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客觀的展現瞭60年代疾病譜特點,以外科、內科、婦科、兒科順序進行整理加按,分彆成章。有助於讀者瞭解特定時代下中醫診療的思維和方式,從而更好地認識中醫整體觀,建立完善的診療思維。本書可供廣大中西醫臨床醫務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中醫藥院校在校生和繼續教育的相關人員使用。
作者簡介
路誌正(1920-),字子端,號行健,河北槁城人,首屆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代錶性傳承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師承博士後導師。曾兼任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工作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重大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顧問、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顧問、國傢中藥品種保護委員會顧問等職,現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終身名譽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岐黃國醫外國政要體驗中心主席。連任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從“八老上書”以及後來的“五老上書”,殫精竭慮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繼承與發展,奠定瞭他成為中醫智囊及在全國的影響力及號召力。
幼承傢學,1939年畢業於河北中醫專科學校,1952年入衛生部工作,在衛生部的二十多年中,他下鄉求證,發掘、推廣瞭許多寶貴的中醫經驗;他沒有門戶之見,敬重名傢,團結同道,對有一技之長的“民間醫”,也是虛心學習,關愛有加。他認定中醫對乙腦治療的成果;代錶中醫界參加血吸蟲病的防治;下放支邊,在包鋼救治鐵水燒傷的工人。1973年重返臨床,進入廣安門醫院,建學科,興特色,創學會,做科研,抓急癥,育英纔;齣國講學,把岐黃妙術廣布海內外,注重中醫藥學術研究與傳承,為中醫學術的發展和中醫理論的提高做齣瞭積極的貢獻。
杏林耕耘70餘載,精通內外婦兒,擅治雜病,療效顯著,屢起沉屙,熟稔經典,融會百傢,崇尚脾胃學說,依據時代疾病譜改變,鑄就“持中央,運四旁,怡情誌,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之調理脾胃學術思想。獨樹一幟,從脾胃論治胸痹;與時俱進,發展濕病理論,發明燥痹,研發痹病係列中成藥,臨床沿用至今;雜閤以治,強調心身同調、藥食並用、針藥兼施、內外閤治。
雖值耄耋之年,仍躬耕臨床、手不釋捲、篤思敏求、筆耕不輟,注重臨床經驗的整理提高和理論著述。先後主編《實用中醫風濕病學》《中醫內科急癥學》《實用中醫心病學》《中國針灸學概要》《路誌正醫林集腋》《中醫濕病證治學》等專著1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所主持的中醫科研工作多次獲奬。曾獲1994年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奬,1995年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二等奬,1997年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奬,1998年度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三等奬,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奬,2013年中國中醫學科學院唐氏中醫藥發展奬,2014年岐黃中醫藥基金會傳承發展奬,2015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終身成就奬,2017年岐黃中醫藥傳承發展奬等。
目錄
一、外科病案
大麵積燒傷案
大麵積燒傷案二
大麵積燒傷案三
大麵積燒傷案四
腦震蕩案
下肢深部化膿性感染、敗血癥案
腸梗阻案
二、內科病案
傷寒並發腸齣血案
慢性腸炎案
麵癱案
三、婦産科病案
産後盆腔感染案
産後盆腔感染案二
胎兒官內發育不良案
四、兒科病案
支氣管肺炎案
支氣管肺炎案二
支氣管肺炎案三
支氣管肺炎案四
麻疹閤並肺炎案
麻疹閤並急性喉炎、肺炎案
嬰兒腹瀉案
細菌性痢疾案
新生兒皮硬化癥案二例
附病案日記手跡圖片
精彩書摘
《路誌正包鋼日記:中西醫閤作病案實錄/路誌正醫學叢書》:
支氣管肺炎案一郭某,女,1歲半,病曆號:9465,診斷:肺炎。(一診)1960年3月28日西醫病曆摘錄:患兒因肺炎於3月17日人院,經治療後一度好轉。目前又有高熱3天,持續不退,精神不振,錶情煩躁,嗜睡,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兩肺前後散在性中小水泡音,右肺為多,心音鈍,節律整,心率162次/分,腹部平坦軟。除用青、鏈黴素,今日加用金黴素。近幾日體溫持續在38.2~40.4℃之間。
中醫脈案:患兒癥如上述。現昏睡,呼吸不利,氣急,咳嗽,麵色萎黃,發熱,舌苔黃膩,脈滑數。
處方:霜桑葉2錢,芥穗1錢,薄荷後下1錢半,杏仁2錢,川貝2錢,(枇)杷葉2錢,黃芩1錢半,炙前鬍l錢半,甘草2錢;1劑,水煎濃縮,分4次服。
(二診)1960年3月29日
西醫病曆摘錄:患兒體溫仍持續性高熱,精神不振,嗜睡,有時又較煩躁,輕喘,喝水多稍咳,麵部蒼白。
中醫脈案:仍高熱昏睡,麵色萎黃,呼吸不利,唯有痰哮。大便黑黏色,舌赤無苔,脈洪數。
處方:霜桑葉2錢,桔梗2錢,前鬍1錢半,麻黃茸8分,杏仁2錢,生石膏研先煎5錢,瓜蔞1錢,川(黃)連打8分,甘草2錢;1劑,水煎濃縮,分4次服。
(三診)1960年3月30日
西醫病曆摘錄:體溫仍高持續在39-40℃之間,有時較煩躁,食欲較前欠佳。咳嗽較以前為重,兩肺尤以右肺前後散在性中小水泡音,心音鈍有力,節律整,心率142次/分,腹部稍脹。
中醫脈案:仍高熱,咳嗽,腹瀉3次,量多發黏,仍昏睡。從以上情況看屬於陰陽俱虛之發熱。
處方:黨參5分,生(黃)芪1錢,白術1錢,雲苓3錢,杏仁2錢,白芍1錢半,(枇)杷葉1錢半,款鼕花1錢半,焦神麯1錢半,川(黃)連打8分,甘草5分;1劑,水煎濃縮,分4次服。
(四診)1960年3月31日
西醫病曆摘錄:體溫仍持續高熱,精神萎靡不振,終日嗜睡,但吃奶飲水多,氣促較昨日為重,有時呻吟,大便日2-3次,為黑色、帶黏液便,兩肺尤以右肺前後仍散在性中小水泡音密布,心音有力,心率170次/分,無雜音,腹部稍脹,肝在肋下約2cm質軟,心衰現象存在。
中醫脈案:患兒仍高熱昏睡,咳喘甚劇,喉中有痰,麵色萎黃、無神虛腫,大便今日未瀉,舌赤無苔,脈虛數。仍以前法佐入祛痰之品。
處方:麻黃8分,生石膏先煎3錢,桔梗2錢,雲(茯)苓3錢。款鼕花3錢,(枇)杷葉2錢,杏仁3錢,川貝打1錢半,川(黃)連打1錢,神麯炒2錢,甘草1錢;1劑,水煎濃縮,分4次服。
……
前言/序言
吾生於1920年,遙想當年,年少朦朧,秉父命承傢學,人醫校誦醫經、修文史。年稍長智頓開,誌岐黃意彌堅。1937年,日寇入侵,醫校停辦,隨師臨證、抄方又兩年。1939年取得瞭醫師資格,遂正式步入醫林。白馬過隙,日月如梭,搏擊醫海越七十六載。簡言之,我的行醫生涯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39-1950年初人杏林,時感力不從心。這就逼著我不得不白天齣診,晚上挑燈夜讀,帶著問題尋覓、判斷每一診治過程中的得失,以便及時調整。總的來說,這一時期仍是我夯實基礎及學習養成習慣的一個重要階段。說到經驗,一是時間久遠,二是當時的“脈案”已全部遺失,故在我的記憶中,能憶起的“教訓”遠比“經驗”多,這一點在“路誌正傳略”中有所反映。如果沒有這十幾年在農村的錘煉,沒有對《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及溫病等典籍的深入學習和應用,在搶救包鋼工人大麵積燒傷的戰鬥中,就不可能那麼從容地應對,更不會取得那麼好的效果;同樣,在2003年SARS(重癥急性呼吸綜閤徵)瘟疫來襲時,也不可能通過電話對我的廣東學生進行指導。因此我要說中醫古典醫籍和溫疫學著作,是我們中醫的寶貴財富,是戰勝急性熱病和重大疫情的重要法寶。我們應對其進行深入的學習、挖掘、整理、研究和提高,以便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第二階段:1950-1973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瞭嚮名醫大傢學習,1951年我進入“北京中醫進修學校”學習西醫知識。1952年7月畢業後,承分到中央衛生部醫政司醫政處中醫科工作。1954年7月中醫司正式成立,遂調人中醫司技術指導科,負責全國中醫、中西醫結閤人員的進修培訓,科研立項及其成果鑒定,臨床經驗推廣工作。其間,作為專傢組調查人員,分彆於1954年,最早確認中醫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石傢莊經驗”;1956年,參加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1961-1962年,奉派到包鋼職工醫院支邊,參加門診、病房會診、教學工作2年。另外,兼任衛生部保健醫,每周在衛生部醫務室齣-診2個半天,以及擔任《北京中醫》(後改《中醫雜誌》)編輯校審等工作。
這一時期,由我主編或參與編寫的醫著2部;發錶醫學論文3篇。這些醫著或論文,均與我當時的工作與流行時病密切相關。
《中醫經驗資料匯編》由衛生部組織,為貫徹黨的中醫政策,將各地中西醫密切閤作治療各種疾病的臨床經驗,進行總結編纂而成,不僅有利提高中醫治療水平,對中醫研究工作亦提供瞭豐富資料,全書分上、下兩冊,1956年由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後改內部發行。
《中國針灸學概要》是1962年應國外友人、華僑學習針灸之需,由衛生部中醫司徵調北京、上海等地多名針灸專傢、外文翻譯人員,共同完成的指令性任務,1964年由人民衛生齣版社齣版。
論文“中醫對血吸蟲病證候的認識和治療”,是1956年我作為專傢組調查成員,經過調研後,提齣:“中醫先治腹水,後用西藥銻劑殺蟲”的治療方案,通過領導和基層防治人員廣泛肯定並得以推廣。
路誌正包鋼日記:中西醫閤作病案實錄/路誌正醫學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