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成功學奠基之作。
《人性的弱點》一經齣版,暢銷全球80周年,先後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被譽為“人類齣版史上的奇跡”!
1937年首版80周年全新修訂,匯集戴爾?卡耐基64篇思想精華!完整全譯本,精裝典藏版!
內容簡介
《人性的弱點》為卡內基經典之作,於1937年首次齣版,80年來始終被西方世界視為社交技巧的聖經之一。本書匯集瞭成功學大師卡內基的思想精華,深刻剖析瞭人性中的弱點,同時引用瞭許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實案例;講述瞭他們如何通過學習書中的內容,以尊重、理解、真誠為基石,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提高語言溝通能力並增強自信,從而獲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響他人,然後取得成功。
作者簡介
戴爾.卡耐基,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誌,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卡耐基在實踐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著作,是20世紀暢銷的成功勵誌經典。主要代錶作有:《溝通的藝術》《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美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等,這些書齣版之後,先後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被譽為“人類齣版史上的奇跡”。
目錄
序言 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道/1
前言 如何有效地從本書中獲利/11
第一篇 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
第一章 喜歡批評就沒有朋友/3
第二章 真誠地贊賞他人/12
第三章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20
第二篇 如何贏得他人的喜愛
第一章 真心地關注他人/33
第二章 留下好的第一印象/44
第三章 記住彆人的名字/50
第四章 領會傾聽的藝術/56
第五章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64
第六章 讓彆人覺得自己很重要/68
第三篇 如何讓他人認可你
第一章 不要與他人爭論/81
第二章 尊重他人的意見/87
第三章 學會認錯/96
第四章 從友善待人開始/101
第五章 試著讓對方說“是”/110
第六章 給對方說話的機會/115
第七章 讓彆人與你閤作/120
第八章 學會換位思考/126
第九章 瞭解他人的需求/129
第十章 激起他人高尚的情操/134
第十一章 學會包裝你的觀點/139
第十二章 對固執的人用激勵法/142
第四篇 如何讓他人接受你的觀點
第一章 用聰明的贊賞開始談話/147
第二章 如何批評容易被接受/152
第三章 永遠先談自己的錯誤/154
第四章 沒有人喜歡被他人命令/157
第五章 顧全彆人的麵子/159
第六章 不要吝惜溢美之詞/162
第七章 給人戴一頂高帽子/166
第八章 讓錯誤看起來容易改正/169
第九章 榮譽是性價比最高的奬賞/172
第五篇 如何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第一章 切莫喋喋不休/177
第二章 不要改造對方/181
第三章 停止相互指責/183
第四章 好好贊美愛人/184
第五章 細節決定成敗/186
第六章 尊重對方的感受/188
第七章 不做“婚姻的文盲”/191
第六篇 如何消除憂慮
第一章 揭開憂慮之謎/195
第二章 不畏將來,不念過去/200
第三章 消除憂慮的萬能公式/209
第四章 憂慮是健康的大敵/216
第五章 驅逐思想中的憂慮/225
第六章 不為小事煩惱/232
第七章 將憂慮減半/237
第八章 用概率戰勝憂慮/241
第九章 勇敢麵對事實/246
第十章 讓憂慮到此為止/254
第十一章 不為過去的事憂慮/259
第七篇 如何讓自己平安快樂
第一章 憧憬生活的美好/265
第二章 不要報復你的敵人/272
第三章 付齣不求迴報/277
第四章 珍惜所擁有的/282
第五章 保持自我的本色/287
第六章 化不利為有利/293
第七章 忘掉自己,關心他人/299
第八篇 如何保持充沛的活力
第一章 刻薄的批評也錶明尊敬/311
第二章 不去理睬不閤理的批評/314
第三章 學會自我反省/318
第四章 每天多清醒一小時/322
第五章 是什麼讓你疲勞/326
第六章 讓疲勞永遠消失/329
第七章 四個良好的工作習慣/333
第八章 如何預防煩悶/336
第九章 不再為失眠憂慮/341
精彩書摘
第一章喜歡批評就沒有朋友
1931年5月7日那天,在紐約的人們見到瞭一宗聞所未聞的警察圍捕罪犯的行動。被圍捕的罪犯是一個煙酒不沾,綽號為“雙槍”,名叫剋勞雷的人。當時,剋勞雷被包圍在他情人位於西末街的一間公寓裏。
一百五十多名警察將剋勞雷包圍在他情人公寓的頂樓。他們準備鑿穿罪犯藏身公寓的屋頂,用催淚彈將他熏齣來。這之前,警方已經將機槍布置在剋勞雷藏身地附近的建築物上,一個小時之後,紐約市居民區原本的清靜被一陣接一陣刺耳的機槍、手槍聲打破。剋勞雷隱藏在一把堆滿雜物的椅子背後,用手裏的短槍接連不斷地嚮警察開槍射擊。那天,上萬人懷著莫名其妙的激動和興奮心情,圍觀瞭這一幕警匪槍戰的場麵。久住於紐約的人都清楚,在紐約,這樣的事情是以往從來都沒有齣現過的。
警察抓捕到剋勞雷之後,警方發言人瑪羅蘭總監說:“剋勞雷是紐約治安史上最危險的暴徒,他殺人如同切菜,他將被判處死刑!”
那麼,雙槍剋勞雷在內心又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呢?在警方圍剿他藏身公寓的時候,剋勞雷在藏身之地寫瞭封公開信,因為傷口流血,寫的時候,信紙上留下瞭他的血跡!他在信中這樣寫道:“我衣服的裏麵,是一顆疲憊的心,是仁慈的、不願意傷害任何人的心。”
剋勞雷在被捕之前,有一次駕車在長島的一條公路上和一個應召女郎調情時,一個值勤警察走到他停著的汽車旁,說:“請齣示一下你的駕照。”
剋勞雷一個字也不說,從身上掏齣短槍,朝著警察連開數槍,警察應聲倒地而死。可是,剋勞雷並沒有因為警察的死亡而停止行動,他從汽車裏跳齣來,撿起那個警察的手槍,又朝著屍體開瞭一槍。這就是剋勞雷說的:“在我衣服的裏麵,是一顆疲憊的心,它是仁慈的、不願意傷害任何人的心。”
當他罪有應得地走進行刑室,坐在死刑電椅上,你以為他會懺悔說“這就是我多行不義、罪惡多端的下場”之類的話嗎?不!他死前最後的話是:“我是為瞭自衛纔殺人的。”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想說,罪犯剋勞雷從來就沒有對自己所犯下的罪惡在內心有絲毫的愧疚。
難道,這真是罪犯對於自己所犯下的罪惡最常見的態度嗎?如果你真這樣想,那就聽聽下邊的話:“我把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給予瞭社會大眾,讓他們幸福快樂,過著舒坦的日子,而我個人在社會上獲得的迴報,卻是被人任意侮辱,遭警方搜捕。”
這是美國頭號公敵卡邦所說的話,這個在芝加哥一帶橫行的凶殘匪首,竟然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益於社會與公眾的人,而且還認為自己是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社會公眾贊許,而且經常被誤會的人。
休斯在紐約黑幫槍戰中中槍死亡前,也如此錶白過。他在接受新聞采訪時就明確地說,自己是個有益於社會公眾的人。但事實上,他在紐約是個無惡不作的罪犯。
為瞭證實上麵我說的話,我曾與“星星監獄”的監獄長華賴?勞斯有過一迴有趣的通信。他在來信中說:“在我的監獄裏,極少有人承認自己是罪犯,他們認為自己的人性與普通的善良人一樣,他們對於自己犯下的罪行有這樣或那樣的見解與解釋。在問及他們為什麼犯罪時,他們一般這樣告訴你,為什麼自己要去撬保險箱,為什麼要連續開槍傷害他人,他們為自己的犯罪行為進行狡辯,甚至說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反抗社會現實的行為,而政府不應該把他們關在監獄裏。”
連卡邦、“雙槍”剋勞雷、惡徒休斯,以及被關押在監獄裏的暴徒,都對自己所犯下的罪惡行徑完全不自責,把所犯下的罪惡歸咎在他人身上,那麼,我們生活中隨時都能夠接觸到的人,又能是怎麼樣的呢?
華納梅格生前說過這樣的話:“早在30年前,我就已經明白,責備他人是件愚蠢的事情;就算我對於上帝分配纔智不均沒有任何抱怨,但是,對於剋製自己的缺陷,我已經覺得非常吃力瞭。”
華納梅格很早就學會瞭剋製自己,而我自己卻盲目地在這個世界生活瞭三十多年之後,纔領悟到——絕大多數人不會主動地為某一件事情來責備自己,即使那錯誤嚴重到無法挽迴的地步。
批評和責備他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那隻會讓人在心理上增加一層防護,並且被批評的人也會因為受到批評而竭力為自己的錯誤辯護。批評與責備他人也是危險的,因為它會傷害到一個人的自尊,並因此激發他對你的反抗。
德國軍隊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即士兵在發生一些意外事情的時候,不允許立即申訴與辯駁,他需要的是忍氣吞聲,直到他自己想明白整個事情。要是他當即申訴,會立即受到懲罰。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到處都有嘮叨埋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斥責怒罵的老闆等一些吹毛求疵、使人厭煩的人,似乎也有必要用德國軍隊的潛規則來約束。
在人類有記載的曆史當中,我們隨便就能夠找齣無數個批評對於他人無效的例子。老羅斯福總統和塔夫脫總統那次著名的爭論,使美國的共和黨産生瞭分裂,也使得威爾遜進駐白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威爾遜總統留下勇敢與光榮的痕跡,從而改變瞭人類曆史發展的方嚮。
還是讓我們快速地迴顧一下那段曆史:
1908年,羅斯福總統離開白宮,他幫助塔夫脫當上瞭美國總統後,就去非洲狩獵獅子去瞭。他從非洲迴來,發現塔夫脫政府施行的政策,違背自己當初扶植塔夫脫上颱時的初衷,當即發錶看法指責塔夫脫過於守舊,宣布自己要競選美國總統,並且成立瞭“雄鹿”黨。羅斯福的這一行動幾乎是共和黨的噩夢。在那次美國總統選舉中,共和黨與塔夫脫隻獲得瞭兩個州的選票——佛濛特州和猶他州。這是共和黨曆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失敗。
塔夫脫在被羅斯福指責批評的時候,他有沒有責備自己呢?肯定沒有。他隻是流著眼淚說:“我不清楚自己該怎麼去做,纔能與自己已經做過的有所區分。”
曆史上,他們中到底是誰做錯瞭?這是我不知道的,也是我無須去關心的。可我現在想說的是,羅斯福對塔夫脫所有的批評,並沒有讓塔夫脫認為自己不對,隻是使得塔夫脫在公眾麵前眼含淚水反復為自己辯護。
還記得讓輿論炒作瞭很多年,震驚瞭全美的蒂波特山石油醜聞嗎?這個醜聞影響之大,在美國人的記憶裏是極其罕見的。
下麵是這個案件的事實:
當時,艾伯特?福爾是哈定總統上任後任命的內政部長,哈定總統還委派他主持政府在埃爾剋山油田與蒂波特山油田保留地齣租的事情。這兩個油田是美國政府為美國海軍未來用油準備的保留地。
齣租保留地,福爾有沒有公開投標呢?沒有!他將這份投資就會有豐厚迴報的閤約,給瞭他的一個叫圖海尼的朋友。那麼圖海尼又是怎麼做的呢?他以“債款”的名義把10萬美元送給瞭這位福爾部長作為迴報。
在拿到迴報之後,福爾利用手中的權力,派遣美國海軍陸戰隊進駐該地區,目的是把鄰近的有競爭力的石油商趕走。那些被驅逐齣保留地的石油商,內心並不甘心接受被驅逐的事實。他們將福爾告上瞭法庭,這樣就像拉開拉鏈一樣地牽扯齣蒂波特山油田10萬美元的舞弊案。這件事情曝光之後,全美嘩然,其惡劣的影響,幾乎讓哈定政府癱瘓,共和黨也差點垮颱。而事件主要責任人福爾也被判刑坐牢。
在美國聯邦政府的高官中,極少有人像福爾那樣被譴責得焦頭爛額。坐牢後,他悔悟瞭嗎?答案是:絕對沒有!
幾年之後,美國安全局長鬍佛在一次公共演講裏暗示說,哈定總統的死亡跟他精神受到刺激和內心感到壓力有關,其原因是他的朋友中有人齣賣瞭他。那次演講的現場,福爾的妻子也在,當她聽到這話,馬上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情緒失控地放聲大哭。她緊握拳頭,質問鬍佛:“哈定怎麼是福爾齣賣的?絕對不是這樣!我丈夫從來就不是齣賣朋友的人,就是這個房間堆滿瞭黃金,也無法誘惑他。哈定之所以會過早死亡,那是因為是彆的人為瞭保護自己的利益把他齣賣的結果,而不是因為我丈夫。”
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就能夠看清楚人的自然天性,即自己做錯瞭事情,隻會想法推卸責任,隻會指責彆人。因此,當我們在批評指責他人之前,一定要去想想卡邦、剋勞雷和福爾這些人的例子留給我們的啓示。
批評就如同我們自己飼養的鴿子,它們被放飛之後,還會飛迴到我們身邊。我們要明白這樣的事實,我們對他進行批評,他也一定會為瞭替自己辯護,反過來指責我們的。這就如同溫和的塔夫脫在麵對老羅斯福指責時所做的那樣:“我不清楚自己該怎麼去做,纔能與自己已經做過的有所區分。”
1865年4月15日,這一天是星期六,清晨,林肯總統躺在一間簡陋公寓的臥室裏。這間公寓就在他遭到槍擊的福特劇院的對麵。在身體消瘦的林肯躺著的這間公寓靠牆的床上方,掛著一張朋罕復製的油畫“群馬展覽會”,一盞煤氣燈散發齣幽暗昏黃的光。
在林肯總統即將去世前,陸軍司令斯坦頓心情沉重地說:“躺在這裏的,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完美的領袖。”
我曾花瞭10年左右的時間來研究林肯總統待人處世的成功秘訣,仔細地在他的一生事跡裏尋找,與此同時,我還用瞭3年的時間,撰寫瞭一本關於他的書籍,我為這本書取名為“人性的光輝”。
我能夠自信地說,我已經把有關林肯總統的人格以及他傢庭生活的研究工作,做到瞭任何人所盡力能做到的極限程度瞭。我還從林肯事跡中特彆找齣他待人的方法,並做瞭詳盡的研究。林肯總統一生中有沒有發生過隨意批評指責人的事情呢?肯定有,那是在印第安納州的鴿溪榖,他年輕的時候;他不但批評過,而且還寫信寫諷刺詩嘲笑他人,他把自己寫好的東西放到彆人隨手就可以撿到的路上去,其中就有一封他終身感到後悔的信。
林肯在伊利諾伊州的春田鎮做瞭執業律師之後,曾在當地的報紙上發錶文章,公然對與他敵對的人進行謾罵,但這種事在他一生中僅做過一次。
1842年鞦季,年輕的林肯在春田報上刊登一封匿名信,諷刺一個名叫西爾茲的愛爾蘭政客,這封公開信引得全鎮人哈哈大笑。西爾茲是個極為敏感和自尊心很強的人,這封信讓他感到非常憤怒。他來到報社查尋寫信的人,當知道是林肯寫的之後,他立即找到林肯,要用決鬥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林肯從來就是個不喜歡打架的人,更反對用決鬥的方法解決問題,可為瞭顧及自己的顔麵,他還是答應與西爾茲進行決鬥。林肯早年嚮一個西點軍校畢業的軍官練習過刀術。林肯的手臂很長,因此,在西爾茲讓他自己選用武器時,他選擇用馬刀。到瞭約定決鬥的那天,他和西爾茲來到瞭密西西比河的沙灘上,準備為彼此的尊嚴生死一戰。在決定生死的最後一分鍾,他們的朋友成功地勸阻瞭這次決鬥。
這次事件對林肯來說,是極其恐怖和危險的。可是這個事件的發生給瞭林肯在待人處世方麵一次極為寶貴的教訓。自此以後,林肯再也沒有寫過侮辱他人的公開信,更不用說做些什麼嘲笑譏諷他人的事情瞭。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因為北方軍隊與南方軍隊作戰時經常打敗仗,林肯會經常更換統帥軍隊的將領。每一次失敗都會令林肯心情沉重,他失望地在房間裏來迴踱步。每當在這樣的時刻,幾乎所有人都會指責那些打瞭敗仗的將領,唯獨林肯麵對那些將領時,始終保持著平和的態度。他一生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不要輕易地評議他人,這樣就會免遭他人評議。”
每當林肯的妻子與他人用刻薄的語言談論南方人的時候,他就會這樣規勸他們:“請不要這樣批評他們,在相同的情況下,也許我們和他們一樣會做同樣的事。”
可是,林肯批評他人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要是必須去批評某個人時,他一定會去批評的。我們看看下麵的這個例子就會知道:
1863年7月4日晚,南方邦聯軍在羅伯特?李將軍的率領下,開始嚮南邊撤退。當時正值雨季,河水泛濫成災。當羅伯特?李將軍帶著他潰敗的軍隊退到波托麥剋時,因為密西西比河暴漲,他們無法渡河,而在南方邦聯軍的後麵是乘勝追擊的北方聯軍。前有洪水,後有追兵,這樣就讓羅伯特?李與他的軍隊進退不能,處在睏境中。
林肯知道這是殲滅南方邦聯軍,俘虜羅伯特?李將軍,結束這場戰爭的好時機。他滿懷希望地命令北方聯軍司令米德,要他無須召開軍事會議,當機立斷地對羅伯特?李所率領的殘餘部隊進行攻擊。林肯先拍電報發齣進攻命令,隨後又派遣特使督促北方聯軍司令米德采取行動。
可是在這個絕佳時機,北方聯軍司令米德將軍又是怎麼做的呢?他采取瞭與林肯總統命令恰恰相反的行動,違背瞭林肯總統的命令,召開瞭軍事會議,而且在行動方案做齣來時還猶豫不決。他找瞭無數個藉口緻電林肯,並拒絕對羅伯特?李將軍潰敗的軍隊采取軍事行動。事情的結果是,洪水退去,羅伯特?李將軍帶著他潰敗的軍隊,從波托麥剋順利渡河逃到瞭密西西比河的對岸。
林肯得知這個消息後,憤怒到瞭極點,他對著自己的兒子勞伯托大聲喊道:“我的上帝啊,米德他到底乾瞭些什麼?羅伯特?李的軍隊已經被我們包圍,我們隻需伸手就可以把他們抓住。在這樣有利的形勢下,任何一個人帶領一支軍隊都能夠把羅伯特?李的軍隊消滅掉,即便是我這樣不懂得打仗的人也是能夠做到的。”
林肯懷著沉痛和失望的心情,寫瞭一封信給米德將軍。1863年的這段時間,在林肯一生中遣詞用句非常小心謹慎的時期,因此,這封齣自林肯手筆的信,應該是那段時間裏最嚴厲的斥責瞭。信的內容如下:
我親愛的將軍:
我不太相信你能夠領悟齣,因為羅伯特?李與他的軍隊的脫逃,將來會引發齣的一係列不良的事件與遺留下來的問題的嚴重性質。本來他已經在我們的掌控中,要是能夠將他俘獲,又加上近來聯軍在其他戰場上獲得的勝利,這場戰爭早就該結束的。
可是由於將軍你貽誤戰機的原因,依照現在的形勢來推斷,這場戰爭將無限期地進行下去。上星期一,在那麼有利的時機裏,你不能順利地殲滅羅伯特?李與他的軍隊,今後你又怎麼能夠呢?現在我已經不再期望你在以後的戰事中會有什麼作為瞭,因為殲滅羅伯特?李與他的軍隊的黃金般的機會已經失去,對此我感到無比的痛惜。
就是這樣的一封信,你猜測一下,當時的北方聯軍總司令米德閱讀後會怎麼做呢?
事實上,這個北方聯軍總司令並沒有看到這封信,因為林肯並沒有將信寄齣。林肯去世之後,這封信纔被整理他文件的人們發現。
對於林肯為什麼沒有把信寄齣,我有自己的一番猜測,那就是林肯寫完這封信後,從桌案前抬起頭凝視窗外喃喃自語:
“哦,慢點,也許我不應該如此匆忙地把這信寄齣,我每天待在後方安靜的白宮裏,嚮米德下達進攻的命令,這是輕而易舉就能夠做到的事,要是我和米德一樣在吉蒂司伯前綫,也看到上星期戰役到處都是鮮血的慘烈情形,耳朵裏時刻都能夠聽到死傷戰士的呼救、呻吟,或許我也會像米德那樣不急於嚮羅伯特?李的軍隊發動進攻。要是我也有米德那樣謹慎的個性,那麼我在那裏所做齣的決定也會和他一緻。“現在既然已經失去瞭結束內戰的最佳時機,一切都無法挽迴瞭,要是我為瞭發泄掉自己內心的不快與憤怒把這封信寄齣的話,照樣於事無補,而且,米德在看完我的信件後,也一定能夠找到藉口為他喪失掉戰機辯護。在這種情急的情況下,他也一定反過來指責我,而事情就會因為他這樣做,引起我對他的不滿與反感,從而造成我們將帥失和,影響到他在軍隊裏的威望,也許還因為這個我會逼迫他辭掉聯軍司令。那後果就不堪設想瞭。”
我堅信這一幕在林肯那裏肯定存在,他寫好信後,沒有立即把信件寄齣,而是把它放在瞭一旁,檢討自己。因為他通過以往的痛苦經驗總結得很清楚,越是尖銳的批評與斥責,越是無法取得自己想要得到的那種好的結果。
老羅斯福總統在迴憶中這樣說過,在他擔任總統期間,每當他遇到讓自己頭疼的問題時,他就會把身體往椅背上靠去,仰著頭朝掛在寫字颱上方那幅巨大的林肯油畫畫像看去。他一邊凝視著林肯的畫像,一邊這樣問自己:“要是林肯也同樣處在我這種睏難的境地,他會怎樣來處理呢?他又會怎樣解決掉眼前的這個問題?”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在以後當我們因為不滿與憤怒,想批評、斥責他人的時候,那就讓我們從口袋裏拿齣一張5美元的鈔票,看著林肯的頭像,也像老羅斯福那樣反問自己。
如果你想改變你所認識的人,幫助他調整在生活與工作上的態度,使得他在事業上不斷進步,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瞭。可是,在做這些之前,為什麼我們不首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做起呢?從自私的方麵來講的話,那就是,從自己做起,遠比去改變他人所獲得的利益要多得多。
“當一個人在為某個問題和他人發生爭執、激烈辯論的時候,”鮑寜說,“這個人在心理方麵一定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我年輕時,一直想成為一個傢喻戶曉的專欄作傢。有一迴,我給當時在美國文學界極負盛名的泰維斯寫過一封信,嚮他求教關於寫作的技巧,因為那時,我正準備給一傢雜誌寫專欄文章。
幾個星期後,我收到瞭他的迴信,信的最後附注:“此信係我口述記錄,沒有仔細核對過。”這句話引起瞭我的好奇,因為我知道,這樣迴信的人,工作一定很繁忙。而當時我一點都不忙,可是我急於想引起這個著名作傢對自己的注意,在迴信的最後也附注加上瞭同樣的話。
泰維斯這次再也不屑迴信給我瞭,隻是將我的信件退迴,並在信的右下角處,用潦草的字跡寫瞭這樣的話:“你嚮他人請教的方式,真讓人不敢恭維。”
是的,在這件事上,我的做法完全錯誤,也許我真應該受到應有的指責。但人類那種天然的弱點,讓我對泰維斯心懷憤恨。這種憤恨,以至10年之後的某天聽到泰維斯去世的消息時還存在。在這件本來就是我做錯的事情上,我卻羞於承認。
要是你覺得激起一個人的憤恨,使他對你痛恨10年甚至到死,這樣的事情很好玩的話,那麼你就放任自己,對他人進行最具有刺激性的斥責與批評吧。
在我們與他人相處時,我們應該記住,我們不是與模式化的理論上的人相處,而是和一個個有血有肉、活生生、有情感的人在相處這個事實。
對他人的一切批評與指責,都是導緻人際關係危險化的導火索。因為這是一種能夠讓自尊炸藥庫爆炸的導火索,是能夠置人於死地的。福特將軍因為受到外界言辭激烈的批評,導緻他不能率領他的部隊趕赴法國前綫作戰,自尊心因此受到瞭嚴重的傷害,幾乎要瞭他的性命,這就是個著名的例子。
苛刻與不負責任的批評,曾令英國曆史上最好、最敏銳的小說傢哈代,永遠地喪失掉創作小說的勇氣。
著名的美國外交傢本傑明?富蘭剋林,青年時代並不顯得機智聰明,然而在他成年之後,卻在為人處世上極富個人魅力,曾齣任美國駐法大使。後來,他在談到自己為人處世的成功秘訣時,這樣說:“我從來不說他人的不好!”他接著補充道,“我說的都是我所知道的每一個人的優點!”
即使是個普通人,他也會有批評、斥責、抱怨他人的天性,可是,隻有最愚蠢的人,纔會情緒失控地去那樣做。
但是,如果一個人,想要性格上做到寬恕,有意圖去瞭解他人,那麼,就必須在人格與剋製自己上下工夫瞭。
卡萊爾先生曾講過這樣的話:“想看一個偉人的偉大之處,那就必須看他在一生中是如何對待卑微的人的。”
約翰遜博士說過一句值得我們思索的話:“在世界末日的那天裏,也許上帝也沒有審判人的打算。”
因此,我們要學會與他人相處時,不要抱怨、責怪他人,更不能輕易地批評與斥責他人。
……
前言/序言
前言如何有效地從本書中獲利
這本書告訴你的定律和原則,必須在實行時,發自內心纔能生效。
我希望閱讀這本書的人,不用各種方式去欺騙他人。
在這本書裏,我要告訴人們的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一)如果你想在這本書中獲取最大的益處,就必須具有一個基本條件,這個條件比這本書裏講述的任何定律或技巧更為重要。你一定要具備這個基本條件,否則,即使你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研究這本書,都不會有任何用處。如果你天生擁有這種纔能,那麼,即使不去看書中那些最能夠讓你得到益處的建議,也能夠在生活中創造奇跡。
那麼,這種神奇的條件是什麼呢?它就是驅使你深入學習的衝動,一種要增強你社交能力的強烈願望。
你怎麼觸動這樣的一種欲望呢?那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使自己明白書裏的這些原則對於你是何等的重要。你還要為自己做以下的假設:我如果能夠將這些規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運用自如,那麼我的生活將變得多姿多彩;這些知識將幫助我在經濟收入方麵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你得每天反復地跟自己說:“我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我之所以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獲得快樂,我的經濟收入之所以增加,那是因為我學會瞭如何與他人相處。”
(二)把每一個章節迅速地閱讀完,或許你從中得到瞭一個概念,於是你想接著看下一個章節,我建議你不要這樣做。除非,你是為瞭打發無聊的時光這樣去做。如果你是為瞭增強在生活和工作中與人有效交往的技能而閱讀這本書的,那麼請你仔細研讀這個章節,因為這纔是你最節省時間又能夠取得成效的辦法。
(三)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不妨稍微停下來,想一想你讀到的是一些什麼東西。你要這麼嚮自己提問——我將在什麼閤適的時間與地點,如何很好地運用書中的每一個建議。
(四)當你閱讀的時候,請在手上拿一支紅色鋼筆,或一支紅色圓珠筆,這樣,在你讀到一個覺得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建議時,就可以在這行字的下邊劃上一條綫作為標記。如果遇到的是一個對你非常有幫助的建議,你就在這行字旁邊做齣“×××××”的記號。這本書上遍布像這樣的綫條與記號,不但能夠讓你的閱讀變得更有趣味,而且也能夠使你有效地溫習,讓你受益良多。
(五)我認識一個在一傢規模很大的保險公司工作的人,他擔任經理職務已經15年瞭。他每個月都要看一遍公司發齣去的保險單,每年都是如此。他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他的經驗錶明,這是唯一能讓他記住保險單上條款的方法。
有兩年時間,我幾乎花費瞭全部精力,寫齣瞭一部關於演講術的專著,之後,我發現我如果不一遍一遍反復閱讀這部書稿,就無法將它的內容很好地記住。
因此,你要是想從這本書上學習到能夠長時間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能認為簡單地看一遍就夠瞭。在你仔細地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每個月要拿齣一些用來復習的時間,而且要把這本書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以便隨時翻開看看。切記,要想把書中的原則變成你生活中的習慣,就必須持久而周密地復習。
(六)蕭伯納曾就學習這樣的事情說過:“如果一個人隻是接受教導,他就不會自己去學。”蕭伯納這樣說是對的,因為學習永遠是一個自覺的過程。
因而,你要是想把這本書所探討研究的與人相處的規則運用自如的話,那就得在相應的時機加以運用。你要是不這樣去實踐,那麼你將很快地忘記你從這本書上學到的知識。因為隻有將自己從書本裏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工作當中,它纔會在你腦海裏留下深刻的印痕。
也許你會覺得,將你所學習到的知識時刻運用到你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是一件睏難的事情。你是對的,因為我自己也常有這樣的感覺。就在我編寫這本書時也意識到,要在已經習慣的生活當中實施我在書中的建議,會有相當的難度。
我能夠隨手例舉齣一個事實,那就是,當他人讓你感覺不愉快的時候,批評和指責的方式要比去主動瞭解對方的想法的方式容易。我們能夠輕易地找齣他人身上的錯誤,而找齣他人值得贊美的地方確實很睏難。在日常生活當中,談論自己所需要的,比談論他人所需要的事情顯得正常與自然。因此,你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韆萬不要忘記,你不僅是要從書本裏獲得新的知識,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學習新的知識來培養自己新的生活習慣。因為你是在嘗試一種需要時間與耐心,而且每天都要實踐的新的生活方式。
因此,你得經常閱讀這本書,並且把它看成改善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活手冊。因為無論何時,你在生活當中都會遇到一些特殊問題,比如怎麼教育孩子,怎麼讓妻子明白你的想法,怎麼滿足一個氣憤的顧客,等等。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裏經常要遇到的事情,當你翻閱本書,並試著去實施書中的某個建議時,說不定就會有奇跡齣現。
(七)這也許是個冒險而又有突破性的嘗試,那就是當你的妻子、兒女,或者同事,在你實施新的生活習慣時,找齣你違背某個原則的事,你有必要付齣10美分或者1美元,作為自己違規的罰款。
(八)有一次,在我的學習班裏演講的人中,有一位在華爾街一傢極負盛名的銀行裏擔任經理職務的人,他講到一項對於改進自我很有效果的方法。這個曾經隻接受過短期正式教育的銀行經理,現在是美國的一位非常著名的理財傢。他認為他所想到的方法決定瞭他現在取得的一切成就,我把他當時所講的話記下來,以下就是他所做的:
我有一本記錄所有約會時間的記錄本。我的傢人從來不替我預定周六的約會,他們知道周六晚上是我自我反省和思考的時間。每到周六晚上,我都要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裏,翻看我這一周的約會記錄,迴憶所有的討論和談話以及各種會議,我不斷地嚮自己發問:
“那一次,我有沒有做錯什麼?”
“我該怎樣讓自己有所進步,怎樣做纔是正確的?”
“那次的經驗讓我收獲瞭什麼?”
每個周六,這樣的反省總會讓我感到很不高興,可是我卻詫異於自己犯過的錯誤,就這樣,經過瞭很多年,我犯的錯誤慢慢變少,直到不再犯瞭。現在,這種自我反省的方法對我來說,比我嘗試過的任何其他方式都要有效,所以我將這種方式堅持瞭下去。這種方式已經讓我在決策能力和社交方麵有瞭很大進步,我從中受益匪淺。
為什麼不試試這位銀行經理的方法呢?檢驗一下你從這本書裏學習到的東西是否已經在生活中得到瞭實踐。這樣做,你將發現自己正在從事一項生動有趣而又重要的學習課程,還會發現在你學習瞭新的知識後,自己的社交能力隨著新知識的增長得到擴充與成長。
(九)在以上的基礎上,你不妨隨身攜帶一個記錄本,時刻記錄你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靈活運用書中那些建議後的效果,並且寫清楚事情的經過、與你打交道的人的姓名,以及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在記錄本上記錄這些,是有趣而富有意義的,它能夠激勵你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更加努力。
做到以下幾點,能使你從這本書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1.養成一種深入探索人際關係潛藏原則的習慣,並且將這一習慣帶入日常的生活中加以靈活運用。
2.在閱讀下一章前,先把本章認真地讀兩遍。
3.當你閱讀這本書時,要經常停下來問問自己,怎麼纔能將書中的每一項建議都運用到實踐中去。
4.在你覺得有重要幫助的字句下麵加一些符號。
5.每個月都要復習這本書。
6.把這本書當作你解決工作和生活當中遇到問題的活手冊,一有機會就將這些原則運用到實踐中去。
7.讓你的朋友監督你,每當他們發現你違反某條原則,你就要交齣1美元,像遊戲一樣地學習。
8.每周自我反省一次,問問自己這一周都做瞭什麼錯事,哪些地方有待進步,該如何改進。
9.最好再準備一個記錄本,用來記錄你的實踐經曆。
戴爾.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