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館·小說館:搜神記(注釋本 無障礙閱讀版)

崇文館·小說館:搜神記(注釋本 無障礙閱讀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晉] 乾寶 著,黃雪晴 譯
圖書標籤:
  • 搜神記
  • 先秦小說
  • 誌怪小說
  • 文學典籍
  • 注釋本
  • 無障礙閱讀
  • 崇文館
  • 古代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神話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457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91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崇文馆·小说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1
字数: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崇文館·小說館:搜神記(注釋本 無障礙閱讀版)》不僅是誌怪小說的典範,更是唐宋傳奇、宋元話本、明清戲麯和小說的取材淵藪,其中的故事被不斷地演繹,影響瞭一大批文人墨客。蒲鬆齡更是把《搜神記》作為自己學習的典範,他在《聊齋自誌》中說:“纔非乾寶,雅愛搜神。”
  《崇文館·小說館:搜神記(注釋本 無障礙閱讀版)》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傢乾寶。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崇文館·小說館:搜神記(注釋本 無障礙閱讀版)》對後世影響深遠。《搜神記》原本已散,今本係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捲,共有大小故事454個。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

目錄

捲一
1.神農
2.赤鬆子
3.赤將子
4.寜封子
5.僵儉
6.彭祖
7.師門
8.葛由
9.崔文子
10.冠先
11.琴高
12.陶安公
13.焦山老君
14.魯少韆
15.淮南八公
16.劉根
17.漢王喬
18.薊子訓
19.漢陰生
20.卒常生
21.左慈
22.於吉
23.介琰
24.徐光
25.葛玄
26.吳猛
27.園客
28.董永
29.鈎弋夫人
30.杜蘭香
31.弦超附智瓊

捲二
32.壽光侯
33.樊英
34.徐登
35.趙日丙
36.徐登清儉
37.東海君
38.邊洪
39.鞠道龍附黃公
40.謝乣
41.天竺鬍人
42.扶南王
43.賈佩蘭
44.李少翁
45.營陵道人
46.白頭鵝
47.石子岡
48.夏侯弘

捲三
49.鍾離意
50.段翳
51.臧仲英附許季山
52.喬玄附董彥興
56.管輅(一)
54.管輅(二)
55.管輅(三)
56.管輅(四)
57.淳於智(一)
58.淳於智(二)
59.淳於智(三)
60.淳於智(四)
61.郭璞(一)
62.郭璞(二)
63.郭璞(三)
64.郭璞(四)
65.費孝先
66.隗熠
67.韓友
68.嚴卿
69.華佗(一)
70.華佗(二)

捲四
71.風伯雨師
72.張寬
73.太公望
74.鬍母班
75.馮夷
76.河伯婿
77.華山使
78.張璞
79.建康小吏
80.宮亭湖(一)
81.宮亭湖(二)
82.驢鼠
83.青洪君附如願
84.黃石公祠
85.樊道基附成夫人
86.戴文謀
87.麇竺
88.陰子方
89.蠶神
90.戴侯祠
91.劉圮

捲五
92.蔣山祠(一)
93.蔣山祠(二)
94.蔣山祠(三)
95.蔣山祠(四)
96.蔣山祠(五)
97.丁姑祠
98.趙公明參佐
99.周式
100.張助
101.臨淄齣新井

捲六
102.妖怪
103.山徙
104.龜毛兔角
105.馬化狐
106.人化蜮
107.地暴長
108.一婦四十子
109.人産龍
110.彭生
111.蛇鬥
112.龍鬥
113.蛇繞柱
114.馬生人
115.女子化為男
116.五足牛
117.臨洮長人
118.龍現井中
119.馬生角
120.狗生角
121.人生角
122.狗與彘交
123.白黑烏鬥
124.牛足齣背
125.趙郭蛇
126.鼠舞門
127.泰山石立
128.蟲葉成文
129.狗冠
130.雌雞化雄
131.範延壽
132.天雨草
133.廢社復興
134.鼠巢
135.犬禍
136.?焚巢
137.雨魚
138.木生人狀
139.馬齣角
140.燕生雀
141.三足駒
142.僵樹自立
143.兒啼腹中
144.王母傳書
145.男子化女漢哀帝時
146.人死復生
147.兒生兩頭漢平帝時
148.三足烏
149.德陽殿蛇
150.雨肉
151.梁冀妻
152.牛生雞
153.赤厄三七
154.長短衣裾
155.夫婦相食
156.寺壁黃人
157.木不麯直
158.雌雞欲化
159.兒生兩頭漢靈帝時
160.梁伯夏後
161.草作人狀
162.兩頭共身
163.懷陵雀
164.嘉會挽歌
165.京師謠言
166.桓氏復生
167.建安人妖
168.荊州童謠
169.樹齣血
170.燕巢生鷹
171.妖馬
172.燕生巨彀
173.譙周書柱
174.孫權死徵
175.孫亮草妖
176.離裏山大石
177.陳焦復生
178.孫休服製

捲七
179.開石文字
180.西晉服妖
181.翟器翟食
182.蟛蚑化鼠
183.太康二龍
184.兩足虎
185.死牛頭
186.武庫飛魚
187.方頭屐
188.擷子髻
189.晉世寜舞
190.氈絈頭
191.摺楊柳歌
192.遼東馬
193.婦人兵飾
194.鍾齣涕
195.一身二體
196.安豐女子
197.臨淄大蛇
198.呂縣流血
199.雷破高襟石
200.烏杖柱掖
201.貴遊倮身
202.浮石登岸
203.賤人人禁
204.牛能言
205.敗聚道
206.戟鋒火
207.萬詳婢
208.婢産異物
209.狗作人言
210.蝘鼠
211.徐馥作亂
212.豕生人兩頭
213.生箋單衣
214.無顔恰
215.任喬妻
216.淳於伯
217.牛生子二首
218.地震湧水
219.一足三尾牛
220.駒兩頭
221.太興初女子
222.武昌火
223.絳囊縛紛
224.儀仗生花
225.長柄羽扇
226.武昌大蛇

捲八
227.舜手握褒
228.湯禱雨
229.呂望
230.武王
231.孔子夢
232.赤虹化玉
233.陳倉祠
234.邢史子臣
235.熒惑星
236.戴洋

捲九
237.應嫗
238.馮緄
239.張顥
240.張氏鈎
241.何比乾
242.魏舒
243.鵬鳥賦
244.翟宣
245.公孫淵
246.諸葛恪
247.鄧喜
248.賈充
249.庾亮
250.劉寵

捲十
251.和熹鄧後
252.孫堅夫人
253.禾三穗
254.張車子
255.審雨堂
256.火浣衫
257.劉雅
258.張奐妻
259.靈帝夢
260.呂石夢
261.謝郭同夢
262.徐泰夢

捲十一
263.熊渠子
264.魏更贏
265.古冶子
266.三王墓
267.賈雍
268.頭語
269.萇宏
270.酒消患
271.諒輔
272.何敞
273.小黃令
274.白虎墓
275.葛祚碑
276.曾子
277.周暢
278.王祥
279.王延
280.楚僚
281.蠐螬炙
282.蚺蛇膽
283.郭巨
284.劉殷
285.楊伯雍
286.衡農
287.羅威
288.王裒
289.白鳩郎
290.東海孝婦
291.犍為孝女
292.樂羊子妻
……

捲十二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捲十七
捲十八
捲十九
捲二十

精彩書摘

  《崇文館·小說館:搜神記(注釋本 無障礙閱讀版)》:
  1.神農
  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榖。故天下號神農也。
  【譯文】
  神農氏用赤色的鞭子鞭打各種草木,詳盡掌握它們的無毒性、有毒性、寒熱性、溫涼性等,聞草木的氣味所呈現的特徵,進而根據這些經驗來播種各種榖物,所以天下人都尊稱他為“神農”。
  2.赤鬆子
  赤鬆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人火不燒。至昆侖山,常人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遊人問。今之雨師本是焉。
  【譯文】
  赤鬆子是神農時候的雨師。他服用長生不老之藥冰玉散,並把它教給瞭神農。赤鬆子能夠跳進火裏也不會被燒死。到瞭昆侖山,他經常進西王母所居住的石屋,伴隨著風雨上上下下。炎帝的小女兒跟隨他學道,也得道成仙,與他一起升天瞭。到瞭高辛帝的時候,他又成為雨師,遊曆人間。當今的雨師把他視為祖師。
  3.赤將子
  赤將子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榖,而啖百草華。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於市門中賣繳係在箭上用來射擊飛鳥後收迴的生絲繩子,故亦謂之繳父。
  【譯文】
  赤將子搴是黃帝時候的人。他不吃五榖雜糧,而是吃各種草木的花,到堯帝的時候,他做瞭木工。他能夠伴隨著風雨上上下下。他又經常在集市上賣“繳”這種物品,因此也被稱為“繳父”。
  4.寜封子
  寜封子,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管理陶器製作的官職名。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齣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之寜北山中。故謂之寜封子。
  【譯文】
  寜封子是黃帝時候的人。世間傳說他是黃帝時的“陶正”。曾經有個神奇的人來見他,幫助他燒製陶器,此人能夠在五色煙火中進齣自如。時長久瞭,神人就把法術教給瞭封子。封子堆積柴火自焚,也能隨著煙氣上下自如,人們查看燃燒後的灰燼,裏麵還有封子的骨頭。人們一起把封子的殘骨葬在瞭寜邑北山中。因此稱他為“寜封子”。
  5.僵儉
  僵儉者,槐山采藥父也。好食鬆實。形體生毛,長七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以鬆子遺堯,堯不暇服也。鬆者,簡鬆也。時受服者,皆三百歲。
  【譯文】
  僵儉是槐山上的一個采藥老漢。他喜歡吃鬆子,身體上生長毛發,有七八寸長,雙眼可以變換方嚮觀察事物。能夠飛行,能追上奔跑的馬匹。他把鬆子贈送給堯帝,但堯卻沒有時間服用。這種鬆樹也就是簡鬆,當時吃過這種鬆子的人,都能活到三百歲。
  6.彭祖
  彭祖者,殷時大夫也。姓錢,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第三個兒子。曆夏而至商末,號七百歲。常食桂芝。曆陽有彭祖仙室。前世雲:禱請風雨,莫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今日祠之訖停止、消失,地則有兩虎跡。
  【譯文】
  彭祖是殷商時候的大夫。姓錢,名鏗,是顓頊帝的孫子,陸終氏的第三個兒子。他經曆夏朝直到商朝末年,號稱活瞭七百歲。他經常食用桂芝。曆陽還有彭祖的仙室。前人說:在彭祖的仙室祈求風雨,沒有不馬上應驗的。經常有兩隻老虎在他的祠堂左右,如今他的祠堂已不在瞭,但原地仍有兩隻老虎的足跡。
  7.師門
  師門者,嘯父弟子也。能使火,食桃葩。為孔甲龍師。孔甲不能修其心意,殺而埋之外野。一旦,風雨迎之,山木皆燔。孔甲祠而禱之,未還而死。
  【譯文】
  師門是嘯父的弟子。他能堆柴自焚成仙,吃的是桃花。他擔任夏帝孔甲的禦龍師,孔甲因為他不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就把師門殺瞭埋在城外荒野。有一天,風雨來迎接師門升天,山上的草木都熊熊燃燒起來。孔甲建立瞭神祠來禱告他,但還沒迴到傢就死瞭。
  8.葛由
  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乘木羊人蜀中,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裏諺日:“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豪俠,無拘束,隨心所欲。”山下立祠數十處。
  【譯文】
  西周的葛由是蜀地的羌人。周成王的時候,他喜歡用木頭雕刻木羊賣掉。有一天,他騎瞭木羊到蜀中,蜀地的王侯貴族們都追隨他,就一起上瞭綏山。綏山有很多桃樹,位於峨眉山的西南,高得沒有盡頭。追隨他的人沒有再迴來,都得道成瞭仙。所以民間諺語說:“得到綏山上的一隻桃,即使不能成仙,也足以成為無拘束的豪俠。”綏山下數十個地方都為葛由建瞭祠廟。
  9.崔文子
  崔文子者,泰山人也,學仙於王子喬。子喬化為白霓,而持藥與文子。文子驚怪,引戈擊霓,中之,因墮其藥。俯而視之,王子喬之履也。置之室中,覆以敝筐。須臾,化為大鳥。開而視之,翻然飛去。
  【譯文】
  崔文子是泰山人,他跟隨王子喬學仙道。王子喬變幻為白色的霓虹,帶著仙藥送給崔文子。崔文子驚奇,舉起戈投擊白霓,擊中瞭它,於是仙藥墜落。崔文子俯下身子察看,是王子喬的鞋子。崔文子把鞋子放在屋裏,用破筐子覆蓋。一會兒,鞋子變幻成大鳥。崔文子打開筐子去看,這隻大鳥繞瞭幾圈飛走瞭。
  10.冠先
  冠先,宋人也,釣魚為業。居睢水旁百餘年。得魚,或放,或賣,或自食之。常冠帶。好種荔,食其葩實焉。宋景公問其道,不告,即殺之。後數十年,踞宋城門上,鼓琴,數十日乃去。宋人傢傢奉祠之。
  【譯文】
  冠先是宋國人,他以釣魚為職業,住在睢水岸邊一百餘年。冠先釣到的魚,有的放生,有的賣掉,有的自己食用。冠先經常戴著帽子,束著衣帶。他喜好種植薜荔,食用薜荔的花兒和果實。宋景公嚮冠先求教仙道,他不肯說,宋景公就把他殺瞭。幾十年後,冠先蹲踞在宋國城門上彈琴,幾十天後纔離去。宋國人傢傢都供奉祭祀他。
  ……

前言/序言

  乾寶《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誌怪小說的代錶作。乾寶(?——336),字令升,東晉新蔡(今屬河南)人。生卒年詳見李劍國考證。少勤學,博覽群書。以纔器召為佐著作郎。平杜弢有功,封關內侯。晉元帝時,中書監王導錶為史官,領國史。因傢貧求補山陰令,升任始安太守。王導請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曾著《晉紀》二十捲,時有“良史”之稱。另有《春鞦左氏義外傳》《百誌詩》《乾寶集》《搜神記》等。除《搜神記》外,餘皆散佚。事見《晉書》捲八十二《乾寶傳》。《搜神記》的通行本有:《秘冊匯函》本、《津逮秘書》本、《四庫全書》本、《學津討原》本、《百子全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今人鬍懷琛標點本(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汪紹楹校注本(中華書局1979年版)等,均為二十捲。與乾寶《搜神記》體例不類,而也名為《搜神記》的,另外還有兩部書,一是商溶《稗海》八捲本,一是句道興一捲本。讀者務必加以留意。
  《搜神記》的題材來源,據乾寶《搜神記序》,主要有兩個方麵:一為“考先誌於載籍”,一為“收遺逸於當時”,即或抄撮於故書,或采自魏晉時的傳聞。由於乾寶以極為認真的態度來從事寫作,精心地加工整理搜羅到的材料,遂使《搜神記》成為不朽的名著。
  仙、鬼、怪構成瞭《搜神記》的主要形象係列。仙人集中在捲一,如赤鬆子、寜封子、僵儉、彭祖、琴高、劉根、鈎弋夫人等。他們或闢榖服食,或乘風雨煙氣上下,或雙舄化鳬,或變化隱形,或劾鬼召神,或呼風喚雨,或畫符念咒,都似曾相識。倒是《董永》《杜蘭香》《弦超》三篇,在仙故事中彆開生麵。茲以《弦超》為例,對《搜神記》的女仙形象略加解剖。
  《弦超》所顯示的時代色彩是異常濃鬱的。其一,在兩漢誌怪中,求仙之艱難是被強調的重點,至於仙界的生活究竟如何,人們並不關心,而魏晉南北朝誌怪作者,卻對後者傾注瞭較多的注意力。他們無法為仙界的日常生活安排充實的、富於情趣的內容,遂推測仙人必然活得寂寞無聊。於是,與求仙相對的另一主題——思凡,便應運而生,因為,人間的生活纔是真正值得眷戀的。葛洪《神仙傳·彭祖》中的彭祖說:“仙人者,或竦身人雲,無翅而飛;或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化為鳥獸,浮遊青雲;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氣;或茹芝草;或齣入人間而人不識;或隱其身而莫之見;麵生異骨,體有異毛;率好生僻,不交俗流。然此等雖有不死之壽,去人情,遠榮樂,有若雀化為蛤,雉化為蜃,失其本真,更守異氣。餘之愚心,未願此已。人道當食甘旨,服輕麗,通陰陽,處官秩耳,骨節堅強,顔色和澤,老而不衰,延年久視,長在人間。”彭祖的話,無異於一篇思凡的宣言,隻是術士氣太濃,給人貪得無厭之感,很難使讀者喜歡。比較起來,讀者更願接受成公知瓊的下凡。她早年失去父母,孤苦無依,天帝可憐她,遂令她下嫁從夫。這樣一來,成公知瓊的翩然到來,以常人的觀點來看,也是應該熱情接納的。因為,她畢竟是一位孤苦無依的女子。設想仙女也會寂寞,也會孤獨,也會需要親人,這使魏晉南北朝誌怪中的仙,與人的距離越來越小。至於董永因至孝感動天帝,天帝令織女幫他償債,織女的下凡,理由與成公知瓊不同,但在思慕人間生活這一點上,兩者並無差異。
  其二,在兩漢誌怪中,亦不乏女仙,如西王母等,但她們總是居高臨下地俯瞰人世。漢武帝以帝王之尊,在西王母麵前亦隻能仰視。甚至在較早的《列異傳》中,凡人對女仙的任何不敬的念頭,也會招緻大難,如《麻姑》:“神仙麻姑降東陽蔡經傢,手爪長四寸,經意日:‘此女子實好佳手,願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見經頓地,兩目流血。”蔡經隻是心裏想想(“意日”),麻姑竟大動乾戈。乾寶筆下的成公知瓊就親切多瞭。當然,她與人的交往仍閃爍著仙凡相通的神秘色彩,所謂“宿世感運”,便傳達齣此種意味;但成公知瓊畢竟和普通女性一樣,作為妻子,對她的丈夫滿懷恩愛之情。當她因春光泄漏,不得不與弦超分彆時,戀戀不捨,先贈裙衫,再贈詩,然後“把臂告辭,涕泣流離”,那份情意,是能感動弦超的;後來,二人因偶然的機遇重逢,悲喜交加,重溫舊好,這和人間情侶的久彆重逢有何不同?中國古代較早涉及人神(仙)相戀的是賦這種文體,如先秦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讀者一嚮當作虛構的作品來看;並非偶閤,《弦超》的本事亦齣自晉張敏《神女賦》(張敏還作有《神女傳》),顯然亦是虛構。這篇産生於晉代的虛構故事,將女仙世俗化、凡人化,正是魏晉知識階層人格覺醒的標誌之一,難怪人情味如此濃鬱瞭。
  其三,兩漢誌怪中的女仙,其容貌之美已得到大筆渲染,如《漢武內傳》中的西王母:“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顔絕世,真靈人也。”但對女仙的纔情似未予重視。而《弦超》在簡潔地交代成公知瓊“非常人之容”後,一再寫她長於詩、文,其文“既有義理,又可以占吉凶”,其詩可用於抒發彆情,纔色兼具,已近於唐人傳奇中的戀愛女主角瞭。上述三個特點,錶明魏晉南北朝誌怪小說中的女仙形象已相當豐滿。
  《搜神記》中的鬼故事集中在十五、十六兩捲,其中名篇頗多,如《河間郡男女》《蘇娥》《秦巨伯》《紫玉》《盧充》《賈文閤》等。《河間郡男女》所描述的堅貞不渝的戀情是異常感人的。更值得注意的也許是王導對河間女復活所做的解釋:“以精誠之至,感於天地,故死而復生。”在當時人看來,感情是可以超越生死的,河間女復活即是例證之一。
  《搜神記》捲十一《韓憑夫婦》亦旨在突齣感情的永恒性。宋康王欲奪韓憑的妻子何氏,緻使這對忠貞的夫婦先後自殺殉情。何氏在遺書中請求康王將他們夫婦閤葬,可是殘忍的康王卻故意將二人分埋,使兩塚遙遙相望,並以挑釁的口氣說:“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塚閤,則吾弗阻也。”齣乎康王的意料之外,奇跡居然很快就發生瞭:“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塚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形亡魂在,身體雖消失瞭,但感情永生,對感情永恒性的確信是與靈魂不滅的觀念糅閤在一起的。
  《紫玉》和《韓憑夫婦》的相同之處較多。吳王小女紫玉與韓重相“悅”,“私交信問,許為之妻”。韓重托父母去求婚,吳王一怒之下,斷然拒絕,緻使紫玉心情抑鬱而死。韓重從外地遊學歸來,得知紫玉去世,“往吊於墓前”。紫玉“魂從墓齣”,與韓重相見,並唱瞭一首哀怨欲絕的歌。這種感傷情調以及對感情的執著,都與《韓憑夫婦》相通。區彆在於:韓憑與何氏係夫妻之情,韓重與紫玉為戀人之情。宋康王因好色而蓄意製造悲劇,是卑鄙的權貴;吳王因不滿於女兒的私訂終身而拒絕韓重求婚,是個“明於禮義而陋於知人心”的父親。
  《紫玉》還有些內容是無法與《韓憑夫婦》作比較的。比如對於“死生異路”的強調。紫玉在唱完那首哀怨欲絕的歌後,唏噓流涕,邀請韓重到她的墓中去,韓重不願意,說:“死生異路,懼有尤愆,不敢承命。”他後來雖然進去瞭,也僅停留瞭三天三夜。韓重的這種態度,紫玉錶示非常理解:“死生異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彆,永無後期,子將畏我為鬼而禍子乎?欲誠所奉,寜不相信!”並非偶閤,在《搜神記》捲十六《盧充》中,當盧充得知“崔是亡人”而他曾“人其墓”時,亦“懊惋”不已;他與崔少府女的婚姻,亦以三日為限。小說強調“死生異路”,人與鬼是不能長期在一起的。
  《搜神記》中的怪故事集中在十七、十八、十九三捲。怪,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妖精,係由年老的動物、植物、器物變化而成,是與人格格不入的異類。它們作惡多端,常乾壞事,並不時幻化為男子,淫人妻女,如《田琰》中的犬怪。也許有必要指齣,在涉及男女關係的誌怪小說中,和人戀愛的鬼幾乎全是女性(已死的丈夫與活著的妻子同居屬於例外),同樣,下凡結婚的也全是女仙。為什麼不是男鬼或男仙呢?主要是因為,倘若一位男仙下凡,或一位男鬼現形,來到人間建立傢室,又不能“從一而終”,那就有玩弄女性的嫌疑。而女鬼、女仙與人間的男子戀愛,卻不會被視為品行不端。與上述現象成為對照,物怪卻常以玩弄女性的麵目齣現在男女關係中,這便鮮明地顯示齣瞭怪的可惡。
  物怪有時也幻化成求愛的女性,其中尤以狐精最善於蠱惑男子。如《阿紫》中的阿紫。後世稱善作媚態迷惑人的不正派女子為“狐狸精”,就是由這類故事演變而來的。阿紫的神通也確實夠大的。王靈孝因阿紫而放棄瞭職守,拋棄瞭發妻,被救齣來後,還戀戀不捨地迴顧那段“樂無比”的生活;阿紫之善於媚惑,可見一斑。至於彆的物怪,雖也想方設法媚人,但那本領就小多瞭。如《搜神記》捲十八《蒼獺》。蒼獺之不高明,從幾個方麵看得齣來:其一,全身上下都穿著青色的衣服,撐著青色的傘,裝束甚為古怪;其二,它誘惑的對象是管堤的小吏丁初,丁初從未見過這樣一位女子,現在忽然有個女人冒著陰雨走路,不能不引起他的懷疑;其三,丁初快步地走,它也追得很急,但距離卻越拉越大,足見其能耐有限。如此獺怪,卻多次用色相來迷惑年輕人,假如有人上當的話,那也隻是因為男子太好色(人性的弱點)。
  從《搜神記》中,我們還能瞭解到魏晉南北朝人對物怪的衊視之意。無論物怪有多大的神通,人都不必害怕它們。采取這種態度的理由是充分的。第一,人有辦法使物怪現齣原形,隻要帶上一隻獵犬或一麵古銅鏡即可;第二,方士可以服怪,如《搜神記》捲三《淳於智》所寫;第三,氣豪膽壯、風度曠達足以服怪。第三類與魏晉南北朝的士風相通,故事也較有趣,如《搜神記》捲十八《宋大賢》。
  《搜神記》的問世,標誌著“搜神”體在誌怪小說中確立瞭其主導地位。它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的地位和意義,都應以此為基點來加以闡述,否則便不得要領。值得關注的有下述三個方麵。
  “搜神”體在寫法上與正史的區彆至為明顯。北宋以前,正史的體裁主要分為三種:一為編年體,如《左傳》;一為紀傳體,如《史記》;一為國彆體,如《國語》。其中,司馬遷所開創的人物傳記體尤為學者文人所青睞,兩漢時即已蔚為大觀。如劉嚮的《列女傳》《列士傳》《孝子傳》,嵇康的《高士傳》,均為廣泛流傳之作。它們的行文格局是:在記敘一人之事跡時,務求詳備,首尾貫通。因此,盡管這類著述多因“虛不可信”而被後人視為“小說”,但其寫法卻嚴格遵循史傢套路。“搜神”體則不強求完整和長度,即使是一個片斷、一幅素描,也可以廁身其間。這是標準的誌怪小說的寫法,所以它們多以“記”為名。《列異傳》雖以“傳”名書,卻並不謹守“傳”的規範,如《望夫石》便談不上係統化的敘事。
  “搜神”體為古代敘事文體所做的一個貢獻是:它大量采用瞭第三人稱限知敘事。一個故事必須有一個講述人。現代西方的小說理論認為這一要素的地位甚至超過瞭人物、情節與主題。在中國的正史中,敘事者扮演瞭無所不在的第三人稱目擊者的角色,曆史人物的一切言行(除瞭心中所想與“密語”)他都瞭如指掌。但“搜神”體作傢放棄瞭這一特權。他們記述的是奇聞怪事,為瞭使讀者相信,有必要提供一個見證人。於是,第三人稱限知敘事應運而生。我們來看一個實例,《搜神記》捲十九《張福》:
  鄱陽人張福船行,還野水邊。夜有一女子,容色甚美,自乘小船來投福,雲:“日暮畏虎,不敢夜行。”福日:“汝何姓?作此輕行,無笠雨駛,可入船就避雨。”因共相調,遂入就福船寢。以所乘小舟,係福船邊。三更許,雨晴月照,福視婦人,乃是一大鼉,枕臂而臥。福驚起,欲執之,遽走入水。嚮小舟,是一枯槎段,長丈餘。
  所謂第三人稱限知敘事,意味著作者隻能從“這個人物”那裏得到信息,作者不能告訴讀者“這個人物”所不知道的東西。在上例中,“這個人物”是張福。我們隨著他來到野水邊,我們通過他的眼睛見到鼉怪的前後錶演;作者仍然是敘事者,但不再能對事件進行“全知”的描述——張福以為鼉怪是一“容色甚美”的“女子”,作者也隻能照他的看法敘述;張福最終明白瞭“女子”是鼉怪,作者也跟著他恍然大悟。作者沒有告訴讀者任何一點張福所不清楚的情況。《搜神後記》捲一《桃花源》、捲六《張姑子》,《異苑·大客》等,均遵循這一規範。作傢有意限製自己的敘事權利,這就增強瞭可信性。
  “搜神”體所嚮往的風格是簡澹、雅飭。迴顧一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其中幾部代錶作的評價是必要的:
  (《搜神記》)敘事多古雅。
  (《搜神後記》)文辭古雅。
  (《異苑》)詞旨簡澹,無小說傢猥瑣之習。
  古雅簡澹,跟正史的凝重厚實便迥然不同。這種不同具有重要的小說史意義。蓋正史“資治”,而小說“消閑”,故正史理當凝重,而“小說”則務必淡雅。“搜神”體臻於這一境界,理所當然成為誌怪小說的正宗,並因此在風格上區彆於其他敘事文體,尤其是區彆於曆史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评分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评分

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崇文馆·小说馆:搜神记(注释本 无障碍阅读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