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體驗 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

匠心體驗 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艾米麗·布歇 著,吳博 譯
圖書標籤:
  • 用戶體驗
  • 智能手機
  • 平闆電腦
  • UI設計
  • UX設計
  • 移動設備
  • 人機交互
  • 設計方法
  • 交互設計
  • 産品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56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904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交互设计丛书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專屬的用戶體驗設計要點剖析
  打造捕獲人心、留住人心的APP與移動終端網站
  超過600個案例分析,揭露設計亮點與誤區
  歐洲移動終端服務設計業的標杆性參考書

內容簡介

  如何在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上打造無與倫比的用戶體驗?如何讓移動網站和應用程序能抓住人心,更能留住人心?本書詳細剖析瞭移動終端服務的用戶體驗設計要點,闡述瞭營造舒適的感官體驗、甄選內容及功能、提高用戶效率、優化等待時間、閤理對用戶進行教學指導、情感設計等方麵的設計訣竅,並通過大量實例,呈現當今移動終端服務設計中的亮點與誤區。

作者簡介

  艾米麗·布歇,法國網站和移動設備用戶體驗設計領域的專傢,主要涉足電子商務網站、電子齣版業、社交網站和APP軟件的設計,參與法國國傢鐵路公司、法國航空公司、傢樂福、香奈兒和路易威登等企業和機構的網站及移動應用軟件的交互設計。2003年創建網站,將用戶體驗、人體工程學等理念推廣至網絡設計,成為法國網絡交互設計的先驅。2010年起,入選法國交互設計師協會理事會成員,經常在ParisWeb、微軟Techdays等平颱發錶演說。

目錄

引言 1
第一章 感官體驗 3
視覺體驗 4
適應分散注意力的環境 4
方便用戶獲取視覺信息 11
觸覺體驗 18
簡化觸屏交互操作 18
用戶能夠使用什麼?如何使用? 29
操作手勢體驗 37
本體感受體驗 53
測量傳感器 53
通過傳感器下達指令 53
振動:沉浸式體驗……值得開發,但不要濫用 60
聲音體驗 62
聽到聲音 62
聲控指令 68
第二章 移動應用的內容與導航 73
移動終端應該提供什麼服務內容? 74
移動終端必須采取簡潔原則 74
單憑簡潔還不夠 75
在何種環境下使用何種菜單? 77
直觀菜單 78
隱藏菜單 80
如何設計導航菜單? 89
圖形規格 89
提示用戶當前所處位置 90
使用說明文字還是圖標? 91
過渡與轉化 93
鼓勵用戶瀏覽 93
用“切斷”鼓勵瀏覽 93
提供指示 95
短時提示 96
解釋說明 97
正確管理滾動頁麵 98
提示用戶使用滾動頁麵 98
定位錨點 98
固定元素 99
簡化導航 101
精心設計首頁 101
標記區分已訪問過的鏈接 105
避免導航 106
默認選擇 106
優化橫嚮導 106
針對用戶感覺的設計要領 108
信息升級 111
第三章 效率,移動終端的核心問題 115
不浪費任何一次點擊 117
盡可能減少步驟 117
保護用戶避免犯錯 120
預測用戶的需求 121
快捷方式 127
給予反饋,而不是強迫確認 129
避免過度保護 129
簡化數據輸入 132
在輸入欄中填寫默認數據 132
建議輸入內容 134
實時確認輸入數據 135
選擇閤適的錶格元素 135
輸入工具與預期的輸入內容相適應 138
鼓勵行為召喚 140
基本行為召喚既要顯著又要具備功能可供性 140
擴大可觸控區域等於優化效率 142
多種可能激活相同功能等於優化效率 143
注意語言的錶達方式 144
個性化用戶體驗:提高效率的金光大道? 146
用戶設置:慎之又慎! 146
隱性個性化設置 156
協調一緻 158
設計一緻性原則 158
尊重習慣,提高效率 160
第四章 等待體驗 165
何謂“等待”? 167
實際等待時間與感受等待時間 168
管理進入程序前的等待時間 169
限製使用啓動畫麵 169
插播式廣告讓感覺等待時間延長 173
模仿進入應用程序 178
逐漸顯示加載內容 181
充實等待時間 183
至少,韆萬彆紋絲不動! 183
避免把注意集中在加載過程上 183
提供詳細信息 184
豐富多樣的等待顯示 187
舒適地等待 188
等待體驗的情感設計 188
模仿瞬間加載頁麵,避免等待之苦 190
慢工齣精品 191
第五章 用戶教學與用戶參與 195
嚮用戶展示什麼? 196
教學不是廣告 196
不要解釋顯而易見的元素 198
精心選擇推薦內容 200
選擇恰當的教學時機 204
使用前教學:慎用此法! 204
初次使用教學 205
根據使用次數開展教學 206
根據使用進程開展教學 207
利用空白頁麵開展教學 209
潛移默化的教學 210
如何解釋說明? 211
在什麼地方說明? 211
如何呈現幫助內容? 215
委婉建議,不要強迫 224
知道何時適可而止 224
允許調換內容或跳過步驟 225
第六章 情感體驗 231
應用設計引起的情感 233
量身定製的功能讓生活更加便利 233
研究用戶使用行為,發掘“魔法功能” 235
貌美如花! 239
美麗即美德 240
美學為認知服務 240
“美”的判斷很主觀,文化觀點卻類似 241
個性,情感的動力 241
畫龍點睛的細節 245
讓人機關係更加人性化 247
承載情感的語言 247
不要忘記修飾錶格、齣錯信息和空白狀態的錶達方式 249
用象徵性圖標傳遞情感 251
充分利用所處環境 252
憑藉動畫賦予情感 254
情感設計未必幼稚 258
遊戲化與情感投入 261
情感設計也應恰到好處 264
在細節上下功夫 264
專為高級用戶保藏一些元素 266
注意如何運用聲音 267
結語 269
詞匯錶 271

匠心體驗: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 概述 《匠心體驗: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是一本深入探討現代移動設備用戶體驗(UX)設計核心理念、方法與實踐的專業著作。本書並非僅僅羅列設計技巧,而是從“匠心”的視角齣發,強調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浪潮中,如何以用戶為中心,傾注耐心、精益求精的精神,打造真正能夠觸動人心、解決實際問題的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産品。本書旨在為設計師、産品經理、開發者以及對移動設備UX設計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化的知識框架和實用的操作指南,幫助他們理解並駕馭復雜的用戶需求,創造卓越的數字産品體驗。 核心內容與價值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對“匠心”精神的深刻挖掘,並將其與現代UX設計的科學方法論相結閤。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移動設備市場,同質化産品層齣不窮,而真正能夠脫穎而齣的,往往是那些在細節之處打磨,在交互流程中流暢,在情感層麵産生共鳴的産品。本書正是圍繞這一主旨展開,從理論到實踐,層層深入。 第一部分:用戶體驗設計的基石——理解用戶與需求 在進入具體設計流程之前,本書首先強調瞭理解用戶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用戶畫像構建,而是對用戶深層需求的洞察,包括他們的行為模式、情感訴求、使用場景以及潛在的痛點。 用戶研究的深度挖掘: 本部分詳細介紹瞭多種用戶研究方法,如訪談、問捲調查、可用性測試、情境訪談、數字足跡分析等。但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如何從這些研究中提煉齣“有價值的洞察”(Actionable Insights),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數據。例如,如何通過觀察用戶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習慣,發現那些用戶自己可能都未曾意識到的需求。 用戶旅程的精細描繪: 用戶旅程圖(User Journey Map)是本書重點介紹的工具之一。它幫助我們從用戶的視角齣發,係統地梳理用戶在使用産品過程中經曆的每一個觸點、情緒波動、思考過程以及遇到的障礙。本書將教會讀者如何構建既全麵又具有指導意義的用戶旅程圖,並在此基礎上識彆關鍵的“痛點”和“機會點”。 共情設計(Empathic Design)的實踐: “匠心”的起點是共情。本書深入探討瞭如何將共情融入設計過程,理解用戶的情感需求,設計齣能夠讓用戶感到被理解、被關懷的産品。這包括對用戶的情緒狀態、文化背景、認知特點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在界麵設計、交互反饋中體現人文關懷。 第二部分:交互設計的藝術——流暢、直觀與高效 在充分理解用戶需求之後,本書將重點轉嚮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流暢、直觀且高效的交互體驗。 信息架構的邏輯構建: 有效的信息架構是用戶能夠輕鬆找到所需信息和功能的前提。本書將深入講解信息架構設計原則,包括分類、導航、標簽係統等,並結閤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的特點,闡述如何設計清晰、一緻且易於理解的信息結構,確保用戶在龐雜的功能中不迷失方嚮。 導航設計的策略與模式: 移動設備屏幕尺寸有限,導航設計尤為關鍵。本書將分析各種主流的導航模式(如底部導航欄、漢堡菜單、標簽頁等),並探討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同時,會強調如何設計符閤用戶心智模型、直觀易懂的導航係統,減少用戶的認知負荷。 界麵布局與視覺層級: 界麵布局不僅關乎美觀,更直接影響用戶的信息獲取效率。本書將深入講解柵格係統、留白、視覺流等關鍵概念,指導讀者如何通過閤理的布局和視覺層級,引導用戶的視綫,突齣重要信息,提升界麵的易讀性和可用性。 交互反饋與狀態提示: 及時、準確的交互反饋能夠讓用戶感知到係統的響應,建立信任感,並減少誤操作。本書將詳細闡述不同類型的交互反饋(如視覺反饋、聽覺反饋、觸覺反饋),以及如何設計清晰的狀態提示,讓用戶始終瞭解當前係統的狀態和操作結果。 手勢與觸控的優化: 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的核心交互方式是觸控。本書將探討常見的手勢操作(如點擊、滑動、捏閤、長按等)的設計原則,如何優化手勢的響應區域和靈敏度,確保操作的準確性和舒適性。同時,也會關注如何為特殊用戶群體(如視障用戶、肢體不便用戶)提供替代的交互方式。 第三部分:視覺設計的精雕細琢——美學、情感與品牌 視覺設計是用戶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承載著信息,更傳遞著情感和品牌價值。 色彩、字體與圖標的運用: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色彩心理學在UX設計中的應用,如何選擇能夠引發用戶特定情感的色彩方案。同時,會詳細講解字體選擇、字號、行距等文本排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設計一緻、清晰、具有辨識度的圖標係統,確保界麵的可讀性和美觀度。 動效設計的策略與原則: 恰當的動效能夠提升界麵的生動性,引導用戶注意力,並提供情感反饋。本書將講解如何閤理運用過渡動畫、微交互動畫等,使其服務於用戶體驗,而非成為乾擾。強調動效的流暢性、目的性和一緻性。 品牌一緻性與情感化設計: 好的視覺設計能夠與品牌調性保持一緻,並能觸動用戶的情感。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在視覺設計中體現品牌DNA,並通過細節設計(如插畫、插圖、微動效等)營造積極的情感連接,讓産品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愉悅的體驗。 無障礙設計(Accessibility Design)的融入: 真正的匠心體現在關懷所有用戶。本書將重點講解無障礙設計原則,包括對比度、可讀性、焦點管理、屏幕閱讀器支持等,確保産品能夠被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所使用,體現設計的包容性。 第四部分:設計流程與方法論——係統化、迭代與協作 本書強調,卓越的用戶體驗設計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係統化的流程、持續的迭代以及高效的團隊協作。 敏捷UX設計(Agile UX): 適應快速變化的移動互聯網環境,本書將介紹敏捷UX設計的理念和實踐方法,如何將UX設計融入敏捷開發流程,實現快速響應和持續優化。 原型設計與可用性測試的循環: 原型設計是連接想法與現實的橋梁。本書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原型(低保真、高保真)及其在設計過程中的作用。同時,將詳細闡述如何進行有效的可用性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迭代優化,形成“設計—測試—迭代”的良性循環。 跨職能團隊協作: 優秀的用戶體驗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本書將探討設計師、産品經理、開發人員、測試人員之間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作,確保設計理念能夠被準確理解和實現。 用戶數據與分析的驅動: 在産品上綫後,用戶數據是持續優化UX的重要依據。本書將講解如何收集和分析用戶行為數據,並將其轉化為改進UX的 actionable insights。 第五部分:未來趨勢與挑戰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目光投嚮未來,探討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UX設計領域的新興趨勢和潛在挑戰。 新興交互技術: 如語音交互、AR/VR在移動設備上的應用,以及AI賦能的個性化體驗,都將對UX設計提齣新的要求。 隱私與安全: 隨著用戶對數據隱私的日益關注,如何在設計中平衡功能性與隱私保護將成為重要的課題。 可持續性設計: 關注産品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設計減少數字浪費,也將是未來UX設計的重要方嚮。 總結 《匠心體驗: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是一本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和前瞻視野於一體的著作。它倡導一種迴歸設計的本質——為用戶創造價值,為生活增添美好的理念。本書將幫助讀者掌握從理解用戶到創造卓越體驗的全方位技能,並在不斷變化的技術環境中,成為一名真正有“匠心”的UX設計師,用科技的力量,打造令人贊嘆的移動數字産品。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設計師,還是初涉此道的學生,本書都將為你提供寶貴的啓示和實用的工具,助你在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領域,邁嚮更高的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是顛覆瞭我對用戶體驗設計的固有認知!之前一直覺得體驗設計就是把界麵做得好看、操作流程順暢,但《匠心體驗: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卻像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作者從宏觀層麵深入剖析瞭用戶需求、情感連接以及長遠的用戶生命周期價值,讓我意識到,好的用戶體驗遠不止於“好用”,更是要“好感”和“心動”。書中關於“情境設計”的論述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簡單地模擬用戶使用場景,而是深入挖掘用戶在特定情境下的深層心理需求和行為模式,然後將這些洞察巧妙地融入産品設計中。例如,書中提到如何通過細微的交互反饋來安撫用戶在等待時的焦慮,或者如何通過個性化的信息推送來增強用戶的歸屬感和忠誠度。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深入思考過但又切實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要素。讀完之後,我再去看市麵上的各種APP和設備,都有瞭一種全新的審視角度,仿佛能看到設計者背後花費的心思和巧妙的策略。這本書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教會瞭我“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到”。它讓我明白,匠心並非一日之功,而是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用戶交互的極緻追求,這種追求最終纔能轉化為用戶發自內心的喜愛和信賴。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一次愉快的智力探險!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活潑,一點也不教條,反而充滿瞭各種有趣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可探索性”和“驚喜感”的設計理念。作者沒有把用戶當成被動接受指令的機器,而是鼓勵設計者去創造能夠激發用戶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産品。比如,書中分析瞭如何通過巧妙的導航設計、隱藏的彩蛋功能,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動畫效果,來讓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樂趣,從而延長用戶與産品的互動時間,並提升用戶的滿意度。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討論瞭“負麵用戶體驗”的逆嚮思維。作者認為,理解用戶可能遇到的睏難和痛點,比單純追求完美體驗更為重要,因為隻有預見瞭風險,纔能更好地規避和解決。他提齣瞭一係列“用戶旅程中的潛在陷阱”的分析方法,並給齣瞭相應的規避策略。這讓我意識到,好的設計不僅在於錦上添花,更在於雪中送炭,在用戶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伸齣援手,給予支持。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功能導嚮”的設計思維,轉變為一個更“體驗導嚮”的思考模式。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智能設備用戶體驗設計的“武功秘籍”!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時而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匠人,娓娓道來設計的“道”與“術”;時而又像一位洞察入微的心理學傢,剖析用戶行為背後的微妙動機。讓我最受益匪淺的是關於“沉浸式體驗”的章節。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整閤視覺、聽覺、觸覺乃至情感反饋,創造一個讓用戶完全投入其中的環境。比如,在描述遊戲APP的體驗設計時,作者不僅僅停留在畫麵和音效的堆砌,而是探討瞭如何通過精妙的敘事、動態的場景變化以及個性化的奬勵機製,讓玩傢真正感受到“身臨其境”的奇妙感受。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分享瞭許多跨界融閤的案例,比如如何將電影敘事的手法運用到産品說明書中,或者如何藉鑒音樂的節奏感來優化APP的響應速度。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創意,在作者的解讀下都變得邏輯嚴謹、可行性極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種“讀心術”,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也更有信心去設計齣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産品。它讓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瞭一個能夠主動創造美好體驗的設計者。

评分

《匠心體驗: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啓發,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生命力的實踐指南。書中對於“情感化設計”的論述,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深刻地指齣,用戶與産品之間的關係,絕非簡單的功能交易,而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和連接。他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設計細節,讓用戶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懷、被尊重。比如,書中提到在錯誤提示信息的設計上,不僅僅要清晰告知問題,更要用友好的語氣給予安撫,甚至提供解決方案,讓用戶在遇到挫摺時也能感受到一絲溫暖。還有關於“可持續體驗”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強調,優秀的用戶體驗不應是短暫的吸引,而應是能夠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並最終形成用戶忠誠度的長遠過程。他提齣的“用戶旅程地圖”的細緻描繪,讓我看到瞭如何從用戶初次接觸産品到長期使用的每一個環節,都精心雕琢,力求做到極緻。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匠心,是將對用戶的深刻洞察轉化為每一個微小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最終構建起穩固且深厚的用戶關係。

评分

《匠心體驗:智能手機與平闆電腦的用戶體驗設計》給我帶來的震撼,是一種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的認知重塑。作者以其深厚的專業功底和獨到的視角,將用戶體驗設計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書中對於“個性化與定製化”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未來産品設計的趨勢。作者不僅僅是談論簡單的UI主題更換,而是探討瞭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真正符閤其個體習慣、偏好甚至情感需求的深度個性化體驗。例如,他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學習用戶的行為模式,動態調整信息流的排序,或者主動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從而讓産品真正成為用戶不可或缺的“私人助理”。此外,書中關於“倫理與責任”的討論,也讓我為之動容。作者提醒我們,在追求極緻用戶體驗的同時,更不能忽視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他提齣的“透明化設計”和“用戶賦權”的理念,強調瞭在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真正的匠心,是將技術的力量與人文的關懷相結閤,在創造用戶價值的同時,也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它讓我明白,優秀的用戶體驗設計,是科技與人性的完美融閤。

评分

买了六十多本书,没本质量都不错。

评分

还不错 假如里面的案例有一个网站可以查看就更好了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喝水,课间休息时间翻2页。还是不错的

评分

还不错 假如里面的案例有一个网站可以查看就更好了

评分

我喜欢!

评分

内容挺好的在看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