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觀察傢精選·現代社會的形成:1500年以來的社會變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1. 什麼是“現代”?怎樣的社會纔算是“現代社會”?對於“現代社會”特徵的解讀也意味著要從曆史中為“現代”追根溯源。《現代社會的形成》正是要在曆史追問中尋找“現代性”的內涵和意義,探尋現代人境況的曆史根源,為我們思考當今社會的發展提供一麵鏡子。
2. 如果你有誌於研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馬剋思的《資本論》等社會科學經典作品,或者是想得到一些社會科學的思維方式,不妨先看看這本書。《現代社會的形成》用通俗的語言,講述瞭歐洲近現代社會的曆史大勢,同時介紹瞭伏爾泰、馬剋思、韋伯、尼采等重要思想傢對社會的解讀。
3. 《現代社會的形成》略去瞭曆史事件的枝節,直擊社會變革背後的曆史邏輯和思想內涵,綜閤曆史、社會學、文學和政治學等領域的思想成果,給你一個500年社會進程的大視野。
4. “新思?觀察傢精選”匯集具有當代迴聲的曆史話題,旨在幫助我們收整見識的碎片,讀懂現代世界的由來,反思現代人的生活境況。書的篇幅都在200至300頁之間,外形精巧;這些*作者所講述的既是各自*擅長的話題,也是同一個大時代的不同投影。希望你通過瞭解永不止步的時代變遷,增長對未來的遠見。“觀察傢精選”之2。
《現代社會的形成》是一本關於西方社會形成曆程的簡要曆史,精練講述瞭五百年來社會變遷的內在邏輯。
“現代社會”是人類社會曆經5個世紀演變的結果。對於歐洲來說,這500年來我們見證瞭太多偉大的發現與奮興,它們匯成瞭諸如啓濛運動、工業革命等進步的大潮。但同時,人們也遭遇瞭太多迷茫與失控:暴力革命、經濟危機、世界大戰……瘋狂與陣痛之後,人類社會也會迎來深刻的反思與變革,並且學會擁抱新的規則與力量,永不停步。
《現代社會的形成》也專注於給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觀念一個曆史的眼界。比如科學思維、理性精神、平等觀念、功利心、多樣性,以及現代人的孤獨,等等——它們如何産生?曾受到哪些事件和人物的推動?作者綜閤瞭社會科學中的大師觀察,講述帶來巨變的重要人物與事件,探尋現代社會觀念的曆史根源。
瑪麗?伊萬絲Mary Evans
社會學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榮譽教授,任職於性彆研究係。伊萬絲專注於探索性彆和階層結構在現代社會曆程中的角色,並且擅長分析文學作品的社會效應。她的曆史寫作緻力於為被“隱匿於曆史”的女性發聲,在曆史大事中有意納入豐富的女性視角,令人耳目一新。伊萬絲的作品包括《簡?奧斯汀與國傢》《愛情:一個不浪漫的討論》《性彆與社會理論》等。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社會史作品。從宗教改革,曆經啓濛運動,直到當今社會,瑪麗?伊萬絲探索瞭現代性多樣的起源與演變進程,精到把握瞭復雜的觀點和多樣的曆史材料。書中談到諸如尼采、馬剋思?韋伯和西奧多?阿多諾關於歐洲現代性的悲觀思潮,但是伊萬絲認為,看待現代化的後果時我們應該平衡利弊。
——布賴恩?特納(Bryan Turner),耶魯大學、紐約城市大學社會學教授
緻謝
序言
第一章 現代的形成
第二章 理性、革命及迴應
第三章 技術革命
第四章 備受質疑的現代性
第五章 曆史變革
注釋及參考文獻
【第三章 技術革命(節選)】
蘇格蘭哲學傢大衛?休謨在《人性論》中提齣:“理性乃是,而且隻應當是情感的僕人。”18、19世紀將無數次見證個體的人利用理性滿足強烈的好奇心,貫徹對社會和政治秩序進行必要變革的堅定信念。理性的成功運用,尤其是在解決物質世界的問題方麵的成功運用,使19 世紀成為一個經曆空前技術變革的世紀。在這個世紀,普通民眾的生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其速度之快、程度之徹底可謂史無前例。如果將1500 年的歐洲同1800 年的歐洲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對多數歐洲民眾而言,日常生活的變化甚微,並且特徵鮮明。生活受到地域限製,生存本身有賴於收成的好壞,作息受到自然光和季節的影響。但到1900 年,眾多歐洲民眾居住在城鎮,作息依時鍾和工作日程而定。人們——尤其是歐洲北部的人們——能夠乘坐火車,進行相對輕鬆的旅行,而且可能已經見識過將自己國傢同其他(遙遠的)國傢連接起來的這一偉大發明。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在俄國如火如荼地進行,塑造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思想和學說也已經確立和發錶。到1900年,歐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已經開始認識“社會主義”這一術語,諸多民眾所依賴的權威不再是某個固定的地方教會或地主,而是某個諸如工會、政黨或是利益集團之類的機構。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19世紀。這一轉變是如何形成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上一章資本主義興起問題的繼續。但需要著重強調的是,資本主義不能等同於工業社會,而且16、17世紀的資本主義並沒有帶來18世紀末和19世紀的技術革新。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的因素繁多,但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貫穿歐洲中世紀始末的政治分裂。歐洲各國的權力並沒有集中在君主手中(簡單迴顧12世紀以降歐洲大部分君主製國傢的曆史,便可得齣君主政體不穩定的結論),這又為王室之外其他人的權力——和財富——的增長提供瞭社會空間。在這個社會空間裏,精力充沛的個人能夠追逐自己的經濟利益,同時可能還要保持高度警惕,提防君主對個人財富心生妒意。新教的宗教改革,和其後教宗在賺錢和花錢相關事務的權威的下降,都大大推動瞭這種逐利行為,但在諸多研究該課題的近代學者[如亨利?卡門(Henry Kamen)]看來,對待賺錢的新態度的關鍵不在於新教的教義,特彆是加爾文宗的教義,而在於眾多加爾文教徒的難民身份1。由於宗教迫害和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國傢稅賦嚴苛,這些難民被迫離開自己的祖國,在流放和邊緣化的痛苦經曆中形成瞭創造資本的信念。
17、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見證瞭技術革命興起的歐洲資本主義在形式上還混亂無序,有彆於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晚期盛行的資本主義後期形式,即管理化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最初形式可以用混亂無序來描述,是因為個體的企業傢的行為不受或是很少受到勞工組織或國傢的乾預。小作坊,亦即傢庭作坊在歐洲各國盛行,人們更換工作地點,也就意味著更換住所和工作性質,而這種自由流動性到19世紀後期已經難得一見。不直接從事工業或製造業生産的利益個人潛心研究産品,他們的産品往往也是在傢庭空間內生産的。伯明翰月光社(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成員的工作就具有這種自由狀態的特性,確切而言是典範性。珍妮?阿格羅(Jenny Uglow)就這些月光社成員寫過一部作品,生動、細膩地刻畫瞭他們旺盛的精力和對科學技術的執迷。2月光社的成員中有10位後來成為皇傢學會的會員,包括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祖父,進化論的先驅]、約瑟夫?普裏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喬舒亞?威基伍德(Josiah Wedgwood)。珍妮?阿格羅指齣,這些成員大部分是地方的非國教信徒,他們在倫敦以外的地區長大,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她引用瞭約瑟夫?普裏斯特利的評價:“我們因對科學的共同愛好而聚集在一起,我們認為這種共同愛好足以將各色各樣的人聯閤起來。”
在此, 這個18世紀的社團實踐的正是啓濛思想,盡管該社團對18世紀後期英國的製造業和科學都産生瞭巨大影響。月光社的成員濟濟一堂,既不是為瞭賺錢,也不是為瞭開發能夠賺錢的産品,但他們聚會的眾多成果都以動力、産品和交通的形式為革命性變化做齣瞭貢獻,而這些變化又成為創造巨大財富的基礎。類似的社團在伯明翰以外的地方也齣現瞭。在英國和歐洲其他地方,群賢畢集,探討科學的各種可能性。同樣,他們最初感興趣的並非科學創造利潤的潛能。正如E?J?霍布斯鮑姆(E. J. Hobsbawm)所指齣的,1750年以前的偉大科學傢主要來自法國、德國、英國、瑞士和意大利,但自那以後,“科學的世界拓展瞭,吸納瞭此前貢獻甚微的國傢和民族”。18世紀探索和研究地球的興趣激發瞭人們對自然曆史和自然世界形成的興趣。《宇宙》一書的作者、德國科學傢亞曆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是這種執著探尋世界地理及其社會和物理現實的典型代錶。
【第一章 現代的形成(節選)】
對人類曆史研究者而言,我們開篇所接觸的這個歐洲在某些重要方麵均可被視為“現代的”。但在大眾眼裏,1500年的歐洲同21世紀的歐洲有著雲泥之彆。如果我們迴到16世紀的話,會看到城鎮和城市零星分布(這些城市空間在一些歐洲老城中依然清晰可辨),但那裏的人們同21世紀的現代人韆差萬彆。壽命超過50歲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人接受天主教的創世學說;麵對死和生,人們隻能聽天由命;大量人口目不識丁、食不果腹。人們終日為食宿操勞;大多數人因為年邁或迫於疾病,不得不依靠傢人或教會的施捨度日。盡管好萊塢不遺餘力地將中世紀呈現為一個豐富多彩、舒適安逸的時代,但整體而言,事實並非如此。雖然15世紀的建築精緻華美,手工製品精美絕倫,但這一時期人們的生活普遍充滿危險和變數。
人們就該時期是否屬於“ 現代”還存在分歧。部分史學傢認為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歐洲纔進入現代;有史學傢提齣“現代”歐洲始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還有一部分史學傢主張歐洲是在20世紀初纔真正進入“ 現代” 的。15世紀末發生瞭一些重大事件,被看作是“現代”曆史的開端:例如,1492年剋裏斯托弗?哥倫布首次起航探索新世界,1501年米開朗琪羅完成作品《大衛》,1485年英格蘭玫瑰戰爭結束。這些事件被視為現代曆史開端的標誌,預示瞭社會世界新的發展。有關現代的另一觀點則認為早在14 世紀,而非16 世紀,歐洲就已經呈現瞭標誌著社會在思維和認知方式上嚮現代轉變的某些重要特徵。到1500 年,剋裏斯托弗?哥倫布渡海抵達西印度群島,“發現新大陸”,拓展瞭歐洲同世界其他地方的物理聯係。與此同時,第一部旅行隨筆問世(作者阿布?阿蔔杜拉?穆罕默德?伊本?白圖泰)1304 年齣生於丹吉爾,作品名為《遊記》(Travels),14世紀50年代問世]。該書錶明早在16、17世紀的“探索時代”之前,文化之間的往來就已經擺脫瞭距離的限製。事實上,伊本?白圖泰的世界廣袤無垠,涵蓋瞭孟加拉至北非大片地區,連接非洲東部部分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南麓,貿易和伊斯蘭教將這個世界緊密聯係在一起。人們通常稱馬可?波羅(Marco Polo)為歐洲第一位偉大的旅行傢,但伊本?白圖泰是一位比波羅更堅毅的旅行傢,盡管他是在波羅死後纔踏上旅程的。對無數隻是到訪過鄰村的人而言,即便他們知道,伊本?白圖泰周遊世界的事跡也隻是遙遠世界裏的傳奇而已。14世紀偉大的旅行傢們將自己的旅行經曆記錄成書,但這一時期歐洲大部分人口都沒有受過教育,這些敘事成為口口相傳的故事。然而,在這一時期,對歐洲大部分人而言,已知世界仍存在地域界綫,但世界正在越變越小。
14世紀旅行傢的例子在某種程度上支持瞭“現代”始於14世紀的觀點。曆史時期的劃分一直以來是一個復雜、棘手的問題,但如果我們把對個人經驗重要性的認識看作是現代的一大特徵的話,那麼14世紀的歐洲就有大量事例可以證明“現代的”我們脫胎於這一時期。但這種判斷將文化淩駕於醫療、科學和技術之上:齣現以清晰可辨的“普通”人為題材的作品(喬叟和但丁,二者均是14世紀詩人),主張宗教和政治民主(羅拉德派,約翰?威剋利夫的擁護者),完善或設立諸多著名的大學(位於科英布拉、巴黎、牛津、劍橋和博洛尼亞),形成有關人類境況的人文主義樂觀心理。但是我們同時還必須承認這個社會仍然沒有擺脫大自然的束縛。事實上,1348—1349年的黑死病奪走歐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成韆上萬人的命運取決於每年收成的好壞。14世紀的“現代”人可能遊走天下,揮毫暢書,抒發超越時空的情感,但他們仍然沒有擺脫自然界的威脅。在其他方麵,尤其是基督教界的統一這一方麵,他們的世界不屬於我們理解範疇內的“現代”。因此,雖然14世紀同我們的現代世界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本書還是將從16世紀初談起。
這些開篇觀點都聚焦於英國社會的曆史,英國社會同歐洲其他社會的變遷,以及這些社會同世界其他社會的關係。但如上文所示,本書無意將英國或是歐洲視為一個封閉的地理或文化堡壘,對其他文化一無所知或是知之甚少。人類的好奇天性和貪婪本性必然促使不同文化和社會之間相互融閤,其方式或暴力或溫和。16世紀以前的歐洲曆史錶明暴力關係占主導:諸多史書中提到諾曼“徵服”、維京“入侵”和玫瑰“戰爭”。但到15世紀末,現代歐洲的眾多民族國傢從這些徵戰中脫穎而齣,例如法國、葡萄牙、匈牙利、波蘭、西班牙(阿拉貢的費迪南同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聯姻之後)以及英格蘭,形成瞭同現代大緻相當的邊界。其他歐洲社會則以獨立城邦(意大利)或公國(意大利和德意誌)的形式存在,但通過共同語言實現統一。而對天主教的忠貞又勝過任何共同語言,將整個歐洲統一在神權統治之下——這種局麵直到宗教改革纔被打破。對天主教的信仰通過兩條基本信念不斷得到強化:篤信彌撒,以及篤信教宗是最高宗教領袖。如果教宗在宗教事務上的至高權力受到影響(因1378 年—1449年教會大分裂,兩名教宗對峙和三名教宗鼎立所緻),對彌撒的信念就成為凝聚歐洲的核心力量。該信念在16世紀又將變成導緻歐洲分裂的一個因素。
?
評分瞭解歐洲曆史文化、很好的參考書籍,對於曆史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
評分好書 不錯不錯 哈哈
評分挺好,速度挺快!
評分寶貝很好,物流很給力,不錯
評分《現代社會的形成》是一本關於西方社會形成曆程的簡要曆史,精練講述瞭五百年來社會變遷的內在邏輯。
評分《現代社會的形成》是一本關於西方社會形成曆程的簡要曆史,精練講述瞭五百年來社會變遷的內在邏輯。
評分還不錯 沒有任何損壞 在京東買瞭很多書瞭 物流非常快
評分巴爾乾呀,火藥桶。
觀察傢精選·現代社會的形成:1500年以來的社會變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