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晉] 葛洪 著,趙玉玲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645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3521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原始道教嚮神仙道教的轉摺標誌
  全麵建構瞭中國道教神仙體係,為其理論奠基之作
  繼承瞭早期煉丹、養生、醫療等理論精華,在中國科學史上有重要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原本單獨成書,不與《外篇》相並。與《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儒傢”不同,《內篇》核心內容是神仙思想及修道成仙的方法,主要解決瞭三個問題:神仙的存在問題、神仙的屬性問題、神仙與人的關係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係統地論述瞭神仙信仰的理論和實踐,闡明瞭道教信仰的宗旨和哲理基礎,為後來神仙道教的發展指明瞭方嚮。此後問世後,煉丹服藥成為道教養生的重要內容,對後世産生瞭巨大影響。

作者簡介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生於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卒於晉哀帝興寜元年(363),終年81歲;一說卒於晉康帝建元元年(343),終年61歲。我國著名道教思想傢。他儒道兼修,而以道為主,提倡道本儒末。

目錄

前 言
捲一 暢玄
捲二 論仙
捲三 對俗
捲四 金丹
捲五 至理
捲六 微旨
捲七 塞難
捲八 釋滯
捲九 道意
捲十 明本
捲十一 仙藥
捲十二 辨問
捲十三 極言
捲十四 勤求
捲十五 雜應
捲十六 黃白
捲十七 登涉
捲十八 地真
捲十九 遐覽
捲二十 袪惑

精彩書摘

  或人難曰:“人中之有老彭,猶木中之有鬆柏,稟之自然,何可學得乎?”抱樸子曰:“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故達其淺者,則能役用萬物,得其深者,則能長生久視。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藥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1且夫鬆柏枝葉,與眾木則彆。龜鶴體貌,與眾蟲則殊。至於彭老猶是人耳,非異類而壽獨長者,由於得道,非自然也。眾木不能法鬆柏,諸蟲不能學龜鶴,是以短摺耳。2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則可與之同功矣。若謂世無仙人乎,然前哲所記,近將韆人,皆有姓字,及有施為本末,3非虛言也。若謂彼皆特稟異氣,然其相傳皆有師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術不可學得,則變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4興雲起霧,召緻蟲蛇,閤聚魚鱉,三十六石立化為水,5消玉為飴,潰金為漿,入淵不沾,蹴刃不傷,幻化之事,九百有餘,按而行之,無不皆效,何為獨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遲成,多所禁忌。自無超世之誌,強力之纔,不能守之。其或頗好心疑,中道而廢,便謂仙道長生,果不可得耳。仙經曰,服丹守一6,與天相畢7,還精胎息,8延壽無極。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間君子,猶內不負心,外不愧影,9上不欺天,下不食言,豈況古之真人,寜當虛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誑誤將來,何所索乎?苟無其命,終不肯信,亦安可強令信哉?”
  [注釋]
  1道引:即“導引”。古代的一種養生方法。以形體運動配閤呼吸吐納,以使血氣流通,促進身體健康的煉養方法。2短摺:短命夭摺。3施為:實行的行為。本末:始終。4坐在立亡:坐在那裏,突然消失。《神仙傳·皇初平傳》:“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無影。”5三十六石立化為水:古代關天礦石溶化為液體的試驗成果。《雲笈七簽》捲一百七記載有《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6守一:道教內煉方術。又叫存思。道教認為,人體的五官腑髒,都有神靈主之,人要想得道成仙,就要存思這些神靈,專一不離。7相畢:一同結束。8還精:道教內丹修煉方術。又叫“還精補腦”。目的在於保存、補償精氣。胎息:道教修煉法術。又稱“臍呼吸”、“丹田呼吸”。即主觀上不以口鼻呼吸,而體會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胎兒般,故名。9愧影:愧對自己的身體。影,身影。代指身體。
  [譯文]
  有人質疑說:“人類中有老子和彭祖,就好像樹木中有鬆樹和柏樹一樣,秉承瞭自然的特性,怎麼可能通過學習得到呢?”抱樸子迴答說:“自然創造化育的萬物中,沒有什麼比人類更具有靈性的。因此學到較低層次道術的人,可以役使萬物,學到較高層次道術的人,就能夠長生不死。修道的人知道最好的藥物能夠延年益壽,所以服用這些藥物以求成仙。修道的人知道龜和鶴有長久的壽命,所以依次仿效它們的導引動作去延長年齡。況且鬆樹、柏樹的枝葉與其他各種樹木都有差彆。龜、鶴的體形,與其他各類鳥獸則完全不同。至於彭祖和老子,他們是人,並不是能夠獨自長壽的非人類之物,隻是由於他們修道成功,並不是自然天生的長壽。所有的樹木都不能效法鬆樹和柏樹,各類鳥獸都不會學習龜、鶴,因此纔短命夭摺。人具有聰明纔智,隻要能夠學習修煉彭、老的道術,就可以同他們一樣獲得長壽的功效。假如世間沒有神仙,那麼先前的哲人所記載的仙人,有將近韆人,都有姓氏名字,以及他們學仙的行為經曆,並不是虛空的謊言啊。如果說他們都是秉賦予瞭特異性的仙人的話,然而相傳他們都有老師,並且奉行服用丹藥之事,並不是生來就懂得道術。如果說術不能學到的話,那麼改變形體麵貌,吞下刀子吐齣火焰,坐在那裏轉眼消失,使雲霧興起,招來蟲蛇,使魚鱉聚集起來,三十六種礦石藥物頃刻間化為液體,將玉石消融為糖漿,把黃金溶解成液體,潛入深淵而身體不被沾濕,碰上刀刃而身體不會受傷,各種變化之類的事,有九百多種,按照這些法術來實行,都有效果,為什麼單獨不肯相信神仙是可以學得的呢?學習神仙之道成功很慢,又有很多禁忌。如果沒超越世人的誌嚮,強大有力的纔能,是不可能堅守下去的。有的人很容易心生懷疑,半途而廢,就認為神仙之道、長生不死,確實是學不到的。仙經說,服用仙丹,守一存思,可以與天同壽,還精補腦,丹田呼吸,能夠無限延長壽命。這些都是描述至高道法最重要的言論。民間有德行的人,尚且能做到對內不辜負自己的良心,對外不愧對自己的身體,對上不欺騙蒼天,對下不改變諾言,更何況古代得道的真人,怎麼可能捏造空言,以絕對不能實現的事情,去欺騙誤導後人,他們又圖什麼呢?如果沒有修道成仙的命運,又怎麼能夠勉強讓他們相信呢?”
  或難曰:“龜鶴長壽,蓋世閑之空言耳,誰與二物終始相隨而得知之也。”抱樸子曰:“苟得其要,則八極之外,1如在指掌,百代之遠,有若同時,不必在乎庭宇之左右,2俟乎瞻視之所及,3然後知之也。《玉策記》曰,4韆歲之龜,五色具焉,其額上兩骨起似角,解人之言,浮於蓮葉之上,或在叢蓍之下,其上時有白雲蟠蛇。韆歲之鶴,隨時而鳴,能登於木,其未韆載者,終不集於樹上也,色純白而腦盡成丹。如此則見,便可知也。然物之老者多智,率皆深藏邃處,故人少有見之耳。按《玉策記》及《昌宇經》,5不但此二物之壽也。雲韆歲鬆樹,四邊披越,6上杪不長,7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壽萬歲。又雲,蛇有無窮之壽,獼猴壽八百歲變為猨,8猨壽五百歲變為玃。9玃壽韆歲。蟾蜍壽三韆歲,騏驎壽二韆歲。騰黃之馬,10吉光之獸,11皆壽三韆歲。韆歲之鳥,萬歲之禽,皆人麵而鳥身,壽亦如其名。虎及鹿兔,皆壽韆歲,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熊壽五百歲者,則能變化。狐狸豺狼,皆壽八百歲。滿五百歲,則善變為人形。鼠壽三百歲,滿百歲則色白,善憑人而蔔,名曰仲,能知一年中吉凶及韆裏外事。如此比例,不可具載。但博識者觸物能名,洽聞者理無所惑耳。何必常與龜鶴周鏇,乃可知乎?苟不識物,則園中草木,田池禽獸,猶多不知,況乎巨異者哉?《史記·龜策傳》雲:江淮閑居人為兒時,以龜支床,12至後老死,傢人移床,而龜故生。此亦不減五六十歲也,不飲不食,如此之久而不死,其與凡物不同亦遠矣,亦復何疑於韆歲哉?仙經象龜之息,豈不有以乎?故太丘長潁川陳仲弓,13篤論士也,撰《異聞記》雲,其郡人張廣定者,遭亂常避地,有一女年四歲,不能步涉,又不可擔負,計棄之固當餓死,不欲令其骸骨之露,村口有古大塚,14上巔先有穿穴,乃以器盛縋之,15下此女於塚中,以數月許乾飯及水漿與之而捨去。候世平定,其間三年,廣定乃得還鄉裏,欲收塚中所棄女骨,更殯埋之。廣定往視,女故坐塚中,見其父母,猶識之甚喜。而父母猶初恐其鬼也,父下入就之,乃知其不死。問之從何得食,女言糧初盡時甚飢,見塚角有一物,伸頸吞氣,試效之,轉不復飢,日月為之,以至於今。父母去時所留衣被,自在塚中,不行往來,衣服不敗,故不寒凍。廣定乃索女所言物,乃是一大龜耳。女齣食榖,初小腹痛嘔逆,久許乃習,此又足以知龜有不死之法,及為道者效之,可與龜同年之驗也。史遷與仲弓,皆非妄說者也。天下之蟲鳥多矣,而古人獨舉斯二物者,明其獨有異於眾故也,睹一隅則可以悟之矣。”
  [注釋]
  1八極:八方極遠的地方。2庭宇:房捨。3俟:等待。4《玉策記》:書名。本書《遐覽》有著錄。5《昌宇經》:書名。6披越:分散覆蓋的樣子。7杪(miǎo):樹梢。8猨,同“猿”。9玃:一種大猴。10騰黃:神馬名。11吉光:一種神獸名。12枝:通“支”,支撐。13太丘:地名。在今河南永城西北一帶。長:長官。潁川:地名。在今河南中部地區。陳仲弓:東漢人。潁川郡許人,曾在太丘任地方長官。14塚:墳墓。15縋(zhuì):用繩子拴著往下放。
  [譯文]
  有人質疑說:“龜、鶴長壽,大概是世間的空話,誰能夠自始至終追隨這兩種動物,從而確認它們長壽呢?”抱樸子迴答說:“如果能夠掌握事物的要領,即使八方之外極遠的事情,也瞭如指掌,百代之前遙遠的事情,也好似發生在同一時代裏,沒有必要一定是要發生在傢門的事情,等到親眼看到,然後纔能知道。”《玉策記》說:活瞭一韆年的烏龜,身上具有各種顔色,它們額頭上有兩骨突起,好似獸角,能夠聽懂人的話,浮臥在蓮葉上,或者隱藏於蓍草叢下,它們的上空有白雲盤鏇。活瞭一韆年的鶴,隨著時令而鳴叫,能夠攀登樹木,那些沒有活到一韆歲的,始終不能聚集在樹木上,韆歲的鶴身上顔色純白,而頭則完全變為紅色。如果看到這樣的鶴,就知道它們是長壽的。然而長壽的物類大都是富於智慧的,它們大都深藏在隱秘的地方,因此很少有人能看到它們。按照《玉策記》和《昌宇經》的記載,不僅龜、鶴這兩種動物長壽。還說韆年的鬆樹,枝葉嚮四邊披散開來,上邊的樹梢不長,遠遠望過去,就好像偃伏的車蓋,其中有一些動物,有的像青牛,有的像青羊,有的像青狗,有的像青人,都能長壽萬年。書中還說,蛇有無窮的壽命,獼猴壽命滿八百歲就能變為猿猴,猿猴滿五百歲變為玃猴,玃猴可以活到一韆歲。蟾蜍可以活到三韆歲,麒麟可以活到二韆歲。騰黃這種神馬,吉光這種神獸,都能活到三韆歲。韆歲鳥,萬歲禽,都長著人的麵孔和鳥的身子,壽命也如它們的名字一樣。老虎、鹿和兔子都能活到一韆歲,活到五百歲的,它們的毛色是白的。熊活到五百歲的,就能變化身形瞭。狐狸和豺狼,都能活到八百歲,活到五百歲的,就善於變作人形。老鼠能活到三百歲,活到一百歲變成白色,善根據不同的人預蔔吉凶,名字叫做‘仲’,能夠知道一年之中的吉凶以及韆裏之外的事情。諸如此類的實例,無法一一列舉。隻有見識廣博的人遇到事物能夠知道它們的名字,博聞多識的人能夠明白事理,不會受到迷惑罷瞭。何必圍繞在龜、鶴身邊,纔能知道它們的長壽?如果不認識事物,那麼園林中的草木,田野河池中的鳥獸,也會有很多不認識,何況那些與平常事物都很大差異的事物呢?《史記·龜策傳》記載說:長江、淮河一帶有一位居民,當他還是小孩時,用一烏龜支床,後來他衰老死亡瞭,傢人移開他的床,那隻烏龜還是活的。這期間不少於五六十年瞭,不吃不喝,能夠在如此長的時間裏不死亡,可見它與一般動物的差異太大瞭,又怎麼能夠懷疑它不能活到一韆歲呢?仙經說要仿效烏龜呼吸,不是很有道理嗎?從前,太丘的長官、潁川人陳仲弓,是個言論誠實的士人,他撰寫的《異聞記》說,他的同郡有一個叫張廣定的人,遭遇動亂經常四處避難,他有一個四歲的女兒,不能長途跋涉,又不能挑著或背著她一同走,想到遺棄她以後,她肯定會餓死,又不忍心她的屍骨暴露在外。村子邊上有一座大墓,墓頂上有一個挖穿的洞穴,張廣定就用工具把女兒裝著吊瞭下去,把女兒放在墓中,又拿瞭幾個月的乾糧和水給她,纔割捨而去。等到社會安定,其間經過瞭三年,張廣定返還傢鄉,他想去古墓收拾女兒的屍骨,重新埋葬。等他到瞭那裏發現,女兒還坐在墓中,看到父母,還能認齣來,非常高興。父母開始還擔心她是鬼魂,父親下到墓穴,走到她身邊,纔相信她沒有死。問她從那裏得到吃的,女兒說乾糧剛吃完的時候,非常飢餓,看到墳墓的角落裏有一個動物,伸長脖子在吞咽空氣,試著仿效它,變得不再飢餓瞭。後來整日整月的吞咽空氣,一直到現在。父母走時所留下的衣服被褥,還在墓裏,因為不用來迴走動,衣服沒有破爛,因此沒有被寒冷凍到。張廣定尋找女兒所說的動物,原為是一隻大烏龜。女兒齣來後食用糧食,剛開始時小腹疼痛、嘔吐,很久以後纔慢慢習慣。由這件事又足以證明烏龜有長生不死的方法,修道的人仿效它,可以取得與龜同樣長壽的效果。太史公司馬遷和陳仲弓,都不是信口空話的人,天下的蟲、鳥很多,而古人獨獨舉齣這兩種動物,是因為明確知道它們與眾不同的緣故,明白這一事情,就可領悟其他許多的道理瞭。”
  ……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有集注,很實用,就是看起來會比較慢

評分

很好很喜歡

評分

這本有集注,很實用,就是看起來會比較慢

評分

印刷乾淨 排版閤理 內容引人入勝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很好非常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京東放心購物,質量都好,速度也快。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傢藏文庫:抱樸子內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