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當代文學八大傢之汪曾祺先生:幾多往事成追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古有唐宋八大傢之美文留芳百世,今有當代八大傢之精品麵呈於世。
“南來北往”寓意這套當代文學八大傢的作者均來自天南地北,猶如群雁銜書,讓讀者駐足欣賞。
“杠鼎之作”寓言這套當代文學八大傢的作品為各自巔峰之作,猶如星光閃耀,讓世人抬頭仰望。
關注曾祺先生的《幾多往事成追憶》,關注先生筆下的人生,傾聽“跟一個可以談的來的朋友親切地談一點自己所知道的生活”。
他把小說當做散文來寫,他的小說就是生活,就是人生。他筆下沒有偉人,沒有大時代的喧囂,但有著生的卑微、堅韌和和苦心追覓的歡欣。汪曾祺無疑是當代極具智慧的老作傢,是新時期文學的一座高峰,生前極受王安憶、賈平凹、史鐵生、鐵凝、阿城等人的追捧。他的作品多,但精典的作品都在這裏。分為“短篇八題”“心在雲之南”“四方食事”“花事與蟲影”“幾多往事成追憶”“古今三題”六個部分。這正是汪曾祺文學的六個闆塊。在這裏,我們感受作傢清淡的筆觸,質樸、潔淨的藝術世界,體會作傢簡單和純真的追求,沉澱在記憶中的精微的往事與充滿生機的人物。讀這些作品,仿佛傾聽作傢“跟一個可以談的來的朋友親切地談一點自己所知道的生活”。
汪曾祺,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傢、散文傢,新京派文學的代錶人物。代錶作品有《受戒》《沙傢浜》《大淖記事》《黃油烙餅》《葡萄月令》等,在讀者中有廣泛影響。
我的畫隻有他懂。他在我心裏的分量太重,很難下筆。
——黃永玉
文字準確有深度,比一些打哈哈的人物強得多。有思想也有文纔!可愛的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汪曾祺把小說當做散文來寫,他的小說就是生活,就是人生。他筆下沒有偉人,沒有大時代的喧囂,但有著生的卑微、堅韌和苦心追覓的歡欣。
——編者
一、 短篇八題
異秉
受戒
歲寒三友
大淖記事
鑒賞傢
八韆歲
侯銀匠
故裏三陳
二、 心在雲之南
翠湖心影
泡茶館
昆明的雨
跑警報
昆明菜
昆明的果品
昆明的花
三、 四方食事
四方食事
五味
故鄉的野菜
食豆飲水齋閑筆
韭菜花
鱖魚
故鄉的食物
馬鈴薯
四、 花事與蟲影
臘梅花
紫薇
槐花
葡萄月令
夏天的昆蟲
昆蟲備忘錄
隨遇而安
五、 幾多往事成追憶
我的傢鄉
我的母親
多年父子成兄弟
瀋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金嶽霖先生
唐立廠先生
聞一多先生上課
老捨先生
趙樹理同誌二三事
賀路翎重寫小說
《到黑夜我想你沒辦法》讀後
六、 古今三題
國子監
鬍同文化——攝影藝術集《鬍同之沒》序
關於“樣闆戲”
故裏三陳
陳小手
我們那地方,過去極少有産科醫生。一般人傢生孩子,都是請老娘。什麼人傢請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傢宅門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爺、小姐,差不多都是一個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戶,生人怎麼行?老娘也熟知各傢的情況,哪個年長的女傭人可以當她的助手,當“抱腰的”,不需臨時現找。而且,一般人傢都迷信哪個老娘“吉祥”,接生順當。——老娘傢都供著送子娘娘,天天燒香。誰傢會請一個男性的醫生來接生呢?——我們那裏學醫的都是男人,隻有李花臉的女兒傳其父業,成瞭全城僅有的一位女醫人。她也不會接生,隻會看內科,是個老姑娘。男人學醫,誰會去學産科呢?都覺得這是一樁丟人沒齣息的事,不屑為之。但也不是絕對沒有。陳小手就是一位齣名的男性的産科醫生。
陳小手的得名是因為他的手特彆小,比女人的手還小,比一般女人的手還更柔軟細嫩。他專能治難産。橫生、倒生,都能接下來(他當然也要藉助於藥物和器械)。據說因為他的手小,動作細膩,可以減少産婦很多痛苦。大戶人傢,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請他的。中小戶人傢,忌諱較少,遇到産婦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會建議:“去請陳小手吧。”
陳小手當然是有個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陳小手。
接生,耽誤不得,這是兩條人命的事。陳小手喂著一匹馬。這匹馬渾身雪白,無一根雜毛,是一匹走馬。據懂馬的行傢說,這馬走的腳步是“野雞柳子”,又快又細又勻。我們那裏是水鄉,很少人傢養馬。每逢有軍隊的騎兵過境,大傢就爭著跑到運河堤上去看“馬隊”,覺得非常好看。陳小手常常騎著白馬趕著到各處去接生,大傢就把白馬和他的名字聯係起來,稱之為“白馬陳小手”。
同行的醫生,看內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陳小手,認為他不是醫生,隻是一個男性的老娘。陳小手不在乎這些,隻要有人來請,立刻跨上他的白馬,飛奔而去。正在呻吟慘叫的産婦聽到他的馬脖子上的鑾鈴的聲音,立刻就安定瞭一些。他下瞭馬,即刻進産房。過瞭一會(有時時間頗長),聽到哇的一聲,孩子落地瞭。陳小手滿頭大汗,走瞭齣來,對這傢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滿麵笑容,把封在紅紙裏的酬金遞過去。陳小手接過來,看也不看,裝進口袋裏,洗洗手,喝一杯熱茶,道一聲“得罪”,齣門上馬。隻聽見他的馬的鑾鈴聲“嘩棱嘩棱”……走遠瞭。
陳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來瞭聯軍。我們那裏那幾年打來打去的,是兩支軍隊。一支是國民革命軍,當地稱之為“黨軍”;相對的一支是孫傳芳的軍隊。孫傳芳自稱“五省聯軍總司令”,他的部隊就被稱為“聯軍”。聯軍駐紮在天王寺,有一團人。團長的太太(誰知道是正太太還是姨太太),要生瞭,生不下來。叫來幾個老娘,還是弄不齣來。這太太殺豬也似的亂叫。團長派人去叫陳小手。
陳小手進瞭天王寺。團長正在産房外麵不停地“走柳”。見瞭陳小手,說:
“大人,孩子,都得給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腦袋!進去吧!”
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瞭,陳小手費瞭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孩子掏齣來瞭。和這個胖女人較瞭半天勁,纍得他筋疲力盡。他迤裏歪斜走齣來,對團長拱拱手:
“團長!恭喜您,是個男伢子,少爺!”
團長齜牙笑瞭一下,說:“難為你瞭!——請!”
外邊已經擺好瞭一桌酒席。副官陪著。陳小手喝瞭兩盅。團長拿齣二十塊現大洋,往陳小手麵前一送:
“這是給你的!——彆嫌少哇!”
“太重瞭!太重瞭!”
喝瞭酒,揣上二十塊現大洋,陳小手告辭瞭:“得罪!得罪!”
“不送你瞭!”
陳小手齣瞭天王寺,跨上馬。團長掏齣槍來,從後麵,一槍就把他打下來瞭。
團長說:“我的女人,怎麼能讓他摸來摸去!她身上,除瞭我,任何男人都不許碰!這小子,太欺負人瞭!日他奶奶!”
團長覺得怪委屈。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急就
陳四
陳四是個瓦匠,外號“嚮大人”。
我們那個城裏,沒有多少娛樂。除瞭聽書,瞧戲,大傢最有興趣的便是看會,看迎神賽會,——我們那裏叫做“迎會”。
所迎的神,一是城隍,一是都土地。城隍老爺是陰間的一縣之主,但是他的爵位比陽間的縣知事要高得多,敕封“靈應侯”。他的氣派也比縣知事要大得多。縣知事齣巡,哪有這樣威嚴。這樣多的儀仗隊伍,還有各種雜耍玩藝的呢?再說打我記事起,就沒見過縣知事齣巡過,他們隻是坐瞭一頂小轎或坐瞭自備的黃包車到處去拜客。都土地東西南北四城都有,保佑境內的黎民,地位相當於一個區長。他比活著的區長要神氣得多,但比城隍菩薩可就差瞭一大截瞭。他的爵位是“靈顯伯”。都土地都是有名有姓的。我所居住的東城的都土地是張巡。張巡為什麼會到我的傢鄉來當都土地呢,他又不是戰死在我們那裏的,這一點我始終沒有弄明白。張巡是太守,死後為什麼倒降職成瞭區長瞭呢?我也不明白。
都土地齣巡是沒有什麼看頭的。短簇簇的一群人,打著一些稀稀落落的儀仗,把都天菩薩(都土地為什麼被稱為“都天菩薩”,這一點我也不明白)抬齣來轉一圈,無聲無息地,一會兒就過完瞭。所謂“看會”,實際上指的是看賽城隍。
我記得的賽城隍是在夏鞦之交,陰曆的七月半,正是大熱的時候。不過好像也有在十月初齣會的。
那真是萬人空巷,傾城齣觀。到那天,凡城隍所經的耍鬧之處的店鋪就都做好瞭準備:燃香燭,掛宮燈,在店堂前麵和臨街的櫃颱裏麵放好瞭長凳,有樓的則把樓窗全部打開,燒好瞭茶水,等著東傢和熟主顧人傢的眷屬光臨。這時正是各種瓜果下來的時候,牛角酥、奶奶哼(一種很“麵”的香瓜)、紅瓤西瓜、三白西瓜、鴨梨、檳子、海棠、石榴,都已上市,瓜香果味,飄滿一街。各種賣吃食的都齣動瞭,爭奇鬥勝,吟叫百端。到瞭八九點鍾,看會的都來瞭。老太太、大小姐、小少爺。老太太手裏拿著檀香佛珠,大小姐衣襟上掛著一串白蘭花。傭人手裏提著食盒,裏麵是興化餅子、綠豆糕,各種精細點心。
遠遠聽見鞭炮聲、鑼鼓聲,“來瞭,來瞭!”於是各自坐好,等著。
我們那裏的賽會和魯迅先生所描寫的紹興的賽會不盡相同。前麵並無所謂“塘報”。打頭的是“拜香的”,都是一些十六七歲的小夥子,光頭淨臉,頭上係一條黑布帶,前額綴一朵紅絨球,青布衣衫,赤腳草鞋,手端一個紅漆的小闆凳,闆凳一頭釘著一個鐵管,上插一枝安息香。他們閤著節拍,依次走著,每走十步,一齊迴頭,把闆凳放到地上,算是一拜,隨即轉身再走。這都是為瞭父母生病到城隍廟許瞭願的,“拜香”是還願。後麵是“掛香”的,則都是壯漢,用一個小鐵鈎勾進左右手臂的肉裏,下係一個帶鏈子的锡香爐,爐裏燒著檀香。掛香多的可至香爐三對。這也是還願的。後麵就是各種玩藝瞭。
十番鑼鼓音樂篷子。一個長方形的布篷,四麵綉花篷簷,下綴走水流蘇。四角支竹竿,有人撐著。裏麵是吹手,一律是笙簫細樂,邊走邊吹奏。鑼鼓篷悉有五七篷,每隔一段玩藝有一篷。
茶擔子。金漆木桶,桶口翻齣,上置一圈細瓷茶杯,桶內和杯內都裝瞭香茶。
花擔子。鮮花裝飾的擔子。
挑茶擔子、花擔子的扁擔都極軟,一步一顫。腳步要勻,三進一退,各依節拍,不得錯步。茶擔子、花擔子雖無很難的技巧,但幾十副擔子同時進退,整整齊齊,亦頗婀娜有緻。
舞龍。
舞獅子。
跳大頭和尚戲柳翠。即唐宋雜戲裏的《月明和尚戲柳翠》,演和尚的戴一個紙漿做成的很大的和尚腦袋,白色的腦袋,淡青的頭皮,嘻嘻地笑著。我們那裏已不知和尚法名月明,隻是叫他“大頭和尚”。
跑旱船。
跑小車。
最清雅好看的是“站高肩”。下麵一個高大結實的男人,挺胸調息,穩穩地走著,肩上站著一個孩子,也就是五六歲,都扮著戲,青蛇、白蛇、法海、許仙,關、張、趙、馬、黃,李三娘、劉知遠、咬臍郎、火公竇老……他們並無動作,隻是在大人的肩上站著,但是衣飾鮮麗,孩子都長得清秀伶俐,惹人疼愛。“高肩”不是本城所有,是花瞭大錢從揚州請來的。
後麵是高蹺。
再後麵是跳判的。判有兩種,一種是“地判”,一文一武,手執朝笏,邊走邊跳。一種是“抬判”。兩根杉篙,上麵綁著一個特製的圈椅,由四個人抬著。圈椅上蹲著一個判官。下麵有人舉著一個紮在一根細長且薄的竹片上的紅綢做的蝙蝠,逗著判官。竹片極軟,有彈性,忽上忽下,判官就追著蝙蝠,做齣各種帶舞蹈性的動作。他有時會跳到椅背上,甚至能在上麵打飛腳。抬判不像地判隻是在地麵做一些滑稽的動作,這是要會一點“輕功”的。有一年看會,發現跳抬判的竟是我的小學的一個同班同學,不禁啞然。
迎會的玩藝到此就結束瞭。這些玩藝的班子,到瞭一些大店鋪的門前,店鋪就放鞭炮歡迎,他們就會停下來錶演一會,或繞兩個圈子。店鋪常有犒賞。南貨店送幾大包蜜棗,茶食店送糕餅,藥店送涼藥洋參,綢緞店給各班掛紅,錢莊則乾脆扛齣一錢闆一錢闆的銅元,俵散眾人。
後麵纔真正是城隍老爺(叫城隍為“老爺”或“菩薩”都可以,隨便的)自己的儀仗。
前麵是開道鑼。幾十麵大篩同時敲動。篩極大,得吊在一根杆子上,前麵擔在一個人的肩上,後麵的人擔著杆子的另一頭,敲。大篩的節奏是非常單調的:哐(鑼槌頭一擊)定定(槌柄兩擊篩麵)哐定定哐,哐定定哐定定哐……如此反復,絕無變化。唯其單調,所以顯得很莊嚴。
後麵是虎頭牌。長方形的木牌,白漆,上畫虎頭,黑漆扁宋體黑字,大書“肅靜”、“迴避”、“敕封靈應侯”、“保國佑民”。
後麵是傘,——萬民傘。傘有多柄,都是各行同業公會所獻,彩緞綉花,緙絲平金,各有特色。我們縣裏最講究的幾柄傘卻是紙傘。硤石所齣。白宣紙上紮齣芥子大的細孔,利用細孔的虛實,襯齣蟲魚花鳥。這幾柄宣紙傘後來被城隍廟的道士偷齣來拆開一扇一扇地賣瞭,我父親曾收得幾扇。我曾看過紙傘的殘片,真是精細絕倫。
最後是城隍老爺的“大駕”。八抬大轎,抬轎的都是全城最好的轎夫。他們踏著細步,穩穩地走著。轎頂四麵鵝黃色的流蘇均勻地起伏擺動著。城隍老爺一張油白大臉,疏眉細眼,五綹長須,蟒袍玉帶,手裏捧著一柄很大的摺扇,端端地坐在轎子裏。這時,人們的臉上都嚴肅起來瞭,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誠惶誠恐,不勝屏營待命之至。
城隍老爺要在行宮(也是一座廟裏)呆半天,到傍晚時纔“迴宮”。迴宮時就隻剩下少許人扛著儀仗執事,抬著轎子,飛跑著從街上走過,沒有人看瞭。
且說高蹺。
我見過幾個地方的高蹺,都不如我們那裏的。我們那裏的高蹺,一是高,高至丈二。踩高蹺的中途休息,都是坐在人傢的房簷口。我們縣的踩高蹺的都是瓦匠,無一例外。瓦匠不怕高。二是能玩齣許多花樣。
高蹺隊前麵有兩個“開路”的,一個手執兩個棒槌,不停地“郭郭,郭郭”地敲著。一個手執小銅鑼,敲著“光光,光光”。他們的聲音閤在一起,就是“郭郭,光光;郭郭,光光”。我總覺得這“開路”的來源是頗久遠的。老遠地聽見“郭郭,光光”,就知道高蹺來瞭,人們就振奮起來。
高蹺隊打頭的是漁、樵、耕、讀。就中以漁公、漁婆最逗。他們要矮身蹲在高蹺上橫步跳來跳去做釣魚撒網各種動作,重心很不好掌握。後麵是幾齣戲文。戲文以《小上墳》最動人。小醜和旦角都要能踩“花梆子”碎步。這一齣是帶唱的。唱的腔調是柳枝腔。當中有一齣“賈大老爺”。這賈大老爺不知是何許人,隻是一個衙役在戲弄他,賈大老爺不時對著一個夜壺口喝酒。他的顢頇總是引得看的人大笑。殿底的是“火燒嚮大人”。三個角色:一個鐵公雞,一個張嘉祥,一個嚮大人。嚮大人名榮,是清末的大將,以鎮壓太平天國有功,後死於任。看會的人是不管他究竟是誰的,也不論其是非功過,隻是看扮演嚮大人的“演員”的功夫。那是很難的。嚮大人要在高蹺上蹚馬,在高蹺上坐轎,——兩隻手抄在前麵,“存”著身子,兩隻腳(兩隻蹺)一撩一撩地走,有點像戲颱上“走矮子”。他還要能在高蹺上做“探海”、“射雁”這些在平地上也不好做的高難動作(這可真是“高難”,又高又難)。到瞭挨火燒的時候,還要左右躲閃,簸腦袋,甩鬍須,連連轉圈。到瞭這時,兩旁店鋪裏的看會人就會炸雷也似地大聲叫起“好”來。
擅長錶演嚮大人的,隻有陳四,彆人都不如。
到瞭會期,陳四除瞭在縣城錶演一迴,還要到三垛去趕一場。縣城到三垛,四十五裏。陳四不卸裝,就登在高蹺上沿著澄子河堤趕瞭去。趕到那裏準不誤事。三垛的會,不見陳四的影子,菩薩的大駕不起。
有一年,城裏的會剛散,下瞭一陣雷暴雨,河堤上不好走,他一路趕去,差點沒摔死。到瞭三垛,已經誤瞭。
三垛的會首喬三太爺抽瞭陳四一個嘴巴,還罰他當眾跪瞭一炷香。
陳四氣得大病瞭一場。他發誓從此再也不踩高蹺。
陳四還是當他的瓦匠。
到鼕天,賣燈。
鼕天沒有什麼瓦匠活,我們那裏的瓦匠鼕天大都以糊紙燈為副業,到瞭燈節前,擺攤售賣。陳四的燈攤就擺在保全堂廊簷下。他糊的燈很精緻。荷花燈、綉球燈、兔子燈。他糊的蛤蟆燈,綠背白腹,背上用白粉點齣花點,四隻爪子是活的,提在手裏,來迴劃動,極其靈巧。我每年要買他一盞蛤蟆燈,接連買瞭好幾年。
陳泥鰍
鄰近幾個縣的人都說我們縣的人是黑屁股。氣得我的一個姓孫的同學,有一次當著很多人褪下瞭褲子讓人看:“你們看!黑嗎?”我們當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種救生船。這種船專在大風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為船尾塗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說的是船,不是人。
陳泥鰍就是這種救生船上的一個水手。
他水性極好,不愧是條泥鰍。運河有一段叫清水潭。因為民國十年、民國二十年都曾在這裏決口,把河底淘成瞭一個大潭。據說這裏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這裏,不能撐篙,隻能蕩槳。水流也很急,水麵上擰著一個一個漩渦。從來沒有人敢在這裏遊水。陳泥鰍有一次和人打賭,一氣遊瞭個來迴。當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腦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為他沉瞭底,想不到一會,他笑嘻嘻地爬上岸來瞭!
他在通湖橋下住。非遇風浪險惡時,救生船一般是不齣動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裏不會齣什麼事,就呆在傢裏。
他也好義,也好利。湖裏大船齣事,下水救人,這時是不能計較報酬的。有一次一隻裝豆子的船在琵琶閘炸瞭,炸得粉碎。事後知道,是因為船底有一道小縫漏水,水把豆子浸濕瞭,豆子吃瞭水,突然間一齊膨脹起來,“砰”的一聲把船撐炸瞭——那力量是非常之大的。船碎瞭,人掉在水裏。這時跳下水救人,能要錢麼?民國二十年,運河決口,陳泥鰍在激浪裏救起瞭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經是傢破人亡,一無所有瞭,陳泥鰍連人傢的姓名都沒有問,更談不上要什麼酬謝瞭。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討價;在死人身上,他卻是不少要錢的。
人淹死瞭,屍首找不著。事主傢裏一不願等屍首泡脹漂上來,二不願屍首被“四水捋子”“四水捋子”是一種在水中打撈東西的用具,四麵有彎鈎,狀如一小鐵錨,而鈎尖極銳利。鈎得稀爛八糟,這時就會來找陳泥鰍。陳泥鰍不但水性好,且在水中能開眼見物。他就在齣事地點附近,察看水流風嚮,然後一個猛子紮下去,潛入水底,伸手摸觸。幾個猛子之後,他準能把一個死屍托上來。不過得事先講明,撈上來給多少酒錢,他纔下去。有時討價還價,得磨半天。陳泥鰍不著急,人反正已經死瞭,讓他在水底多呆一會沒事。
陳泥鰍一輩子沒少掙錢,但是他不置産業,一個積蓄也沒有。他花錢很撒漫,有錢就喝酒尿瞭,賭錢輸瞭。有的時候,也偷偷地周濟一些孤寡老人,但囑咐韆萬不要說齣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勸他成個傢,他說:“瓦罐不離井上破,大將難免陣頭亡。淹死會水的。我見天跟水鬧著玩,不定哪天龍王爺就把我請瞭去。留下孤兒寡婦,我死在陰間也不踏實。這樣多好,吃飽瞭一傢子不飢,無牽無掛!”
通湖橋橋洞裏發現瞭一具女屍。怎麼知道是女屍?她的長頭發在洞口外飄動著。行人報瞭鄉約,鄉約報瞭保長,保長報到地方公益會。橋上橋下,圍瞭一些人看。通湖橋是直通運河大閘的一道橋,運河的水由橋下流進澄子河。這座橋的橋洞很高,洞身也很長,但是很狹窄,隻有人的肩膀那樣寬。橋以西,橋以東,水麵落差很大,水勢很急,翻花捲浪,老遠就聽見訇訇的水聲,像打雷一樣。大傢研究,這女屍一定是從大閘閘口衝下來的,不知怎麼會卡在橋洞裏瞭。不能就讓她這麼在橋洞裏堵著。可是誰也想不齣辦法,誰也不敢下去。
去找陳泥鰍。
陳泥鰍來瞭,看瞭看。他知道橋洞裏有一塊石頭,突齣一個尖角(他小時候老在洞裏鑽來鑽去,對洞裏每一塊石頭都熟悉)。這女人大概是身上衣服在這個尖角上絆住瞭。這也是個巧勁兒,要不,這樣猛的水流,早把她衝齣來瞭。
“十塊現大洋,我把她弄齣來。”
“十塊?”公益會的人吃瞭一驚,“你要得太多瞭!”
“是多瞭點。我有急用。這是玩命的事!我得從橋洞西口 當代文學八大傢之汪曾祺先生:幾多往事成追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這套書內容不錯,就是有幾本總沒貨。小開本,不算便宜,而且外錶有很多土,髒兮兮的。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內容還沒看,買的太多瞭。
評分內容有點老瞭,大多是作者80.90年代遊記,不理解
評分質量很好,我非常滿意。
評分不小心下單買個兩本。
評分書沒有塑封,還好,沒有破損,內容還沒看呢。
評分內容有點老瞭,大多是作者80.90年代遊記,不理解
評分很喜歡劉亮程,一直在看
評分我看,就用這酒傢的名字瞭:樓外樓
當代文學八大傢之汪曾祺先生:幾多往事成追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