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廣播現代性流變:國民政府廣播研究(1928-1949年)》認為:
廣播,作為現代性的傳播媒介,在中國的發展曆史中為何少有現代性的特徵?
20世紀20年代早期,廣播由西方“舶來”中國,在工業化和資本主義未能充分發展的曆史條件下,不僅成為“利用信息來協調社會活動的重要形式”(吉登斯語),也助力建構瞭1927年之後南京國民政府統治的黨化國傢。在此特殊形態的國傢中,廣播媒介本身為黨政二元係統牢牢規製,在製盤安排上內嵌於政黨的組織框架中,在內容上成為意識形態宣傳的黨國“喉舌”。
作者簡介
李煜,中國傳媒大學新聞係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新聞史、傳播史、媒介技術與傳播。
內頁插圖
目錄
圖錶目錄
導言
一、研究緣起(動機與問題)
二、“國民政府廣播”一詞的辨析及研究對象的界定
三、史料概述
四、理論準備與理論迴顧
五、研究路徑與研究方法
六、章節簡介
第一章 國民政府廣播係統的從無到有
一、現代傳播技術的傳入
二、無綫電廣播的起步
三、國民政府廣播係統的建立
四、國民政府廣播係統在抗戰中受挫及重建
五、國民黨廣播係統在戰後的擴充及走嚮末路
第二章 黨治“國傢決定型”廣播製度的建立
一、黨治“國傢決定型”廣播製度形成時的製度環境
二、“黨國喉舌”廣播觀念的形成
三、“以黨代政”二元廣播法規體係的建立
四、國民黨“黨政”二元廣播機構
第三章 以實現“黨國認同”為傳播目的的廣播節目
一、“政治認同”的宣傳成為“黨化”廣播節目的常態
二、“文化認同”的傳播是“黨化”廣播節目的又一主調
第四章 國民政府廣播傳播的“有限效果"
一、關於“對誰播”和“誰在聽”的問題
二、國民政府應對廣播覆蓋不平衡和受眾不廣泛的策略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廣播周報》之《一周大事》索引
附錄二 暫定民營電颱播音節目時間標準錶(1937年4月)
附錄三 《教育節目材料標準》(1937年4月底)
附錄四 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指導委員會審查播音稿本
附錄五 《各省普設收音機及運用辦法(修正案)》(1940年3月7日)
附錄六 《廣播無綫電收音機登記規則》(1948年4月5日)
附錄七 中央廣播電颱現行節目分類係統圖(1937年6月)
附錄八 《廣播周報》第1-312期《總理遺教》節目內容統計錶
附錄九 《三民主義》書中內容與《總理遺教》節目內容比較錶
附錄十 《廣播周報》第1-312期《講讀蔣委員長文稿》節目內容統計錶
附錄十一 《講讀蔣委員長文稿》節目中選講蔣介石對“廬山軍官訓練團(1933年7月至9月)”的講話內容統計錶
附錄十二 《廣播周報》第1-312期《黨義研究》節目內容統計錶
附錄十三 迎櫬宣傳列車行程錶
附錄十四 國民黨中央廣播電颱宣傳節目周頻次趨勢圖(1928年8月至1941年4月)
附錄十五 國府各機關輪流播音日期錶
附錄十六 《政治報告》節目延續與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權力消長的關係
精彩書摘
《中國廣播現代性流變:國民政府廣播研究(1928-1949年)》: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官方立場,《總理遺教》這樣的廣播節日便應運而生。當然該節目本身也是根據國民黨訓政時期的指導思想,通過廣播這個大眾傳播工具,訓導教化政治、文化素質低下的民眾,為進人民主憲政階段培植基礎的一種非強製性的方法。正如負責節目編排、播齣的傳音科所作之《小言》介紹,該節目的目的“旨在宣揚本黨主義,總理學說,以期開化全國人心;闡述建國方略五權憲法,以期肩發全國民智。蓋必如是,方能完成訓政,促進憲治”。因此在具體節日內容上將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根據“總理遺囑”逐項分解,逐日講讀,根據《廣播周報》節日錶上刊登的《總理遺教》具體內容的記錄,比如根據孫中山《三民主義》書中的分節方式,將民族、民權、民生主義分彆分成六講、六講、四阱,從1934年9月24日一直到1935年2月8日半年間講瞭58次,每次都是在早間節日中播齣20分鍾,每周基本上是三到五次;《建國方略》則一次講一章,從1935年2月11日開始,到1935年9月27日7個多月的時間講瞭99次,從《建國方略》之《孫文學說——行易知難》第一章以飲食為證、第二章以用錢為證、第三章以作文為證等基礎內容講起,涵蓋瞭“總理遺囑”的幾乎所有方麵。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於1924年1月到8月在廣州國立師範學校的講演稿,計劃對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各作六講。由於廣州商團叛亂與準備北伐的需要,民生主義隻講瞭四講,未能按計劃講完。這16次演講,是孫中山一生中關於“三民主義”最係統、最詳盡的講演。講稿經孫中山親自修改後,於同年分三冊印行,年底齣版閤訂本,書名《三民主義》。
……
中國廣播現代性流變:國民政府廣播研究(1928-1949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