態循環不暢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核心在於文化産業園區管理機構未能和政府部門、周邊社區達成動態的協作關係,而是孤立發展。因此,必須將文化産業園區的管理和運營放在與區域耦閤發展的視野裏,從治理的角度去深入研究。如果說文化産業園區的管理是關於經營業務的話,那麼文化産業園區的治理就涉及管理園區的主體,要保證有效管理和經營,使得園區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得到滿足。所以文化産業園區在麵對復雜動態的環境與多元化的資源協調、優化需求時,要讓園區各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得以滿足,必須構建多中心網絡型治理架構,重視主體間相互閤作、共享權利、共同管理的治理新形式。在當前背景下,多中心治理理論和網絡組織理論為眾多的行動主體彼此閤作、共同參與文化産業園區事務管理提供瞭一種具有啓發性的理論視野和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框架。
在這一分析框架下,可以看齣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現有的單中心科層式治理模式存在政府角色定位不明、非政府組織的力量未被充分利用、周邊社區的需求被忽視等現象,這使得文化産業園區與區域耦閤發展所需要的多重資源協調睏難。因而要充分重視非政府組織、市民社會、大學和研究機構、媒體等利益相關者在文化産業園區與區域耦閤發展中的作用,將目前過於集中的權力進行分割,構建互動的網絡架構,建立靈活機動的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協同創新機製,使之能在網絡架構下對文化産業園區進行閤作治理、互動治理。同時要針對不同區域類型的文化産業園區建設理念和生産消費流程,對各利益相關者進行界定分析,將確定型、主要參與型的利益相關者納入文化産業園區的治理主體,構建各自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本書認為,舊城改造型文化産業園區應當采用股東主導的聯盟式治理模式,新區開發型文化産業園區應當采用政府主導的三區聯動式治理模式,而新農村建設型文化産業園區應采用“官”“産”“農”結閤的治理模式。基於文化産業園區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和目標,對文化産業園區的評估也應當從與區域互動融閤發展的角度綜閤考慮,一方麵要考察政府的效力,另一方麵要考察治理的質量,對治理質量的評價又要從基礎現狀和發展潛力兩個層麵綜閤考慮。因此,本書構建瞭文化産業園區綜閤評價指標體係,用以對文化産業園區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效果進行評估。
此外,由於目前我國文化産業園區多中心治理模式實施的現實基礎尚不完善,必須從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層麵、網絡架構的聯動機製層麵、多元資本入股的方式層麵、文化産業園區信任體係建設層麵,以及麵嚮未來的網絡平颱建構層麵,進行理念創新和體製創新,改變目前以資本為中心構造的文化産業園區治理結構和權力分配格局,使文化産業園區的多中心治理更具閤理性。
總之,在文化産業園區與區域耦閤發展的過程中,治理模式的選擇和構建相當關鍵。要把文化産業園區當成由藝術傢和創意階層、文化藝術公司、項目生産、社會關係網絡、創意環境、知識、信息和創新機製以及公民和消費者融閤一體的復雜生態係統,從園區和城區融閤發展的角度去設計有效的文化産業園區多中心治理模式。
綜上所述,本書嘗試構建瞭如圖1所示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緒論與理論研究,首先,本書對以往研究中的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等概念進行瞭界定。本書認為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與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區域治理模式一樣,都屬於機製性問題,需要同時對多中心治理、網絡組織、利益相關者理論進行綜述,在現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搭建研究框架。同時,本書在梳理國內外文化産業園區研究現狀的同時,列齣瞭與區域協同發展的文化産業園區的相關理論,主要包括:文化資本理論、文化産業集聚理論、區域治理理論、公共管理理論、城鎮化理論、新都市主義理論。本書未對這些理論做單獨的闡述,在行文時直接在理論簡述的基礎上進行分析闡述。
第三章,綜述目前與區域耦閤發展的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形成模式和類型,並分析瞭不同類型的文化産業園區與區域耦閤發展的關係,同時提齣瞭中國文化産業園區目前在經濟發展、社會認同、生態環境、創意生態、管理體製五大方麵的問題。本書認為這五大問題的根源主要在於現行的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存在問題。
第四章,在分析現有文化産業園區單中心科層式治理模式利弊的基礎上,提齣瞭多中心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框架。本書認為,目前文化産業園區的建設尚處於發展的初創階段和成長階段,因而政府在這一階段治理的主要任務仍是引導和適當乾預,同時要充分重視非政府組織、市民社會、大學和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者的作用,分析各利益相關方作為不同社會力量和階層所承擔的角色,將過於集中的權力進行分割,構建互動的網絡架構,建立靈活機動的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協同創新機製,使之能在網絡架構下對文化産業園區進行閤作治理、互動治理,同時根據不同區域類型的文化産業園區構建不同的治理模式。
第五章,根據不同區域類型的文化産業園區建設理念和生産消費流程,對各利益相關者進行界定分析,將確定型、主要參與型的利益相關者納入文化産業園區的治理主體,構建各自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並根據第四章總結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協同參與文化産業園區治理的創新機製,構建不同區域類型的文化産業園區理想治理模式。
第六章,基於文化産業園區治理的多重目標,從文化産業園區對區域綜閤價值提升的角度,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文化産業園區綜閤評價指標體係;通過專傢打分的方式計算各級指標權重,並使用上海8號橋、西安麯江新區、橫店影視城三個案例對指標進行驗證。
第七章,為推動文化産業園區更好地與區域耦閤發展,針對構建多中心的治理體係,從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層麵、網絡架構的聯動機製層麵、多元資本入股的方式層麵、文化産業園區信任體係建設層麵,以及麵嚮未來的網絡平颱建構層麵,具體闡述文化産業園區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建構路徑。
第八章為結論與展望,對全書的研究成果進行瞭綜述,並指齣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後繼續努力的方嚮。
在這一研究框架裏,本書采用瞭經濟學、管理學及社會學等學科的綜閤性研究方法。
首先是文獻研究與實證調研相結閤,這是本書的基本研究方法。本書通過對文獻的檢索,一方麵對文化産業園區的概念、特徵以及分類進行歸納總結;另一方麵對文化産業園區的治理模式和體製等方麵的相關理論進行梳理,為研究內容提供理論支持,從而為進一步研究做好理論準備。同時,對我國文化産業園區發展現狀進行實地調查研究,運用分析綜閤、比較概括等方法,抽象齣文化産業園區的特徵、治理模式類型和空間模型。
其次是係統分析與比較分析相結閤。文化産業既有經濟屬性,又具有意識形態特徵,因此,要將文化産業園區發展置於整個區域發展的大係統中進行研究,將文化産業園區的治理模式同其他的工業園區和科技園區的治理模式進行比較分析,找齣共同性和差異性,分析齣各利益相關方在文化産業園區發展中的位置與角色及其權利和影響力。
再次是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閤。本書在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型構建的過程中,充分注意到不同區域類型文化産業園區的差異性等問題。我們需要以動態、變化、發展的眼光看治理模式的構建問題,因此,該研究是一個靜態與動態相結閤的研究。
最後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閤。本書通過數據比較分析法對文化産業園區的治理情況進行綜閤評價,同時針對文化産業園區統計數據缺失、失真的客觀問題,對選定的典型文化産業園區做重點調研,通過對統計數據的整理和對該區域官員、企業傢、從業人員、市民、遊客的訪談,采用數據統計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閤的方法,總結歸納文化産業園區的治理曆程、關鍵因素、集群特點、內外環境影響作用等因素對文化産業園區與區域融閤發展的影響,並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文化産業園區綜閤指標體係的參數。
此外,本書涉及的主要資料和數據來自筆者曾參與的“中國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實踐與觀察”(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2009)調研期間的訪談記錄和相關資料收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産業的相關數據來源於各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和2008年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的統計結果。
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的部分數據來自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組織編製的《北京市文化設施及産業調研報告》。其中重點集聚區和城市文化創意産業街區的數據來自筆者進一步的調研,例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承接的“文化産業驅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研究(2013)”項目所收集到的相關集聚區和街道、社區資料,以及來自海澱區委宣傳部委托的“海澱區文化和科技融閤工程調研(2012)”課題組所提供和收集的數據。
中國文化産業園區治理模式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