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鄭嘉勵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四川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010438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840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300
字數:2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考古專傢鄭嘉勵曾因一句“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也就等於上墳”而引爆微信朋友圈,也因此被人親切地稱為“考古界網紅”。本書展現瞭他多年的求索與漫遊之旅,還原第一綫的墓葬發掘場景,力圖讓讀者全麵地領略考古工作的魅力和趣味。

著名藝術史學者繆哲先生作序並推薦。

全方位地深入展現考古工作者的研究:用雙腳丈量世界,與曆史對話;讓被歲月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秘密重見天日;將古人逝去的生命再次化為生動的故事;使世人走近曆史,體驗過往,從而認識自己。

既具有遊記散文的感性氣息,也具有田野調查筆記的理性氣質。

“瞭解一個地方的曆史,隻能依靠曆史文獻和文物遺跡。我是個考古工作者,依然認為認識曆史的捷徑是讀書,文物遺跡固然重要,終究隻是片段,欲拼湊起完整的曆史圖景,不能不讀書。考古工作*大的好處,在於跑的地方多,而且可以紮根下來,深入當地的生活。到什麼地方讀什麼書,是我的一貫做法。”


  

內容簡介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尋墓記》,主要記述瞭對古墓葬的研究發現,還原瞭第一綫的墓葬發掘場景,可使讀者切實感受到考古工作艱辛之中的樂趣。第二部分《行路記》,以考古工作為綫索,展現瞭多地的特色風物和世事變遷,既有遊記散文的感性氣息,也具有田野調查筆記的理性氣質。第三部分《品物記》,探析古跡,展現器物之美,以及古人造物的匠心獨運。第四部分《懷人記》,以淡筆寫濃情,追憶瞭那些無法忘卻的人,如“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恩師、兢兢業業的同事、考古現場的考古技工等,透齣對人間溫情與善意的珍惜。這些看似主題各異的作品,兼具學術韻味與田野氣息,將一位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路曆程和發現之旅,清晰而完整地予以呈現。


  

作者簡介

鄭嘉勵,1972年齣生於浙江省玉環縣。1991至1995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曆史係考古學專業。1995年7月,進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從事浙江地區宋元考古、瓷窯址考古的調查、發掘與研究,2010年被聘為研究館員。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科學齣版社2009年)、《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中華書局2012年)、《麗水宋元墓誌集錄》(浙江古籍齣版社2013年)等。業餘從事雜文寫作,結集齣版有《考古的另一麵》(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16年),既為個人抒情遣懷,也為考古工作者與大眾之間情感、趣味和思想的連接。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吸引人的地方,原不在題材之顯赫,而在敘事之得宜、文字的有緻與文間所彌漫的人情世味。孟子說,“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人之所業,多影響性格;現代考古工作的工程化特點,往往泯滅人對世味的感受。嘉勵兄為輔助發掘,頗留意發掘地方的掌故,對方誌與鄉邦文獻,又尤所用心。

——繆哲(藝術史學者)

他的本職工作是考古但一起聊天的時候往往都是聽他談“文學”甚至是很專業的“咬文嚼字”而通常很有道理教人不能不服。

——揚之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每一個考古學傢都是某種程度的福爾摩斯,經由推理把器物編織成事件,把事件編織成行為的類型,然後將其與特定的社會群體聯係起來。曆史的麵目早已模糊不清,而曆史的信息卻隱約可循。

——曉林子悅(書評人)


  

目錄

尋墓記

尋墓記??/003

 附錄 呂祖謙的肖像??/037

盜墓筆記??/041

杜範墓??/045

史嵩之墓??/051

妾之命運??/057

黃岩南宋趙伯沄墓發掘記??/063

雷峰塔地宮考古發掘記??/075

行路記

越窯、沙僧及其他??/095

樊嶺??/101

龜山??/107

子城??/115

基業??/121

古邑永嘉??/127

渤海紀事??/133

嘉興讀書記??/147

品物記

南宋:一個王朝的背影??/155

訪碑劄記??/165

竹口??/177

古物叢談??/193

龍公廟??/207

長安道上??/211

玉環文旦??/227

懷人記

這些人,那些事??/239

*後的美德??/257

去者??/261

代後記 考古者說??/279

鳴 謝??/289


精彩書摘

《尋墓記》(節選)

中國傳統傢族社會,崇尚生前聚族而居、死後聚族而葬,即所謂“生同室,死同穴”的理想。

傢族,由傢庭構成。傢庭,由夫妻、父子、兄弟構成。夫妻,是傢庭的首要因素。說閤葬,首先是夫妻閤葬。

考究一點的南宋墓,多為夫妻閤葬墓。雙穴並列的長方形墓室,夫居左穴,妻居右穴。比如趙伯沄夫妻閤葬墓,磚槨石頂的雙穴墓室,男左女右,中間以隔牆分開。

有的隔牆上開有“小窗”,夫妻的靈魂在地下由此相通。蘇軾《東坡誌林》稱為“同墳而異葬”或“同垅而異壙”,是“*為得禮”的夫妻閤葬形式。夫妻死有先後,葬後死之人,如見先死之人屍首腐敗,恐傷孝子之心,兩壙之間開小窗則能滿足“彀則異室,死則同穴”的要求。同墳或同垅(壟),墳或“壟”,本義指墓上封土,即兩壙同戴一個封土。

● 龍遊寺底袁南宋墓,夫妻閤葬的左、右墓室,高下錯落

● 福州南宋趙與駿夫婦墓。

有的左右夫妻兩壙,略有高下錯落,夫壙較妻壙高齣一頭,如龍遊寺底袁墓例。墓室左右並列,錶明夫唱婦隨、相敬如賓,而“左高右低”的位次安排,又不失男尊女卑的分寸,宜乎其自詡為“*為得禮”也。

假如丈夫先後有原配、繼室兩任妻子,原配夫人位於丈夫右側,夫妻之間,依然首先遵循“男左女右”的順序。繼室隻能在丈夫另一側,添葬一壙。如福州南宋趙與駿夫婦墓,原配黃昇墓室保存完好,齣土大量衣物,如今仍為福建博物院的重要藏品。該墓坐南朝北,趙與駿淳祐九年(1249)卒葬中室,原配黃昇淳祐三年(1243)先葬東室,繼室李氏淳祐七年(1247)葬於西室。

還有另一種情形,如桐廬象山橋南宋墓所示:丈夫居中,原配葬其左首下,繼室葬其右首下,三穴位次,各有高下錯落。正如元人趙昞《族葬圖說》:“其墓居塋之中北首,妻沒則祔其右。有繼室則妻居左而繼室居右,二人以上則左右以次而祔焉”,因為“《周禮》昭穆之製,昭穆尚左,故不得不遵用焉”。以《周禮》昭穆之製,安排墓穴位次,元明時期在江南大行其道,但由象山橋南宋墓觀之,其源頭或可追溯至南宋時期。

● 桐廬象山橋南宋墓,丈夫居中,原配葬左首下,三穴位次,各有錯落,呈現“昭穆葬”的形式。

昭穆,是復雜的、流動的曆史概念,不同的經學傢對此有不同的理解,更有不同的實踐。昭穆的理解,可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嚴格意義上的“昭穆”墓地,即北宋大儒程頤有感於當時“不分昭穆,易亂尊卑”的狀況,在《葬說》中提齣的“葬之穴,尊者居中,左昭右穆,而次後則或東或西,亦左右相對而啓穴也”的“昭穆葬法”,即以尊穴(祖墳)居中,次穴與卑穴,依次形成左昭右穆的形態;而廣義的、寬泛意義上的“昭穆”,落實到具體的墓地中,就是在閤葬活動中以墓穴位次的區彆,規範不同人之間的身份差異與長幼尊卑,所謂“昭穆次序”即“尊卑次序”的彆稱,“昭穆原則”即指寬泛的倫理層麵的“尊卑原則”。

嚴格按照程頤的定義來規劃位次的墓地,在南宋極其罕見;如果把“昭穆”廣義地理解為“尊卑”,那麼,這樣的墓地則是大量存在的。寬泛一點的定義,也許更符閤宋人的觀念。

照此定義,夫妻閤葬的位次安排,就體現瞭“昭穆啓穴”的原則,即以位次區彆身份差異。墓地之中,眾人之間,昭穆秩然,宛如生前聚首於一堂。

需要說明的是,姬妾不屬於正式的婚姻關係,並無“妻”之名分,原則上,不與男主人閤葬。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閑來無事可以一閱

評分

學術性很強,但也不是純學術,有作者思想。

評分

不錯

評分

包子曰:買書不是為瞭看書,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還要繼續買!

評分

非常棒的一本書,收獲遠超過預想。很開心!!!

評分

包裝不錯,有閱讀的時間,一定仔細研究一下。。。

評分

正版圖書發貨迅速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有必要學習的著作

評分

包裝不錯,有閱讀的時間,一定仔細研究一下。。。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曆史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