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導人文社科項目申報”為主題的具有極強針對性的參考書籍。作者通過收集、整理有關申報項目的經驗教訓,凝練齣瞭300個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問題,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將人文社科項目申報的具體流程進行梳理,輔以可模仿操作的示例,行文簡潔精煉、科學嚴謹、富有邏輯性。
黃忠廉,1965年生於湖北,博士、二級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博士生導師。翻譯理論傢,變譯理論創始人。科學翻譯學、應用翻譯學創建者。專攻翻譯學、漢譯語言和漢外對比。主持國傢社科項目4項,部級6項,齣版學術著譯作26部,主編叢書4套,發錶學術論文270餘篇。現任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陝西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傢,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評議組成員。獲第六屆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奬。
申報總論
1 國傢社科項目信息知多少?各級立項有何側重?
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由隸屬於中央宣傳部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辦公室負責管理與審批,始於1991年,其常設辦事機構簡稱“全國社科規劃辦”或“全國規劃辦”,甚至是“規劃辦”,各省市自治區均設相應的“規劃辦”。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的相關信息可概括為:六類,一報,一庫,一刊(見錶1)。
錶1 國傢社科項目相關信息概況
類彆
具體名稱
簡況
六類
即六大類項目:年度項目、後期資助項目、重大項目、特彆委托項目、西部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詳見錶7。
一報
《成果要報》
是服務於黨政科學決策的內參,具有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國傢項目承擔者和非承擔者均可投稿。
一庫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入選者要求成果須全部完成,尚未齣版。結項為良好以上的國傢項目成果或未受國傢社科資助的成果均可申報。
一刊
“國傢社科基金”專刊
由全國規劃辦與《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雜誌聯閤推齣。國傢項目承擔者及社科學人均可投稿,旨在交流社科研究與管理經驗、展示項目成果、宣傳優秀學人等。
基金項目重在為國傢服務。國傢級項目多支持基礎研究,部級項目基礎與應用大緻平分鞦色。省、市、區社科項目多支持應用性研究,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所以社科類項目是主體,而人文科學項目較少,有的地方曾經闕如。
2 項目申報有哪三級作用?
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國傢級哲學與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在省市區、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個人三個層麵具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是省、市自治區社科研究綜閤實力的體現,以展示其學科建設、人纔隊伍、科研成果等在全國的地位,可提升其在全國的學術位次,增強哲學社會科學的競爭力,更好地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服務。
第二,提升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社科研究綜閤實力。高校或科研院所承擔國傢社科項目的數量和完成的質量,是考量其綜閤實力的重要指標。著名的理工類大學進入全國高校百強,主要指標是人纔培養和科學研究,後者據自然科學和社科兩項評定,重視國傢社科的高校明顯排名靠前。另外,學校申請碩士點、博士點、申報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基地等也需國傢社科項目的支撐。
第三,是體現科研人員學術能力的重要標誌,於學者個人學術成長十分重要。獲批項目,既是較高的學術榮譽,又能體現學術素養與能力,産生相應的學術影響,奠定一定的學術地位。憑藉項目,學者可以脫穎而齣,成為學術骨乾,在評職、晉級、申請各種榮譽、奬項等方麵都會增添競爭力。青年學者應學會單獨申報,爭當課題負責人,以此訓練勇剋學術難題的膽識。
寫作人語
翻閱本書,有人會贊:“它宛如及時雨,澄清瞭許多認識,傳播瞭不少經驗,可為申報減輕壓力。”
有人會嘆:“項目申報,竟有如此說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纔知失之有理,罪過在己,怨不得人。”
有人會喜:“項目申報有方,有規律可循瞭!申報減少瞭失誤,精益求精有瞭指南,獲勝機率會增大。”
有人會憂:“申請書相對規範瞭,報項不再拼顔值,更拼內容瞭。將會寫壞學人,纍壞評委!”
本書以問答形式談申報問題。所謂“人文社科基金”,主要以國內頂級人文社科基金為例。所謂300問,實為300條目,一般是一條一問,時有一條二三問。多數條目簡問簡答,三四百字,一般不過500字,以講明為準,力避冗餘。
報項成功並非徒憑技巧,而憑功力:思精語簡形式美。至2015年,本人12次申報部級以上項目,10次獲批。常被評,常評人;組織過申報,常指導申報;每年琢磨申報政策,有過百場申報交流;因此,全書薈萃瞭自己的教訓和他人的經驗,匯聚瞭東南西北老中青學人的申報心聲,本人更是盡瞭書記員的角色。書中問題來自實踐,又落腳於策略,突齣“實”字,實問實答。
每年申報前各單位大都請專人講座,可是時間短,內容多,所講方法隻能是大思路、大原則、大框架,難以見到具體而可操作的講解。本書既重宏觀介紹,更重實際操作。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琢磨報項,會逐漸覺齣一種樂趣!且讀且用,拿擬報的申請書,按問答與示例試著改一改,在實踐中超越,成個人之法;看問答,知原理,仿示例,明技巧,希望無數次模仿,總是被超越。
所論內容每年或有些許變化,須以當年的申報指南和申報通知為準,特請留意!
本書可讓新手入門,老手升級;為“虎”添翼,關鍵是您要內煉成“虎”!!
黃 忠 廉
2017年3月1日
廣州白雲山下三語齋
這本書的敘事邏輯構建得極其精妙,它似乎深諳申請者在不同階段的心理波動與信息需求。我注意到,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申報要求,而是選擇瞭一個非常溫和的切入點,像是先帶你走一遍“項目立意的自我梳理”這條蜿蜒的小路。那種引導你深入思考“我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哪裏”的過程,非常具有啓發性。特彆是當它開始講解如何從宏大的國傢戰略背景中精準錨定自己的研究領域時,行文的節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顯得倉促,也不至於拖遝。很多地方的過渡簡直是如行雲流水般自然,讓你在不經意間就完成瞭從“想法萌芽”到“初步框架構建”的飛躍。相較於其他書籍那種堆砌術語、讓你不知所措的風格,這本書更像是陪伴你進行一場思維的漫步,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卻又讓你感覺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動探索的結果,這種高明的引導方式,著實令人佩服。
评分這本書在對評審專傢的“行為模式”進行預測和解讀方麵,展現齣瞭一種近乎社會學調查的細緻入微。我發現它不僅告訴你“應該寫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評審專傢想看什麼,以及他們是如何篩選信息的”。例如,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摘要”部分在不同學科評審組中的閱讀側重點差異,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很多申請者都習慣於使用一套通用的語言,卻忽略瞭評審團的專業背景是多元化的。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解析那些隱藏在評審標準背後的價值判斷,比如對“創新性”的界定,在人文社科領域往往比理工科更加依賴於論述的深度和視角的新穎性,而非技術的突破。這種“換位思考”的視角,極大地提升瞭申請材料的針對性和說服力,它讓你明白,寫申報書不僅僅是完成一個任務,更是一場精準的、有策略的溝通博弈。
评分我個人對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詳盡程度感到非常震撼。通常情況下,項目申報的指南都會給齣幾個範例,但往往那種範例都是“完美無瑕”的模闆,缺乏真實世界的“泥土氣息”。這本書不一樣,它似乎挖掘瞭一些在不同評審輪次中遭遇挫摺的真實項目,用一種近乎“復盤”的口吻,剖析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誤是如何最終導緻全盤皆輸的。比如,它深入討論瞭研究目標中“可衡量性”的陷阱,以及如何避免措辭上的歧義,這些都是平時在官方文件中難以找到的“潛規則”。每一次的“失敗案例分析”都伴隨著一係列“改進建議”,並且這些建議往往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直接指嚮文本的修改和邏輯的重塑。這種毫不避諱地展示“不完美”的做法,反而建立起瞭一種強烈的信任感,讓我覺得作者是真正站在實戰者的角度來編寫這本書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布道者。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米白色調,搭配著醒目而又不失穩重的深藍色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初拿到手的時候,我本來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畢竟市麵上關於項目申報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不過是把官方文件重新組織一遍,缺乏實操的溫度。然而,這本書的排版卻顯得格外清晰,無論是章節的劃分還是小標題的設置,都透露齣一種精心雕琢的痕跡。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挺舒服,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細節處理上非常到位,比如很多關鍵步驟後麵都有一個“過來人”的小貼士,這種感覺就像是身邊隨時揣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耳邊低語,而不是冷冰冰的教科書。整體來看,光是翻閱和把玩的過程,就已經算是一種享受瞭,至少在視覺和觸覺上,它已經遠遠超齣瞭同類産品的平均水平,給人一種“這是一本值得珍藏和反復翻閱的工具書”的初步印象。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是很多專注於內容深度而忽略形式包裝的著作所欠缺的,不得不說,齣版社在這方麵下瞭不少功夫。
评分從整體的知識體係構建來看,這本書的格局超越瞭單純的“申報技巧”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係統性推進一個中長期研究項目的“項目管理入門讀本”。它將申報過程視作研究生命周期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書中對預算編製部分的討論尤其值得稱贊,它沒有簡單地羅列開支項,而是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每一筆預算都與研究的預期産齣緊密掛鈎,從而證明資源的有效配置。更深層次上,它還涉及瞭知識産權的初步規劃以及跨學科閤作的倫理考量,這些都是初次申報者容易忽略的後續環節。這種前瞻性的視野,讓這本書的價值得以延伸,即使項目申報成功後,它依然可以作為指導後續研究執行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參考,顯示齣作者對於人文社科研究全鏈條的深刻理解和責任感,而非僅僅停留在“拿下項目”的淺層目標上。
评分非常好的书,申报课题前一定会好好研究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关键送货非常快!越来越喜欢京东购物了
评分好东西
评分京东自营多快好省,忠实粉丝
评分很好!很实惠!很给力!家人很喜欢!
评分这本书的评价不错,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指导意义大
评分在技术方面,青铜冶铸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最高阶段。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青铜冶铸已经从西周时期比较单一的陶范铸造发展到综合地使用多种金属工艺,创造新的器形、纹饰,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战国中期以后,冶铁技术很发达,出现了三项重大突破:一是生铁冶铸技术的出现。在战国时期,用生铁铸成的农具和手工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但是早期的生铁都是白口铁,碳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性脆易折。二是炼钢技术的出现。三是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将成型铸铁器件在高温下进行弱化处理,可得到强度、任性大为改善的@韧性铸铁和白心韧性铸铁,铁器件得以在战国时期广泛应用。春秋末期大型渠系工程开始兴建,战国时期更加盛行。这是统治阶级实施重农政策的一项重大措施。著名的渠系工程.这一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内部分工细密和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化是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技术规范汇集,它对车辆的制作工艺和规范、弓箭的材料要求和技术要求、乐器的制作和乐音知识等你都有了完整的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独特的医学理论初步建立。医学方面出现专门的医学著作。之前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应经佚失。保留的最早的医学
评分还好的一本指导书,学学经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