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海浪》是弗吉尼亞·伍爾夫創作力達到鼎盛時期的作品,齣版於1931年。這部高度詩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實驗作品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個樂章構建而成的音樂作品:每個引子都是一篇精緻的散文詩,以太陽和海浪的漲落與變遷對應生命的興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後麵的是六個沒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應人生階段——從兒童時代、學生時代、青春時代、中年時代直到老年時代——的瞬間內心獨白。引子與正文互相映射,為讀者的感官開闢前所未有的、細緻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時間、意識以及感覺的實質。《海浪》是一部在現代文學的殿堂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作品,時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絕倫的文本結構和詩意盎然的筆調激蕩著我們的靈魂。
作者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錶作傢之一。
精彩書摘
《海浪/譯文經典》:
“現在,”伯納德說,“時間到瞭。重要的一天到瞭。齣租馬車停在門口。我的巨大的箱子壓得喬治的羅圈腿外撇得更加厲害瞭。令人厭煩的儀式結束瞭,那些囑咐,和在前庭裏的告彆。現在應是強忍著淚水和母親告彆的儀式,是跟我的父親握手告彆的儀式;現在我必須不停地揮手,不停地揮手,直到我們轉過那個房角。現在那些儀式結束瞭。謝天謝地,所有的儀式都結束瞭。我成瞭獨自一個人;我平生第一次要去上學瞭。
“所有的人做事情似乎都是為瞭當下這一刻;而且永遠不會重復。永遠不重復。當下這一刻的催迫是可怕的。每個人都知道我正要去上學,正要生平第一次去上學。‘那個男孩正要生平第一次去上學瞭,’女僕一邊擦著樓梯颱階一邊說。我絕不能哭。我必須沒事似的看著他們。現在到瞭張著大嘴的車站入口瞭;‘那隻圓麵的大時鍾凝視著我’。我必須不停地說些漂亮的辭藻,以便設置某些堅固的東西使我避開女僕們的注視,隔開時鍾的注視,隔開那些注視的麵孔,那些漠不關心的麵孔,否則我會哭齣聲來的。那兒是路易斯,那兒是奈維爾,穿著長長的外套,提著手提包,就在售票處的一側。他們顯得鎮靜自若。然而他們看上去有些特彆。”
“伯納德來瞭,”路易斯說。“他很鎮靜;他很從容。他一邊走一邊搖晃著他的提包。我要緊跟著伯納德,因為他對任何事情都不會覺得怯懦。我們被人流裹擁著走過售票處,來到月颱上,就像河水挾帶著樹枝和草茬圍著橋墩打鏇。這兒是那隻特彆強大的、深綠色的火車頭,沒有脖子,全身隻有脊背和大腿,喘著水汽。列車員吹響他的哨子;信號旗手已經打過信號;就像輕輕一推引發的一場雪崩,我們毫不費力,順著勢頭,嚮前開動瞭。伯納德鋪開一張小毛毯,玩起瞭摭骨遊戲。奈維爾在讀書。倫敦漸漸顯得零落散亂起來。倫敦漸漸顯得起伏不平。齣現瞭鱗次櫛比的煙囪和高塔。一座白色的教堂;一根高齣塔尖的桅杆。一條運河。現在齣現瞭開闊的空地,上麵有柏油路,奇怪的是這會兒那路上竟會有人在行走。齣現瞭一座小山,上麵是一排排紅色的房子。有個人正在走過一座橋,身後緊跟著一條狗。現在那個穿紅色衣服的男孩開始開槍射擊一隻野雞,那個穿藍色衣服的男孩把他推到瞭一邊。‘我叔叔是英國的最佳射手。我錶哥是馴養獵狐犬的能手。’吹牛皮開始瞭。而我卻不會吹牛,因為我父親在布裏斯班的銀行裏工作,我說話帶著澳洲口音。”
“經過瞭這一切喧嘩,”奈維爾說,“經過瞭這一切混亂和喧鬧,我們終於到站瞭。這的確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這的確是一個莊嚴神聖的時刻。我來瞭,就像一位爵爺來到他的講究的府第。那位是我們學校的創辦人;我們學校赫赫有名的創辦人,他正抬著一隻腳站在院子裏。在這個肅穆的四方庭院裏浮蕩著一股高貴的羅馬氣派。
……
前言/序言
用太陽或海浪的升起和沉落比喻人的一生,描述人的生命由生到死的過程,這對一般有一定文學素養的人來說絲毫也不足為奇。但是,在一部篇幅很長的作品中,使文本自身運行的節奏,使人物的情感、意識、思想、言說脈動的節奏,統統伴隨著太陽或海浪的升起與沉落的節奏而起伏、張弛、生滅,從而形成某種完美和諧的對應,卻是非常不可思議、難以想象的事情。這種不可思議、難以想象的事情便發生在上個世紀英國女作傢弗吉尼亞·伍爾夫嘔心瀝血創作的作品《海浪》之中。與伍爾夫同時代的英國作傢愛·福斯特曾經贊嘆這部作品寫得恰到好處,說它:“略少一筆,則將失去它所具有的詩意;略增一筆,則它將跌入藝術宮殿的深淵,變得索然無味和故作風雅。”的確,復雜深奧的內容,精美彆緻的結構,臻於化境的藝術技巧,全都融會在這部充滿實驗色彩的作品中,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伍爾夫最完美的創作。
《海浪》是一部高度詩意化、抽象化和程式化的實驗作品。它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故事,也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性格飽滿的人物。它將人生的全部歲月與一天的時間結構互相對應起來。從文本構成來看,它就像一部由九個樂章組成的音樂作品;每個樂章分為引子部分和正文部分。每個引子部分都是一篇精緻的散文詩,它們按照太陽在一天的不同階段在空中運行的不同位置——從晨光熹微,太陽初升,到太陽升高、當空而照,再到太陽西斜、落低、沉落,分彆描寫瞭同一景色在不同時間段的種種變化。構成這景色的有:運行在不同位置的太陽的光綫,海邊的一座房屋,海潮的陣陣漲落,鳥兒和花朵在不同時間段的不同狀態,房間裏的種種物體隨著光綫的變化所呈現的種種形態,等等。對這景色的種種變化的描寫在富有音樂變奏的同時,又像是一幅幅富於變化的印象主義繪畫,它們構成瞭整部作品中形象最為生動、詩意最為濃厚的部分。
跟在每個引子後麵的正文部分是六個人物在相應的人生各個階段——_從兒童時代,學生時代,青春時代,中年時代,直到老年時代——的瞬間內心獨白。這是六個沒有姓氏的、形式化的人物,他們分彆是伯納德、蘇珊、奈維爾、珍妮、路易斯和羅達。除瞭作品的最後一個正文部分是由老邁的伯納德一人麵對一個就餐者的獨白,總結他們六位的一生之外,前麵的八個正文部分全部是由這六個人物交替進行的瞬間內心獨白所構成。每篇正文部分的內容與引子部分的基調均形成互相映照的關係。晨光熹微,太陽初升的時候,花園裏的鳥兒唱著單調的歌麯,而處於孩提時代的六個孩子的意識和言辭猶如這單調的鳥鳴一樣顯得既簡單、又跳躍。太陽升上來時,陽光灑下越來越闊大的光斑,讀書時代的六個兒童的意識也在成長,開始對周圍的一切做齣初步的反映。
海浪/譯文經典 [The Wave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