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作為中國簡牘學的第一部著作,《流沙墜簡》在中國簡牘學與中國近代學術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關於《流沙墜簡》的成書過程及各版之間的問題,曆來學者關注較少。本書將《流沙墜簡》一書置於近代學術史的廣闊背景下,在充分挖掘現有資料的基礎上,從文獻學的角度對該書做瞭全麵的研究,取得瞭不少有意義的進步,對簡牘學、近代學術史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作者博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2015年)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共分九章。本書選取在簡帛學及廣義的敦煌學領域的《流沙墜簡》作為研究對象,將其置於近代學術史的廣闊背景下,充分挖掘現存資料,尤其是羅、王間的通信,從文獻學的角度對該書作瞭全麵而深入的研究和考證,在很多關鍵性的細節或存有誤解之處取得瞭很大的進步。
作者簡介
蔡淵迪,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現任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古典文獻學、敦煌學的教學研究工作,代錶作有《杏雨書屋藏敦煌舞譜捲子校錄並研究》、《敦煌本〈筆勢論〉殘捲研究》等。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流沙墜簡》概述
第二節 曆來有關《流沙墜簡》之研究情況
第三節 本書之研究特點———學術史與文獻學的視角
第四節 本書研究對象之特性及其影響
第五節 本書引文凡例及常用文獻之縮略語
第二章 《流沙墜簡》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意義及其命運
第一節 《墜簡》之近代性
第二節 《墜簡》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之命運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流沙墜簡》在王國維個人學術生涯中之意義
第一節 王國維本人眼中之《墜簡》
第二節 初齣茅廬第一功
第三節 《墜簡》的反響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流沙墜簡》成書史料考證
第一節 羅振玉獲知斯坦因掘得西北簡牘的渠道
第二節 羅振玉收到沙畹所寄書並開始研究簡牘之時間
第三節 羅王二人次第撰成考釋時間之旁證
第四節 《墜簡》謄寫、印刷之經過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流沙墜簡》版本考
第一節 引論
第二節 再版《墜簡》雜湊之跡
第三節 再版《墜簡》批注散入正文之痕跡
第四節 《集林》收入之《墜簡》條目校正
第五節 再版《墜簡》校讀劄記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流沙墜簡》修訂考
第一節 《墜簡》考釋對於圖版部分的修訂
第二節 王國維讀斯坦因“紀行之書”後對《墜簡》的修訂
第三節 自《墜簡》初版問世後至丙辰《沙補》間的修訂
第四節 丙辰《沙補》刊齣以後王氏對於《墜簡》之修訂
第五節 《觀堂集林》刊齣以後之修訂及其他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流沙墜簡》引用金石文獻考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學術風格淵源
第三節 《墜簡》引用金石文獻之問題
第四節 小結
附錶:《墜簡》引用金石文獻錶
第八章 《屯戍叢殘考釋》中之羅振玉影響
第一節 引論
第二節 《屯戍叢殘考釋》中羅振玉的具體影響
第三節 小結
第九章 《流沙墜簡》商補五則
附録 布新傳古——《雪堂校刊群書敘録》所見羅振玉的學術自覺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在簡牘學領域,《流沙墜簡》可以説是開山奠基之作。雖然,在此之前已有瞭沙畹的考釋著作,但無論從具體知識創獲的廣博、精深程度,還是從研究風格、方式的示範性(即所謂“範式”,paradigm,或譯“典範”)而言,《墜簡》一書皆遠邁沙氏著作,成爲簡牘學領域的不祧之祖。這一點早成爲簡牘學界的共識。它對於一些具體事物的考證研究至今仍然站得住腳,成爲人們從事相關研究的“再齣發點”。比如王國維《流沙墜簡》前後二序中對於漢代長城西段以及效榖縣方位道裏之考證,即全部被今日通行之《中國曆史地圖集》所采納。有些具體的研究也許已被修正或超越,但它所涉及的話題,或者説所提齣的問題,長期以來是簡牘學界或秦漢史學界的重要議題,比如漢代官文書製度、烽燧製度、邊塞戍役情狀等。
而本章要著重揭示的則是《墜簡》一書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意義。也就是説,跨齣簡牘學的範圍,以學術史的眼光重新去審量《墜簡》一書的價值和意義。
將《墜簡》置入近三百年學術發展以及中國學術近代化的脈絡,它於具體知識創獲之外的特齣性也就能體現齣來瞭。這種特齣性主要是近代性。也就是説,《墜簡》具備瞭近代學術的重要品格。這種學術品格上的近代性錶現主要反映在王國維分撰的《屯戍叢殘考釋》部分。
凡論述《墜簡》者,多同意王國維分撰的部分最爲重要。然而,所著眼者多在於其具體知識創獲之豐厚,而對於那些隱蔽在具體知識創獲背後的特殊方法,以及由此所呈現齣的總體學術風格的新穎性方麵卻似乎缺乏體貼與領會。而恰恰是這些,在筆者看來是至關重要的。正因爲有瞭這些特質,纔使得《墜簡》可以躍齣簡牘學的領域,進而成爲更具普遍意義的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名著。本章即試圖對這些特質作一深入的挖掘和充分的發揮。
需要特彆聲明的是,盡管“近代性”或“現代性”這一語匯在其原始的理論語境中頗隱藏著價值判斷———“近代”或“現代”即意味著文明的、好的,相對應的“古代”或“前近代”即意味著濛昧的、不好的。但是,此處在使用這一語匯時卻不願將這種暗含的價值傾嚮夾帶於其中。也就是説,筆者未必認同“近代的”、“現代的”就是好的,“古代的”或者説“前近代的”就是不好的。而之所以使用這一語匯,看中的是它所體現齣來的那種跟當下現實的親緣性:“近代的”或者説“現代的”東西與當下現實有直接的關係,“古代的”或者“前近代的”則與當下現實的關係就不那麽密切和直接瞭。追尋“近代性”或“現代性”的來源,有助於我們對當下各種現象的理解。
……
前言/序言
序
淵迪的博士論文就要齣版瞭,他請我給他的第一部著作寫序。作爲老師,最高興的莫過於學生有成果齣版發錶,這個任務自然是樂於接受的。接受瞭任務,自然就要完成它,但寫點什麽呢?給學生的著作寫的序,主要就是兩點,一是迴憶這些年師生交流的點滴,再是誇贊學生成果的優秀。我是靠孔子吃飯的,自然記得夫子的教誨:吾從衆。
淵迪2006年本科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由於他有書法方麵的特長,畢業後到海寜市徐邦達藝術館工作,主要負責館內《心遠》雜誌的編輯。2008年9月進入古籍所從我研學,攻讀碩士學位。經過半年多的學習,以敦煌經典書法(名傢作品或是能進入名傢譜係的書法作品)研究作爲碩士論文選題。淵迪愛好書法與古典詩文,又經過四年法學薰陶,不僅有文學人的感悟,也具有法律人的思辨,加上學習又異常刻苦,幾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很快就寫齣瞭優秀的論文。2009年5月31日,他的第一篇論文《敦煌本〈筆勢論〉殘捲研究》的初稿就發到瞭我的電子郵箱。經過兩次修改,6月12日定稿投寄《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就刊齣瞭,這距他接觸敦煌學研究僅僅過瞭九個月時間。我於2008年起主持“敦煌子部文獻匯輯集校”項目,而淵迪正好長於書法藝術,於是把子部藝術類部分寫捲的整理工作交給瞭他,這篇文章可以説是他的第一個副産品。
2010年5月1日,淵迪完成瞭《敦煌經典書法寫捲與相關習字研究》的碩士論文,5月31日通過答辯。這篇論文對敦煌經典書法作瞭集成性的研究,將其分爲敦煌經典書法寫本、敦煌經典書法拓本、敦煌經典書法習字三類,並對每件作品作瞭詳盡的敘録,對以後敦煌書法係統、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獲得瞭評審專傢與答辯委員會的高度贊揚。接著《關於敦煌本十七帖臨本的幾個問題》(提交2010年5月在杭州召開的百年敦煌學研究國際討論會)、《俄藏殘本索靖〈月儀帖〉之綴閤及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2捲,011年)、《杏雨書屋藏敦煌舞譜捲校録並研究》(《敦煌研究》2012年第1期)等論文相繼發錶在敦煌學界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上。淵迪2011年獲得瞭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設立的“敦煌奬學金”一等奬,並作爲獲奬學生代錶上颱領奬。
2010年5月,淵迪以高分考取古籍所博士生,跟隨我繼續研習敦煌學。淵迪偏好文史之學,而不甚喜傳統小學,故提齣以“中國早期敦煌學史論”作爲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嚮。很快,淵迪的早期敦煌學史研究的第一篇論文《伯編敦煌文獻目録羅譯本考》得到國際著名敦煌學傢京都大學高田時雄教授的首肯,發錶在他主編的《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6號(2012年3月)上。伯希和編有《伯希和敦煌收集品目録》(CataloguedelaCollectionPelliot,FondsdesmanuscriptschinoisdeTouen-houang,2001-3511,4500-4521),用法文撰就,有羅福萇和陸翔的兩個中譯本。羅譯本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譯齣,而陸譯本則在三十年代譯齣,羅譯本簡略而陸譯本詳備,故在中國學界,通行陸譯本,而羅譯本則很少被人關注。該文考定羅譯本所依據的伯希和目録並非伯希和的法文原本,而是日本學者狩野直喜於1912年抄譯的日文本,但伯希和的編目工作直到1920年纔結束,伯希和對此草目應該會有一些修訂。而陸譯本是留學法國的張鳳於1922年至1924年間從法文原目抄迴交給陸翔翻譯的,這就是陸譯本詳備而羅譯本簡略的主要原因。接著論文對羅譯本與陸譯本作瞭詳細的對勘,發現有不少地方可以用羅譯本補正陸譯本,説明羅譯本雖然簡略且編號又少於陸譯本,但在伯希和草目原本沒有正式齣版的今天,羅譯本仍不可偏廢。該文提醒我們,在對敦煌寫捲的編號、定名進行學術史迴顧時,不能迴避羅譯本,否則就不能很好地抉發敦煌學史上第一部法藏文獻的目録———伯希和草目的學術價值。該文條分縷析,細心爬梳,考訂精詳,邏輯嚴密,環環相扣,解決瞭早期敦煌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問題。
淵迪具有廣闊的學術視野,將早期敦煌學史置於近現代學術史乃至整個中國學術史的範疇內綜閤考慮,而且又有優秀的前期成果發錶,其學位論文獲得瞭學校的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資助。我當時在申請書上的“指導教師意見”一欄是這樣錶述的:
蔡淵迪讀書細心而求甚解,善於發現問題、提齣問題。他在撰寫碩士論文時,就已經敏鋭地感覺到早期敦煌學史中存在的諸多未解問題,當時他就與我探討過他的想法。我鼓勵他繼續就此問題進行思考,因而他把博士期間的課題確定爲早期敦煌學史的研究。進入博士階段學習後,蔡君閲讀瞭大量民國時期的著作、日記,並把民國學術情況放在當時整個國際學術背景下進行觀照,有瞭比較成熟的想法。這是一個金點子,一個瞭不起的想法。蔡君的課題,不僅具有國際視野,而且具有曆史觀念,中外數萬裏,上下數百年,相關資料汗牛充棟,而收集資料又艱辛異常。該課題不僅需要宏觀的視野,還需有細緻的考據,可以説是宏觀與微觀的統一呈現,思辨與考據的有機結閤。
2014年上半年,淵迪獲得“浙江大學研究生對外交流項目”的資助,前往颱灣大學訪學。颱灣大學豐富的藏書,給淵迪的學術研究帶來瞭極大的便利;颱灣學者的研究方法與國際視野,也給淵迪很多啓發。從颱灣迴來後,他陸續寫齣瞭《〈流沙墜簡〉引用金石文獻考》、《羅振玉信劄中的敦煌學史料》、《布新傳古———〈雪堂校刊群書敘録〉所見羅振玉的學術自覺》、《〈伯目〉兩種中譯閤論》等論文。2015年3月20日,他完成瞭博士論文《〈流沙墜簡〉考論》。因當時我正好去山東大學參加“儒學文獻整理研究高端論壇”,直到23日晚上纔迴杭,所以留給我看論文的時間隻有兩天瞭。兩天時間裏,我仔細閲讀瞭全文,除瞭一些錶述和格式的問題,對論文內容基本提不齣什麽意見。一方麵應該是由於我對這一問題平時沒有什麽關注,所知不多,但主要還是文章的質量高,這從以後諸位評審專傢的評語可知。論文評審的五位專傢一緻認爲這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博士論文,給予瞭全優的評定。
《流沙墜簡》是羅振玉、王國維閤著的關於西北齣土簡牘研究的代錶性成果,是中國簡牘學方麵的第一部著作,在簡牘學史、近代學術史領域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前賢對此書的內容及其在學術史上的地位已有諸多論述。淵迪的論文彆齣機杼,將《流沙墜簡》一書置於近代學術史背景下探討它在中國傳統學術嚮近代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選題具有前沿性、獨創性。
因爲這是專門研究《流沙墜簡》的論文,所以厘清該書的版本問題是研究其他問題的基石。《流沙墜簡》有1914年初版本、1934年修訂再版本,但這個再版本是王國維自沉七年以後齣版的,並非王國維親自修訂,所以存在很多問題,但卻鮮有人注意並提及。論文將再版本與初版本以及《流沙墜簡補遺考釋》、《觀堂集林》詳細比勘,證實再版本非王國維手訂,而是後人將王國維在《流沙墜簡》初版本上作的批注不加裁翦、不加潤色地插入《流沙墜簡》考釋的正文而成的,故常有鑿枘不通之處。文章不僅疏通瞭《流沙墜簡》一書的文本演變脈絡,而且指齣瞭初版與再版本各自的優劣,爲進一步的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第五章“版本考”、第六章“修訂考”兩章的篇幅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強,是全文的重心所在,資料翔實,立論清晰,邏輯嚴密,考證精細,顯示齣淵迪具有古代史方麵的良好基礎與紮實的文獻學功底。
總體上來看,該文在以下幾方麵具有創新性:
一、論證《流沙墜簡》是近代國學的先驅。
二、《流沙墜簡》在王國維本人學術生涯中産生的重要意義。
三、對《流沙墜簡》成書史料及各版本間關係的考訂,從文獻學角度厘清
瞭此書的版本源流、史料來源、文本校勘、學術影響諸方麵問題。
四、通過對羅王往來書信及《屯戍叢殘考釋》中相關內容的考察,證明羅振玉對王國維的學術具有重大影響,糾正瞭過去學界存在的偏見。
《〈流沙墜簡〉考論》一文獲得瞭2016年浙江大學第三屆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現在又被選入《復旦齣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博士叢書》,將在中西書局齣版,説明淵迪的成果獲得瞭學術界的肯定。《〈流沙墜簡〉考論》所研究的僅僅是一本書,隻是淵迪早期敦煌學史論研究方嚮中的一隻麟角而已,可見這個研究領域是一座藴藏著無窮資源的富礦,就待有識之士前往開發瞭。
我們每一個人來世上作客一遭,都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沒有一絲一毫的必然性。既然如此,總得給招待你吃喝的地球主人送點禮物,纔不負做客之道。作爲讀書人,最好的禮物自然是著書立説。雖然吾等中人之纔,寫不齣留傳萬古的著作,立不瞭輝耀韆載的學説,但竭己所能,作幾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寫兩部有一孔之見的著作,還是可以努力的。外麵的世界紛擾擾熙熙攘攘,總是有一些事物影響我們的心緒,牽扯我們的精力。希望淵迪能盡量不爲外物所擾,發揮自己的纔智,在這個領域繼續深挖,寫齣更多更精彩的好書。
許建平
2017年12月於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流沙墜簡》考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